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7500000024

第24章 家人是我人间的四月天——像林徽因一样爱自己家人(1)

假如你有一个不完美的妈妈

我们一生中会经历许多的事,遇到许多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许会忘记。但有一个人,永远驻扎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她就是——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既受过传统的私塾洗礼,也曾留洋海外,接受过早期的西学教育。他善诗文,工书法,才华超群,儒雅风流,是小小的林徽因心中的一座大山,和许多小女孩一样,她敬爱并且崇拜她的父亲。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她的才情、禀赋乃至个性,都源自于父亲。

上苍总是公平的,既然给了她一个十分优秀的父亲,也许是为了平衡,就为她安排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母亲。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典型的旧社会女性,没有受过教育,思想守旧。

不完美的妈妈

母亲何氏属于典型的小家碧玉,她来自浙江小城嘉兴,其父开了个小作坊,家庭殷实。她14岁嫁入林府为继室,但由于林长民的原配早逝,又没有留下一子半女,她的地位实际上与原配无异。

何氏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备受宠爱,也有着此类女孩子常有的小任性。她没有读过什么书,既不会女红,脾气也不讨喜。很快她就发现,她与林家的每个人都是那样格格不入,从小生长在商人家庭的她不懂琴棋书画,公公和丈夫满腹经纶,就是婆婆、大姑子、小姑子,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得书房,他们一家子讲历史典故、吟诗作对、针砭时弊,激扬文字,可是她完全不懂,就像两个世界的人。她茫然地看着这一家子,他们最初也试图和她沟通,但是很快发现这是徒劳的,思想和文化上的差距带来的巨大鸿沟根本就无法填平,再加上她又不善操持家务,在林家彻底地沦为了一个“闲人”,于是他们不再与她说话。

她为林长民生下长女林徽因以后,还生过一男一女,但两个孩子都先后夭折。林长民这一脉难免有断后之忧,由此在公婆处引起的那份不满同样不言而喻。而丈夫总是在忙着他的事,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到林徽因9岁的时候,林长民带回了一个上海女子,林徽因叫她二娘。二娘也没有什么文化,但胜在性情乖巧,又为林家添了几个男孩,地位自不可同日而语。而何氏就更受冷落,二娘和弟妹们住在前面的大院,年幼的林徽因随母亲住在冷清的后院,父亲回家后,总是待在前院。母亲实际过着与丈夫分居的孤单生活,脾气也越来越坏。只要林徽因一去前院,回来就会听到母亲的数落。她数落前院,抱怨父亲,她边数落边哭。幼小的林徽因不明白母亲的苦闷和暴躁,却常常为此感到悲伤和困惑。她的儿子梁从诫在忆念母亲的文章《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林徽因:“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过她。”

即使是父亲去世多年,母亲在性格上的短处带给林徽因的烦恼也仍然存在。和中国许多女性一样,何氏将自己对丈夫和姨太太的怨恨都迁怒到姨太太的子女身上。

1937年4月18日,林徽因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绣绣〈模影零篇四〉》的小说。小说写到一对母女,那母亲懦弱无能、狭隘多病,父亲续娶又有了孩子,乖巧俊秀的女孩儿绣绣整日在父母亲无穷无尽的争执吵闹之中挣扎,在没有温情、没有爱怜、只有矛盾和仇恨的亲人之间痛苦为难,渐渐因病而死去。从这篇小说中所影射出的家庭问题,不难看出林徽因对她母亲的复杂情感。

爱自己的母亲是一种责任

虽然何氏有着种种性格上的缺陷,但林徽因依然爱她的母亲。父亲过世后,母亲就剩林徽因这么一个亲人,她便将母亲接到身边,一直在一起生活,哪怕她后来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有句成语叫“乌鸦反哺”,这里说的其实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理现象。当乌鸦老到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会到外面寻找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老乌鸦,日复一日,一直到老乌鸦死去。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教育我们成人。在我们小的时候,她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为我们遮风挡雨;等到我们大了,她也老了。也许她并不完美,她总是唠叨训斥我们,时光开始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她不再年轻漂亮,也许她的那些道理我们并不赞同,也许她充满了缺陷……但我们依然要爱,且深爱她,这个带给我们全世界的人。就像林徽因一样,理解她的寂寞,容忍她的坏脾气。让我们多给母亲一点爱与关怀,哪怕是来自远方的一句亲切问候,哪怕是疲倦时的一杯清茶,让她能感受到儿女的关心。乌鸦尚且反哺,何况人乎?

何雪媛小百科

何雪媛(1882~1972),浙江嘉兴人,林长民第二夫人,林徽因生母。1925年丈夫林长民去世后和女儿林徽因生活,林徽因过世后,她随自己的女婿梁思成生活,20世纪70年代,梁思成又先她而去,何氏又随梁的后妻林洙生活半年。1972年去世,当时已是90岁高龄。

做父亲的“贴心小棉袄”

女孩就像一朵朵花儿,或美丽,或娇弱,或妩媚,或敏感,或细腻,每个人各具魅力,也许是天性使然,女孩温柔体贴,所以父女关系往往要比父子关系更加容易相处,相对于男孩内敛的情感,父亲们似乎更能读懂女儿的眼神和情绪。

才子父亲

6月的杭州,暖风挟裹着燥热,湿润的空气中到处是栀子花的香味。1904年的这月,陆官巷内,28岁的林长民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他最钟爱的孩子——林徽因。大凡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多是继承母亲的禀赋,而林徽因却受父亲的影响尤其深远。知林徽因是才女,亦当知其父为才子。

在民国初年林长民是一个大人物、热点人物。他与梁启超一起活跃在近代政界,当过段祺瑞政府议会秘书长,又做过3个月的司法总长,在任时因拒绝收取涉案人军阀张镇芳10万元贿款而名噪一时,他也拒收过曹锟贿选总统的酬谢5千元,坚持投出自己的一张选票。他热衷倡导宪政,搬西方议会制于中国。后来他转于外交。

此外,林长民还能文善书,尤以书法见长,中南海新华门匾额就是他的手迹。他的字,于秀雅之中显出遒劲浑厚,随意而洒脱,如行云流水,疏朗中透着凝练,散淡而不失法度。

这样优秀的一个父亲,对于他的子女来说,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他的出色,似乎注定了他不会有太多的儿女情长,不会太关注那些家长里短,即使这是他家人需要的。在徽因出生时,他正忙着用笔杆子为他的政治理想摇旗呐喊,和志同道合的诗友唱和,和热血沸腾的宪政名士来往,《译林》月刊在他们的努力下出版;而在这前一年,他翻译的《西方东侵史》一书也已经面世。

对小徽因来说,父亲仿佛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用不完的精力,他不常在家。但是回到家里,他真的是一个好父亲,他会亲切地抚摸她的头,家里哪个孩子哭了,他都会蹲下身来,为孩子擦干眼泪,并讲一些吸引人的故事或者笑话。他心性开朗,特别爱跟孩子在一起。无论是他自己的孩子,还是姑妈家的表弟表姐们,都没少享受到这位舅舅的关爱。

父亲是一封封寄回来的信

年幼的孩子对父亲总是倾慕的,总是觉得父亲很了得,什么都会弄,什么都懂。林徽因也因着这种仰慕,将父亲对文学的热爱继承下来。徽因读书早,加上天资聪慧,很小她就能够识文断字,在徽因幼年的记忆里,父亲就是那个成年不在家的人,她6岁时便已经开始为祖父代笔给父亲写家信。

所有人都知道,林长民爱孩子,但最喜爱的还是大小姐林徽因。不但因为她天资聪颖,读书好,还在于她过早地读懂了家里的人情世故,能妥善处理家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父亲省心不少,她在父亲眼里是“驯良、知道理”的。徽因从小就懂得照顾异母的弟妹,尊重二娘程桂林(林长民的小妾,上海人,在林徽因9岁时进门),平衡自己母亲和二娘之间不算和谐的关系。

父亲对林徽因的爱,固然有着她是个懂事孩子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她的文化素养吧。从本质上来说,林长民是一个文人,在家里,他也希望有个人能倾听他文人的花间闲情、济世壮志,但很不幸的,他的妻妾却都是文盲,她们的见识有限,对于他的世界完全不明白。在交流的时候,他也必须努力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才能让他的女人听懂,在这个家里,他的内心其实是寂寥的。所幸,这个由祖父祖母一手调教出来的长女慢慢长大,可以和他自如地对话,有可能懂得他,这也让他不知不觉把她当成唯一的同类。

很多时候,他甚至忘了她只是一个小女孩,书信往来之中,对她倾吐心声,谈论他的大事。这在他写给徽因的一封信中可以窥见一二:徽儿:

本日寄一书当已到。我终日在家理医药,亦藉此偷闲也。天下事,玄黄未定,我又何去何从?念汝读书正是及时。蹉跎悞了,亦爹爹之过。二娘病好,我当到津一作计□。春深风候正暖,庭花丁香开过,牡丹本亦有两三葩向人作态,惜儿未来耳。葛雷武女儿前在六国饭店与汝见后时时念汝,昨归国我饯其父母,对我依依,为汝留□,并以相告家事。儿当学理,勿尽作孩子气,千万□□。

桂室老人五月五日

对林长民而言,林徽因的身份是多样的,她是父亲最宠爱的女儿,也是他的知音和朋友。很多人都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确实是这样,和父子间的感情相比,父女间的感情往往更细腻,更委婉,也更微妙……

也许我们也不能做到像林徽因一样优秀,能让自己在学问和认识上达到和父亲一样的高度,甚至赢得父亲的尊重。但是作为女儿,一定要学会林徽因身上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心思细密,要听懂父亲这个大男人的话外音,做一个和林徽因一样的好女儿。

林长民小百科

林长民 (1876~1925),汉族,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幼名则泽,字宗孟,自称苣苳、苣苳子、又号桂林一枝室主,晚年号双栝庐主人。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研究系领导人之一。林长民有三房妻妾,原配早逝且未留下子嗣,故娶第二房,即林徽因生母,后因关系并不和睦,又娶了第三房。

孝顺老人要趁早

现在的生活,时间的脚步越来越急促,忙得我们没有时间娱乐,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每天只有数不完的工作和家务活。等到终于有时间了,才发现时光已老,难怪有人说,人生第一件不能等的事情就是孝顺老人。

孝顺老人要趁早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说法。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都以孝治天下,并形成了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部分。然而,在现代,几千年传承的孝的美德,在年轻一代身上逐渐弱化、异化,生活中随处可见“小皇帝”“小祖宗”。

林徽因非常孝顺,不单单是对自己的父母,更为难得的是,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孝顺自己的祖父母。而她祖母过世的时候她才6岁,祖父过世时她10岁,年幼的徽因享受着祖父母的关心呵护,她也乖巧懂事,为祖父母带来许多欢乐。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一定能陪伴我们很长时间,所以,不要等到他们老了才去孝顺,孝顺他们要趁早。

爷爷奶奶的解语花

林家本是望族,但到祖父林孝恂这一支时已经式微,但祖父勤奋好学,考上光绪己丑年(1889年)进士,与康有为同科,之后在翰林院担任编修。他并没有什么背景,在京为官压力极大,便故意在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当中写错一个字,外放到地方为官。他先后担任了金华、海宁等地的地方官员,后来又到杭州担任知府。祖母游氏也是出自书香门第,会书画,也善女工,将整个林府管得井井有条。

父亲林长民是他们的长子,林徽因则是他们长子的第一个孩子。大多数家长对第一个孩子总是偏爱的,祖父和祖母对于孩子的到来喜不自禁,尽管是一个女孩。

虽然满腹经纶,但祖父仍然很谨慎地给她取名,《诗经·大雅·思齐》有诗云:“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于是便以“徽音”为名!

这首诗赞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她们都是贤淑端庄的女子,祖父在她的名字中,也寄寓了无限的含义与期望,而这女孩后来也果然如他所期许的一般贤良淑德,甚至超出了他的期许,她做的不仅仅是相夫教子的事情,还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男性的领域中博得了一席之地。

改名为徽因是后来的事情。20世纪30年代初,她经常有作品见诸报刊,而另一位叫林微音的男作者也经常有诗见报,报纸杂志在刊发他们的作品时,常把两人的名字搞混。《诗刊》为此还专门发过更正声明。于是,林徽音便干脆将名字改名为林徽因。她风趣地说:“我倒不怕别人把我的作品当成了他的作品,我只怕别人把他的作品当成了我的。”

同类推荐
  • 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

    本书通过研究中外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之路总结出了37个最重要的创业智慧。每个智慧都来源于创业者的深刻反省和长期感悟。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失败可以带给你经验和教训;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因为研究和学习成功者的智慧可以让你一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相信《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会让很多在创业道路上奋斗的有志之士获益良多,少走弯路,早日品尝成功的果实。
  • 立大志 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立大志 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立志改变命运之人不可不读的成功箴言。不甘平庸之人调整心态的最佳 珍藏读物。 平庸与伟大的秘密: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就好比战场或是棋局,我们在 这个社会上的生存就好比战争或是对弈。其间,谁的目光更远,谁能多看几 步,谁就将笑到最后。 人生就是要立大志:如果你还因为人生犹豫不决的选择而苦恼,那么, 基于使命的选择就是你最正确的选择。这是伟大人物告诉我们的秘密。成功从做小事开始:天才人物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与自 我创新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奋斗逐渐形成。 远离人生的泥淖:来回摇摆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
  • 职场辣妈变身术

    职场辣妈变身术

    有人说:女人要么要孩子,要么要事业。职场妈妈说,我们要孩子,我们也要事业。可是,职场如战场,当你重返职场,发现一切都已被敌军占领,甚至头儿也不再信任你时,怎么办?其实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多学一点计划和技巧,职场妈妈也可以重新收复失地。本书就助你达到“重出江湖”的目的:从休产假之前就开始做准备,在休产假的过程中和之后,一方面着手家庭,一方面着手职场,运用技巧,两手都抓……
  • 财富背后的传奇

    财富背后的传奇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向往财富,但是人人都清楚要获得财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拥有大量财富的商界精英,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如何赚到第一桶金?他们如何妙算计赢得优势?他们如何忍辱负重走出事业的低谷……
  • 千年智慧书

    千年智慧书

    此书是西班牙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一部杰作,书中汇集了近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多方面的处世智慧和谋略,被推举为人类历史上三部智慧奇书之一。
热门推荐
  • 明清小说·观音菩萨传奇1

    明清小说·观音菩萨传奇1

    明清小说之一,四十回,作者:不题撰人,据明朝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清末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等书改编而成。 主要叙述观音身世、刻苦修行与济世救人的故事。继承了元、明、清、民国以来的历代观音小说原有的故事梗概,塑造小说人物的新形象——以传统的观音故事为主线,揉入了大量的古代戏曲、小说、笔记和民间传说中有关观音的情节。此观世音不是《妙法莲华经》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是重塑千余年采历代人民大众集体创造的在中国人心目中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艺术形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级修佛系统

    超级修佛系统

    在各种超凡力量横行,中华将威压天下的世界里。赵文举穿越过来,从一个走投无路的老男人,成长为一地长官,一派之开创者。四禅定,八正道,六波罗蜜,四圣谛,在佛法铺就的道路里,在扑朔迷离的混乱里,一个敢于舍弃一切的刚猛男人,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原名:佛家门徒
  • 谋凰

    谋凰

    夙纱漓被人使用阵法召唤,来到异世。开局不利,身体就被掉了包。初来乍到,夙纱漓开始修习这个世界的灵力,因为实战经验不足被放到云天大陆历练,在历练中认识了未归位的紫莲,并与紫莲一同经历磨难,后来夙纱漓被记忆混乱的紫莲失手错杀,身体消散。经历死亡,夙纱漓灵魂感受到身体的召唤,来到天辰大陆,并遇见叶泫玥,因为灵魂回归本体导致记忆全无,醒来在玄灵冰棺内,得叶泫玥一月相伴,记忆开始慢慢回溯,叶泫玥因敌来犯不辞而别,整整一月未归,夙纱漓便只身离开此处。五年后夙纱漓与叶泫玥再见,却已形同陌路,夙纱漓身旁跟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两人因敌而分,又因敌而和。直到身边女孩被抓,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找到你的生命礼物

    找到你的生命礼物

    在无数个不得不面对压力的日子里,你可曾否认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生存而生活?你为了生活而隐忍,焦虑、抑郁、成瘾、缺乏成就感、自我攻击、孤独、内疚等心理问题却也潜伏在了你的内心深处。这世界纷乱繁华,一切似乎总是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不过,这本书已经帮助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找到了神秘而持久的解决办法,通过简单而深远的真知灼见,告诉读者:经由心灵意识的苏醒,鼓起勇气去改变自己,人人都可以窥见生命中隐而不显的礼物,获得持久的自信、自尊和内心的幸福平静。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一家三口穿越古代,穿越过来就遇战乱,只能带着油带着酒,浪迹天涯一起走。冷了,没法加外套;饿了,没地买面包;遇到抢劫要人命,没有医院给看病。就这样,即便哭着去逃荒,仍要笑着相信未来能绽放。
  • 妖道蚁尊

    妖道蚁尊

    叶笑,笑傲天下;叶笑,一生欢笑……当一个傻子突然开窍了,并且开始修妖法,成为一代“人妖”,会与世界撞出什么火花……
  • 明伦汇编家范典叔侄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叔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杂烩饭摊

    杂烩饭摊

    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做饭很好吃。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做饭没菜单。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喜欢听故事。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自己有故事。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开店讲故事......
  • 启发小学生智慧的寓言故事

    启发小学生智慧的寓言故事

    这本书无论从故事的结构、内容还是语言上,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为你们量身打造的,会让你们耳目一新。这些小故事,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有小朋友们感兴趣的,生活在神秘大森林中各种动物的故事,也有王国里国王、王子和大臣们的故事,还有许多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也许就是发生在你周围的故事。在这些看似短小、简单的故事里,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正等着你去挖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