登陆注册
3692500000039

第39章 不完满才是人生(1)

也许太多人在追求一个完满的人生,但是却经常会遇到各种自己所无法控制的事情,于是便会怨天尤人。要知道人生本就存在诸多不可控的因素,正是因为有了缺憾,才有了美。佛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人生中的确没有十足的完满,因此也就不能凡事都过分追求完美。季老经常告诫人们人生并不完满,也切忌过分追求完满。物有极数,月有盈亏,凡事只要量力而为,踏实地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就是拥有了最大的幸福。仔细地过人生,应该怎样便怎样,不矫揉造作、不争名逐利,只要用真情真意去感受生活,就会自在解脱、潇洒自如。

量力而行,不留遗憾

古往今来,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挫折和风雨。如何正确对待生命中的大事小情,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凡事我们都要主动去做。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多种情况:有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有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当然,也有人坦率、从容、脚踏实地,季老就是一个凡事量力而为,不让自己留有遗憾的人。季老认为:“面对人生,要努力提升生命的质量,凡事量力而为,既不能轻言放弃,也不能过分执著。”正是在这一人生信条的指引下,季老走完了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生活中我们都听过以卵击石、蚍蜉撼树的故事,但很少有人能正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真正做到量力而为。这或许是源自于处理事情的冲动与感性;也或许由于年少轻狂,缺乏沉着应对的老成与练达。当遇到挫折时,静下心来想想季老的话,就会有所收获和领会。俗语说得好:“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摇篮中的生命不可能生下来就会跑,他必须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对他来说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需要循序渐进的努力。同样,在人生的各个层面,小到细微琐事,大至为人处世,都不是依照成就的,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量力而行、实事求是,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往往会事与愿违,使事情的发展背离原有的轨道。“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理固然一目了然,但是人们未必能够真正地理解并把它付诸于生活的实践中去。季老说过:“生活对大多数平庸的人而言,既没意义也没价值。不甘平庸就得创新,大胆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都希望能够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在这一人生中,希望自己能够梦想成真,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但遗憾的是,多数人在包装自己的过程中,经意或不经意之间陷入自不量力的泥潭。有一位禅师,在山林里隐居,每天除了参禅悟道之外,还对武术颇有研究,武术造诣很高。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想从他这里学到些武术方面的技巧和窍门。当他们找到大师时,发现他正从山谷里挑水。可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大师武功盖世,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水也应当装得满满的。于是,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呢?”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你们看我每次都是挑够用即可。如果一味地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众人表示不解,为了解除他们的疑虑,大师就从他们中叫出了一个人,让他重新去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走路重心不稳,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洒了出来,膝盖也摔破了。“膝盖破了就不能正常走路,水就会洒出,这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而水不够用的话,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大师说道。“那么,具体挑多少,要怎么估计呢?”众人又问道。大师笑了笑:“你们看这个桶。”众人循声看去,只见桶的内侧画了一条线。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无论多少绝对不能高出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挑水之初还需要画上这样一条线,次数多了以后就不需要看它,凭感觉就知道水是多是少。这条线是为了提醒我们,凡事要量力而行,而不要好高骛远。”众人又问:“那么这个底线应该定多低呢?”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积极性不容易受到挫伤,而且更有益于培养更大的兴趣和热情。照此下去,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更稳。”这个故事深刻地阐释了“量力而行”的价值和意义,对大师来说,常年生活在深山之中,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已经让他参透了“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的道理,正如他所言:“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够用即可。一味贪多,适得其反。”确实如此,山路的崎岖和遥远可想而知,如果挑得太多既不能回到终点又可能受到伤害,以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智慧却是无穷的,大师量力而行,在循序渐进的修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境界。如果好高骛远,那就容易在起点上犯错误,如果没有自知之名而一味地冒进,过高地估计自身的能力,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再美丽的花环也是由一朵一朵的小花编织而成的,理想的目标就像靶子一样,只有在有效射程之内它才能显得有意义,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如果目标偏离实际,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虚幻而飘渺。因此,要量体裁衣,实事求是,片面地追求速度和数量,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因此,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地向理想的目标逐步靠近,才是正确之途。季老的一生,“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生活中,他以顽强的信念活到了耄耋之年;精神上,虽屡经坎坷和磨难,但仍未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和理想的执著,他真正做到了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坦率、从容地应对自己的一生。季老这样评价自己:“我这个人贵有自知之明。”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宜,宠辱不惊”。因为有自知之明,他会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因为懂得量力而行,才能在经受生命的磨难和考验后乐观生活,低调做人。

大智慧不是小聪明

季老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要懂得给予其他人以尊重,切不可在人前耍小聪明。他说:“有一些人往往以为自己最聪明,他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锱铢必较,斤两必争。如果用正面手段、表面上的手段达不到目的的话,则也会用些负面的手段、暗藏的手段,来蒙骗别人,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有的人真能暂时得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大大地辉煌了一阵,然后被人识破,由座上客一变而为阶下囚。有的人当时就能丢人现眼。《红楼梦》中有两句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话真说得又生动,又真实。”他认为,有小聪明是正常的,它可以帮助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走捷径,提高效率,但是一定要用在正途,如果用小聪明去蒙骗他人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的人实在是等而下之。做人不要经常耍小聪明、恃才傲物,必要时不妨低调些,人生在世难得糊涂。要知道,糊涂也是一种智慧,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时刻想着出风头,而是懂得藏拙。《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样的人拥有很高的才智但却懂得不露锋芒,不显露出才华,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的大体会与大智慧。那些大智者们对世情有精辟独到的领会,不因争名逐利而陷身于声色世界之中,而是将俗世的一切置身事外,能够做到一无挂碍,他们懂得收敛锋芒和智慧,避免显山露水,并且不会迷失在小事情上。他们的人生原则就是难得糊涂,凡事不求精明,但求自在。拥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是有意凸显这种淡定从容的态度,而是真正拥有一份这样的心态,能够宠辱不惊,含而不露,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们对自己及他人都有充分的了解,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世人在意的很多事情在他们看来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许多小事上常常显得不如常人精明,木讷而迟钝。事实上,这只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在世人为了既得利益争得不可开交时,他们却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不盲从、不跟风。而在必要时却不动声色,先发制人。他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有大原则、大志向,能够低调做人,洒脱大度,相对来说,这样的人更能成就大事业。东汉末年,身为丞相的曹操已掌握了绝对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一天,他同当时还未出人头地的刘备煮酒论天下,实际上是有意想试探一番刘备的野心。席间,曹操说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应当胸怀伟大的志向,心中有精良的智谋,这样的人具有容纳宇宙的胸怀、吞吐河山的壮志。这时,刘备问道:“当今世上,谁能称得上是这样的英雄呢?”曹操笑着指了指刘备,随后指了指自己说:“如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而已。”刘备听后,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也抖落在地上。恰好此时外面天际响起了阵阵轰鸣的雷声,刘备为了掩饰自己的惊慌,就说道:“圣人说迅雷风烈,必有大变。这话说得极是啊!你看只是一个雷声就把我吓成这个样子,看来我是不配当英雄了。”这时的刘备正客居在曹操处,为了能够寻找合适的机会复兴汉室,他一直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因此,当曹操将他比作英雄时,他并没有猜透曹操的真实用意,因此愈加地小心谨慎,不露端倪。曹操见他让雷声吓得连筷子都握不住,又想到之前他挑水浇园、侍弄瓜菜时的情形,觉得他还不够成为一代英雄豪杰,更别说成为自己的对手了,当下就决定留着他的性命。谁知道,这却是刘备“大智若愚”的策略,以此不仅保全了性命,紧接着他“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借荆州建立了大后方,继而与曹操、孙权形成鼎足之势,三分天下,成就了一方霸业。可见小聪明是一时之勇,大智慧才能长久,一事当前,先避过风头才能考虑接下来的发展,正如一句老话所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太过出众而又不懂得掩其锋芒,那么势必会遭到损毁。一个智慧的人必须学会审时度势、虚怀若谷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一种睿智、豁达的胸襟气度,也是懂得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的机智。苏东坡说过:“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做人不能太精明:要学会低调做人。人生中需要有大智慧,而耍小聪明是不明智的,它使人失利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因此,不以小聪明为目标,要让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冷静清醒。真正的智慧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有良好的修养,这应该是与善良相伴随的,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伤及他人的利益,反之,则只能是小聪明。“艺术天才”纪伯伦说:“大智慧是一种大涵养,有涵养的人才善于学习,我们从多话的人那里学到了静默,从褊狭的人那里学到了仁爱。”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中学得更加智慧和洒脱,真正做一个心胸开阔的智者。

同类推荐
  • 原野上的草原

    原野上的草原

    这是一部用心来诉说蒙古草原上的感动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我们仿佛能听见牧民们的放歌与交谈,孩子们的追逐与嬉闹,看见门外树桩上拴着的马,以及狗在来来回回跑。在这篇纯净的土地上,牧民们外出时家里不需锁门,对待外来的客人异常热情谦恭。这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写草原上的每一个眼所能见、心所能感的东西,每一种东西、每一缕思绪无不洋溢着他对草原、对蒙古最热烈的、最深厚的爱。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读后能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并归于平静。他的笔很淡,却写活了他所身属的草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只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令上司欣赏。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 美文小品篇(名人佳作)

    美文小品篇(名人佳作)

    本书收入散文近百篇,分甜美的体验、寂寞的感觉、秋天的况味、快乐的真谛、我要笑遍世界五辑。
  • 穷人羊性 富人狼性2

    穷人羊性 富人狼性2

    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异在哪儿。穷人与富人的理念、行为、眼光、命理、人脉、知识、目标、机遇、财富有何不同。穷人为什么像羊一样生活得很凄惨,而富人却似狼,他们随心所欲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富人有着辉煌的事业,穷人却勉强糊口。
热门推荐
  • 师傅请住手

    师傅请住手

    苏苏有个靠谱的师傅,老想着名扬天下,然而武功却不尽人意。那年苏苏十七岁。云心看上了铭剑山庄的浮生剑,一人独闯铭剑山庄。然而帅不过三秒苏苏发现他的时候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后来,云心又收一女徒名清鱼。苏苏感觉自己失去了师傅的宠爱,决定离家出走。
  • 长目电禅师语录

    长目电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椛山访雪图

    椛山访雪图

    《花山访雪图》作者泡坂妻夫,本名厚川昌男。1933年5月9日出生于东京。九段高中毕业后,在家里帮忙”纹章上绘师”工作(纹章上绘师是在高级和服画上家纹),又是业余的魔术师,登龙推理文坛之前,于1968年曾以创作魔术获得石田天海赏,而出版了《四角型皮包》。1975年以《DL2号机事件》,获得第一届幻影城新人小说部门佳作赏。1977年以第一长篇《11张的扑克牌》和短篇《弯曲的房间》同时入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之长篇与短篇两部门。而翌年以第二长篇《撩乱的诡计》获得第三十一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确立作家地位。又于1982年以《喜剧悲奇剧》获得第九届角川小说赏。
  • 聚焦时代

    聚焦时代

    满手王炸的人生有意义吗,?你不再有追求和梦想,还能生存的动力吗,?我们试试看吧。
  • 快穿之与女主斗智斗勇的日子里

    快穿之与女主斗智斗勇的日子里

    在许多人的世界观,女主就是万能的,她们开着金手指大杀四方,所有人都为她们着迷,不论她做出如何不合常理不符三观的事,都因为她们是主角而被大众所接受。因为她们是主角的原因,哪怕被反派所压制她们也能翻身,然而在天道轮回之中从来就不允许这样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他们不得不开始寻找可以与女主抗衡的人物。季子衿机缘巧合之下便成为这样的一个幸运儿。季子衿:?????季子衿的任务是联手当前降生世界的最大反派boss打造平衡世界。季子衿:?????季子衿有点无奈,她不过只是个拿了些奖的普通医生,在她死后突然给她这么大一个任务她实在是……实在是有点承受不来。不过这样的任务听起来确实有点意思,而她向来是会因为这点感兴趣而毫不犹豫选择开始的人,不然她也不会在医学上得到那么多旁人望尘莫及的成就。故事开始,便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佣兵协议

    佣兵协议

    这是一个穿越位面,遨游星空,不断壮大自身,运用科技渐渐变强,最终科技成神的故事你们是银河级别的文明?抱歉,我现在还只是太阳系文明水平。你们能够在银河系里随意折跃部队?抱歉,我的部队折跃还有不少条件限制。你们拥有歼星级武器?这个嘛,我也有。
  • 野庄子

    野庄子

    丹江河从秦岭直奔下来,没多远就到了石村,偌大的石村河湾千百年来一直是河水歇息的地方。水在湾子里打着回旋,玩耍够了才逶迤而去,于是就有了天然砂场。万福财在石村河湾挖砂,开砂场,风里来雨里去日子久了,就和石村主任议定在石村建一庄子,用流行的话说叫回归。谁料,原本想建成的农家庄户竟被村上、乡上、县上当成招商引资,走马灯似的官员几番指手画脚,最终建成富丽堂皇的别墅。曹菊花的儿子淹死在河湾的那段日子,万福财几乎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寡妇曹菊花是他雇到庄子来煮饭打杂的,她是石村人。
  • 夜魔的实验日志

    夜魔的实验日志

    严谨、合理的现实背后,世界是否同看上去的那般真实?荒谬、可笑的传说之中,恐惧是否同讲述出的那般遥远?真相究竟为何?是希冀的天国,还是亵渎的深渊?以午夜为名的魔鬼、讲述真相的诚实之人,笔下的实验日志中究竟是惊悚的真理?还是无妄的谎言?ps:作品周更
  • 日常记:各自去修行+唯食物可慰藉(套装共2册)

    日常记:各自去修行+唯食物可慰藉(套装共2册)

    《各自去修行》本书记录了好几个寻常人生活,看起来令人向往,却又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实现的。它既是文学的,细腻的,温暖的,又是趣味十足的。能帮助读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就是拥有日常的喜悦。《唯食物可慰藉》本书收录与饮食相关的美文22篇,一一讲述生命中的深情故事。一蔬一饭的爱意源远流长,岁月深处的凝望穿越时光。那些滋味满怀深情,光阴流转间叫人感动落泪。一碗朴素日常的米饭,一道普通不过的番茄炒蛋,都有人生的哲学蕴含其中。翻阅此书,既满口噙香,又心旌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