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5600000008

第8章 古典主义时期(1)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大约自1750年开始,到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终结,以德意志和奥地利为中心。

工业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又使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音乐等艺术已经不是仅仅供宫廷里贵族享受的专属,更加接近平民的音乐形式和器乐音乐大量涌现。因此,在音乐风格上,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一改巴洛克时期那种繁华夸张,追求平易生动,音乐语言质朴精炼,表达纯朴真挚的情感。

受到启蒙运动科学、理性思想的深刻影响,古典主义音乐也具有崇尚理性、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音乐题材宏大,气势宏伟,以严谨协调的形式,强调客观的美感。

在这一时期,器乐音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代独奏奏鸣曲形式得到确立,甚至进一步发展到在规模上接近交响曲结构,奏鸣曲进入了成熟的发展期。在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器乐体裁中,都占据了支配性的主导地位。

在古典主义时期,歌剧不再仅仅是贵族的专属,也不仅仅限于意大利语。它向各个阶层的公众开放,并灵活运用了各个国家的独特语言。歌剧的题材,是日常生活当中喜闻乐见的事情。歌剧的语言带有对白,曲调质朴动听。古典主义乐派为后世的歌剧留下了许多璀璨名篇。

格鲁克:歌剧改革者

国籍:德国

生卒年:1714-1787

全名: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尔塔塞斯》、《唐璜》、《帕里斯和海伦》、《埃科与纳克索斯》

生平简介:

1714年7月2日格鲁克出生于德意志南部的埃拉斯巴赫。他的父亲是森林管理员。但他却不愿意继承父亲守护山林的职务,1726~1732年在科莫陶(现属捷克境内)进入耶稣教会学校学习。1732年又进入布拉格大学学哲学,同时师从捷克作曲家、管风琴家切尔诺霍尔斯基学音乐。1736年到过维也纳,并得到那里的贵族资助。1737~1741年寓居意大利米兰跟随G.B.萨马尔蒂尼学习作曲。当时的意大利是整个欧洲音乐艺术的中心,在那里,格鲁克学习了那波里乐派的歌剧风格。

1741年,他的第一步歌剧《阿尔塔塞斯》上演,以华丽的声乐技巧为基础,在米兰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此后20年间,又接连创作了8部歌剧,这些歌剧是格鲁克初期的作品,保持了当时风行于世的意大利风格,依循传统的模式,凭借这些作品,格鲁克很快闻名于世。

格鲁克在1745年前赴伦敦,1746年所作的歌剧在伦敦上演,在这里,格鲁克结识了英籍德国的歌剧创作大师亨德尔,并从他的清唱剧风格当中得到启发。后来,担任了明戈蒂巡回歌剧团指挥,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在汉堡、德累斯顿、哥本哈根之间往返、巡回演出,积累了不少舞台实践经验。

1750年8月,重返维也纳的格鲁克同玛丽亚·安娜·佩尔然结婚。佩尔然出身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个大银行家,但是对女儿的婚姻强烈不满。两人只好在他死后才举办婚礼。佩尔然的财产给予格鲁克事业上很大的帮助,婚后格鲁克便在维也纳定居。在维也纳期间,格鲁克担任宫廷乐长及歌剧院指挥,也曾到布拉格、那不勒斯、罗马演出他的歌剧。期间,他创作风格受到法国喜歌剧影响,写了不少歌唱剧与舞剧。后来又为奥地利宫廷创作了一些小型喜歌剧。其中1761年所作的舞剧《唐璜》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他一反过去华而不实的舞剧风格,追求真情实感的表现。同一年格鲁克遇到意大利诗人、歌剧剧本作家卡尔扎比吉,两人尝试着联手对歌剧进行改革。接受了当时激进思想和变革思潮影响的格鲁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创作风格上开始改变。

1762年,革新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奥尔甫斯与欧里狄克》在维也纳进行首演,剧本是卡尔扎比吉根据奥尔菲斯的古老传说改编改编而成,公演之后好评如潮。1767年和1770年,格鲁克又推出了两部改革歌剧《阿尔克提斯》和《帕里斯和海伦》。

1772年,格鲁克来到巴黎,继续专注于他的歌剧改革事业。并遇见了以为名叫罗莱的法国外交官兼诗人。他为格鲁克写了《伊菲姬妮在奥利德》的歌剧脚本,并将格鲁克推荐给法兰西歌剧院。1774年,在法国皇后的支持下,经过6个月的精心编排,《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在巴黎首次演出,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格鲁克在一夜间在巴黎家喻户晓。在取得成功以后,格鲁克又陆续将《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和《阿尔切斯特》翻译法文在巴黎上演,得到了极高的反响,引起了巨大轰动。其间保守派推崇意大利作曲家皮钦尼,强烈反对格鲁克改革的歌剧,将皮钦尼的作品搬上舞台,要与格鲁克歌剧进行对抗,而革新派则拥护格鲁克,从而引起歌剧发展史上有名的“格鲁克派与皮钦尼派之争”。皇家音乐指导提出,让两位作曲家根据欧里庇德斯的故事各写一部歌剧。格鲁克的《伊菲姬尼在陶里德》就此问世,是在之前的作品《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基础上创作的续集。凭借这部作品,格鲁克大胜。

1783年,格鲁克创作了一部法语歌剧《埃科与纳克索斯》,但反响平平,此时的格鲁克已经功成名就,也便不以为意。退休之后便去了维也纳,在那里度过晚年。

主要成就:

格鲁克的创作领域主要集中于戏剧音乐。他一生创作的歌剧将近50部,还有5部舞剧。但是他最大的艺术功绩不是他完成的作品,而是他一手推动的歌剧改革,这也是18世纪音乐界最有影响力的事件。

启蒙主义的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观点直接影响了音乐领域,促进了喜歌剧的诞生。这种新形式的歌剧取材来源于市民的普通生活,更加容易被普通市民所接收。相反,意大利正歌剧的创作则陷入了固定模式,停滞不前,没有活力与生命,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这种情况下,格鲁克意识到意大利歌剧越来越走向腐朽,提出“歌剧应该简洁而优美”的口号。他创作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音乐质朴优美,去掉了华丽的技巧炫耀,简化了情节,追求歌剧深刻的内涵和真实性,使剧情更加清晰明了,便于观众的理解与接受。

这部歌剧取材于人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歌唱家奥菲欧的妻子尤丽狄茜去世之后,他非常悲痛,他用悲伤欲绝的歌声打动了爱神,去到了地狱。之后,又凭借动人的歌声使妻子死而复生,但前提是在走出冥界之前,他不能看妻子的脸。结果,奥菲欧没能遵守诺言,只回头看了妻子一下,尤丽狄茜便又死了。歌剧没有采用悲剧的结尾,而是处理成爱神再此施展威力使尤丽狄茜复活。

全剧这部歌剧戏剧性强,首次在歌剧中引入了管弦乐伴奏,为了迎合法国观众的兴趣,歌剧最后是表现爱情的赞歌和盛大的芭蕾舞会,以欢乐幸福的场面结束。在本剧中,作曲家大大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差异,使整部歌剧在风格上更加统一。

这部歌剧融合了法国歌剧的合唱、芭蕾,通过意大利歌剧风格融合法国歌剧中的合唱、芭蕾,将典雅的意大利旋律、严肃的德国旋律和恢弘的法国旋律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音乐为戏剧服务的目的,在同一部歌剧当中让观众既能感受到意大利旋律的典雅,又能体会到德国旋律的严谨,还有法国旋律的恢宏壮大,将原来古钢琴伴奏的宣叙调改为管弦乐,将音乐、戏剧和舞蹈形成了有机的结合。

随后完成的改革歌剧《阿尔切斯特》则更进一步反映了他的美学观点和对歌剧改革的原则。序曲直接引入剧情,管乐队独立于歌手之外,可以表达情感;合唱成为主要角色,主题地位得到体现。换景的次数明显减少,这样更有利于保障戏剧内容情节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以使戏剧顺畅进行。

在法国创作完成的《伊菲姬妮在奥立德》,格鲁克在序曲方面更加具有创新性,序曲发展成完整的协奏曲式,英雄主义的主题得到强化,整部音乐更加富有戏剧性。1779年,改革型的歌剧《伊菲姬妮在陶里德》可以算是《伊菲姬妮在奥立德》的续篇,不再以爱情为主线,强调了咏叙调的作用,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深层次感受。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改变了意大利正歌剧流于僵化的音乐形式和繁复装饰的风格,强调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表达,追求真实自然的戏剧性表达。在创作当中,他深入歌词创作,充分发挥了歌词对曲调的表达内涵,给歌剧中的朗诵配上音乐伴奏,提高了曲调的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戏剧本身的高度结合。这种改革,使音乐成为一个有机地整体,为歌剧艺术的蓬勃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西方歌剧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海顿:交响乐之父

国籍:奥地利

生卒年:1732-1809

全名: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创世记》、《四季》、《皇帝四重奏》、《俄罗斯四重奏》、《太阳四重奏》、《月中世界》、《天长日久》、《荒岛》、《奥兰多·帕拉迪诺》、《阿尔米达》、《骑士奥兰朵》、《告别交响乐》、《惊愕交响乐》、《时钟交响乐》、《危难时刻弥撒曲》

生平简介: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边境的一个小镇——罗劳,他的父亲是个车匠,母亲是在贵族府邸的厨房帮工,家境贫寒,子女众多,但是12个孩子中只有6个能长大成人,海顿在家里排行第二。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热爱音乐的父母为海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海顿从小便受到音乐的熏陶,孩提时代就显示了他的音乐天赋。他精确无误地用稚嫩动听的童音将听过的每首歌曲模仿出来,还可以将这些曲调在自制的小提琴上表演出来。过不了多久,海恩堡教会合唱团的指挥弗兰克便发现了他的才华。从此6岁的海顿便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一开始,他在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演唱弥撒曲,同时有机会学习到乐理知识和哈普西科德小提琴等乐器。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罗伊特来到海恩堡,凭借出众的嗓音,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成为一名歌童。

17岁时,海顿到了变声期,嗓音有了变化而被嫌弃,导致被解雇。那段时期的海顿生活十分艰苦,只能依靠教授小孩子音乐勉强糊口。在暂住的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小提琴,这部小提琴给了他精神上莫大的慰藉。生活虽然艰苦,海顿还是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执着,开始自学音乐理论,一有空就练习小提琴和键盘乐器。1754年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波尔波拉。为了拥有学习音乐的机会,海顿做了他的仆人,顺便可以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

1755年,菲恩贝格伯爵邀请海顿参加在伯爵府的晚会,担任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海顿得到了赏识。第二年,他的第一部作品《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1759年经菲恩贝格伯爵引荐,海顿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中的乐队指挥,并开始从事室内乐创作。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760年,海顿结婚了,妻子安娜是维也纳假发商人克勒的女儿。但是婚后二人关系并不好,没有子嗣。

1761年是海顿一生当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只好到埃斯泰尔哈济亲王的宫廷担任副乐长,不久便荣任乐长,一直服务到1790年乐队解散。这段时间长达30年,也是海顿一生中最保贵的30年。作为一个贵族宫廷的乐长,他的想象力和创作理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的束缚,他的工作是指挥乐队,训练歌唱者,甚至要保管乐器、抄写曲谱等,这些琐碎的杂务也占据了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另一方面,宫廷又可以给予他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机会,宫廷里有管弦乐队、合唱队的人员配备,还有歌剧院、木偶剧场等场地设施,海顿在这里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并及时将自己的创作搬上舞台,增强了他的实践经验。在埃斯泰尔哈济宫廷生涯中,海顿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大致包括60部交响曲,40首弦乐四重奏,30首钢琴奏鸣曲,5首弥撒曲和11部歌剧等,而且大部分都是质量上乘的佳作。海顿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1764年他的作品在巴黎出版,1765年他的名字第一次现诸报端。

1771年,受到“狂飙运动”影响,海顿写下了豪放而伤感的《C小调奏鸣曲》,终乐章没用一贯的欢乐结尾结束,而是走向激烈爆发的高潮。70年代起,海顿更多的吸收了北欧乐派的音乐元素,作品内容深刻,保留了更多的古典风格,主题既严肃又幽默。例如他在1772年创作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即《告别》,据说是当时是为了暗示公爵让乐师们休假回家而作的。

同类推荐
  •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叶永烈所著的《钱学森传》开篇提问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由问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逆袭:从战争孤儿到总统顾问

    逆袭:从战争孤儿到总统顾问

    1943年11月,在开往日本的一艘破旧货船的甲板上,一个男孩在爸爸的怀里冷得直打哆嗦。他在曼谷的家被日本士兵洗劫一空,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一周之后,他爸爸由于帮助在缅甸的英国军队而被以叛国罪处死,本吉成了孤儿。在东京孤儿院,他同饥饿、寒冷、孤独作斗争。尽管命运的悲惨,他还是想要读书。牢记爸爸临别时的嘱托,12岁的本吉逃离了孤儿院,成为神户街头的流浪儿。而后凭借着他的聪慧机智,加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历险与传奇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朱丹红编著的《李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 讲述了:李商隐,是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由于一 直处于“牛李党争”之中,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但 他的诗歌是唐诗里的一朵奇葩,其构思新奇,风格婉 约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成为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咀嚼回味揣测的 名篇,连带着他的人生在后人眼中也显得神秘。《李 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即是以小说体的形式, 来写李商隐郁郁悲苦的一生。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热门推荐
  • 穿越尽是繁华落殇

    穿越尽是繁华落殇

    青春总想着轰轰烈烈,想在旅行中遇见美好,却没想到遇见了另一个世界,王公贵族不再是电视剧里的情节,‘撞脸’‘公主’‘将军’‘皇上’这些词汇似乎成了家常便饭,没有所谓的天才智商,更没有口若悬河的能力,自认平庸无奇,何昭昭在这样的世界里,究竟会有怎样的青春?当幻想变成人生,会是想要的生活吗?当越踏越深,会变成痴心妄想吗?不知是想要的轰轰烈烈吗?还是凄凄惨惨戚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鲜战争的全面又精彩的综合性著作。美国政论家约瑟夫·古尔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开始解密的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收集到美国政府重要决策所依赖的原始情报数据,此后四年间采访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经过精准梳理和敏锐把握,完成了这部内幕之作。而这批“五角大楼朝战文件”资料已经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这使得本书所揭示的真相更为难得可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之我为岳灵珊

    穿越之我为岳灵珊

    凌珊意外穿越了,成为笑傲江湖第一炮灰女配岳灵珊。肿么办?当然是好好练功,打跑那些牛鬼蛇神,顺便把令狐冲培养成自己的小奶狗,不让任盈盈拐跑他。注——本文乃是《笑傲江湖》的同人文,大概三四十万字左右,全完免费不上架,算是给大家发福利了。
  • 黄山道君

    黄山道君

    “徒儿,为师要去死了,我黄山派第二代掌门之位将传与你,能不能雄起,看你造化了,为师,去死也!”说完,师父真的死了。那时,吕无双才四岁。当他醒来时,岁月悠悠,百年已去。第一次出山,他已104岁。一切正文,从他出山开始。一悟百年,沧海桑田。出山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们猜吧,嘿嘿————吕无双还说:我这里有套【气绝身亡】功法,你可千万别生气,否则会死的很快的我还有一套拳打脚踢让凶兽突破的功法,一切凶兽被我打了,最后它们都爱上我了我还有一枚铜钱,目前还未开发万分之一,我也不知道它到底多厉害我还有很多很多东西,让你们意想不到的东西……
  • 穿越机智如皇后

    穿越机智如皇后

    孟婆一碗汤,了却前尘恋。执念相伴即使千年我依旧念你归来相伴。
  • 读书分年日程

    读书分年日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抹不掉思念

    时光抹不掉思念

    “小沫,可能我们真的不合适。”“分手吧。”她还没从恐惧晃过神,却又经历了失去,凌墨涵从来没说过分手两个字,哪怕她过去常常任性的提出,他也从没说过,她打了好多电话给他,但他却再没接起,决意分手。那一刻,她才意识到这次是真的要分了...曾经她问:“凌墨涵,我会是你的一辈子吗?他说:“我把我的一辈子都给你,你愿意吗?时光过去,承诺变成泡沫,一句“我不想最后我们连朋友都做不了”,彻底断了他们。五年陌路,直到再遇,他却发现唯有她的笑容能拂过心尖;她才明白芸芸众生,再也找不到一个他;这一次他承诺:“以后只有你有丢下我的资格。”心好像又活了,可是承诺还能当真吗?
  • 皇家小娇妻

    皇家小娇妻

    小时候做邻居,谢蓁总欺负李裕。谁叫他生得漂亮,跟个姑娘一样?分别多年,京城再遇,李裕身形修长,英姿勃发,与幼时判若两人。非但如此,身份更是一跃而成当今六皇子。听说他要娶她,谢蓁差点吓傻了:他什么意思,想报复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