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3900000032

第32章 衙门里边怪事多(10)

第二个“另类殉节”的人是原新编陆军第八镇步兵第十五协29标标统张景良。武昌起义后,张景良附和革命,还出任了湖北军政府参谋部副部长。一次在军政府会议上,张景良突然大喊大叫,用头撞击黎元洪。革命军把他逮捕。不过黎元洪看好张景良,出面证明张景良只是暂时精神不正常,把他保释出来。阳夏保卫战打响后,张景良出人意料地表示要到前线杀敌立功,还愿意以全家人作为人质。革命党人面面相觑,最后勉强同意张景良出任前线总指挥。张景良到达前线后,故意拖延时间,不作任何作战部署。后来,军政府发现部队混乱,就越级下令,代替张景良下达指令。战斗打响后,革命军和清军激烈战斗。张景良这个前线总指挥弃军不管,还在相持的关键时刻突然放火焚烧军需物资,造成革命军弹药告罄,伤亡过大,节节败退。汉口保卫战的失利,张景良“功不可没”。事后,张景良在汉口找了个地方躲藏起来,被革命军发现后抓起来,以“通敌”罪枪毙。

《清史稿·忠义传》记载:“景良临刑夷然,仰天大言曰:‘某今日乃不负大清矣!’”《清史稿》能够挖掘出张景良这么好的“典型”来,着实不易。可是,张景良的行为也算不上是“殉节”,而是超越殉节,上演了一场“无间道”。

需要指出的是,殉节是官员阶层的特权,而且还要是一定级别的官员。布衣之身是没有殉节的荣耀的。普通老百姓,或者基层的小官吏,即便是对王朝感情再深,殉节行为再慷慨再激昂再壮烈,朝廷也看不到,更得不到像中高级官员那样的哀荣。其实,普通人的为国赴难,表现出来的对王朝的感情才是真挚的、可贵的。所以,史官们在修前朝史书的时候,留意挖掘基层的殉节故事,借此证明王朝恩泽深入民心。《清史稿》也不能免俗。遗憾的是,基层人物极少有为清朝殉节的。《清史稿》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叫做胡国瑞的人:

胡国瑞,湖南攸县人,举人出身。清王朝对长期考不中进士的举人有一项“大挑”的制度,就是挑选那些能写官样文章、满口官话且长得像官的人当官。光绪二十九年,胡国瑞被挑中,分配到云南候补。之后几年,胡国瑞在云南当过几个穷地方的官,都是些短期的小官。晚清,官场竞争激烈,当官不仅要拼关系、拼人脉、拼金钱,还要拼智慧、拼说话、拼表现。那些没钱没背景,不会说话不会表现的人,就只好在小官下僚的职位上徘徊,在穷乡僻壤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调任、闲置、候补。胡国瑞不幸就属于这类混得不好的小官。辛亥革命爆发时,胡国瑞已经被解职了,准备“修墓归里”,也就是混不下去要回湖南了。当地讹传北京城破,胡国瑞就跳井自尽了。这么好的一个案例,《清史稿》自然不会放过。书中记载,胡国瑞还在背上写下遗书(不知道他是怎么写上去的),说:“京师沦陷,用以身殉。达人不取,愚者终不失为愚。”胡国瑞自认“愚者”,的确没错。那些聪明的“达人”、“达官”们在清朝官越当越大、缺越补越肥,赚了金山银山,革命发生后又安然脱身,下半辈子享福去了,或者混入革命阵营继续当官。反倒是胡国瑞这样的“老实人”,孤独地去为一个并没惠及自己多少恩泽的旧王朝殉葬去了。不知胡国瑞孤零零地走在黄泉路上,会不会感慨:知府、道台、巡抚大人们怎么都没来呢?

殉节的人少,也就意味着革命的阻力小。枪声响起,清朝各级官员望风而逃,地方政府土崩瓦解。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完成,这场革命之所以被称为一场“低烈度的革命”,很大程度上还要感谢那些贪生怕死、落荒而逃的清朝官吏们。

体制内部信仰缺失、口是心非、鲜廉寡耻的官僚,实际上也是政权的敌人。相比体制外的敌人,这些内部的敌人更加危险。因此,对于一个健康的体制来说,剔除内部的无耻官僚,至关重要。如何遴选出戴着面具的官员,如何真正将意识形态融入体制的血液中,考验着每个政权的自信、智慧和能力。

谥号能给人盖棺定论吗?

1917年1月,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庆亲王奕劻死了。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政治人物似乎比普通人更在意自己的“身后名”。奕劻死后,遗老遗少们都关注紫禁城里的小朝廷会给他什么谥号。

奕劻是小皇帝溥仪的祖辈王爷,历任要职,当过领衔军机大臣和第一任内阁总理(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理就是袁世凯了)。对于这样的宗室重臣,大臣们按惯例,草拟了“忠”“贤”等极好的谥号,只等皇帝圈定一个字就行了。没想到,溥仪接到折子后,彻底推翻大臣的意见,提笔写了个“丑”字,送给奕劻。“丑”是极差的恶评,奕劻如果被定为“庆丑王”,注定要遗臭万年。

虽说皇上圣裁独断,但当时民国成立已经五年了,皇权江河日下,底下人也有了讨价还价的底气。奕劻家人不能接受“丑”的谥号,找了溥仪的生父、晚清摄政王载沣出面,劝说溥仪给奕劻换一个好谥号。

载沣也觉得定同族长辈为“丑”,很不合适,拿着溥仪的批复去见儿子,说“这,这,这……”潜台词是:“这不符常例。这太不正常了。这要改。”溥仪很坚持,说奕劻昏庸无能,贪赃枉法,开了一家坊间皆知的“庆记公司”受贿贪财,在位多年、祸害多年。更严重的是,奕劻与窃国大盗袁世凯互为盟友,对丢失祖宗的江山社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人,怎么能给好谥号呢?

载沣退了一步,说,那就改个次一点的谥号吧,比如“献”。溥仪还是不肯,非要给“谬”、“丑”、“幽”、“厉”等差字。最终,大臣们拟了一个“密”字,溥仪认为是恶谥,这才同意了。奕劻成了“庆密王”,是清朝谥号最差的亲王。即便如此,溥仪还后悔了。因为他发现《谥法》中说“密”有“追补前过”的意思。他觉得奕劻没有改过,配不上“密”字。

那么,什么是谥号,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谥号,是帝王和重臣死后,用来评定其生平功过的字号。作用就是盖棺定论、褒贬善恶。不能用好字好话乱拍马屁,也不能用恶毒的字眼搞人身攻击。不然,谥号就在理论上失去了意义。

正是因为谥号公平、公正,一个人能获得好谥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仿佛是全社会莫大的肯定和赞誉。后人对有谥号的前辈多将谥号加在他的姓氏之后而不称名字。比如欧阳修死后获谥“文忠”,后人就尊称他为“欧阳文忠公”;李鸿章死后也获谥“文忠”,晚清和民国的人就尊称他为“李文忠”。后人看谥号,大致能看出主人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正因为如此,谥号制度是古代中国一项非常严肃的制度,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定。起初是只有帝王才能获得谥号,到了汉朝,皇帝也给大臣“赐谥”,但操作极其严格,只有生前封侯者才有得谥资格。到了唐朝,赐谥资格扩大到三品以上的职事官。明清两代获谥的级别大幅升高。清代规定只有一品大员去世后,请皇帝决定是否赐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特办,一概没有谥号。所以,不少官员虽然做到了当朝一品,依然没有获谥。

其次,谥号的用字,极有讲究。皇帝的美谥莫过于文、武,大臣的谥号之美莫过于正、忠。帝王的谥号中,像文、武、景、庄、烈、明、昭、宣等都是好字眼,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是汉朝的伟大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刘备的谥号是“昭烈”,也是相当好的美谥。惠、质、冲等,则是中庸偏向昏庸的皇帝用字,比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没什么能力。厉、灵、炀等字则含有否定的意思。比如治国无方的陈后主死后,隋朝皇帝杨广给他定的谥号就是“炀”。没想到,杨广自己死后,唐朝给他定的谥号也是“炀”,杨广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哀、怀、愍、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在景山自缢的崇祯皇帝谥号就是“思”。

大臣的谥号中,正、忠等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的词,端、襄、成、恪、敏、肃等也是常用的好词。对于文臣来说,谥号以“文”字开头是很荣耀的事情。明清只有出身翰林或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高官才能用“文”字。而“文”字谥号中,又以“文正”最为尊贵,只能由皇帝特旨颁布,群臣不能擅议。清朝二百多年,只得八人获谥“文正”,分别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次于“文正”的第二谥号是“文忠”,得到的人也很少。整个清朝只有约十人得谥“文忠”,如李鸿章、林则徐。再下面的谥号是“文襄”,如左宗棠;接下去有“文恭”、“文成”、“文恪”等等。晚清另一个“中兴名臣”沈葆桢的谥号则是“文肃”。

汉唐时期,谥号是有褒有贬的,既肯定一个人生前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弱点甚至品格缺陷。比如唐代萧瑀的谥号是“贞褊”,贞表示他端直,褊则说他多疑。不用说,批评死者的恶谥招人反感,不利于“君臣团结”和“体恤臣工”,于是北宋朝廷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宋朝大臣的谥号都很光鲜亮丽,极少有贬斥的谥号。明清时期,谥号进一步演化为给高官评功论好的表面文章,不仅给大臣选择好词,而且还会不顾实际地夸大,或者根据皇帝的一人喜好随意决定。总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背离了最初评判死者生平、鞭策后来者的初衷。至此,谥号异化为高级官员的“哀荣”,沦为一种政治待遇。

明清获得谥号的大臣中,固然有曾国藩、李鸿章等支撑朝政、劳心劳力的股肱之臣,但更多的是曹振镛、王文韶等信奉“多磕头少说话”的庸才。平庸圆滑、钻营仕途的人,反而能得到升迁,能在死后获得谥号。时人讽刺这种现象是:“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身后便无穷,不谥文恭,便谥文忠。”这些绚丽华美的词藻,与主人的生平功过基本无关,只能表明皇帝或者现行体制对他们的认可。

按理说,赐谥很严肃,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情。但历史上发生过“夺谥”、“改谥”的现象。说到底,赐谥的权力在皇帝手里,天威难测,皇帝的心思在变,大臣的谥号也就跟着变了。

所谓“夺谥”,就是剥夺已经颁布的谥号,以示对死者的追加惩罚。最典型的如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获谥“文忠”,但很快就遭到反攻倒算,被抄家,谥号收回。“改谥”顾名思义是修改死者的谥号。主要是将好词改为恶词,体现的是对死者的否定,相对“夺谥”而言惩罚更进一步。比如南宋秦桧死后,宋高宗赐谥“忠献”,表扬他忠心耿耿、操心国事。后来政治风向变了,朝野普遍认为秦桧执行的是卖国求荣的投降路线,很多人抓住秦桧陷害忠良(主要指岳飞)和有汉奸嫌疑(主要指他从北方逃回的经历可疑)不放。宋宁宗干脆追夺秦桧原谥,改谥“缪丑”,痛斥他名实不符、怙威肆行。

“忠献”两个字本意都不错,就因为被秦桧用过,变成了“明褒实贬”的恶谥。之后的帝王将相避尤不及。南宋后期的权臣史弥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专权擅政,死后被一帮文官拟了“忠献”的谥号,遗臭青史。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对死去很久的人追加谥号,称为“追谥”。最典型的就是孔子和关羽了。他二位死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谥号,唐宋之后二人地位越来越高,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追加谥号。大家蜂拥而上,一个赛一个地将二人的谥号往上“拔高”,最后一个成了“孔圣”,一个成了“关帝”。再比如岳飞冤死的时候无谥,宋孝宗时得到平反,追谥“武穆”,人称“岳武穆”。南宋末年,朝廷为了激励将士抗元,将岳飞改谥“忠武”,又加封为“鄂王”。追谥体现出来的评价标准的变化和政治需求的起伏,更加明显。

越到晚期,谥号越成为专制体制下的政治待遇,受到的政治干预就越重,也就越偏离初衷,不能起到盖棺定论的作用。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宣统皇帝退位后,小王朝给人的谥号就陡然公正起来。上述奕劻的谥号是一例。此外,只担任过前清四五品官的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破例“诏”谥“忠悫”。忠是表彰王国维不忘“故国”,悫是“行见中外”、“表里如一”的意思。小朝廷给王国维的谥号就相对公正。当时,江山社稷没了十几年了,小皇帝和遗老遗少们自娱自乐,约束和顾忌比坐拥江山时少得多,用词定字也就公正了起来。

还有一种例外的情形是民间存在的“私谥”。它往往带有对官方谥号的蔑视与否定。私谥一般由死者的亲友、门人、故吏所立,如东晋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北宋林逋的私谥为“和靖”,世称他二人为“陶靖节”、“林和靖”。私谥的主人多为清高孤傲的文人。他们生前徘徊在庙堂之外、乐游在江湖之中,无欲则刚,死后更不怕什么了,一心追求名实相符、盖棺定论。

我们似乎可以说,真正评价是非功过,要在事后,要看人心。

同类推荐
  • 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

    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党好作风是最好的营养剂。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5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名画,49个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故事…… 讲述共产党五大好作风的中国故事,图文从苦难到辉煌的伟大历程; 用历史成就未来,为青少年的“大脑补钙”,坚定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 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 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 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
  •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是针对广大从事基层农村社区工作者编写的一本培训教材。《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主要介绍了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基本常识和操作规范,重点阐述了我们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并对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突出的成功模式、典型案例做了分析说明。《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在介绍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希望对广大从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者能提供借鉴和帮助。
  • 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30年

    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30年

    本书从政府体制、政府机制、政府执行力等范畴入手,分别从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政府责任、政府间关系等12个方面梳理了中国政府改革发展的历程,总结其发展的动因和经验,梳理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国民阅读经典:论美国的民主(典藏全译本·全集)

    国民阅读经典:论美国的民主(典藏全译本·全集)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是历史上第y本系统分析、解读民主制度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容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主要是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并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
热门推荐
  • 娘子乖乖,夫君来了

    娘子乖乖,夫君来了

    穿越到一个被退婚,恼羞成怒寻短见的府候大千金身上,她寻思着,可不能轻易饶了渣男,她要追到手,然后狠狠甩掉。“小姐,小侯爷在水榭台。”“走。”“小姐,小侯爷在青笙巷。”“追。”“小姐,小侯爷在堂厅。”“堵。”“小姐,小侯爷去了你闺房。”“拦……你说什么?”那个男人,在她耳边低声喃呢道:“你赢了,什么时候带我回家?”
  • 未央长歌传

    未央长歌传

    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嫡长公主,此生唯爱他一人,却为母亲和弟弟,不得不做出诸多牺牲。爱,却不能爱。他是南门国一代战神,独得君王宠信,此生唯爱未央一人,却不得不为了未央,放弃一切,在战场迷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武径

    武径

    星空时代,拥有强大科技及个体力量的人类,发现了具有血气修炼系统的另一种智慧生命,于是,一幕幕的悲欢离合,开启了……
  • 不死武神

    不死武神

    蛮荒小镇废材少年,葬父传承神秘血脉,踏上强者之路。窥过绝世娇颜,骗过倾城女神。怒,可焚城灭族,战绝世强者。坏,能坑蒙拐骗,令天之骄女归心。霸,我为尊,不服来战。
  • 万物伊始

    万物伊始

    当老子从春秋战国活到了现代。当十殿阎王睁开双眼。当动物昆虫觉醒灵智。大青牛摇了摇头:这些都是我做的!这是一个jay的歌迷扛着收音机,自带BGM干翻全场的故事。
  • 起杀心,必致杀戮

    起杀心,必致杀戮

    《起杀心,必致杀戮》是“书呆子小组推理小说”的第二个故事,这个系列的主题是,在解谜的过程中,智勇双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什么事看起来像是意外,听起来也像是意外,它的发展过程更像是意外,那么它很可能是桩谋杀案。价值10亿美元的遗产引发的,很可能是很多桩血案,而不止是一桩。走进余数项小组,几个各有所长的菜鸟侦探,不同国籍的天才们——他们的社交能力跟他们的数学、计算机、科学能力,以及追踪杀人犯的能力相比可有天壤之别。
  • 青玉琉璃簪

    青玉琉璃簪

    当玉簪落在前世的她手中是时,今生究竟它是他的归宿,亦或他是它的归宿?武侠的世界里,江湖中的恩怨情仇,究竟谁是谁非?他又会在江湖碰到什么事,遇见什么人,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事?这一切就让他随心随缘吧。
  • 一曲胡笳动中原:蔡文姬

    一曲胡笳动中原:蔡文姬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时间的维度记述了东汉末年的一代才女蔡文姬坎坷曲折的一生,她出身名门,屡遭大难,但是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最终得以归汉,完成先父兴文治、续汉史的遗志。
  • 超级魂兽军团系统

    超级魂兽军团系统

    陆阳异界重生,意外成为了豪门赘婿,觉醒超级魂兽军团系统!这是一个人带着超级无敌魂兽军团,横扫八荒,龙傲天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