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5400000014

第14章 回国渐起(2)

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了了解国内外形势,掌握时事动态,决定下设一个资料科,当时国民党区域出版发行的图书、期刊、报纸,供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的同志及《红旗》、《布尔塞维克》等部门的人员阅读、参考。

资料科设在上海威海路永吉里,共有王铁江、罗晓红、邵珍三人在这里工作,由王铁江负责。这个秘密机关分前客堂和后客堂,有两个大门把两处房子连成一个院落。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工作的人们必须把革命利益放到首位。在资料科工作的这三位同志装扮成一个家庭,王铁江和罗晓红扮作夫妻住在前客堂,邵珍装成娘姨住在后客堂。凡有公开的事情就由前大门进入前客堂由王铁江、罗晓红接待,凡是秘密的事情都由后门进入后客堂,由邵珍接待。联络暗号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这个资料科的材料在当时党内机关中算比较全了。恽代英、王明等都经常到这里来查阅资料和写作,后来王明干脆搬到这里,直接在这里居住和写作。

1981年,已经是满头银丝的邵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

“我们机关住四人,王铁江、罗晓红、陈绍禹和我。”“当时,陈绍禹和我们住在一块儿,他一个人住在机关的亭子间里。……每天陈绍禹都在亭子间里看书报,看材料,看得很用心,很少出来,吃饭时还看书。有时我把饭菜送他桌子上,他也不看看好坏,还是专心看书,一边看书,一边吃饭。我们故意给他拿些不好的菜,他也不看就咽肚里去了。”

罗晓红也回忆说:

“王明经常来写文章,主编《红旗》。他写文章特点是长,一写就到半夜。我与邵大姐住前后客堂,王明太晚就住后楼。”

书写文章对于王明来说是如鱼得水,根据在苏联时对于共产国际决议的掌握和书本上学到的马列主义理论,王明整天闭起门来废寝忘食地伏案写作。从1929年9月到他离开《红旗》报的1930年1月,不到半年的时间,王明就发表了长短文章37篇。在这37篇文章中,发表在《布尔塞维克》(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上的有3篇:《论撒翁同志对中东路问题的意见》(1929年9月1日)、《广州暴动二周年纪念》(1929年12月5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工作——苏联的五年经济计划的研究》(1929年12月22日)。其他34篇全都在《红旗》报上发表。其中1929年发表29篇,1930年发表5篇。

在这37篇文章中,除有2篇用“韶玉”、一篇用“石”的笔名外,其余皆用笔名“慕石”。

王明发表的这些文章,大多数是根据国际国内的政治斗争需要而写的,绝大多数是针对性很强的时事评论和政论性文章,也有一些论述专门问题的理论文章。在这些文章中,王明一方面根据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决议的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反对军阀混战,支持工人阶级的斗争,批评取消派散布的取消主义言论,这些都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王明在这些文章中又大肆鼓吹“‘武装保卫苏联”,宣扬“城市中心论”与不切实际的工人武装暴动,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急于实现革命转变,鼓吹加紧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和中间势力,强调“右倾”是党内的主要危险。这些对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发展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明撰写的这些文章,是他这个时期活动的记录和思想观点的反映。本书将在后文中结合当时的史实,对于王明在这些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分别给予评述。

四、力主“武装拥护苏联”

蒋家王朝,是在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在屠杀了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来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豪绅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从此,蒋介石政府代替了北洋军阀统治,对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

国民党南京政府把亲帝反苏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路线,不断制造反苏事件。1927年12月,国民党政府借口广州起义受到了苏联领事馆的煽动,悍然派兵围攻苏联驻广州领事馆,无辜杀害副领事等十余人。与此同时,他们通令撤销苏联在华的各地领事馆,限定他们短期离境。所有苏联在华银行、商业以及轮船公司,一律被勒令停止营业。苏联侨民也随时被任意拘禁或驱逐出境。

在这种反苏形势下,苏联政府撤回了驻广州、上海、武汉、长沙等地领事馆和商业机构。由于东北地区当时在奉系军阀控制下,属南京政府统辖范围之外,所以苏联在东北的领事馆得以暂时保存。但不久又爆发了中东路事件,尚存一线的中苏邦交完全断绝。

中东路是以东北地区的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的铁路线。1897年至1903年间为沙俄在我国东北筑成。1905年日俄战争后,长春以南段为日本占据,称为南满铁路。俄国十月革命后,长春北段由苏中合营,仍称中东路。

根据1924年中苏协定,中东铁路纯系商业性质,其业务由中苏共管。该路日后允许中国赎回。但是在未赎回前,由中苏共同组成理事会,理事10人,中苏各出5人,中方理事任理事长兼督办,苏方理事任副理事长兼会办。所有一切议案得6人以上同意方可执行,督办与会办共同签署各项文书方为有效。

1929年5月27日,在南京国民党政府指使下,东北军张学良派军警非法搜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监禁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及馆员,没收领事馆来往文件,逮捕来馆苏联公民39人,劫掠领事馆财物。为此,苏联政府向南京国民党政府提出严重抗议,斥责它违反国际公法。这时蒋介石亲赴北平,指使张学良调遣东北军到苏联国境布防,做出备战姿态。

7月10日,中东路理事长兼全路铁路督办吕荣复,以非法手段下令解除苏联铁路局长、副局长,以中国副局长代理局长职务,并撤销苏联各处处长。

苏联政府于7月14日以最后通碟形式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三项解决办法:1.从速召集会议,解决中东路一切问题;2.中国当局应立即取消对于中东路之一切非法行为;3.一切被捕苏联人员应立即释放。

国民党政府对此不予理会,命令东北军集结军队向苏联边境进逼。蒋介石宣称:“我们须先取中东路,然后谈判一切问题。”苏联政府于7月17日宣布与国民党政府断交,撤回驻华外交、商务以及铁路人员,停止中苏全部铁路交通,命令驻华外交人员离境,并声明保留1924年中苏协定的一切权利。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帝国主义乘机进行了干涉。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于7月25日致英、日、法、意、德五国,提议组织联合委员会,实行对中东路的调查与干涉,主张在中苏冲突解决前,中东路暂由国际共管。英、日等国表示支持此项建议,但是,由于遭到苏联坚决反对,共管图谋未能实现。

美国干涉失败后,国民党政府发动了进攻苏联的战争。1929年10月.蒋介石命令东北军8万人开赴绥芬河,向苏联发起进攻。苏联则迅速调动海、陆、空军,先后在绥芬河、满洲里、黑河、扎兰诺尔、同江等地给东北军以猛烈回击,使其遭受惨败。

军事失利后,东北地方政府才派员与苏联在伯力谈判。12月30日,签订了《伯力协定》,规定仍按照1924年所签订的中苏协定,恢复冲突以前状态,包括恢复苏方人员一切职务,恢复东三省苏联领事馆。

至于中东路争议问题和中苏恢复外交问题,1930年10月中苏会议又加以讨论。经过一年20多次会议未取得一致意见,后因“九·一八”事变而停会。

中东路事件引起了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极大关注。1929年7月12日和17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宣言和中央通告四十一号、四十二号,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军队进攻苏联。宣言和通告中根据共产国际精神提出:

1.“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反帝国主义的大本营,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与巩固,更加吸引全世界工人阶级与殖民地的劳苦群众,日益倾向革命,所以苏联与帝国主义为生死之敌,特别是帝国主义互相冲突不可终日的时候,更加紧对于苏联的敌视,企图首先消灭苏联”。

2.“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国民党进攻苏联的阴谋,已进行两年了”,“收回中东路便是具体表现”。

3.“中东路事件,就是进攻苏联战争的开始,这是一个极端严重事件”。

4.“现在世界大战的危机日益迫切,而中国在帝国主义战争与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战争,都是最严重的地方”。

5.“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反对国民党做帝国主义的工具进攻苏联,应是最主要口号”。

1929年7月18日,共产国际也发布了《共产国际关于中东铁路争端的声明》。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关于中东路事件表明态度之后,从1929年9月至12月间,王明根据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从维护苏联利益出发,就国际形势与中东路事件,在《红旗》、《布尔塞维克》上,发表了《论撒翁同志对中东路问题的意见》(1929年9月1日)、《英美联合和平宣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10月12日)、《最近政局与拥护苏联》(1929年10月17日)、《准备着应战》(1929年11月7日)、《太平洋会议内幕一赛狗会》(1929年11月7日)、《进攻苏联与瓜分中国》(1929年11月13日)、《太平洋会议总结》(1929年11月16日)、《以革命联合回答反革命联合》(1929年11月30日)、《哈尔滨群众反日拥俄大示威的意义》(1929年12月4日)、《“中俄和平交涉”与进攻苏联战争》(1929年12月11日)、《“中俄和平交涉”的现状与前途》(1929年12月18日)、《社会主义建设及伟大工作》(1929年12月22日)等12篇文章。

王明在这些文章中,也正确地阐述了一些观点,但主要的还是大肆宣扬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在中东路事件爆发后提出的“拥护苏联”、“武装拥护苏联”等极端口号,并散布了一系列脱离中国国情的“左”倾理论。如:

(一)夸大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发动全面反苏战争的危险性。

中东路事件仅仅是中苏两国的纠纷,还构不成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反苏战争的开始,更不能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王明则机械理解帝国主义制度下战争不可避免性,夸大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反苏战争的危险性,认为反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而中东路事件正是世界资本主义反苏战争的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他说:“中东路问题是进攻苏联战争的直接导火线。因此,第一,中东路问题迟早都有爆发整个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战争的可能;第二,即中东路问题本身暂时因各种关系而不会立时爆发巨大战争,甚至于得到某种方式的和平解决,但这绝不是进攻苏联的这一战争的危险成为过去或根本消灭。”(《最近政局与拥护苏联》)

他还认为:“进攻苏联的战争,毫无疑义的是世界战争”。“世界大战问题是现在历史阶段的中心;反苏战争问题已成为目前政局的枢纽。”(《论撒翁同志对中东路问题的意见》)

王明不认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会缓和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反而认为这会加剧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使反苏战争更加紧迫与危险。

他说:“无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复杂到什么程度,尖锐到何种田地,绝不会混淆或减轻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唯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所以,每当帝国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加深一层或扩大一步时,它们共同进攻苏联的阴谋诡计不仅不曾有丝毫的放松或缩小,而且更加急进和周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愈益紧迫,则国际帝国主义共同反苏联的战争危险也愈加紧张。”(《最近政局与拥护苏联》)

国民党政府当时正忙于国内军阀混战,难以集中兵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可是,王明却认为:“中国军阀战争本身上论,中国军阀也不能不更积极的实行进攻苏联”。“无论各军阀间的冲突达到如何程度,无论战争的结果是谁胜谁负,绝不会变更与缓和受国际帝国主义指使和中国反动阶级决意干的武装进攻苏联的政策。”(《最近政局与拥护苏联》)“在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相互间战争愈加紧迫的时候,在国民党军阀混战加紧的时候,进攻苏联的战争,不仅不会停止或和缓,而且更加紧迫。”(《准备着应战》)

1929年11月,第三届太平洋会议在日本召开,各有关国家参加,国民党政府派余田章等25人参加了会议。国民党政府并在会议上提出请求国际联盟出面解决中东路事件,但会议并未接受此项提案。王明在这期间,先后发表《太平洋会议内幕——赛狗会》、《太平洋会议总结》等文,大骂会议是“赛狗会”。不顾会议表现出的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种种矛盾,主观武断地认定,这次会议“一定议决了不少进攻苏联的阴谋诡计”,“把反苏战争加紧了一步”。

同类推荐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在《在德黑兰读》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 过得刚好

    过得刚好

    郭德纲亲笔作品,讲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荣辱浮沉,冷暖自知,自浊自清自安然。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相声艺术、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本书有着极其鲜明的郭式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妙语连珠,文字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不禁令人捧腹,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这份快感和他的相声作品一样过瘾。即使面对着台下无人的惨淡局面,郭德纲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感。
  •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本书是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安娜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文笔朴实幽默,包含着安娜对丈夫的浓浓爱意。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的读者,可以从书中得到诸多知识与乐趣。
热门推荐
  • 刘彦昺集

    刘彦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小boss

    我是小boss

    以盘古为名的游戏世界开启。王羡仙以一个boss的身份重生一次。这一次,和平党们不必打打杀杀,泡个温泉就能升级。这一次,风景党们不用提心吊胆,温泉里面有你所能想像到的一切美景。这一次,副本里的boss们,由我支配!且看王羡仙如何开启一条特殊的boss路!(这大概、也许、可能是一个扮猪吃虎的故事。)…………
  • 在网游世界入戏了

    在网游世界入戏了

    古世奇总是遇到不正常的事,以致整个人一直都很不正常……本来还默默无闻着,直到进入那个荒诞的幻想世界……
  • 但为君故吟至今:唐风宋韵里的暖男写意

    但为君故吟至今:唐风宋韵里的暖男写意

    说起唐诗宋词,总是让人齿颊生香。本书以唯美的意境、细腻的笔触解析唐诗宋词,并以诚挚的心灵、深沉的刻画,将唐诗宋词中蕴含的若干段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经典情感故事和与之相关的那些著名诗人词人的生平,纷纷以美文形式呈现,为读者奉献一席华美的以诗词串起的文艺大餐。
  • 情自难当

    情自难当

    他是宏泰集团大少爷,为人冷峻,做事干净利落,本应该和未婚妻在下一个夏天就举行圆满的婚礼,完成家族的使命,却误打误撞碰上了脱线女孩顾如菡。顾如菡说,人生永远都不可能如初见,不然她的初见这么悲惨,一定是上天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作为记者的她,本来想在新入职的时候给主编留一个好的印象,哪想知采访的居然是这么一个不近人情的家伙,被三番五次的拒绝以后,在闺蜜的打击下,准备蹲守在他出现的每一个点。她的纠缠,让他对她冷眼相对,他一向都高高在上,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一个人,为了赚钱死皮赖脸。她抬头观望,每一个眼神都停留在他的身上,都说他是焦点,说他是个大新闻,心里暗暗发誓,为了搞定他在所不惜。
  • 此去经年无归期

    此去经年无归期

    他,是年少时写在日记里的心动暗号,是夜深人静时想起便会加速的心跳,是佛前双手合十的虔诚祷告。她爱他,爱了十年,从少女怀春到执念已深。却不曾说过,他亦是如此。他们之间隔了太多太多,错了的,终究还是过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送赵六贞固

    送赵六贞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职的修炼历程

    全职的修炼历程

    林可与云石两个年轻人结婚了,他们在都市里打拼着,云石工作屡遭不顺,林可又有孕在身,无法工作。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忧心忡忡,眼看孩子就要出世,没有经济基础的他们,只好返回林可娘家待产,没想到一去就是三年,林可期待着云石在工作上早日有起色,盼望着三口之家早日团聚。直到三年后,孩子三岁了,才有机会得以团聚,没想到团聚后又给林可带来了新的烦恼…… 全职的付出得不到社会乃至家庭的认可,心酸滋味让人黯然泪下,何日让女性挺直腰杆做母亲,不但是全职有幸,天下孩子也一起受益,社会面貌也许焕然一新。带着一份心酸体验,一份育儿感悟,主人公用6年辛苦修炼这本《全职修炼历程》。
  • 今天又是追妻的一天呢

    今天又是追妻的一天呢

    “莫情,好不容易放次长假,不出来可惜了。”只见一身形修长气质不凡的少年,修长的手拿着手机静静的听着手机那边传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