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800000060

第60章 附录(13)

一、古代民俗文化(先秦~明清)

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3000~10000年左右,我国中原地区就已存在大规模民俗活动[7],而民间广泛流传的关于三皇五帝的众多神话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种可能。 广泛的民俗活动,通常会孕育出相应的民俗文化。一般认为,我国最早提及“民俗”一词的古籍,很可能是著于战国至秦汉年间的《礼记》一书,其中有这样的议论:“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8]。大意是劝谏统治者要率先垂范,推崇善举戒除恶行,以导引民间风俗不断向善。在这里,“民俗”一词在语意上显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民间风俗习惯”无异。

此后,中国历代学者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民俗资料和相关见解。

在先秦典籍中就记录有一些民间风俗、歌谣和生活状况。如:《诗经》中的“风”反映的是北方风俗;而在《楚辞》中则描绘了一派南国景象;成书于先秦至西汉的《山海经》,除载有丰富的神话、宗教等信息外,还保留了大量民间医药、地域风俗的资料。到东汉时期,在史学、哲学、宗教、农学等著作中,评注民俗事象的条目明显增多,如:东汉班固的《汉书》就在其《艺文志》中保存了部分古代小说目录;应勋的《风俗通义》则是一部专门讨论风俗的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批专门记述地方风俗的著作,如:晋代周处的《风土记》,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等。至唐宋时期,伴随国力的强盛,官方陆续编辑了大批“类书”,许多民俗文艺资料因此得以保存。如:宋代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就收入众多民俗生活史料和民间文艺底本。此外,还涌现了一批专门描述、记录“帝都民俗”的著作,如:唐代的《两京新记》,宋代的《东京梦华录》等。

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广泛融合,正统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渗透,出现了大量方志笔记、地方史志、野史杂撰,这些作品承上启下、广采博收,集纳、描绘了大量民间文化资料和乡土民俗事象。文人们对民俗文艺的兴趣和热情,在当时的小说、民谣/谚语集、情歌集中多有表现。如:明代小说《金瓶梅》、清代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都将民俗、世情引入创作,容纳了当时民众观念、交际礼仪、衣食住行、俚语俗语、词曲笑话等多重民俗信息。

总体看来,从先秦到明清,涉及民俗学的著作多是关于民俗事象的零散的、局部的记录,并未形成理论体系。这些记录有的包含在诗歌文学、伦理宗教、地理历史等著作之中,从侧面描述了一些风俗;有的则包含在风俗志、民歌集、民间笑话集里面,以原始资料的形式留存于世。尽管在论述民俗事象方面,这批纵贯两千余年的著作既不全面也不系统,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它们约略地拼贴出一幅“中华民俗源流图”,并有可能从中剖析、结晶出一部“华夏民族风俗史”,从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显得愈发摇曳多姿、历久弥新……

此外,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历代都有一些描绘各地风土人情的画作,与各类文字典籍相比,这些绘画作品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俗事象的记录,无疑要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准确,遗憾的是,我国民俗学界迄今未见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

就古画所反映民俗事象的丰富性而言,无疑要数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清代苏州籍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了。前者的知名度颇高,此处不再赘言。我们仅对后者简介如下:

徐扬作品又名《盛世滋生图》,他创作此画用了24年,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该画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完成后进献给了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该画现存辽宁省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

《姑苏繁华图》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长两倍多,画卷布局精妙严谨,气势恢宏,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粗略计算,全画有人物1万2千余,建筑2140余栋,桥梁50余座,客货船400余只,商号招牌200余块,还有山川河道、城郭街巷、桥梁码头、寺院庙坛、衙署商肆、民居学塾、店面舟楫、招牌戏台,以及婚娶、宴饮、雅集、授业、科考、出巡、演艺、渔罟、买卖、田作、造屋、测字、化缘等众多景象。整幅画卷描绘了18世纪中叶“乾隆盛世”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苏州风貌,十分细腻传神地反映了250多年前乾隆时期物产富饶的江南景象,具有很高的人文、历史、民俗、艺术价值。

可见,历代古画无疑蕴藏着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挖掘、梳理。

二、近代民俗文化(1840~1918)

清末,中国民俗传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成为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一部分,它和启蒙精神结合,形成了近代启蒙民俗思想。

这种思想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成为了革命者的“民俗武器”——一些知识分子革命思想高涨,主张重视民俗文化和民间诗歌的作用,编纂“新国风”,倡导“诗界革命”,将民俗文艺作为革命斗争的一种实践方式,纷纷仿作民谣,以启民智,如:章炳麟的《逐满歌》,陈天华的《猛回头》等。

另一方面,成为了改良派的“民俗工具”——一些知识分子有感家国之患,欲图利用民俗去开化民智、革除社会弊病,他们纷纷仿作古人竹枝词[9],抒发个人的爱国情怀,如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十首,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等。此外,[10]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黄遵宪从“移风易俗”的传统观点出发,主张“鼓励妇女废缠足旧俗”;清末李桐轩、孙仁玉等创办西安易俗社“以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清末这种期望以“改俗”来割除民族弊习的行动皆表明了当时知识分子对民俗的重视。

这一时期,另有一些学者开始编纂全国范围内的风俗志,如:徐珂的《清稗类抄》,该书成书于清末民初,共有48册,以数百种清人笔记、报章记载为依据,分门别类地汇集了清一朝的野史遗闻,涉及经济、学术、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方方面面,共达92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书籍对后世研究清代历史、民俗的学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中国民俗学的缘起与建构(1918年迄今)

从19世纪末开始,历经列强反复打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清政府,为了自新图存,先后实施了派遣学童出洋留学、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等一系列开明政策。同时,西方文明也通过侵略者、传教士、留学生等多种途径,大量传播到我国。辛亥革命以后,整个社会的文化、学术氛围变得更加活泼多样、生机勃勃,各大都市相继创立了一批具有现代理念的大学,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到了1920年前后,来自西方的形形色色的学术文化思潮和流派,已如星星之火一般被播撒在众多中国学者之中。作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之一的“民俗学”,就诞生于这个风起云涌的时期……

1.1918~1949年的民俗学

这一时期的民俗学研究活动主要集中于几所著名高校。

我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民俗学”肇始于北京大学。1918年,刘半农等人在北大成立了“歌谣征集处”,并在校刊上登载了《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开展了向民间搜索歌谣的工作,这项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为考察“人情风俗、政教沿革”和民众的思想情绪,[11]之后不久,北大校刊上就发表了收自全国各地的148首歌谣。

1920年,由沈兼士、钱玄同、周作人发起,将北大歌谣征集处改为拥有会员的学术团体“歌谣研究会”,192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俗学刊物《歌谣》周刊。这份周刊明确指出搜集歌谣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将民间歌谣作为原始资料来进行民俗研究,一方面在于探索歌谣的文艺价值,促生新的民族之诗。这些想法皆符合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随后,“风俗调查会”(1923年)、“方言调查会”(1924年)等相继建立,这些组织开始系统收集、出版各类民间文学作品。

1927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12]成立,中山大学成为北京大学之后又一所主动进行民俗学研究的高校。他们创办了《民俗》周刊,除歌谣外,还刊载了大量民俗资料,出版了多种民俗丛书,开办民俗学传习班,普及民俗知识。这一时期的民俗学研究吸收了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养分,涌现出一批专门的民俗学论著,如:钟敬文的《民间文艺丛话》、黄石的《神话研究》等。不过,虽然民俗学研究在一些大学里得到了响应和提倡,但它仍未成为高等院校固定的专门学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在高校研究者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民俗学学者,钟敬文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钟敬文是我国民俗学研究的元老级人物,是我国最早的民俗学家之一,1927年,他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任助教,和同校教员顾颉刚等人共同创立“民俗学会”,编辑了《民间文艺丛话》、《民俗》等民俗学丛书。1928年,钟敬文转至浙江大学任教,继续积极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工作,写作了《中国的天鹅处女故事》、《中国地方传说》等学术论文,并与人合创了中国民俗学会。之后的几十年间,虽辗转于日本、杭州、香港、北京等地,钟敬文始终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民间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写作了大量对后世民俗学研究影响深远的理论著述。如《西北纪游诗抄》、《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民谣中所表现的自觉意识》、《近代民间文学史略》、《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等。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方面独有建树,他是首批提倡用人类学、民俗学观点来研究民间文学的学者之一,较早地把民俗学现象看成是一个由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组成的整体,其对中国民俗学进行的理论架构对中国民俗学研究影响至深。

1930年,在钟敬文、顾颉刚等人的推动下,“中国民俗学会”在杭州成立,“中国民俗学会”标志着“民俗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我国正式诞生。学会成立后创办了《民俗月刊》,并出版了《民俗学集镌》等民俗理论丛书。这一时期的民俗学除既有的研究思路外,还广泛吸收了法、日等国的民俗学研究方法——探寻民俗的社会根源,剖析民俗与文化、历史的关系,并提出了民俗学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所负有的责任。此间较有影响力的著作是钟敬文发表的《金华斗牛的风俗》、《中国神话的文化史价值》等论文。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对民歌民谣的研究角度较为单一,但也有从教育、社会、民俗等角度来进行探讨的,如:顾颉刚用历史地理学的比较研究方法撰写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茅盾出版的《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前者是我国首次对传说故事进行精细和系统的考证,顾颉刚通过对各种古籍和民间口头材料的分析、整理,对孟姜女故事的产生、传播、变异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并尽可能将此故事的流变与历史的关系作出科学的阐释。顾颉刚对孟姜女故事研究的方法、结论在学界一直很有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顾颉刚[13]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辨伪工作,主张吸收、利用西方社会学、历史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典籍,其重要民俗学著作有《汉儒的诗学和诗经的真相》、《歌谣的转变》、《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妙峰山的香气》等。顾颉刚对中国民间文艺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对民间文艺采用了一种动态考察的眼光(即“演变法则”),对我国古籍资料搜索鉴别以及民间文艺的研究皆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为后来者提供了具体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一方面有力地带动起同仁对民间文艺进行研究的热情。

除了上述以高校为主导的民俗研究组织外,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北的民主政权建立地区也出现了民俗研究现象。由于毛泽东提倡文艺创作大众化,指出民间固有文化的优点和对它学习的重要,加之作家的思想改造,在解放区形成了搜集和运用民间文学艺术的热潮,给“五四”以来这方面的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科学起点。

但是,尽管民俗学领域有一批重要学者在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却无法改变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困窘之状。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国家一直处于外忧内患的纷扰之中,中国民俗学研究整体上始终处于一种时断时续的状态。

同类推荐
  •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文化

    本书系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出版于1961年的艺术评论文集,系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的结集。全书收文37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格林伯格的艺术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包豪斯美学的某种辩证法。在本书中,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巴黎画派、纽约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均有独特而精彩的艺术批评,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艺评文章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
  •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分为三部分:第一编电影史:比较研究的视角,第二编女性电影,第三编知识分子理论与后现代美学;内容包括:也谈《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历史建构——以中国现代史学脉络为视角,破产的乡村与失衡的现代中国——谈左翼早期电影对中国农村的再现,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目光政治学与“凝视”理论,站在摄影机后面:女导演先驱,元叙事的危机与知识分子的坟墓——评利奥塔的知识分子理论,知识分子与革命——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等。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长卷:国画长卷风采

    长卷:国画长卷风采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录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几十年间精选的文学艺术史论稿,其中既有已经发表过的,值得保留的文稿,也有初次入选的重要篇章。所收文章以中国话剧史论的研究居多,其中尤以对戏剧大师曹禺的剧作所做的研究最为深入。
热门推荐
  • 武啸山河

    武啸山河

    惨遭退婚,颓废至极的叶家少爷,立誓要练成绝世武功抱的美人归,然而就在他雄心壮志打算重新振作的时候,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巴掌,有时候命运就是这般悲催无奈……一名身怀绝世武功的冷艳女子,因为常年虐待门下二弟子,导致他承受不住折磨,吓得弃门落荒而逃,一年多来一直暗中寻找他的行踪,她立誓就算他死也必须死在自己门下……而在繁华似景的苏城……某人:“老子只想逍遥快活一辈子!”
  • 洪杨轶闻

    洪杨轶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妈咪快跑,爹地追来啦!

    妈咪快跑,爹地追来啦!

    【文章已半价!】浪漫温馨,治愈系乖巧‘宠物’情人!女主温柔干练,成熟稳重,男主乖巧懂事,忠心专情。非复仇文,非弃妇文,非女强文,非小白文。牵扯女总裁,明星,黑道,豪门,却是不一样的故事。多元化点缀的温馨小菜一盘,有老牛吃嫩草的嫌疑。在这NP丛生的年代,本文坚持一对一!【看文前可以先看看书评~据说温馨中带点忧伤~~(╯﹏╰)b8过俺的主旨还是温馨的说--】八年前——“浩然,我怀孕了,你要做爸爸了!”“…听话,这个孩子不能要。”…“医生,你…什么意思?”“你的子宫壁太薄,以后可能很难再怀孕了…”…“我们分手吧…”“你这个狠毒的男人!你骗我…”“对不起…雨迟”“住嘴!你不配叫我!”八年后——“雨迟…我还以为你不会来。”“怎么会?祝福你们。”“这位是…”“我男人。”女人挽住身边的男人,男人绝美的双眸含着浓浓的深情,始终紧紧落在女人的身上沧海桑田……【暮雨迟】:一个历经爱情挫折,却心净如莲,沉静如水的女人。她不报复,因为她永远相信自己拥有的,比失去的多。(女主不无敌,平生有三怕。)【辛冶】:他唯一所求,不过是一个温暖的窝,哪怕只放得下一张床,床上只躺得下两个人,他,和真正爱他,在乎他的人…这辈子,就算在最幸福的时候死去,都毫无怨言。(男主不懦弱,隐藏优点多。)一个幸运到让人眼红的凤凰女,周旋在一群缺爱的孔雀男之中。带着人们各种嫉妒艳羡的目光,却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过也只是个爱而不得,绝望后破釜沉舟的女人……她在心中划下一道无边的冰墙,阻隔与爱情沾边的一切,却无意中吸引了那么多优秀的目光。而他,却如甘露一般,以一种几近虔诚的守候,无声无息的渗入冰墙,融化严冬……命运始终不肯眷顾一些人,比如他。尘埃般的地位,浮萍般的人生。偏偏上天赐予了他俊美绝伦的样貌,究竟是福?是祸?肮脏险恶的人性,总是带着占有、鄙夷、贪婪的目光投向他。只有她,会单纯的伸出双臂,安抚他的脆弱。让他的世界充满希望和阳光,他拼命想要抓住苦苦祈求来的温暖……完全不同的人生,却在一次撞击后,奇妙的契合。他和她,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迷茫自卑的他究竟用怎样的勇气,挑战她身旁那些高高在上的男人?又是怎样用自己近乎卑微的爱情,感化她心中那扇无形的屏障……这场爱情较量里,她始走不出自己划下的牢狱,
  • 当管理员成为玩家后

    当管理员成为玩家后

    “失败的人生还是结束掉好了。”管理员在为新游戏收尾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后的他在自己参与编写的游戏世界里获得第二次生命。自己的管理员权限具象化成古灵精怪小姐,姐姐是个绝对弟控,美少女同学身世坎坷;而且这个世界比起他参编的游戏设定上还要许多新变化。他和人类完全相同的npc们展开了奇妙有趣的日常。这次人生,不会再失败了。
  • 袍哥传之亡清

    袍哥传之亡清

    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改写历史,也被历史改写。他们虽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曾经证明过的,会成抹不去的记忆,只是不希望现实再把这种记忆复活。
  • 明伦汇编皇极典风俗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风俗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花香小镇之散文诗

    花香小镇之散文诗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生命中有些约定,难以忘却。有些美好,有些泪滴,尽管时光远去,却在灵魂的最深处,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如一朵素洁的花儿,在记忆的角落里,亭亭玉立,摇曳生香……每当夜深人静之际,午夜梦回之时,蓦然回首,那些曾经的记忆便呼啸而来,时而让人醉心一笑,时而让人泪落如雨……生命如花,美丽如你!《花香小镇》一路花香,一路风景,一路诗情,等你来……
  • 帝妃轻狂

    帝妃轻狂

    一朝重生庶妹欺负人人得而诛之?不怕,雷霆珠在手一道闪电劈到外焦里嫩香喷喷!传闻夜家千金区区仙尊修为四处招惹是非且自大无脑?她仰头长笑,恶魔鬼帝威明招摇谁敢乱说一句试试!传闻控制凡界四十二节气的雷霆珠不小心成为天下人人觊觎的香馍馍?她一身红衣邪魅天下,有谁不怕死那就尽情来拿!传闻他是大陆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皇,高高在上、不近女色、铁面无情然而事实却是……“娘子,为夫为你逆转时空身受重伤,求收留!“……《注:本文结尾瑕疵较强,介意可以只看免费部分当然也可以绕道勿入》
  • 罗布泊密码

    罗布泊密码

    20多年前神秘失踪的老陈头为什么会重现雅丹魔鬼城?温驯的盘羊为什么会袭击人类?地下百米暗藏神秘溶洞?废弃的军事基地掩盖什么秘密?七月的罗布泊大沙漠将会有怎样的危机等待着路小果、罗小闪、明俏俏和罗峰爸爸?三位中学生的暑期探险之旅注定危机重重。一路上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冲破层层迷雾,为大家一步步揭开大自然为罗布泊设置的一道道神奇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