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7100000018

第18章 曾国藩家书(2)

曾国藩从小寒窗数十年,备受艰辛,深知名誉、地位、家业来之不易。他目睹那些达官显宦家庭的官二代们,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是挥霍浪费,吃喝嫖赌,最终家业荡然无存,为此深为忧虑不安。于是,他教育子弟,首先就从做人开始。曾国藩在清末官场中是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但他却从不以势压人,更不许子弟作威作福,当败家的纨绔子弟。他知道高官子弟最易骄奢淫逸,而骄逸二字“皆败家之道也”,“是万恶之源”,因此他时时告诫子侄要戒骄戒逸。家里男的出门须走路,不许雇工坐轿或骑马,而家里的妯娌、女儿、媳妇,老老小小皆纺纱织布,养鱼养猪。即使他的夫人也得参加劳动,为全家作出表率。曾国藩时时告诫儿子不可假父之名而行事,要洁身自好。同治二年(1863),曾纪泽与家人乘船去金陵省父,曾国藩写信给纪泽,告诫他一路上不挂大帅旗,不惊动地方长官,“烦人应酬”。同治三年七月,曾纪泽赴长沙科举考试,曾国藩又告诫他不许和考官疏通,“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曾国藩视“勤”是人生第一要义。他在北京任官时,多次购买北方的大白菜、茄子种子寄回,并告诉家人栽培技术。为了不让子侄们有纨绔子弟的大少爷作风,他多次在家书中要其子侄们半耕半读,连拾柴收粪这些事也“须一一为之”。

曾国藩曾说:“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他所追求的“秀才”,不是传统的读书做官的仕人,而是能够明白事理、才德双修的君子。正是在这种家教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曾氏家族出了大批的人才。同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不断地被人们所推崇和借鉴。

读书的规矩

曾国藩,既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道光二十二年(1842)冬,他曾给自己订下了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咸丰八年(1858),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写笔记。同治元年(1962),他任两江总督,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温读诗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二止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

曾国藩作品精选

原才

风欲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欲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告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土大夫得晋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题解】

道光二十六年(1846),尚在做京官的曾国藩作,晚清政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挽回颓势,曾氏主张从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入手。

本篇讨论人才培养问题,从强调人才的重要,讲到培养人才的方法,再论述陶铸人才之责无旁贷,而以收效将来作结,可谓原始要终,曲尽其义。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这是文正公一贯的主张。

士风世风与人才是紧紧相连的。曾国藩正是基于把人才的重要性提升到关乎世风的高度这样一种观念,立志转移士风,陶铸人物,培养一世之人物。面对日益衰败的社会现实,曾国藩自觉地寻求一代人才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

同类推荐
  • 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释

    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释

    《词源》,张炎著。两宋词学,盛极一时,其间作者如林,而论词之书,实不多观。张炎的《词源》,在词的形式研究上,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启迪。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乐府指迷》,沈义父著,沈义父工词,以周邦彦为宗,持论多为中理,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
  • 水浒密码:解密一百单八将

    水浒密码:解密一百单八将

    梁山108条好汉,共涉及77个姓氏,其中以李姓最多,有7人,约占好汉总数的7%,这一比例基本与如今李姓在全国人口的比例相当,施耐庵真有先见之明。在梁山108条好汉当中,曾经在宋朝各级政府当过公务员的有33人(以人物出场后为准);占山为王的黑帮老大有25人(以人物第一次出场为准);地主、富农出身的10人;开酒店的私营个体户出身的9人;打渔出身的8人;其他出身的23人……本文从今人的立场重新解析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宿命,让读者以新的角度去品味这部文学巨著。
  • 年月诗集 轻轻地呼唤

    年月诗集 轻轻地呼唤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龙朋克

    龙朋克

    一本比较普通的小说,作者更新也慢,建议等几十万字了再看。
  • 古玉书

    古玉书

    某一年某一天,世界的真相呈现在了世人眼前,修士,异能者,变异体,当生命毫无价值的时候,重生的慕古与上官玉又能做什么呢?
  • 思卿良久之倾城公主

    思卿良久之倾城公主

    当倾城公主遇见战神殿下,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一起坠崖?一起弹琴?一起找宝藏?一起打仗?一起……当公主吃醋时:“曦儿说你喜欢花,看看喜不喜欢……你要是想种我把根给你薅过来”当公主听到流言时:听说张小姐会成为未来的陌王妃?”“听谁说的,我宰了他”“我说的”“……”当公主听说另一个自己把殿下骗得团团转时:“他那个……不行我不能说脏话……”好啊,你把假的我当宝,看我怎么收拾你。收拾完后,继续跑路,让你好好找去吧。当公主被抓包时:“你以为你戴个面具我就认不出来了么?”“那你可不就是没认出来,如果我不取下来,估计你这辈子都找不到我”“……”云浮宫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凰阁当真如此单纯么?假清笳奉了谁的命?
  • 倾覆天下:只为牵个相公回家

    倾覆天下:只为牵个相公回家

    她是相府的庶出,自幼受尽磨难。相国府真正的千金却为了躲避当今圣上的指婚出逃,她代姐出嫁,一朝入深宫。他是大名鼎鼎的十二皇子,弑君夺位成为一国之君,灸国人人惧怕的恶魔,霸道而残忍。当看见自己未来的皇后竟然被轻易推落荷花池时,他的眼中尽是鄙夷。一个半点胆识都没有的女人,如何做他的王后?只是没想到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她竟然只费费唇舌便轻而易举的招降了自己一直头疼不已的叛臣贼子……迎头又招来太子殿下的示爱……这样祸国殃民的女人,对于江山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英语实用口语

    英语实用口语

    本书编写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日常对话的能力,使英语说得更流利、通畅。第二部分为诗歌、俚语,这部分将从外国文学方面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审美度与鉴赏力,扩大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减少语言学科的枯燥性。第三部分为外语歌曲,这一部分选取了大量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让学生在唱读之余,提升他们对英语的好感度。
  • 爱的诅咒

    爱的诅咒

    我住在海城,一座华丽又浮躁的城市。这二十多年于我而言,最大的失意共有两件事。一是我写的小说从来跟不上市场脚步,不受出版社关注,二是高考那次另类发挥,让我进入了新闻学院。与我同届被录取的学生,入校时,都不知道一件被校方隐瞒的事:新闻学院曾有一名女生在与男友交往的过程中意外怀孕,而这件事在当时也被流传了开来。校方对她处理极为简单,开除学籍!此后,学院尘封了这件事,并禁止学生讨论,直至那几届学生尽数毕业,而让它重浮水面的,是一通莫名的电话留言……那天,我拿着履历在各家报社转了一天。
  • 权臣有位逃妻

    权臣有位逃妻

    李晏晏穿越后只想做两件事,第一件求被杀死,第二件努力作死。李晏晏:“求你杀了我。”周棠:”杀不了。“李晏晏:”我很好杀的,一刀就行。“
  • 异界祸害

    异界祸害

    好吃懒做的齐川,在一次机遇中获得了一百零八套武技。这每一套武技都是撼天之作,可是只有当他的修为达到某种程度时,才能他学到属于该境界中的撼天武技。所以尽管齐川这个懒货有一百零八套绝世武技,可是为了学习这绝世武技,却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苦练修为。正所谓脚踏实地,步步封神。
  • 和太舅爷闯天下

    和太舅爷闯天下

    莫然本是二代镇魔司除魔天君转世怎奈从小无母,父亲在他七岁后便日日买醉,而莫然能活下来多亏了他前世残留的灵力和乡亲们的施舍,在他十四岁时下定决心离开那个伤心的家外出闯荡。在闯荡的路上他结识了同样命运坎坷的张沐风,从此两人改名换姓张沐风改为何风做哥哥,莫然改为何铃为弟弟相依为命,他们不畏艰险斗尸魁,斩恶道,闹武当……件件都是九死一生,但是他们却不知自己已经卷入了一个惊天大阴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