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8800000011

第11章 做事讨喜,让人立刻接纳你(4)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最初人们需要家庭,继而希望融入其他团体。群体的归属是人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当归属感被满足时,人们就可以从中得到温暖,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自己人”就是一个满足归属感的方法。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如果找不到归属感,就会一直制造麻烦,永远无法安乐,这样既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就是一个寻找归属感的过程。当你通过交往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子时,就满足了自己内心归属的需要。如果你想结交一个朋友,你就需要融入对方的圈子,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当一个人被告知是“自己人”的时候,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温暖起来,从而使他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利用“自己人”效应,满足人们内心的归属感要求,就可以深入人心,赢得他人的认可。

抗日名将冯玉祥的诗中曾有“重层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的句子,他以“要求平等”号召士兵起来反抗。事实证明,冯将军并非空口说白话的人,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平等”二字。平时冯将军体贴士兵,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亲自为伤兵尝汤药,擦身搓背,与士兵一起吃粗茶淡饭。在这种行动之中,士兵们都感到冯将军没有架子,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因此把冯将军称为“真正的自己人”。

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把对方当成自己人,通过“自己人效应”激发对方内心的归属感,这样才能拨动对方的心弦。

某中学校长发表以“矫正中学生早恋”为主题的演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我年轻时,上课过程中总是禁不住看班上一个女孩,不知怎么搞的,当时脑子里总是会想到她。”在场的同学听后顿时鸦雀无声。这位校长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接着,他谈了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学生们都觉得校长亲切可信,有些学生还把自己的早恋问题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校长,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很显然,仅仅通过威严、名望是难以说服别人的,即便你有好的建议,如果不能让对方信任,也难以让他接受。如果能够通过强化“自己人效应”来激发对方的归属感,那么取得别人的信任就不难了。

一般来说,在生活中碰到挫折或困难时,对归属感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这就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而在碰壁之后,受伤的心需要修复,这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归属感包括5个维度: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对此,“自己人”都可以将这些一一满足。要想通过归属感来融洽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己人效应”。当然,“自己人”不可乱用,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应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如果你没有根据就称自己为对方的“自己人”,对方不仅不会信任你,反而会觉得你轻浮不可信,甚至怀疑你有所图谋。

其次,应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如果彼此所处的位置不平等,即使你的言辞表述富丽堂皇,也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无论是同甘共苦,还是换位思考,都是为了让彼此的心灵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共振”。要想取得对方的信赖,先要和对方缩短心理距离,与之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就能提高你的人际影响力。

最后,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果一个人缺乏良好的品质,即便他把别人当成自己人,别人也不屑于与之为伍。试想,谁愿意与品行不良之人为一伙?

总之,要想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融洽,就一定要擅用“自己人效应”。

悦纳对方,包容他人

包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精神上的一种成熟,同时,它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人们在看透了生活以后得到的那份从容和超然。包容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非常重要,它常常融入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当中,包含在人们的生命里。

能包容他人的人往往能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他们一般都有比较好的人缘,而这种好人缘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助推力。

有一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有包容之心。能够包容别人的人身边往往有许多朋友,而且都是不容易背叛他们的朋友,这正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包容朋友的许多过失,使朋友都乐于和他们相处,并适时帮助他们。

在为人处世方面,应该有豁达大度的胸怀,这样才能更快地找准成功的方向。所谓豁达,即性格开朗;所谓大度,即气量宏大。能够包容他人的人,能和不同性格的人和谐相处,能够听得进批评自己的话,也能够做到忍辱负重,面对误会和委屈,他们也能很好地处理。善于包容的人能够不计较小事,常常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别人。

一个善于包容的人身边会有许多知心朋友,他们能够与别人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他们还能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尤其能认真听取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意见。善于包容的人往往能不计前嫌,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就会立刻改正,当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能够主动检讨自己,而不是先想到推脱责任。

有的人之所以与人交往得不愉快,就是因为心胸有些狭窄,喜欢在小事上纠缠,时间一长,对他人的意见就变为成见,一时的怨气也就变成了怨恨,在感情上就会排斥对方甚至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包容对方,首先要学会悦纳对方。朋友之间相处,如果你不能接受他,那么你就不可能包容他。事实上,不仅友情是这样,任何感情都是从接受开始的。

美国有个越战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可以吗?”

“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的。”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可是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

“哦,天啊!我很难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帮儿子出主意,“儿子,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也许事情会比较麻烦。”

通完电话之后,父母一直在等待儿子归来,然而,他们再也没有收到儿子的消息。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的一个电话。电话是警察局打来的,告诉他们去辨认儿子的遗体。当他们到达现场时,看到的是死去的儿子。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膊和一条腿。

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与故事中的父母一样喜欢完美,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不在于对方完美与否,而在于你是否能悦纳、接受他。在对待朋友时也是这样,即使有了伤害,你也要学会接受,学会包容。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旅行,在旅行的途中,他们发生了争吵。其中的一个人扇了另一个人一个耳光,被打的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在沙子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的朋友扇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前进,一直走到了沃野,于是他们打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是被打的那个人由于蹲错了地方,差点被水淹死,幸好他的伙伴救起了他。被救之后,这个人拿起一把小刀,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同伴看到他这个举动后很好奇,于是问他:“为什么我打了你,你要写在沙子上,但是我救你之后,你却刻在石头上呢?”这个人微笑着回答道:“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会把伤害写在最容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把这些伤害抹去的;当我接受了帮助后,我要让这些帮助留在我心底,任何的外在因素都不会抹去它。”

朋友之间相处时,伤害往往不是有心的,而帮助却是出自真心的,学会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包容朋友的过失,你会发现与朋友的相处将会更加融洽。

事实上,如果在小事上多一些包容,就会让你更加受人敬佩。包容是一种度量,想要学会包容,就要学会原谅别人,待人接物都不能过于苛求,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苛求别人往往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包容是一种别样的魅力,它可以令人更愿意靠近你,它可以让人的形象更高大。当然,包容别人不是一味地退让和不分对象的宽恕,而应该是有原则的。

包容他人不仅是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润滑剂,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包容他人的度量从根本上说来自一个人宽广的胸怀。一个有远大生活理想和目标的人,其心胸必然是宽广的。因此,只有从个人利益的小圈子中解脱出来才能进入更广阔的空间,才会具备宽广的胸怀,领略到海阔天空的境界,进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关心也要把握分寸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人交往时,若是表现出冷漠,就一定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朋友就好像一面镜子,你对他怎么样,他会看得清清楚楚。而你要想获得对方的友谊,必须先付出自己的一片真心,要去关心、体贴对方。人与人之间最能引起共鸣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人情味,它是交流的金钥匙。

如果你想得到稳固的友谊,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就要经常对对方表示诚挚的关切。朋友之间的关心必不可少,没有关心、体贴,就没有真诚,彼此之间的关系则必定不能融洽。而如果你能够时时关心朋友,把朋友放在心上,对方才会更加看重你,因为你重视他,重视彼此间的情意。

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灵;一次不经意的关心,可以让你获得深厚、真挚的友情。关心是人心的渴求,是友情的催化剂。

有一个人生病了,卧病在床很久都没有人来看望他,尽管平时他有很多朋友。正在他非常郁闷的时刻,有一个朋友来了。那个朋友平常与他并没有过多的交往,只是偶尔在一起聊聊天而已。然而,当他看到朋友时却非常高兴,一时间竟忘记了病痛,精神也好了很多。他非常感激地对朋友说:“这次我生病,只有你一个人来看我,别看我这个人平常朋友挺多,没事时好像关系都不错,可是当我有事时,却没人来看我,我算是看透了,真正的朋友没几个。”

自那以后,他对那个朋友非常热情,平时常给他打电话问候,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

要真正地赢得他人的心,就要时常关心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样对方才会感激你,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你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关心你,你的付出一定会换来他人的友谊。当然,关心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诗人纪伯伦曾说过: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如果关心对方一定要为了什么的话,那么就是为了彼此间的深厚感情。

对朋友表示关心是必须的,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度。关心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过度关心会产生副作用。不要过分介入朋友的私生活,人际交往不仅需要真心,还需要注意技巧,关心也是这样。

无论彼此间有多么深厚的感情,都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分享。有些人与自己的挚友形影不离,让人羡慕,殊不知这样最容易损害彼此的关系。人总是需要有个人空间的,如果你过分介入朋友的生活,对方就会产生反感,即便开始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融洽,时间长了也会产生矛盾。

每个人都需要秘密,总有些事情不希望被人知道,即便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如果你总是不把自己当外人,那么必定会为人所不喜,由此造成对方的戒备心理,使得双方之间产生隔阂。关系太好的朋友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就必定是大问题,轻者彼此会产生意见分歧,严重者会导致朋友关系的破裂。

过分关心朋友不仅对彼此间的关系有损害,还会对本人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赵女士是个热情的人,她与很多同事、朋友的关系都不错。然而她却天天烦恼。原来由于赵女士富有同情心,对朋友们总是关怀备至。她常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只要朋友不开心或碰到什么烦心事,她也会心情不好。对朋友们的困难,她会竭尽全力去帮忙,若帮不了,她就会一个人闷闷不乐。

事实上,赵女士的情况就是过度关心所致。由于过度的关心,因此极易受他人的影响,造成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卷入程度过高”。造成这种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主体缺乏必需的社会知觉和人际交往技巧。

总而言之,关心朋友不要过分,关心也不是越俎代庖。其实,关心朋友就在于信任他,相信他能为自己的事负责,并相信他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真正的朋友不会去担负自己不该负的责任。

多做一些换位思考

在交往中,人人都渴望找到理解自己的朋友。每个人深入交际场,无不想寻觅到一个知己,同时每个人也都希望得到朋友的理解。中国古代就有俞伯牙“高山流水,琴酬知音”,而钟子期堪称知己的代名词,朋友之间的情感与理解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坎坷,连糊口的职业也找不到。一次,舒伯特带上自己的一册作品前去拜访当时已有相当名气的贝多芬。很不巧,贝多芬外出了。舒伯特只好留下自己的作品怅然而回。

同类推荐
  •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随着美剧《Lie To Me》的热播,国内微反应丛书陆续出版,微反应正在通过多种媒介与大众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应用微反应。面对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本书适时推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微反应、学会应用微反应。姜振宇所著《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为狭义微反应(市场销售火爆)。而《我的第一本微反应书》从广义微反应(包含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三部分内容)着手,结合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将广义微反应从生理机制到心理现象,再到外部行为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人类是有心灵的,这毋庸置疑。但心灵到底是什么,我看谁都难以说清。要想解开心灵这个密码,直接从“心灵”二字下手怕是不成,我们必须学会迂回,先弄明白“人类”是什么,再从中寻找“心灵”的真相与定义。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着的。马克思如是说,事实也千真万确。让我们越过生物生理层面,从心理人性层面来看,之所以某些生物能归为“一类”,那是因为它们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其一,“类”必须是不同个性的集合;其二,“类”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通解性”。
热门推荐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战神联盟之魔灵万千

    战神联盟之魔灵万千

    布莱克失踪了神秘团队——梦幻战联是魔界还是妖界?
  • 严先生,余生请指教

    严先生,余生请指教

    【新文《重生后她手撕了反派剧本》已发】未婚先孕,被母亲厌弃,扫地出门!双胞胎姐姐假借关心之名,将她骗进小诊所,让人硬生生挖开她的肚子,抢走了她的孩子!直到那一刻,花曼清才知道,自己在这个家有多么的不受欢迎!
  • 为什么我们的决定总出错2:哈佛教授的9堂行为心理实践课

    为什么我们的决定总出错2:哈佛教授的9堂行为心理实践课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为各种各样的决定而苦恼,如果你不想让自己一事无成,不想碌碌无为,也不想让自己误入歧途,那么就要学会如何去避免错误的决定。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决定错在哪里?应该如何去避免类似的错误?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如何去解决问题,让自己的决定少出错?翻开本书,从实战角度为您剖析做决定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决定出错的原因,探寻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法,让你不再为做决定感到迷茫与困惑。
  • 诸天武者在线

    诸天武者在线

    无意中,李晓加入了穿越者大军一员,本以为是个武侠世界,谁知,竟然还有无限流。什么?如来神掌、截天七剑任我学习!这个世界怎么还有超能力?为什么每个世界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上古时代?历史的真相,一步步展开在李晓眼中。李晓:老贼,再吃我一发破体无形剑气!ps:轮回世界保证大多数原创。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墨竹河》以作者(熊忠彦)援藏12年期间的生活、工作经历为主线,以原始日记为依据,用纪实性的笔法讲述了墨竹工卡县各项援藏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1976年—1988年那个时代背景下藏汉干部群众的高尚情操和鱼水相依的融洽关系,讴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 RD的英雄时代

    RD的英雄时代

    A.D.2150年,机器人暴乱成功。改纪年为R.D.0年,意为机器人元年。R.D.3年,机器人代表与人类代表签订和平条约。条约规定:除欧亚大陆以外的所有领地划归机器人所有。其中申城作为公共区域,供两大势力日常交流使用。除此之外,两族人不允许出现在对方的势力范围内...R.D5年,全球人类移居欧亚大陆的工作完成。R.D6年,欧陆大陆陷入长达三十年的大混乱。R.D7年,樊振兴诞生。R.D37年,樊振兴的带领下,欧亚大陆第一次大一统。R.D42年,樊振兴遭人暗杀,死于黄河畔。紧接着欧陆大陆陷入十年的内乱。R.D52年,代表全人类的邦联共和国建立。欧亚大陆真正进入和平时代。......和平真的会来吗?本书讲的是R.D.100年,以复兴会为代表的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明争暗斗的故事。有暴力,有阴谋,有杀戮。当然,也有美好的情感。
  • 跟小精灵交朋友

    跟小精灵交朋友

    幻想城里居然来了一个小精灵,从迷惑到开心到与小精灵形影不离,小家伙们开心地度过与小精灵在一起的每个日子,但是小精灵终于还是离开了,除了不舍,每个孩子都成长了。
  • 都市之神级情绪系统

    都市之神级情绪系统

    “叶先生,请问是什么让您变成了世界首富?”“很简单,先给自己设个小目标,比如先赚他一个亿!”“请问您怎么评价您身边的这些绝色美女?”“我是个脸盲,根本不知道他们漂不漂亮!”“请问您是怎么从一个E级资质变成顶级武者的?”“很简单,装逼就行!”
  • 索爱:大少宠妻无度

    索爱:大少宠妻无度

    婚姻如戏,你见过见面不到三个小时就直奔民政局的儿戏么?婚里,他的温柔足以蛊惑人心:乔木木,除了我你还能嫁给谁。戏外,他却对另一个女人呵护备至。是游戏?还是演技?且戏且珍惜,看谁能赢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