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4700000020

第20章 不可不知的戏曲剧种(1)

新旧文化在近代开始了各种交替,戏曲理论同样也在这一时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一方面是总结了传统的戏曲理论,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并开创了新的戏曲理论与研究方法。

京剧,外行看热闹的“国剧”

京剧于1840年前后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时有“国剧”之称。

京剧,主要是由清代中叶相继传入北京的徽调、汉调合流演变而形成的,形成于北京,后流行于全国,是我国的主要剧种之一。

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以胡琴、锣鼓等伴奏,也称“皮黄”,它的音乐素材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部分昆曲曲牌和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

京剧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它的表演成熟、行当全面、气势宏美,因而直至如今也仍是影响全国的大剧种。

1.从“四大徽班”到“四大名旦”

尽管京剧因满清帝后及八旗王公的青睐而迅速发展繁荣,但在中国文化整体中,其主体更偏向于民间文化或底层文化。当然,也正是因为京剧扎根于民间趣味,且全面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艺术本体上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民间文化与美学的影响,故而从清末直到整个20世纪,京剧都居于此前所有民间艺术都未曾达到的高度。

(1)徽秦合流和徽汉合流

在清初京城的戏曲舞台上,昆曲与京腔(弋阳腔)盛行。到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却日趋兴盛,继而取代了昆曲,一统京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进京,他扮相俊美,唱音甜润,腔调委婉,搭双庆班上演了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随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此后,京腔开始步入衰势,秦腔班纷纷收纳了京腔六大名班。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败坏社会风气为由,明令禁止在京演出秦腔,遂逐魏长生出京。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喜、三和、霓翠、嵩祝、春台、启秀、和春、金钰、大景和等班在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也在大栅栏地区搭台演出。其中,以“四大徽班”,即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

其中,“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根据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任“春台班”台柱,可得出其进京时间应早于“四喜”和“和春”。“四喜班”位于陕西巷内,于嘉庆初来京,兼演徽戏、昆曲,尤以昆曲著称,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的说法。“和春班”在李铁拐斜街组建,于嘉庆八年来京,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解散。

“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与表演风格,都各有所长,当时的百姓誉之为“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皆可用,可谓是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四大徽班”吸取各剧种之长,旁征博引,均融于徽戏之中,加之演出的阵容整齐,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此外,秦腔艺术在魏长生被迫离京之后,一度不振,于是秦腔艺人为谋求生计,纷纷加入徽班,形成了徽、秦相融的局面。在徽、秦融合的过程中,徽班广泛吸纳了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华,且移植了大量的剧本,从而大大促进了徽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汉剧流行于湖北,在进京前已与徽戏有了广泛的艺术交融,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更是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随后的道光年初,著名的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也纷纷入京,且分别搭入了徽班春台、和春班。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其中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也是出自米应先之手;李六凭借《扫雪》、《醉写吓蛮书》享有盛名;王洪贵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见长;余三胜文武兼备,唱腔优美,嗓音浑厚,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小生龙德云则擅长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自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其表演技能、声腔曲调、演出剧目等也都与徽戏相融,日趋完善丰富了徽戏的唱腔板式,其唱法与念白也更具北京地区的语音特点,使京人更易于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的领班均由老生担任。徽、汉合流后,促使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融,而徽、秦、汉的合流,则为京剧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同光名伶十三绝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京剧经过了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以及借鉴吸收了昆曲、京腔之长,终得形成。其形成的标志表现在:

第一,京剧曲调板式完备丰富,其种类已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意一种,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其唱腔,以二簧、西皮为主形成声腔。

第二,京剧行当大致齐全,且有一批京剧剧目形成。

第三,“老生三杰”是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他们的演唱、表演风格都各具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戏曲形式上,以及带有北京特色的说白、字音上,贡献显著。在第一代京剧演员中,“老生”有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有龙德云、徐小香;“旦”有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有杨鸣玉、刘赶三;“老旦”有郝兰田、谭志道;“净”有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在各自行当中的精彩演出与独特创造,都大大丰富了自身行当的声腔、表演艺术。而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则敢于突破花旦、青衣旧时的严格分工,为旦角演唱开辟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所绘,并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的朱复昌收购,经缩小影印后问世,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像。画师所画戏曲人物的形式,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的《京腔十三绝》,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即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重彩工笔描绘出其扮演的剧中人物,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底。

(3)老生后三杰

1883至1918年,京剧由形成走向了成熟,,“老生后三杰”为当时的代表人物,即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谭鑫培,继承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的艺术之长,且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借鉴了梆子、昆曲、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等各行,将其融入到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使京剧艺术达到了成熟的新境界。而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谭派”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

汪桂芬,腔调朴实无华,唱功沉郁浑厚,,激昂悲壮,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艺宗程长庚,因其“仿程可以乱真”,故被誉为“长庚再世”。

孙菊仙,18岁时中武秀才,36岁后从师程长庚,擅唱京剧,他噪音宏亮,高低变化自如;念白多用京音、京字,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亲切自然;表演接近生活,真实大方,常入票房演唱。

“老生后三杰”的艺术风格各异,师承各有侧重,但权衡各方,谭鑫培可谓文武昆乱不挡,其艺术造诣远超汪、孙。光绪年间,谭鑫培被誉为“伶界大王”,其在剧界地位,一如当年的程长庚,对京剧发展的贡献可见一斑。

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开始了它的宫廷演出生涯。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于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纷纷先后登台上演。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辰,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他们一边演唱,一边作为京剧教习,传授太监们京剧技艺。此时,清宫设“升平署”来掌管演出事务,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共招谭鑫培、杨月楼、朱文英、孙菊仙、王楞仙、龚云甫、杨小楼、陈德霖、余玉琴、王瑶卿、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各行名家150余人入宫,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结止。同期,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在宫中频繁献艺,且位于大栅栏一带的三庆园、广德楼、中和园、庆乐园、文明园等戏园,每日纷纷上演京剧,京剧的声势日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局面。除“老生后三杰”外,在京剧的成熟期,尚有生行的许荫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杨隆寿;净行的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的王楞仙、德珺如、陆华云:旦行的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的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郭春山等。

其中,武生俞菊笙,;被后人誉为“武生鼻祖”,他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的先例。在此时期,旦角也日益崛起,遂形成了旦、生并驾齐驱的态势。

上述名家的演唱技艺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日臻成熟,使得京剧日益走向了新的高度。

(4)四大名旦

自1917年以来,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京剧涌现了大量优秀演员,代表人物有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了京剧旦角名伶的评选,“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演《太真外传》的梅兰芳,演《摩登伽女》的尚小云,演《红拂传》的程砚秋,演《丹青引》的荀慧生,这标志着京剧走向了鼎盛。

“四大名旦”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梅兰芳端庄典雅,尚小云俏丽刚健,程砚秋温婉深沉,荀慧生柔媚娇昵,这“四大流派”为京剧舞台开创了“以旦为主”的新格局。

1936年秋,北京爱好京剧的大、中学校者及广大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选举京剧童伶。而后由北平《立言报》发表通告,规定以半月为期,接待各界投票,到期查点票数,中华戏曲学校和富连成社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选举结果为: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而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选举结束后,富连成社于虎坊桥举行庆祝大会,,且李世芳、袁世海在鲜鱼口内的华乐戏院上演了《霸王别姬》,当晚举行了加冕仪式。

童伶选举结束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出了“四小名旦”,即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小名旦”为表祝贺,于长安新新的两家戏院联袂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花洞》。

在京剧的鼎盛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还有旦角中的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可谓是流派纷呈,人才济济。另外,同期还有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众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京剧,外行人看不出的艺术美

在中国戏曲史上,京剧虽然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相比于其他戏曲,它不仅流传广,且发展速度快,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实践,京剧的舞台艺术在表演、音乐、文学、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相得益彰、互相制约的格律化、规范化程式。而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它丰富而严格,假如不能驾驭这些程式,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就无法完成。另外,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京剧脸谱也是一门活艺术。它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1)程式化和格律化

京剧不同于地方剧种,它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因此在其发育成长中,要求它表现更宽的生活领域,塑造更多的人物类型,对它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要求也更为严格,对它舞台形象的美学创造要求也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它的民间乡土气息,以及削弱了其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

同类推荐
  •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这样听音乐,你就懂了。杨照介绍了自己喜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包括晶莹清响的钢琴独奏曲、深沉隽永的大提琴曲、层次丰盈的小提琴协奏曲等等,他通过长年积累的音乐深度,书写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和乐段精华,让人得以感受音声下的丰富与感动。作者自幼学习小提琴和乐理,又将各领域的知识带入音乐,结晶为一篇篇精简迷人的短文,通过独特的切入点,透过历史听音乐,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光芒和独到的见解,足以燃起所有读者对每首乐曲无限的好奇和遐想。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部门和主要部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又与其他部门艺术如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本书以美术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美术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同时也注重在特殊中寻找一般,在个别中显示普遍,力求阐明艺术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从而进一步的探索美术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作者通过撰写这本《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希望有助于促进和推动一般艺术理论的发展。给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好的音乐,会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那么,现代音乐艺术又如何能在实践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呢?本书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

    詹姆斯·罗兹6岁时被学校体育老师强奸了。不止一次。三十余年过去了,他依然被这一事件纠缠。在这本书中,他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己人生里每一个灼热的细节:性侵、借毒品和酒精逃避、自杀、精神病院里的强制治疗;初恋、婚姻、孩子的降临、离异、再次恋爱……。但真正让他与众不同的,是音乐。10岁时,在寄宿中学读书的罗兹听到了巴赫的《恰空》,之后疯狂地自学钢琴。音乐和钢琴陪伴着他,经过了数次重大身体修复手术、艰难的学生时代、低落阴沉的心理状态,还录了唱片、开了演奏会、写了这本书。音乐,是他的救赎;音乐,可以救命。
热门推荐
  • 藏在心底的那一抹柔软

    藏在心底的那一抹柔软

    那些优秀的人,背后一定有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力量。你曾经不服过谁,嫉妒过谁,可是后来为什么那么喜欢跟他一起奋斗,这便是精神的力量。
  •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张鸣教授的历史随笔主要取材于晚清民国史,不拘一格地讲述了正史当中很多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着重挖掘故事背后的东西。本册侧重说人,择选103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人物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主要内容: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气,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重臣之分量,张鸣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图。可从中真切感受张鸣式说史的独特风格。
  • 妖妃要出逃:陛下,难伺候

    妖妃要出逃:陛下,难伺候

    “贱人,本来本殿还想给你一个痛快,现在看来你还是比较喜欢做人彘啊!”他话语里的恶毒,让……
  •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这不是一本随便的旅行书,是一本旅行后的记忆录,期待了未知的相遇,邂逅了愿意爱下去的人。只为了追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
  • 时间偷走的夏天

    时间偷走的夏天

    大一下半学期刚开学没多久,洛长歌就被一个转学生挤下了班长的位子。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为溪安音乐学院的学霸才女,她咽不下这口气。就算后来成了副班长,也要处处和班长大人过不去。可是,谁能告诉她,这种长的帅但却性子冷冰冰的钢琴专业触手怪,应该怎么对付才好?鹿逸寒勾唇一笑:做我女朋友不就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孽债

    孽债

    若不是老婆来了那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徐城西今晚是横着还是竖着走进家都不好说。徐城西和公司的两个副总正在魅力大酒店陪着对自己有用的高官喝得兴致勃勃。按说包间里开着空调,就算是在酷暑,也不至于大汗淋漓。可是,他今天高兴,市里那个让几大家建筑公司馋得红了眼的广电大厦让他给拿下来了。他一改往日的沉稳,边喝边大声嚷:“喝!今天哪个要是清醒着回家就不够朋友!”一仰脖,一大杯啤酒进了肚。手机响了。
  •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文学色彩。本书精选近千个能够体现我国历史人文色彩、具有良好寓意、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让读者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开始,去一点点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感悟成长的智慧!
  • 尚好之青春

    尚好之青春

    当女神看上屌丝,当我们彼此动情,当光景覆水不回,当年少懵懂不再,忆当年,尚好的青春都是你。突然间步入了那个对爱情懵懂,对朋友死心塌地的纯情高中时代,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历史虚无主义评析

    历史虚无主义评析

    本书对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详细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历史背景、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若干特点、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并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虽然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却有共同的政治诉求,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对此我们应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