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2400000024

第24章 公务圈说话要诀(1)

西方哲人曾经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把说话练好,是年轻朋友进入公务圈最值得好好学习和投资的事。有好的语言表达和说话习惯,才能有好的公务圈人脉——“说什么”决定了你在领导和同事们心中的印象,“怎么说”则体现了你的综合素质和人脉潜力。

初入机关,学习说话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无论你是从基层一跃而至龙门,还是直接从校园跨入红领的行列,都要认真学习在公务圈中如何讲话,学着说“机关话”。有些刚走出校门的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刚进机关的门即夸夸其谈,一副舍我其谁、雄心万丈的样子。经常对机关一套僵化的体制不以为然,对自己的未来有无比期望,在试用期就开始“设计”自己的省部级之路——殊不知,如果以这种方式在机关里讲话,会惹来很大的麻烦。轻者招来领导同事的不满,重者甚至有可能惹祸上身。说不定这些朋友还未大展宏图,就因为野心勃勃而栽到他人设置的陷阱中去了。所以如何说话,对于刚刚进入机关的年轻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不可有丝毫大意,以免在人脉构建的初期留下不好的口碑,影响以后的发展。

第一节公务圈说话“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纪律之一:少讲话

官场中,少说话历来是规矩之一。据《孔子家语》《说苑》的记载,当初孔子到周朝参观,到周太祖后稷庙前的石阶,见石阶右侧有一个“金人”(铜人),就把金人的嘴封上,“三缄其口”,又在金人背上刻写:“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大意就是“古人是很慎重发表言论的。警惕啊!警惕啊!不要多讲话,多讲话多败事;不要多生事,多事多祸患。”这段话后来被称为“金人铭”或“缄口铭”,一直是官场上的座右铭之一。

在机关里,“言多必失”是一条不可不知的真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少说话都是新人需要认真遵守的一条原则。原因很简单:第一,你不可能每句话都能说到领导心里去,说错了,会起到反效果,更甚者招致领导的批评,还不如不说;第二,作为刚进入机关的“新人”,也未必有属于你说话的场合,本来是领导要讲的话,你讲了,领导会觉得你爱出风头,作风不扎实。所以,少说比多说更能赢得主动,领导也会对你有一个“稳重”“不浮躁”的好印象。大家都熟悉的大文人苏东坡,一生名满天下,才气冲天,在官场上却郁郁不得志,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多言,好发议论。

我曾亲耳听一个高级领导评价自己的秘书,说“你们呀,都要向他学习,他跟我工作十来年了,从来都是‘听得,说不得’。”在领导心目中,这样的秘书素质非常硬,为什么呢?能听不说,是非常让领导放心的,领导安排一些事情,研究一些工作,往往在没讲之前都是保密的。秘书只能听不能说,说了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泄密。所以各位读者朋友一定要谨记这条纪律,在机关里尽量少讲话,要学着多听别人讲,留心学习别人讲话的技巧。西方有两句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和“沉默可以使傻子成为聪明人”,这值得初入机关的公务员朋友们好好思考。

在公务圈中,少说话也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公务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封闭的,圈子就那么大,话是长腿的,清醒不传,醉了就传。陌生人不传,亲近了就传。当时不传,过后就传。你说的话难免在不同人之间传来传去,演绎之后,很可能都失了原来的意思。

纪律之二:讲有用的话

在机关里少说话并不是鼓励公务员朋友们不开口说话,或者领导问的时候也不敢说,装聋作哑,变成单位的透明人、沉默人。工作中说话应该明确可说的范围,有个“度”的意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但要说,而且要说好,要把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事情搞清楚,最好做到“问不倒”,领导征求意见的时候,要有理有据,表达出自己的思路、观点,最好有让领导耳目一新的独特的见解,这样,自然可以得到赏识,进入领导的视野。除此之外,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特别是超越职责范围的是非之事,就不宜多作评论了。否则,招人嫉恨,得不偿失,对自己的发展毫无益处。

曾经听某局长讲过他们单位一个小伙子的故事。小伙子来自农村,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又考入部委机关,到单位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但是,平常工作中小伙子不太爱说话,大家也就想当然认为他稳重不善表达,有的同事还善意提醒他要加强锻炼说话能力。有一天,有个部门领导要来他们单位商谈工作,局长带着两个处长和小伙子参加。其间,两部门领导就一些事项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数据意见不统一,而这些事项属于商谈工作之外的事项,商谈材料里并未准备。在关键时刻,那位小伙子征得处长和局领导同意,直接向领导报告有关情况,大体是该事项中央是怎么规定的、是哪一年作出的规定;法律上有何依据、在第几条第几条;中央和地方一级的数据情况;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样,学界有什么看法,等等。逻辑严谨,表达流畅,口才之好使领导们眼睛一亮,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当着外单位领导的面,领导未表扬他。但在随后的工作中,局长对这个小伙子青睐有加,非常注重培养锻炼,几个处长也对他十分欣赏。这个小伙子也不负众望,年纪轻轻就担任了核心业务处的处长,与各方面关系相处得都非常好,人气值非常高,也是单位公务圈的核心人物,发展势头一路看好。

纪律之三: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

在机关工作,大家身上都贴着职务的标签,而且等级非常明确。是科员就不要说处长才能说的话,是处长就不要说司局长才能说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对领导的态度问题。如果经常不注意自己的身份,说不符合身份的话,会引起领导尤其是直接领导的不悦。有的时候,其实领导反感的并不是你说话的内容,也不在乎内容正确与否,他们在乎的是这些言语当中透露出的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新人经常犯这方面的忌讳,就会给领导留下缺少工作经验,办事不够稳重的印象,对个人发展是大大不利的。机关里,必须时刻牢记一条:领导永远是决策者和命令的下达者,无论你口才多么好,意见多么正确,不该你说的话,你最好不要开口。

某单位一个座谈会,主要内容是新进机关人员发表意见建议。当时,该单位一共有11名新进人员,为便于协调,人事部门指定了1名年龄稍长的同志担任临时的小组长,此人姓王,是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且在基层工作过的同志。10名新人发言结束后,那个被指定的小王组长一把抢过话筒,开始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大意是说今天大家的发言很好,从某某方面、某某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意见建议,下面我讲3点。话音未落,负责人事的一名领导直接打断说:“小王,你都总结完了,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再讲啦?”当时,这位小王组长脸涨得通红,很是下不来台,低着头一直到会议结束也没抬起来,工作好长一段时间后也没从这个阴影中缓过劲来。后来证明,他想出彩发表个重要讲话的愚蠢想法给领导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据说后来他个人发展也不是很顺利。

在古代官场,同样讲究“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两个老乡去找他,一个当官,一个被杀。究其原因,一个知道怎么说符合皇帝和自己身份的话,一个却乱说一气,最终赔上了性命。

第一人进入大殿后,三叩九拜,高呼万岁,然后跪地陈情:“皇帝陛下,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和豆将军半途逃跑,后又杀来了红小子,幸亏最终菜将军解决了问题……”旁边大臣一头雾水,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朱元璋心里明白,其实,所谓的汤元帅、菜将军,都是小时候自己和小伙伴胡闹的另一种说法。朱元璋心一念之下,想起少年时光,对这个小伙伴也是厚爱有加,立即吩咐身旁太监,重重地犒赏了下面的儿时伙伴。

这一消息很快从宫内传出,另一个当年玩伴也找上殿来,见到朱元璋之后,他难抑兴奋之情,生怕朱元璋忘了自己,手舞足蹈地在金殿上说道:“皇上,你没忘记俺吧?那时候俺们都给人放牛,有一次在芦苇荡,你把偷来的豆子放进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俺们就抢着吃,罐子也打破了。撒了一地汤和豆子,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中,还是俺出的主意,叫你吞下一把青菜,才将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这等于是把朱元璋当年的丑事重新演绎了一遍。朱元璋被这位儿时伙伴气得牙疼,哭笑不得,为了顾及自己的脸面,马上喝令左右将其杀掉。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说法,结果竟是如此不同。被杀的伙伴祸从口出,压根就是笨死的,到死也没弄明白,他说话的对象是皇帝,再也不是以前的朱元璋了。

“八项注意”

注意倾听

许多朋友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把倾听作为注意事项的第一项加以突出强调?其实,这是我长时间观察公务圈的人尤其是机关新人得出的一个经验。我发现很多年轻朋友进入机关后,都急于表达,而不善倾听,结果弄巧成拙,闹出不少笑话。大家都知道注意倾听,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建议不胜枚举,但真正能做到、能做好的只是极少数。因为在机关里,你不但要学会倾听,而且要从倾听中听出有价值的东西来,这是非常微妙的艺术。

善于倾听

在日常生活中,倾听代表着尊重,而在机关里,倾听领导讲话是对领导最大恭维。国外谚语里也有“沉默是金、倾听是银”的说法,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使领导愿意和你交谈,并逐渐信任你。在机关里,假如你不张开耳朵,不适时地闭上嘴巴,你可能就会失去很多让领导、同事欣赏你、信任你的机会。那么,如何在机关里做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呢,以下几点是要牢记的:

在倾听领导指示时带上你的笔记本。在领导作指示或安排工作时,一定要带上笔记本,边听边记。这样,一方面会让领导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边说边记能记下领导所讲内容的重点,因为领导说话的风格不一样,有的逻辑比较严密,一二三四比较清晰明确,下属听得也比较明白,但有些领导思维比较发散,不用笔记录的话,很容易遗漏要点,领导追问起来比较尴尬。特别是领导交代写材料的时候,往往材料出来的时候,领导问这一条我讲了你怎么没写啊?你总不能把账赖在领导身上吧。与同事谈话时,遇有同事善意提醒你或向你传授经验的时候,也可以用笔记下来,这样更容易博得同事的好感,也是对同事善意的尊重和感谢。

听话要用心。有些朋友现在阅读成功学、人际学方面的书籍较多,对一些所谓的技巧也有所实践,经常耍一些小聪明,领导讲话、同事交流里也装作认真倾听的样子,但经常心不在焉。在机关里,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领导都不是傻子,“仔细听”和“看起来仔细在听”他会分得很清楚。如果一个人经常在领导面前装样子,领导对他的印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在谈话当中一定要带着“回应”听,让领导知道你确实是在认真听他指示。比如经常点头以表示能跟上领导的思路,做出对领导所说的重要信息表示有兴趣的表情或重点领会的动作,用一些诸如“好的”“明白”“没问题”等词语表明你能准确捕捉领导说话的重点等等,这些动作和表情会让领导知道你确实是在认真倾听,久而久之,就会加深对你的良好印象,这对你的成长将大有益处。

不要打断别人讲话。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心理定势: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有事情,他就会启动心理定势准备讲话,直到他把话讲完,他才能听进去你的意见。在机关里,这个定势更加明显,领导本身就是发号施令的人,讲话的倾向更加明显,所以,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在领导讲话的时候插嘴。

有些朋友刚到机关的时候,经常打断领导的讲话,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可能是由于他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参加辩论,而且老师也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的缘故。有些年轻的朋友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养成了辩论讨论的习惯,进入机关后仍然继承着这个“优良传统”。有时领导在谈话,脑子里突然冒出点子或建议,把持不住的话,往往冲口而出,打断了领导的讲话,这在机关中可是个鲁莽之举。即使你的想法正确,或者你不认同领导的观点,你都不要轻易打断他的讲话,因为这样会引起表达者对你的反感。切记要等到别人说完停顿后你再说,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尊重,在侃侃而谈的时候被人打断,无论是谁,心情都不会好。人有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古体的听字是这样写的:“聽”,耳为王,就是让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多用到我们的耳朵。字的右侧是“十、四、一、心”,而并没有“口”,这就是让我们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只要用耳朵和心就好了,不要用口去打断别人。多听少说,更能获得领导的信任,还能给领导留下踏实稳重的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同类推荐
  •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这本书是我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理解只是开始,关键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同时,它还是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4年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的讲话。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张哲所著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党群关系理论出发,立足于利益多元化格局的背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剖析党群关系背后的利益关系,直面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出现的新问题,求证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嬗变的原因和时空边界,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党群关系新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群关系理论支撑范式。旨在使读者正确认识利益多元化格局中党群关系的变化,为我党更好地履行利益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20世纪末,苏联在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实践走向终结,并导致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面对如此震撼全球的世纪性、历史性、时代性悲剧,马克思主义者唯有走向历史深处多方探寻剧变的根源,才能在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来剖析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和本质特征,深刻揭示其导致苏联演变的实践过程。本书以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为背景,从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视角,揭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列宁主义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以剖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为着眼点,系统研究了该理论与苏联演变的本质关系。
热门推荐
  • 舌头的功能

    舌头的功能

    本书是著名作家蒋子龙的散文选集,共收入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近三十篇,各篇散文长短不一,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多以议论杂文的形式,由一事生发开去,涉及其他,最后由读者从作者的议论中得出结论,作者把自己倡导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法融入文字中。
  • 苍天仙帝

    苍天仙帝

    (新书我的体内有大帝已发,求支持!)十五年的轮回,十五年的屈辱,少年浴血走出林家后院,从毁灭中重生,携神秘体质,超凡精神力,从苍寥大地崛起。何谓天才,我叶灵就是天才!
  • 老天逼我当英雄

    老天逼我当英雄

    这是一个幻想可以变为现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念能力将人类心中的执念变为真正的力量,念力秘境让人类幻想中的世界降临现实。身为新时代开启者的儿子,白宇不得不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坚守儿时的愿望,成为一位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 牛秘书的难心事

    牛秘书的难心事

    花花子说:“丫丫干妈,老妈盼孙子心切,话说重了,伤了你,我这里替她赔罪。”石榴花还是不放过牛秘书:“你赔的什么罪,她儿子是干什么的?这责任不怪你也不怪大妈,如果他把自己管好的话,哪里会有今天的麻烦?”牛秘书一本正经地说:“我早就说过,我管不好,要你帮助代管,你……”话还没说完,他就做好了逃跑的架势。石榴花伸出手来,像老鹰的爪子直扑牛秘书的裤裆。花花子忙把石榴花挡住,揽在怀里。三个人笑得苦涩而又开心……
  • 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

    本书讲述美国青年弗里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通过描述二人的爱情,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本质,反映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以及战争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毁灭。
  • 农家逆袭小日子

    农家逆袭小日子

    舒暖以为闭上眼睛就是结束,哪知当她再次睁开眼,居然回到了一九九零年的冬天,那个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拥有一眼灵泉,承包几座大山,谁说山坳坳里长不出金疙瘩。
  • 当生如是心

    当生如是心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天后夜蓉步步为营,计划缜密,东海水族族长江沅深谋远虑,乐萱为母则刚,甘心为孩子付出一切,两代人爱恨情仇,理不清,剪还乱。为了爱自己的和自己所爱的,澜清迫不得已放弃初衷,逼宫天帝,震烨,悦心一对欢喜冤家在经历错爱后终于看清自己的内心,勇敢的走在一起,而暄研,泓炎在双方的算计和利用中历经苦痛却终于修成正果。当生如是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舍妄心,以真心见法界。无为法非因缘所生,如如不动。应灭度一切众生。
  • 朕的皇后太凶残

    朕的皇后太凶残

    新婚之夜他偷腥不成,反被她拿根头发差点勒死,并一脚踹下龙榻。新婚二夜,他色心又起。可谁知反被她爆打成了猪头,就此成为大齐皇朝史上第一个蒙面上朝的帝王。新婚三日,他发誓一定要将她拿下,既然不想做一国之后,那就滚去做低贱的宫女吧!原本只是想给她一个教训,可谁知人家却走得头也不回……某少年帝王:“……”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如果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善于读书、勤于阅读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善于阅读的民族,才能扬弃地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才能批判地吸纳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思想成果,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求索历程鉴于此,我们策划编撰了本系列图书,旨在引导小读者走近国学,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使小读者逐渐形成朴素的道德现在策划过程中,我们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并衷心希望能够带给小读者一份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