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300000012

第12章 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

故事中的学生懂得改变自己适应教授,最后成了领域内的佼佼者,他无疑是有智慧的。如果把行事看成打井,在一个地方总打不出水来,是一味地坚持在原地打下去,还是考虑可能是打井的位置不对,从而及时调整方案,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答案不言而喻。但很多人往往无法把这个思路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因为自己长久的坚持没有什么成效,有的人常常抱怨自己从事的职业太平凡,有的人对自己的前途满怀忧虑……如果想要改变结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特别是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又能找到更多的生存机遇,为发展扫除障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事业的成功增添更多的砝码。

3.积极适应环境

改变不了环境,就一味地抱怨环境,等待环境改变,是不可取的。世界永远不会像你期待的那样发展,社会也不会创造总是让你舒适的环境。“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无法改变环境时,我们应积极地适应环境。

人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是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保洁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福礼的经历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雷富礼在宝洁公司工作几年后,他决定去康涅狄格州找一家小咨询公司工作,甚至在那儿买了一套房子。雷富礼之所以要离开宝洁,是因为他认为宝洁的组织架构令人窒息,变化过于缓慢。当他的上司史蒂夫·多诺万了解到他辞职的原因时,说:“你在逃避,你没有勇气留下来改变现实,换了下一份工作,你还会逃避。”这句话让雷富礼感到恼火,他留了下来,最终成为了宝洁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实际上,当一个人进入新环境时,往往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有的人能够很快调整自己,让自己融入新环境,所以他们能够活得很精彩。那些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甚至拒绝调整自己的人,只能在新环境中屡屡碰壁,并由此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适应环境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改变自己,以最快速度适应环境,你才能成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的强者。

美国著名人士罗兹说:“生活的最大成就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做一切事、解决一切问题,我们都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地寻找适应环境的方法,才能做到以“己”变应万变。

善于利用资源,小舞台也能唱大戏

我们周围总是存在着各种资源,能否整合好这些资源,对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往往对成功起十分关键的作用。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整合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善于整合资源,是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的有效手段。

1.资源稀缺,创意无限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创新就是创造了一种资源。”一流的创新者根本不看资源的多少,而是凡事讲创造。只要有创造,即使资源稀缺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支探险队来到南极,为了进行科学考察,他们准备在南极过冬。

队员们冒着严寒建立了一个基地。为了把运输船上的汽油运到基地,他们开始铺设管道,把一根一根的铁管子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输油管。由于事先考虑不周,带去的管子都用完了,可还没有接到运输船上。他们在船上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可以替代管子的东西。如果发电报,请求国内运来,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不接通输油管,那么基地就没有取暖的燃料,大家都都会面临生命危险。怎么办?大家绞尽脑汁,也毫无办法。这时候,队长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好办法,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

队长建议用冰来做管子。他们先把绷带缠在已有的铁管上,再在上面淋上水,在南极的低温下,水很快就结成冰。然后再拔出铁管,就制成了冰管子。

在工作中,总是有人抱怨手中的资源太少,无法做成大事。很多时候,资源匮乏并不是最关键的,只要我们肯动脑、善创新,激发自己的潜能,就一定能够找出新的资源,从而完满地解决问题。

作为企业,每一个项目的实现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作为员工,不要指望企业将所需资源全部准备妥当,只等你来“拼装”。企业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智慧,积极地去寻找资源,没有资源也要努力通过创新来创造资源,这也是员工的价值所在。

2.整合资源,事半功倍

很多时候,资源的多少并不是最关键的,检验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整合当前资源,变拙为巧,把短处整合为长处,把劣势整合为优势。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的员工在职场中有极强竞争力。

2009年,祁宏应聘进入一家公司担任营销部经理,刚入职,公司就要举行年度营销大会。而这一次的营销大会遇到了一个难题。

原来,公司每年的营销大会都搞得很隆重,先是在五星级饭店订场地,然后采用一些高档的商务服务。但新上任的总裁在看过往年的情况后,决定将今年的会费从往年的十几万缩减到五万。

如何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让大会保持原有的规格,让大家都满意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祁宏突然想到今年刚好是建国六十周年,很多媒体都在宣传艰苦奋斗的作风,于是,一个极妙的点子出炉了。

营销大会召开的那天,所有参会的人员被邀请到一所技校的礼堂。礼堂正门上方悬挂着“重温红军长征,发扬艰苦朴素精神,再展营销新雄风”的营销会主题横幅,会场里贴满了经典的毛主席语录。等参会人员都到达之后,先观看了电影《长征》。电影看完之后,每个人都要过刀阵,就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两排穿着军装手持长刀的人笔直地站在那里,有人过来,白花花的刀对着,只等走过,刀阵再合上。经理入场,会场播放着气势磅礴的古琴曲《将军令》。经理就座后,几个穿着军装的“士兵”在身后站岗。

这场会开下来,从经理到员工,个个满意。而所有的花费就来自租礼堂、服装、道具的钱,总共不到三万块。

虽然资源有限,但是如果善于挖掘有限资源的优势,运用得当,那么也能化腐朽为神奇。祁宏开办的营销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利用有限的资金,打造别具新意的会议,达到了最终的目的,这才算是真正地整合资源。

在善于整合资源的高手眼中,永远没有不利的资源,只有能否发挥出最大价值的资源。只要具备了这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我们就能用有限的资源做出无限的成绩。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赋予其无限的创意,即使只具备一两点与众不同之处,也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中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飘浮无根、无所依附,但是它能利用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要想成事,就要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利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即使聪慧过人,也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的任务,战胜所有的困难,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些懂得团结、协作,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在团队中汲取智慧和经验的人,才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

二战时期,在德国柏林东南一座战俘营里,为了逃脱**的魔爪,250多名战俘准备越狱。要在**的严密控制之下实施越狱计划,战俘们需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才能确保成功。

越狱计划非常复杂。首先要挖地道,而挖地道和隐藏地道则极为困难。战俘们一起设计地道,动工挖土,拆下床板木条支撑地道。他们用自制的风箱给地道通风吹干泥土,制作了在坑道运土的轨道和手推车,在狭窄的坑道里铺上了照明电线。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之多令人难以置信,3000张床板、1250根木条、2100个篮子、71张长桌子、3180把刀、60把铁锹、700英尺绳子、2000英尺电线,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为了弄到这些东西,他们绞尽脑汁。此外,每个人还需要普通的衣服、**通行证和身份证以及地图、指南针及干粮等一切可以用得上的东西。担任此项任务的战俘不断弄来任何可能有用的东西,其他人则有步骤、坚持不懈地贿赂甚至讹诈看守。

这里分工明确。做裁缝,做铁匠,当扒手,伪造证件,他们日复一日地秘密工作,甚至组织了一些掩护队,吸引德国哨兵的注意力。

此外,他们还要考虑“安全问题”,德国人雇佣了许多秘密看守,混入战俘营,专门防止越狱,“安全队”监视每个秘密看守,一有看守接近,就悄悄地发信号给其他战俘、岗哨和工程队员。

由于众人的密切协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竟然躲过了德国人的严密监视,成功越狱。

同类推荐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经验全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经验全集

    在此书中,我们为您精心选取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有的源自历史,有的来自现实生活,它们真实地、细致入微地为您解读为人处世所必须具备的一套生存规则,全面透彻地为您揭示出在复杂社会中欲获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另类规律。
  •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是否真的都是好的安排?一个人,他的美好为什么是好的安排?他的不堪为什么也是好的安排?我们总是期望与美好相遇,可一路走来,有阳光便有风雨,有欢笑便有眼泪。一切都不过是一场邂逅,与眼前的人物景色一起哭哭笑笑,然后,继续上路,继续在这个世界里行走,去遇见下一场寒来暑往。
  • 毒型情绪

    毒型情绪

    愤怒、恐惧、嫉妒、羞愧……这些情绪只会让人感到挫败。在我们的生活里完美似乎是不可能的期待,请放过自己,不要苛求。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毒型情绪》教会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情绪解毒,如何运用性格和情绪的王牌引领自己走向人生的巅峰。每一个人都要相信,卓越、爱、幸福和丰富的生活才是我们的命运,让那些阻拦我们进步的负面情绪都见鬼去吧!
  • 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生活的多元化,让当代女性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去独当一面。身为女人,即便想柔情万种,也会被“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女不强大天不容”“女人要做狠角色”等口号狠狠地扇一记耳光,终硬起头皮,披甲上阵。其实,没有哪个女人天生就很坚强,更不会表现得强势。她们披着“坚强”的外套,告诉别人“我过得很好”,只是想掩饰内心的无奈与落寞。世间时有险恶,岁月时有薄情,人生时有波折,不坚强,她们要怎么活下去?坚强是这个时代给女人的附加属性,柔情才是女人的处世能力、生活意趣和必备技能。希望所有女人都能释放温柔天性,不必去讨好谁,也不必去取悦谁,而是回归原本的样子,做真实的自己。毕竟,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 西点军校写给中国青少年的16堂情商课

    西点军校写给中国青少年的16堂情商课

    情商是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和人生的关键因素,它是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之一。美国西点军校全称“美国陆军军官学校”,是美国军队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在其200年的历程中,培养了众多军事人才——包括3700多位将军、两届美国总统、四位五星上将,数以千计的世界500强董事长。多年来,西点的荣光照耀着哈德逊河岸,也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心。
热门推荐
  • 妙妙你的暴君已上线!

    妙妙你的暴君已上线!

    推荐新书《余生漫漫奈何情深》 两情若是久长时,就算是时光过境沧海桑田,我的记忆深处依然都是你!慕思妙不知道人是不是有上辈子,但是她从有记忆起,记忆深处一直有一个人的存在,他一袭黑衣龙袍贵气天成,而他死在了她怀里,望着她的目光温柔眷恋,“妙儿,若有来生,朕不在粗暴,学会温柔,不在强迫你,你是否会喜欢我!” QQ群二号:935753878
  • 池暝

    池暝

    从小就天赋异禀的池暝为村民们斩杀了不计其数的妖兽,各方高手听闻此事前来切磋都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但他从来都不会因此骄傲,他只希望自己家人可以平平安安,百姓过的安逸。但他的宿命注定无法平定,当踏入峨眉派的那一刻,一切都无法回头。当他对这个世界充满绝望时,又去哪里寻找希望。
  • 情歌手

    情歌手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本书专门为艺术类考研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而编写。主体部分由六部分组成,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前沿理论、中国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 替身女孩:我爱你,只此一次

    替身女孩:我爱你,只此一次

    她是平凡的大学生,却在某个宿醉的夜晚认识了同样失恋的他。他是个有钱人,帅气多金,甚至对她有无限的宠爱,前提是她的女朋友能一直不要他然后抛弃他。他曾说,你的眉眼你的笑,在我的眼中完完全全都是她。却不知,他的眉眼他的话,在她的心里刻了一生……她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很喜欢他了,这一次,她不要做替身,她要把那个阴魂不散的女人从他的心中拔出,斩草除根,然后住进他的心里,那是能离他最近的地方。
  • 莎拉的钥匙

    莎拉的钥匙

    1942年,巴黎。七月的一个深夜,十岁女孩莎拉一家突遭警察的紧急搜捕。为保护弟弟,莎拉把他锁在壁橱里,握着钥匙对他说:“我保证,等下就会回来找你的。”2002年,巴黎。45岁记者茱莉娅受命调查60年前的一场搜捕,意外地发现了莎拉的故事,以及她与自己丈夫家族的联系——一桩被守了60年的秘密。寻找莎拉成了茱莉娅的神圣任务,驱散了笼罩她生命的哀愁。莎拉的故事、苦难与她一路同行,最终彻底改变了她及身边的人。
  • 怎样保养你的肾

    怎样保养你的肾

    本书为“健康快易通系列”丛书之《怎样保养你的肾》分册,由王元松、陈志强等主编。全书分两篇,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调养技巧等,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为了增强本书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本书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是一本种菜生活随笔,分为冬春篇和夏秋篇。作者将自己种菜的心得体会细细道来,在他眼里,每一棵菜都善解人意,菜园子里暗藏着生活的大智慧。一箪食,一瓢饮,就这样,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在这片“万物有灵”的土地上,在所谓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劳作带来的踏实感让人心安。
  • 九零暖婚日常

    九零暖婚日常

    【美食】+【苏爽】+【甜宠】你想要的我都有!一朝回到二十年前,秦朵朵只想当一条吃吃喝喝会喊666的咸鱼。但天不随人愿,她无意间激活了一个998食疗系统,每天逼着她赚钱氪金。“宿主,宿主熔浆蛋糕不来一份吗!”“不,减肥。”“宿主,宿主吃个夜宵吧?超级豪华版小龙虾哦!”“没钱!”“宿主,想要拴住一个男人得先拴住他的胃!而且本系统出品的菜肴可以解叶轻寒的寒毒哦!”“!!!”“给我十份,哦,不,100份!”PS:架空90,考究渗入!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