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2500000013

第13章 情满胸怀,重义人生(1)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义”的民族,无论是夫妻之爱、手足之情,还是君子之交、朋友之谊,最重要的便在于“情义”二字。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与人交往,必然会涉及感情与仁义的点点滴滴,那么如何正确地处理各种感情,便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夫妻相处,重在宽容和理解;朋友相交,重要的是一份诚信和道义;除此之外,更让人难以割舍的则是伟大的母爱、浓浓的故乡情。季老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此娓娓道来,从他平凡的话语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情义”二字对于人生的意义和诠释。

家是一生的牵挂

季老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除了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的以外,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家。一提到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漾起一点温暖之意,一丝幸福之感。”家,是人的情感寄托、衣食来源;家,是人在疲倦的时候,最想休憩的地方;家,是一个人在受伤的时候,舔舐伤口的地方;家,是人在拼搏之后,能够容纳身心,颐养天年的地方。小家庭是大社会的根基。每个社会都是由小家庭组成的。家是一个相爱和相互理解的地方,和谐的家庭更源于尊重与包容,尊重就是给予对方一定的空间,理解彼此的差异,尊重他人的意见。包容就是要常怀一颗宽容的心,能容忍对方的小错误,不挑三拣四,不动辄得咎,懂得知足常乐。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官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当时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秘诀是什么,他写下了一百个“忍”字。这就是说,好的家庭关系要互相包容体谅,彼此之间相知相敬,如此才能和睦。季老也有过类似的观点,他说:“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和谐的家庭是成员之间共同营造的结果,只有家庭和睦,一个家才能有真正的温馨。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处直接影响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常言道:“一屋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印证了一个人要先修身,再齐家,再治国,继而才能平天下的道理。一个没有好修养的人,怎么能做到家庭和睦呢?个人的小家都管不好,又怎能治理好一个侯国?邦域的管理如此混乱,又有何资格去妄想平定天下,一展宏图?因此,古人是把“齐家”当做基础来看的,“齐家”是不断唤起亲情的自觉,通过血缘亲情来生成家庭凝聚力。同时,它也体现了经济关系与思想意识的社会性,家族体系的稳固确保了社会的稳固,我们且不说“齐家”的社会意义,如果把家治理好了,难道不是一种心理享受吗?中国的家庭观念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比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夫妻和睦的道德观,就是家庭文化和家庭观念的重要内容。国家通过对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的管理来组织整个社会,消融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紧张和对立关系,进而促进了家族和谐和民族大团结,促成了家庭观念与民族国家利益的弥合。家庭观念在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根深蒂固,有家才有根。中国有句老话叫:“父母在,不远游。”有亲人在,人们才有了归宿感。我国古代关于思乡念家的诗句不胜枚举,比如清代的纳兰性德就有词《长相思》,充分体现了身处异乡,梦回家园的感慨之情,词句自然超逸,含蓄深沉。全词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的这首词是古代文人思念故土,去远怀乡的一个代表,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位大诗人、大词人都有过类似的诗作,抒发思人、恋土、忧国的情怀。多年来,最让季老念念不忘的就是他曾经有过的那个“温馨的家”——由婶母、妻子和他三人共同组建的家庭。1962年,叔父去世后,他把婶母和妻子接来北京同住。从此他结束了三十多年的独居生活,总算有了温馨的家。三人关系和谐融洽,从来没有吵过架,当时住在朗润园13公寓里。他们的人缘极好,与邻里关系十分融洽,大家都管季老的婶母叫“老祖”,老祖的身体十分硬朗,精神愉快,每天都乐呵呵的,操持家务也主要靠她。而季老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称她为“季奶奶”,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和老祖一起将家料理得井井有条,让季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研究之中,没有一点后顾之忧。当时季老的儿女都已经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安家,每逢节假日,儿女都会带着家人回朗润园与季老三人团聚,祖孙三代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每到这时,有什么烦心事也都会一扫而光,人们都完全沉醉在天伦之乐的和谐温馨氛围中。对于这样的家庭关系,季老后来说:“我们一起生活了近30年,从来没有半点龃龉,总是你尊我敬。自从我6岁到济南后,六七十年来,我们家从来没吵过架,这是极为难得的。我看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为过。”他曾无限眷恋地说自己家庭生活的黄金时期是夫人与婶母从济南来到北京后,到夫人过世的那近30的时间——“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候”。要有怎样的脉脉温情才能使关系达到这样融洽完满的境界!家是人内心世界的承载,是心灵的皈依,它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也不是房屋、彩电、家具这些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而是一种感觉、一份寄托,也是一份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家,家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生一种永恒的牵挂。

夫妻相处要懂得宽容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季老一生只有一段婚姻,而且还是包办婚姻,妻子彭德华比他大4岁。虽然妻子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一部著作,甚至一封信也没有给季羡林写过,但彭德华却十分贤惠,两人从来没有吵过嘴。有时候,爱情并不全是海誓山盟和轰轰烈烈,婚姻也不会是浪漫永存,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平淡淡、互相包容,这就是季老的家庭幸福经。季老用他的一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夫妻相处要懂得宽容。1929年,年仅18岁的季羡林被抚养他的叔父安排了一门亲事,与年长他4岁且只有小学文化的彭德华结为夫妻。在留学德国的11年中,适逢二战,夫妻俩失去联系,国内家人生死不明,季羡林却仍没有背弃糟糠之妻,忍痛割弃了让他颇心动过的那位才貌双全的德国女孩伊姆加德对他的爱慕。回国后,他又与彭德华相厮相守了近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文革”的磨难和事业辉煌的最后几十年,始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直到终老。其实就在留德期间,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就曾多次用“名正言顺”的理由劝季羡林选择伊姆加德。所谓“名正言顺”,一个理由是适逢乱世,家人生死不明;另一个理由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根本就是无爱的婚姻,当时的很多留学青年为此理直气壮地抛弃自己的结发之妻。其实,即使当时季羡林真的娶了伊姆加德,也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其为人品德的高度评价,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于情于理都行得通的事情。后人并不会因此去贬低他,甚至同样会对季羡林的这段幸福的“再婚”经历赞赏有加。可是,季羡林却说:“我固守的是夫妻感情,一日夫妻百日恩,我既然选择了娶她(彭德华),就要负起责任!”当获悉伊姆加德可能因他而终身不嫁时,他在日记中写道:“她劝我不要离开德国。她今天特别活泼可爱。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但又有什么办法?像我这样一个人不配爱她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在感情和责任的痛苦抉择面前,季羡林选择了后者。他和妻子一生相濡以沫,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个家60年来没有吵过一次架,甚至没有红过一次脸。我想,这即使不能算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婚姻,并不只是由爱情组成,当爱情的蜜月期已经失去的时候,要让婚姻之树不随之枯萎,唯有坚守住责任。而这种坚守,则需要对对方的宽容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加伟大的爱情。季老夫妇对婚姻责任的坚守,让他们得以互相搀扶着历尽磨难而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文革中,季老长期遭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和痛楚,若非妻子彭德华的悉心照顾和精神上的抚慰,季老或许撑不到重获自由的那一天……彭德华就是这样默默地尽着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默默地当了一辈子的贤妻良母。季老从未嫌弃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结发妻子,他在《我的妻子》一文中说道:“她对我一辈子搞的这一套玩意儿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她似乎从来也没有想知道过。在这方面,我们俩毫无共同的语言。在文化方面,她就是这个样子。然而,在道德方面,她却是超一流的。上对公婆,她真正尽上了孝道;下对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应做的一切;中对丈夫,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绝对爱护。她是一个颇为难得的孝顺媳妇,贤妻良母……德华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季老对妻子始终未能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难免有一丝遗憾,但他却始终深爱着妻子,相濡以沫的感情在经历岁月的变迁后显得越发珍贵。婚姻是要靠夫妻共同维系的,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尽相同,有朝夕相处带来的温馨浪漫、有距离产生美的新鲜和相互吸引、有懂得满足而获得的平静简单等,个中感觉因人而异。但不管哪种类型的夫妻,都必须要懂得相互包容、珍惜与体谅,如此婚姻才能和谐美满。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更没有完美的丈夫或妻子。每个人都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而发生这样那样的改变,因此,夫妻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共识,摆正对彼此的态度,抛弃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并且要有正确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做到相互包容。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广被人所称道,他懂得去理解和宽容,用真诚去对待这难得的感情。当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一度非常痛苦,梁思成只是默默地守护在林徽因身边,他理解她痛失知己的苦,更理解她至纯至善的心性,他用他的宽容和大度支持她走出了那段痛苦的岁月。即便是后来林徽因和凌叔华发生了“康桥日记”的纠纷,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梁思成也坚定地站在妻子的身边,做她坚强的后盾。而当林徽因把自己对金岳霖的好感和苦恼倾诉给他听时,梁思成痛苦至极,但是他把眼泪流到了自己的心里,他对林徽因这样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对林徽因的尊重和珍爱,源自于他无比博大和无私的爱,因为不忍心让自己所爱的人在感情上受一点点委屈,他独自承受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苦痛,他用他的胸襟和包容将生活中的夫妻之爱推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这需要智慧,需要容忍,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然而,梁思成做到了。在他们的婚姻中,人们似乎更容易被林徽因的光芒所吸引,而忽略了梁思成的苦心经营。他所给予林徽因的包容,其实便是爱的最高境界。林徽因正是在梁思成的自由放任和细心呵护下才焕发出如此动人夺目的光彩。所以林徽因曾经发自内心地说,如果她的人生可以重新安排,她仍然会选择现在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他们的美好人格和他们所钟爱的事业在互相辉映中熠熠生辉。夫妻在生活中要互相包容,切忌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生嫌隙,在矛盾发生之时,要冷静下来,多想对方的好处和优点,绝不能在一个问题上纠缠不清,更不能不依不饶地揭发对方过去的过错。在指责别人错误之前,首先就要反观自身,寻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比如自己在这一问题上做得不够或不对的地方。任何人身上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只要你用一颗平常心去看问题,就会发现对方更多的优点。真正的幸福,其实并不是让我们去甘冒风险,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过后才懂得曾经拥有的幸福,而是要我们看到正在拥有的好,把握好手中握住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只有如此,才能从彼此心灵的相依相敬中感觉到真正的幸福。智慧的哲学告诉我们,宽容就是一门告诉你如何做人的艺术,宽容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一种德行。婚姻意味着一种责任,夫妻相处,若能做到宽容理解,那么即使每天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也会体会到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快乐。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的女人最幸福2:做内心强大的睿智女人

    不生气的女人最幸福2:做内心强大的睿智女人

    从活色生香的一个个生活小细节里修炼内心。控制情绪,包括:生存、处世、名利、关系、宽心、幸福、得失、成功、生活……你会在无形中发现,愤怒、抑郁、焦虑这些“恶魔”已经在你“强大”的内心面前悄然消失。同时你也提高了自身的气质和魅力,提高了自己的“爱商”和“社交商”,你会成为一个“八面玲珑”、人见人爱的优雅女人!
  •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积极心理学(Psyclaology 504)是哈佛选修课程中人数排名第一的课程,同时也是哈佛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的课程。该课程受到全球数十家主流媒体的热烈关注,美国CNN电视台、英国BBC电视台,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时代报》、意大利《新闻报》、《韩国时报》、《印度时报》、《中国青年报》等都进行了积极报道。本课程首次欠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终身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话题涉及自我突破、成就、情感关系、自尊、精神力等热点。
  • 脱稿演讲的要点及技巧

    脱稿演讲的要点及技巧

    本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了脱稿演讲的常识、要点和技巧。要想扔掉演讲稿,真正做到手中无稿、心中有稿,就需要灵活掌握演讲流程每个环节的核心策略。本书将脱稿演讲的所有环节,从开场白设计、内容梳理、听众定位、语言驾驭、肢体配合、突发事件处理、演讲收尾等进行了序列式指导教学,可以帮助需要提升演讲技能的领导干部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身演讲能力的质性飞越。对于广大领导干部、经常参加公众活动的政界、商界、企事业单位人士而言,本书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读物。
  •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豆瓣最受读者喜爱的人气作者艾小玛,治愈无数心灵的励志随笔集,暖萌上市!总有一些伤痛让那些男孩女孩一夜长大。《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用清新机智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了温暖美好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那些长夜的无助和寂寞,那些因爱而生的伤痛,看到每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蜕变痕迹。正如作者艾小玛所说的,“每一年回头看看,就是觉得人生不一样了,就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太幼稚了。或许所谓成长,就是在自我反思的一刹那,突然之间产生了”。一次流泪,一场挫败,一些疼痛,一段漫长的自我治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突然长大的。"
  • 心理曹操

    心理曹操

    三国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而是千百年来投注了中国人道德偏好,价值判断的一个心灵样本。用社会心理学的手术刀解剖三国英雄曹操,就有了此书。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三国人物文化基因与行为基因,读懂了他们,就认清了你自己,也就认清了你身边的中国人。
热门推荐
  • 剩女相亲逆袭记

    剩女相亲逆袭记

    谁说胖女孩就不能追求爱情,谁说帅哥就一定喜欢白富美。从最初的自卑,到勇敢的追求爱情,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就看你如何做出选择。起码我们努力过就不会后悔。一个普通女孩相亲邂逅高富帅的故事。希望喜欢的可以多多点击,收藏,谢谢啦本故事纯属虚构。
  • 大康风云

    大康风云

    死里逃生的振威将军府小少爷立下战功班师回朝,却发现京城内暗流涌动,党争不断,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后宫干政,五王之乱。关外烽烟四起,乱世之中,民间,朝堂,江湖,却不知谁将是最后的胜者……
  • 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系统之迷途

    系统之迷途

    你好,我是系统的体验官,我穿越与不同的时空,我在这个世界里面,又游离于这个世界
  • 九云记

    九云记

    清朝作家改写朝鲜小说《九云梦》的作品,字数、情节增多。《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推荐。
  • 禁忌小姐

    禁忌小姐

    方家四小姐是个禁忌,不被承认,只为了赎罪存活于世。当她面对这个夜夜都与她纠缠的男人时,心中是爱是恨,已经太难说明了。如果不是前世的错过,今生又为什么相逢?
  • 蜀山之玄门正宗

    蜀山之玄门正宗

    现代社会修仙不成学武术的大学教师穿越蜀山,得到太上传承,重立玄门道统
  • 花红蜜更甜

    花红蜜更甜

    这是一篇许多年前的小说,作者吴昂先生曾任运城地区行署专员、地委书记,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作品在《萌芽》、《山西文艺》等刊物发表,现已年过七旬。此篇小说,完全依据作者在“文革”时期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完成之后,置之书箧,从未示人。阅读这篇小说,虽然叙述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但对于今天人们反思那段历史不无益处,同时,对了解和理解作者那一代人的思想和创作水平当是不可多得的材料,所以,本刊决定将这篇小说不加任何修饰,保持原貌发表,以飨读者。接到张长宏和杨翠萍邀请我参加他们第二次婚礼的来信时,我高兴得彻夜不能入眠。
  • 众神遗产

    众神遗产

    传说中,神创造了世界之后,又把世界交给了人类,神在把这个世界交给人类的时候,早已看到了这一天,于是,神在离开之前,把她们最珍贵的东西收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当人类遭遇灭绝边缘而黑暗力量即将破土而出的时候,将会有一位勇者带领他的伙伴找到这些东西,重新建立光明和秩序,这些东西就被称为“众神之遗产”。
  • 韩忠献公遗事

    韩忠献公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