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900000031

第31章 儿童传播受体研究(4)

第三节 儿童在受传中的心理

一、受众理论对儿童受传的启示

与儿童受传相关的理论主要有4种,简要介绍如下。

1.心理动力学模式

德福勒发现,受众对于媒介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在一定情况下,他们对于媒介的信息是有选择的,要经过一定的心理过程。他提出了心理动力模式,即心理是信息与行为的中介变项。

2.霍尔的3种解读形态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信息有3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信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信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信息意义作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由于受众成员以往的经历、知识、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受众在解码时所进行的是一种个人行为,人们对同一传播内容往往见仁见智,理解、看法不一致。受众的主动性不仅体现在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所接受的信息与形式、反馈,还体现在他们还可以通过对文本的不同的解码方式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3.拉扎斯菲尔德的受众研究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研究发现,受众对大众传播内容的接受会经过自己认知的过滤,只接受那些与自己原有信念相符的东西。一般来说,与受众内外特征较一致的信息,受到曲解的程度较低;反之,则较高。与事实有关的信息被曲解的程度较小,与价值有关的信息被曲解的程度较大。

一般情况下,受众容易记住那些投合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忘却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以利于保持心理上的舒适感;容易记住刺激强度大的信息,忽略刺激强度小的信息。不过,过度的刺激和过多的重复也会使传播变向反面。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有一把心理上的尺子,会把那些过度重复的信息拒绝在其接受范围外,对自己不愿接受而媒介硬塞的信息产生厌烦情绪;面对的信息越多、越复杂,所需要的记忆时间就越长,忘得也越快;信息少而单纯,则消化快记得也快。对受众选择性记忆的研究结果表明,要想提高受众的选择性记忆,大众传播的信息必须激发受众成员的兴趣,提高信息对受众的刺激强度和反复程度。此外,信息的传播应该适量适度,而不能“狂轰滥炸”。

4.使用与满足理论

这一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集中关注个人如何使用大众传播媒介、人们使用媒介的方式与他们从中寻求到的满足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使用与满足模式断定受众成员有着某些需求或欲望,这些需求与欲望通过媒介或非媒介得到满足,而被媒介满足的真正需求被称为媒介满足。因此,这一理论认为,受众成员往往接触、理解并记住那些能满足自己需要或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与他们原有的观点相一致,也可能有悖于固有的观点。

以上几个理论告诉我们受众是主动的。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作为儿童,因为这个个体的特殊性,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介吸引着儿童主动地参与,受众的本位越来越突显。另外,对于儿童的研究里,学龄的儿童已经具备成人的大部分特征,信息加工的能力已经很强。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部分的儿童,他们在很多时候,对于信息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

二、受众选择性心理与儿童传播

有研究表明,传播对象在选择媒介和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度,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受众的心理选择过程包括3个具体环节: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这3个环节相当于受众心理的3道防线。媒介的信息如果不合己意便会在最外层被拒绝,得不到注意。如果有些信息无法避开,这时中层防线便可在解释信息符号时予以有选择地理解。如果信息突破了这一层,受众便会在最里面的一道防线进行选择,记住那些符合需要的信息而抛弃无用的信息。可见,受众的心理选择过程既有“防卫”又有吸收,而吸收的成分更大一些。

(一)选择性接触

英国学者麦奎尔认为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是一种满足个人基本需求的活动。受众的主观需求往往引导着受众选择性注意的方向。受众成员之所以注意某些信息,是因为在他所能接触的范围内这些信息最能满足他的功利需要或者精神需要,与他的工作、生活有较密切的关系。所以,儿童在传播过程中,面对着众多的媒介信息内容,一般习惯于接受与自己已有态度和兴趣相一致的媒介信息,并且避开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悖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即可能带来不协调的信息。

(二)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又称选择性解释、选择性认知,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对同样的信息作出解释和反应。人们通常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和理解传播内容,或根据自己已有的观念来理解信息,对那些与自己原有观念相反的内容则加以排斥或歪曲,以维持自己已有的观念和立场。因此儿童在传播中,儿童对所接触和感知的信息所给予的意义,并不一定同传播主体所给予的意义一致。由于儿童的心理、感情、经历、需求以及所处环境等等的不同,不同的儿童对同样内容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是相反的理解。库利、米德和帕克强调人类传播的主观主义,也就是说,信息的接收者以某种特有的方式解释信息的内容,而不是完全如同信源所意图的那样。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之前提到共同经验范围、共通意义空间,就是因为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体的理解可能有差异。

(三)选择性记忆

之前讲到感官记忆、工作记忆和长久记忆,而且儿童的记忆能力与容量本身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儿童在作为传播对象时,对自己所接触、理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地印入脑海之中,而是受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只是有选择地记住一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被忽略。那么哪些内容容易被记住呢,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记住与他们的“主导参考结构”相同的材料或态度、信仰以及行为,而忘记那些与他们的意见不合的资料。

这种主导参考结构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经验。经验,是指人们经历或体验某种事物或活动所获得的印象和认识。对儿童来说,他的传播活动往往是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经验是左右儿童思想和行动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一般说来,儿童的某种经验一旦形成,便会以表象的形式存在大脑中,当儿童在某些时候或场合遇到与此经验相关的刺激时,就会联想起过去的经验,而对自己此刻的反应和行为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正常情况下,肯定的经验将促进读者的反行为。而长期以来积累的某种经验还往往会使读者形成习惯性的心理反应。

三、儿童在传播中的受传心理

(一)儿童受传需要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传播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种,并将5种需求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一种与个体生存有关的需要,包括饥饿、口渴、痛苦的逃避等。在所有的需要中,生理需要及时最基本的,又是最强有力的。只要这一需要未得到满足,他就会无视或把所有其他的需要推到后面去。

在儿童传播中,传播内容是否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我们知道,儿童处于发展中,求知的欲望是非常强的,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如何增强呢,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信息的帮助。所以,对儿童而言,传播就是一种生理需要。这启示我们,在指导儿童传播活动时,首先要满足儿童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也就是通过传播活动,供给儿童成长阶段最需要获得的知识和素养。

(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的直接含义是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引申的含义包括职业的稳定、一定的积蓄、社会的安定和国际的和平等。

安全需要反映在儿童传播中有两个层面:一是让儿童传播时感觉很安全;二是给孩子传递安全方面的信息。这两者都很重要。前者不只是让儿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而且在整个传播中每个要素都是安全,比如传播媒介。这点在当前的有些儿童杂志中值得认真思考。比如有些婴幼儿杂志用的印刷材料不够环保,儿童在阅读时不益于身心发展。后者给儿童传播安全信息,特别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这些信息对他们很重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处于这一层次的人,希望拥有幸福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社会团体的认同,并同时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产生非常痛苦的体验。其中爱的需要包括接受别人的爱,也包括给予别人爱。

从传播学视角去看待儿童传播,会发现儿童会在这当中和传播主体建立一种关系,这种传与受传的关系如果维系得较好,儿童从传播中就不只是收获信息,还会有情感。比如在阅读传播活动中,有些学者提倡儿童的早期阅读应该是成人与儿童的面对面阅读,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成人膝盖上的阅读,都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即成人在阅读时要传递给孩子一种爱。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敬重。尊重需要的满足将产生自信、有价值、有能力等感受;反之,这一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及无能的感觉。

儿童作为传播受体,受到的尊重与否,就会影响传播效果,乃至影响儿童的成长。成人通过传播环境的设置、传播媒介的选择、传播信息的提供,传播过程的引导,都能看出他是否尊重儿童。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一个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强调的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他自己的本性。

儿童传播中,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而言,每个儿童都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注重自我需要和精神生活的实现与满足,在对媒介信息进行接触、理解和评判时,更多地依据自我的标准;并且希望主动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去,自由地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和主张。作为传播主体的成人应该注意到这点,在传播时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开展传播活动,同时在传播中尽可能满足儿童自我的发挥。

以上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思考。其实,儿童在传播活动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需求:第一,认知的需求,即在传播中,儿童希望从传播主体或者传播媒介那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能帮助进行决策的信息以及建立或维持有利的人际关系等信息。其实儿童对传播内容是非常敏感的,比如一个小孩,他一旦发现传播内容没有什么信息量,那么他会很快放弃。第二,情感的需求,指儿童在传播中,除了求知,还希望获得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所以传播主体或者传播媒介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儿童的这方面需求。第三,个人整合的需要,儿童在传播中,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和媒介的沟通、和传播主体的交流,增强自信,不断完善自身。第四,社会整合的需要,通过传播活动,儿童加强了与家人、朋友、与社会的接触,从而满足了社会整合的需要。第五,纾解压力的需要,儿童在传播时,和成人进行了交流,表达了心声,解决了一些烦恼;儿童也可以通过玩玩具、看书、看电视等与媒介的互动,缓解一些压力。

2.儿童受传需要分析

(1)多样性。有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儿童传播活动中,由于儿童的年龄、性别、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不同儿童会有不同的受传需要。比如在图书媒介需求上,有些儿童喜欢大本书,有些喜欢小本书,有些喜欢绘本,有些则喜欢儿童文学,等等。

(2)发展性。儿童受传需要的发展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为儿童正处于成长期,求知欲望增强,对传播的需求不断发展;其二为儿童受传需要不是固定静止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儿童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3)可诱导性。儿童受传需要是可以引导、可以调节的。因此,传播主体不仅应当适应和满足儿童现实的需要,还应当启发、诱导儿童潜在的需求。

(4)新奇性。受传需要的新奇性与儿童的年龄、文化修养、个性心理有较大关系。好奇心理,心理学中也称作“直接兴趣”,即用不着再加启发、说明,人们自然就会关注和感兴趣的一种心理趋向。凡是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反常的或突然发生、强烈变化的事物,人们容易感兴趣,产生好奇;一好奇,便又引起注意的心理活动,从而悉心去观察与探究这些事物。好奇心理是受众的普遍需求,也是本能需求。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故新奇性特点比较突出。

(二)儿童受传动机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行为的真正的、现实的发动是动机驱使的结果。儿童的受传动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求知动机

这是儿童受传动机中最重要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儿童进行传播的一种心理力量或意向。儿童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充满了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于是在这方面的动机特别明显。

同类推荐
  • 冒险小王子13:神秘的空间之门

    冒险小王子13:神秘的空间之门

    《冒险小王子》系列书是一套优秀的儿童小说读物。故事中的主人公包小龙,天生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和小伙伴汤诺、于萌萌等人,来到了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纳尤古精灵国度,和小精灵们一起对抗力量强大的邪恶精灵师,挫败了邪恶精灵师一个又一个险恶的阴谋。此系列书刻画了一群智慧、勇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优秀儿童人物形象。
  • 潘多拉星球历险记6:消失的无忧岛

    潘多拉星球历险记6:消失的无忧岛

    为了保护潘多拉星球,丁乐提出在无忧岛上修建儿童乐园的计划。当一切顺利进行,却突然出现了无法解释的事情——“儿童乐园”竟然凭空消失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在暗中搞鬼?面对诡异的时光黑洞,孟小南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

    故事是这个世界上最让孩子喜爱乃至着迷的事物。《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各类故事,它们有着曲折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寓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美好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一生。
  • 身体里的那点事:奇妙而有趣的生理常识

    身体里的那点事:奇妙而有趣的生理常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们的身体到底是什么样子、身体是怎样构成的、身体里面有什么、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种瓜得瓜”的秘密、“照顾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身体升级”——提高身体性能等等。
  • 孤舟太阳行

    孤舟太阳行

    为了保卫地球,唐猴沙猪和寒老师准备飞往太阳系边缘。第一站他们要去太阳,太阳会以一副什么样的面目迎接他们呢?飞船具备什么样的的神奇功能,使他们见证了天文学史上的一场悲剧?《孤舟太阳行》——一次惊心动魄的太阳之旅!
热门推荐
  • 带着游戏系统拯救明日方舟

    带着游戏系统拯救明日方舟

    “喂,小家伙,别玩电脑了,想不想听我讲个故事?”[不要,我要玩游戏。今天《瓦伊凡传说:不死雷电》就要开放下载了,我等了一年啊。]“真巧,我说的也是这个‘不死雷电’故事。而且,我知道很多游戏里不会出现的细节哦。”[啊可恶!这游戏又跳票了!一年了已经!我要退款!]“啊可恶!你不能退款!你还没见识到你爷爷我当年美丽飒爽的英姿呢!”[啊可恶!我凭什么不能……等等爷爷您说什么?]“嗯……没啥。既然现在游戏跳票了,那想不想听我讲故事啊。”[那您说。]“这是‘不死雷电’和罗德岛的传说,一个拯救世界,拯救自己的故事。”
  • 斗破之最强火影系统

    斗破之最强火影系统

    在斗破苍穹的世界,因为碧蛇三花瞳墨家差点被萧炎灭族,因为穿越而来的莫离重生在了墨黎的身上,从此墨家而重新崛起。为了替原主墨黎完成复仇的心愿,也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莫离开始了斗破大陆的历险。萧炎与纳兰嫣然的三年之约即将开始,墨黎将会背负火影系统登上云岚宗,与萧炎拼死一战!交流群:728919103
  • 良婿美夫

    良婿美夫

    这里是女尊世界,一场乱世被终结的故事。这里的女人才华横溢,野心勃勃,群雄逐鹿,意图争霸天下!温文如玉最后黑化的元国陛下楼止。偏激执着宛若疯子的冥国陛下冥玥。风流腹黑的雅君。她们是这乱世中最优秀的女子,是男子们趋之若鹜的对象!她们手握重权,只要跺一跺脚,这天下都得为之颤抖。她们之间互相斗勇斗谋,彼此算计,战场厮杀,抢占她国领土,谁才是最后的胜利王者?(本文纯女尊,女强男娇弱,若不能接受请绕道。)公子读者群②105549799敲门砖,任意男主名字。
  • 有些人在心底从未忘记

    有些人在心底从未忘记

    《有些人在心底从未忘记》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张家荣、夏媛、李孝林、郭子婷等主人公在大学四年发生的爱情与友情的故事,毕业后张家荣继承了公司,夏媛去了美国,两个主人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谨以此书,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

    台湾中生代重要小说家陈雪最新长篇推理力作,《亚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小说,王德威导读推荐。这是一座城市和它的边缘的故事。也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和我的故事。这是一桩凶案故事,一个谜样女孩被杀,看似命案的解谜推理,却牵引出复杂多面的生命样态。这是一幢摩天大楼的故事,它犹如巨大矿石碑,矗立在繁华台北市郊,与一〇一大楼遥遥相望。居民们拼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终究被困在这城市与乡村的灵薄狱之间……这也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和我的故事。
  • 异界首席科学家

    异界首席科学家

    科学狂人夏延穿越异界,不爱修仙爱实验。这个世界的引力是多少?那些所谓的灵气又是什么成分?夏延抬起脑袋思索:“让我想想,应该用什么实验验证呢?”但是最重要的是先填饱肚子,并且养活一个城的人。
  • 美国牧场的小生活

    美国牧场的小生活

    混在美国的简恒一心想赚足了美刀之后回国愉快的养老,可惜的是阴差阳错之间,他成了一个穷的叮铛响的牧场主!好在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外挂,从这开始简恒经营起了自己的小牧场,同时顺带着夹点儿私货,愣是让这帮子来牧场的美国客人适应了自创的中式‘有逼格’的生活习惯。
  • 萌狐天降,仙君求抱抱

    萌狐天降,仙君求抱抱

    她林青青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只因旅行中被一只蓝色的小狐妖撞了,一不留神穿越了。更离奇的是穿越后的她,变成了一只手无缚鸡之力,还没有成精的狐狸?机缘巧合,她被竹九冬收养,倾慕之心渐渐生根发芽……闯祸时:“竹先生,那丫的对我意图不轨!快收拾他!”没钱时:“老鸨,我家竹先生美貌如花,正可攻,背可受,给个好价钱吧?”遇到美男时:“竹先生,我要嫁人了!快帮我把那美男绑来!”竹九冬忍无可忍,拍桌而起:“死丫头,老子养你这么大,是留给自己吃的!”她冷酷无情?蠢猪!快点擦亮你的眼睛,人家明明萌萌哒。她福利爆表?智障!被人整天叫“村姑”还福利爆表?她是白莲花?喂亲!拜托你点进来看看,看我怎么把你弄休克!
  • 易烊千玺之夏子欣

    易烊千玺之夏子欣

    一个女孩因为一件事离开这个地方五年,五年后回来了啊!他不敢相信她会做这样的事。
  • 至高守护神

    至高守护神

    天地万界,看似祥和,鲜有人知道,那是因为有着守护者在守护,但更少人知道,昔日的守护者早已陨落。唐尘,一名普通的少年,却奇迹般得到一颗神秘‘黑石’,通过它竟可以领悟天地大道,从此,他的好运来了,美女、法宝、神诀,随着他一步步登上巅峰,修行界新的最强者——至高守护神,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