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2800000035

第35章 批评启发篇(7)

在上述案例中,爸爸只要耐心地在和小强的对话里给他讲一下“七乘以三”是怎么算的,然后再给他讲一下“七乘三”和“三乘七”的区别,结果就会不一样了。当然,在孩子完全明白的情况下,父母还可以再鼓励他,举几个合适的例子给他听。

父母最不应该说“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话。这样负面的评价不仅无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反而容易伤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他的信心,更可能会影响他解决问题的热情。我们都知道,好的心情会让人工作起来事半功倍,那么同样的道理,孩子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情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父母要明白,孩子毕竟还小,正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调整心态,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或者在父母认为他真的很“笨”的时候,也一定要记得帮孩子树立信心。成长中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不能总拿他的不足之处说事,更不应该对他进行全盘否定。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一旦发现他的优点就要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能更好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克服困难。

其实每个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和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父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父母应学会多和孩子沟通,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和他交流想法,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切不可急于求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千万不要用人家的孩子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要记住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发掘的潜能。

每个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扬和激励的,特别是孩子在受到父母的表扬和激励时,就会勇气大增,信心也会大增。所以,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还没有学会的东西时,父母不要过于心急,可以分析一下孩子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才华或天赋,如果没有,可以针对孩子的特点让他去学习另外一种适合他的技能。

首先要尊重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被教育者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被教育者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先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

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尊严,父母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受”的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观念。诚然,孩子要管教,但父母必须先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父母与孩子并非“领导与下属”关系,而是“同事”的关系。在施教过程中,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年幼无知,认识可能会片面,也可能会有错误。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才能更好地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对孩子的爱本就天经地义,但是不能因此就信马由缰。父母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的。面对孩子,父母应该有一种自控意识,尽量保持清醒的头脑。就算在孩子让自己特别生气的情况下,也要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如果情绪失控,教育就失败了。

总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位家长的责任。不论孩子有多大,他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尽量做到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话语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责任,让孩子拥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并尽可能地独立完成。如果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确有一些困难,父母要采取“帮助而不替代”的态度,帮助他解决。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不畏困难的精神,以及健康的自我意识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父母尊重孩子,同时教会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父母应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孩子当做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

有一些父母对尊重孩子并没有真正接受,他们会认为,小小的孩子哪能懂得这么多呢?其实孩子也渴望被尊重。所以,认为孩子没有人格的父母,就不会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在生活中,一些父母常会以自己的“权威”来威慑孩子,有时会让孩子当众出丑;有时稍不顺心,就在孩子的身体上“烙上”自己的手印。不可否认的是,父母这样做的愿望其实是好的,但有一个事实父母必须要明白:你的做法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了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减弱了。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也是赢得孩子尊重的重要因素,在相互的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会更明显。

孩子确实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科学的教育,孩子很难成为合格的人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才”来。

在这里,给大家列出一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表现,父母不妨引以为戒。

其一,居高临下,指挥一切

父母总是高高在上,露出一副威严的面孔,指挥着孩子的一切。比如,你必须要好好上学,给我考大学;你必须上钢琴班,不爱上也得上……这样的指挥,已经是把孩子当成一架“机器”了。

其二,宠爱笃深,呵护备至

爱需要理智,一旦宠爱往往会走偏。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只要求孩子读书,什么也不用干,就算孩子该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代替……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独立的尊严在父母笃深的宠爱中被慢慢抹杀了。

其三,训字当头,不许发言

有的父母误把“训”当做教育,天天训孩子,有事没事都要训几句。令人遗憾的是,他们不允许孩子解释,更不许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了尊严,没有了权利。

其四,滥施惩罚,不顾后果

有的父母不仅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还滥用惩罚。据调查发现,从城市到农村,有8%~12%的父母对孩子常采取打骂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上列出的几种现象,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针对以上现象,父母需要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施教言行,认真想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道理。

暗示地批评

心理学上的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来说,孩子要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比如老师在集体场合中,对学习好的或行为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就对其他的同学起到暗示的作用。生活中,人们也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说话音量或放低说话音量等方式来进行暗示。有经验的老师还常常会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与学生们边看边进行议论,或者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这些方式都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也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尤其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暗示的方式可以保护孩子的“面子”。

小柠是一位中学生。她有一项本领,就是能做出不同花样的折纸。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做的折纸,许多同学为此常约时间向她学习。刚开始,她也教同学们一些方法,可是,她发现,同学当中也有的人会做出比她更好的花样,这让她心里感到很不舒服。小柠认为,如果她再教给同学的话,大家都学会了,她就不会那么突出了。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她不但拒绝了同学们约她一起学折纸的要求,还对一些能做出好花样的同学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样子: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不也是我教的吗,我不教,你会吗?时间长了,她发现同学们和她的关系不如原来亲密了。她为此很苦恼,于是就去请教爸爸。

爸爸听了小柠的表述以后,明白直接的指责批评是不管用的。正好,他在书上看到了一个故事,他觉得这个故事可以给女儿启发。于是,爸爸就心平气和地给小柠讲起了故事:

有一个人很喜欢玫瑰,他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很多的玫瑰。当花开的时候,花香和那片片的花瓣让人们流连忘返。邻居都来和他要一些花籽做种子,可是这个人怕邻居的花比他的好,就没有给。到了第二年,他发现自己的花长得不如第一年好了,到了第三年,花长得更差劲了。于是他就去请教一位老花匠。听了花匠的话后,他恍然大悟,然后把自己的花种送给了邻居们一些。几年以后,他的花又开得和当初一样好了。

老花匠的秘诀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我们都知道,花粉的传播对花的生长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想让花长得好,只有附近的花都是良种才行。

小柠想了一下,对爸爸说:“是不是我把折纸方法教给同学,大家一起探讨,就可以探讨出更多更好的花样了?”爸爸只是笑了一下,说:“花长好了,那个人和邻居的关系也变得很融洽了……”

这位父亲也可以用指责或者其他方式表现对孩子的不满意,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因为那样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妙就妙在,这位父亲用故事暗示的方法,既让女儿明白了道理,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谓一举两得。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时刻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一些或许并不熟悉的人都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做出影响他人的暗示,那么,对于和自己有亲密血缘关系的人,运用适当暗示的方法要比直白地说明更有效果。

心理专家做过一个小试验,充分说明了暗示对人的作用之大。

专家让一个人水平地伸出双手,两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拴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会不断地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不断地在向下坠。3分钟以后,人们看到的是这个人双手之间的高低差距比较大了。

我们常说的人要认识自己,在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容易受到来自于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会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好这一点,在孩子有失误的时候,不妨多给他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对于孩子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不足、改正错误是有好处的。良好的心理暗示可以让孩子的被认同感得到满足,从而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能够每时每刻地反省自己,对孩子来说,做到这一点就更有难度了,而且他们也不懂得把自己放在其他角度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孩子比大人更需要借助外界的信息来认识自己。而前面说过,一个人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又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完善自己。

批评孩子要对事不对人

生活中,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是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好的思想表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给孩子适当的提醒,让孩子明辨是非,从而唤起孩子内心的羞愧感,使他们对社会的准则和自己的行为后果有一定的心理体验。这样的批评方式也能让孩子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改正的意识。

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同时也是失败的教育。但批评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父母必须要意识到,教育方式使用不当就会伤害孩子,所以,批评必须因人而异,要适度。家长要切记这一点:一味地批评和惩罚意味着批评和惩罚的失败;频率过高的批评和惩罚会使孩子失去难能可贵的自我教育能力。

作为家长,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教育的核心是唤醒,在批评和惩罚孩子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爱以及自强和自制,也就是说要唤醒孩子的人格心灵。不管你是激励孩子,还是批评和惩罚孩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唤醒孩子的人格心灵和自我意识,最终把教育转化为孩子的自我教育。否则,父母的激励、批评或者惩罚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既然批评如此重要,而且批评、惩罚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的行为原则,那么,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教育者,在实施批评和惩罚的时候,有一个原则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批评一定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只能针对孩子的行为提出批评,而绝对不能错位,不能“对人不对事”,否则,孩子就会失去羞耻心、荣誉感和进取的精神。

一位心理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次,心理专家在某市进行演讲,在讲座结束的时候,有一位母亲来找他做咨询,而且表情非常黯然:“老师,我的儿子就像您演讲中举例说的那样,他失去了荣誉感和进取心,我为了激励他,经常对他说:‘孩子,你看你们班的同学,能得到五角星和小红花那多好啊!’您猜猜他怎么回答?他说:‘妈妈,五角星和小红花算得了什么?我根本不需要它们!’”

专家说,遇到这样的孩子,这位妈妈已经欲哭无泪了,孩子才刚刚5岁,就失去了荣誉感和进取精神。而孩子一旦失去了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就很难再教育他了,这样的孩子,对于父母的批评、惩罚甚至表扬都会表现得无动于衷。这位妈妈对专家详细地谈起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原来,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父母和老师错位的表扬和批评太多了,并且批评和惩罚的频率也过高,导致孩子失去了耐心。

同类推荐
  • 做个有出息的女孩大全集

    做个有出息的女孩大全集

    有人说,女儿是上天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优雅幸福的公主,是端庄和美丽的女神。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期望都能成为现实,并不是每个女孩都拥有美丽的花环、漂亮的水晶鞋和幸福美好的明天,很好与完美,同样需要女孩自己去创造。
  •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入手,用实例再现情景,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年轻的父母们一读便能轻松的和自己的孩子对上号,进而掌握孩子每时每刻的想法,以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让其健康快乐成长。
  • 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规矩是迟早要做的……
  • 换种方式爱孩子

    换种方式爱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每个家长也都可以说是天才的教育家,而且,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家长。”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确,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然而,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却并不一定都是恰当的,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换一种方式去爱孩子吧!
  • 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

    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

    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
热门推荐
  • 七月七日来御龙

    七月七日来御龙

    主要讲述一个架空世界里的权力争夺之下各色各样不同的人们之间的爱恨纠葛。
  • 早安我的编剧大人

    早安我的编剧大人

    “十年前,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眼睛,便被那一种特有的温柔星光所俘获。”安七七回忆着,然后余生梦想只剩下肖琛。但事实往往……“你再敢往前走一步试试”某男神大明星不温柔地威胁道。“哼,你个死渣男,我再也不要看见你”安七七在心里怒吼着,下台阶速度越来越快!……“你信我吗,我爱你”安七七第一次听肖琛这样说。“所以,我的余生就交待在你这个小编剧手里吧。”某男一脸温柔。早安,我的编剧大人。你来了,我的世界也亮了!
  • 赤马人

    赤马人

    妖奔石奇做了一个梦,梦里白鹭山的山门又塌了。一个赤红色的人影站在废墟上,脸上没有五官,只有狭长的一道裂口,他用这道裂口发出一种奇异的笑声,震得人从耳朵到指尖都禁不住微微发抖。周围都是熟悉的人。有人在尖叫,有人在后退。山门下站着石奇的母亲,她好似一点也不知畏惧,像着了魔一样,一步一步朝那个红色的怪人走过去。
  • 医学院里的诡异事

    医学院里的诡异事

    从医学产生、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科学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人类与神明的战争史。人们现在从不否认医学,却又不敢否定神的存在。而鬼神与医学也成了近亲,作为医生,我们在故事中也常常徘徊于神与恶魔两个极端之中。每个学校里都会流传一些奇怪的故事。医学院也不例外,而且往往比别的学校还要变本加厉。毕竟医学院本来就是一个多事非的地方。而医院更是一个个生命“来”“往”最为频繁的场所,是链接生与死的中间地带,滋生了许许多多暧昧不明的传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赤焰魔妃

    赤焰魔妃

    炎魔最喜欢人类了,谁让人类的灵魂如此美味呢?可是怎么回事?炎魔吃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灵魂,没见过哪个人类的灵魂味道那么怪的,天啊,这家伙绝对不是人类!
  • 玄冰武祖

    玄冰武祖

    推荐一本起点新书《从逃离太阳系开始》,细节描写很到位,主要是讲太阳系毁灭,重新建立地球系的故事,我看了一下,还挺不错。 【火爆玄幻、热血】史上第一仙尊!重磅发布“我嫉恶如仇!”“敌不犯我我不犯人,敌若犯我,必诛之!”欺善怕恶,该打!阴险狡诈,该打!欲图吾命,该杀!顶级杀手,异世重生,霸道手腕,杀伐果断,融天地之炎冰,习万古之武诀,成就玄冰武祖!
  • 霸上特工女军师

    霸上特工女军师

    睿智的目光快速地掠过一丝暗芒,西蒙焰环视四周一眼,沉声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手中的剑挽出一朵朵剑花,那锋利的剑刃令敌人的脚步无意识的移开,敌军的包围很快就被打开一道口子,西蒙焰护着众人急速往黑青谷撤退,“王爷,快走。兄弟们差不多都撤出去了。”已退出敌人的包围的祁勇,转身朝西蒙焰急急唤到。冷冷地扫了一眼那些包围着他的敌人,西蒙焰嘴角不屑地弯起,手中的长剑转了个圈,围着他的人瞬时……
  • 丢过钥匙丢过你

    丢过钥匙丢过你

    前世,陈秋白与江心分手后,重获自由的他用醉生梦死来祭奠爱情。后来有人告诉他,江心死了,死于难产,一尸两命。他才知道,原来爱情还可以用付出生命的形式来祭奠。重生到他们上一世还没有相遇的年纪,他洗心革面,找到了还很天真懵懂的江心,把她宠成了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女人!他说:你曾对我说你丢过钥匙回不了家的经历,可我却从未对你提起,我丢过你没有了家的事情……
  • 绝世轻狂:妖孽师傅不好惹

    绝世轻狂:妖孽师傅不好惹

    被所爱之人活活烧死,她却没有资格怨恨,唯一能做的便是决心来世不再爱上任何人。一缕幽魂以莲重生,她本无心,却一再动情。他是避她唯恐不及的尊师,只因她是他躲不开的劫,而她却甘愿一生默默仰视着他,遥望相守。回首,曾经所爱亦悔恨当初,倾力挽回,为她甘心抛弃天下。她究竟执谁之手,共画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