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2300000029

第29章 凡人篇(4)

是啊,汉奸啊,该杀。把车轱辘装好了,修车的老头儿慢条斯理地说,眯缝着眼睛看看,随口接着说道,我是叹那个世道,逼着你不能不杀,原来都是一个胡同里头的小儿女呢……

当时觉得这话很新鲜,所以记住了,很多年以后,才注意到老舍先生没用任何一个好的字眼写过冠招弟。

老舍先生也是胡同里人呢。

也许,只有把她写得坏到那种地步,老舍先生才忍心让瑞全杀了她。

都是胡同里的小儿女呢。

一瞬间,仿佛胡同里头的国槐已经在了眼前,耳边还是那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清脆地笑着的声音——“你就贫吧你”,还有故都那淡淡的煤烟味儿。

电话里听来的一句话,就让人想家,还写了这么多,我这是怎么了我?

难道,就因为是个中国人?

“黄埔听训”——我在小学经历的变相体罚

以我小时候上学的经验,北京的学校,公开体罚的很少,变相的体罚却也不是没有。其中罚站居多——想起解放军对士兵也不体罚,最常见的惩罚是“站军姿”,不禁琢磨这是不是一脉相承的事情。

现在“学生不能体罚”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当时共产党虽然被称做“土共”,在这种事情上还是很重视人权,蛮先进的。20世纪60年代人称“魔鬼教练”的大松博文到中国教排球,野蛮得很,周恩来总理看他训练看得一头汗,倒吸一口冷气——这大松简直是个***啊!***是***,周总理却没纠正他,就说了一句话——社会制度不同,你可不许打我们的姑娘啊。后来中国女排果然成就斐然,严师出高徒,但是确实没允许教练打人。

大松在日本是打人的,日本教育界原来提倡体罚,甚至通过高年级学生体罚低年级学生建立等级概念,不过近年来受西方影响改变很大。日本人做事叫死理儿,接受某个概念就做得很彻底,受英美教育思想影响,打学生的基本看不到了,但是暴力倾向依然存在,学生带着菜刀来杀同学,又成了某种新的隐患。

想象“土八路”进城搞教育,提出不许体罚,我想有些当老师的可能会挠头——长官同志,这个玉不琢不成器,不打调皮怎么办呢?

或许哪位长官灵机一动,就出了这个馊主意——不能打,可以罚学生站军姿啊!

这一手能把枪林弹雨过来的兵训得服服帖帖,那么学生更不在话下了。

我们小学的校舍是一座庙,教室在二层,原来是个佛阁。——这个学校今天依旧在用这个校舍,就是北京市东四三条小学,只是以前的篮球架子是用两大块功德碑压着的,现在改水泥板了,功德碑让文物部门要走了,说是有历史价值(有东四的朋友说那是咸丰年间的,不是文物部门收走了,是一家有钱的买了个四合院,翻修改造后觉得缺少历史气息,买了这两块碑竖在里面。想想和尚庙的功德碑竖在院子里增加历史气息,多少有些怪异)。

“八路”和老师交流的结果,是我这号习惯“忘带作业”,偷工减料,跟老师抬杠的主儿得经常站到走廊上,“我站在城头观山景”了。对面房顶上长的草是死是活,有没有结籽,我比谁都清楚。

我猜,看见太调皮的孩子,老师们也不是没有想打学生的时候。当时学校里两个体育老师年轻气盛,精力过剩,在院子里练起了空手道。两个老师平时都有外号,小萨看得得意忘形,大喊:“快来看啊,贾猴大战段鸡脖!”

周围的学生哄堂大笑。

结果人家两位不打了,“贾猴”恶狠狠盯着我,半天才说——你到我办公室来。

吓坏了,磨蹭半天才去。

“贾猴”有点儿二百五,琢磨着这位先生莫不是要揍我一顿?

到了地方,这家伙拳头捏得嘎嘎响,最后长出了一口气,说:你,把炉子上的铁壶拿上,去水房给我把水加满提回来……

让学生培养劳动观念,这不算体罚吧。

后来才知道,当时“贾猴”在追求我的班主任童老师,一个两条大辫子的漂亮女孩子。童老师有点犹豫,私下和手帕交说——人是不错,就是有点儿猴里猴气……

话传到贾老师耳朵里,正为这个烦恼呢,碰上我这个不长眼的。看动物世界,这种时期的雄性动物都特别好斗,那么温顺的鹿都逮谁顶谁,贾猴老师能跟小萨讲政策,应该算个了不起的教育人才吧。

后来想想,那解放军站军姿的传统,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是从国民党那儿来的。

国民党的老式将领,如胡宗南、黄杰,多有一站几个钟头不待打晃的好功夫,人称“黄埔听训”,那是有历史来头的。原来,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军校教育长邓演达是非常重视军人风姿的,经常组织长时间的训话,学生们听训当然都是笔直立正的姿势。最初,时间长了有学生不耐烦乱动,甚至发生过遭到教育长朝天鸣枪警告的事情。这是因为邓教育长认为,连耐心听训都做不到,更谈不到成为合格的军人了。

国共两军同源,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也有很多出身黄埔军校,莫非是他们把这个传统带到了解放军中。然后,又传到了北京的学校里。

那俺们罚站就不是变相体罚,而是变相的“黄埔听训”喽?

子非鱼

和一位北京朋友通电话,讲今天早上京城大雨滂沱,其时乌云四合,天色阴沉,对面难以见人。有邻居惊呼——难道是猪八戒下凡了?

猪八戒的官衔是天蓬元帅提调天河水军都总管,故有此说。

我认为这纯属谣言,那时刚听一通灵的老哥说前些日子见着沙僧,沙和尚正跟孙悟空唠叨呢,说猴哥啊,咱不用担心师父了,现在二师兄的肉比师父的还值钱呢……

以北京目前的猪肉价格,就算嫦娥让警察当不明飞行物抓了,猪八戒怕也没下凡救美的勇气。

而友之语气,似惴惴。

问之,原来有心事。盖其家养了一缸金鱼,今日忽然死了几条。这些天友人家中有人生病,担心这个兆头不好。

略一思索,雨前气压低,如果没有及时换水,金鱼因为缺氧死亡,应该不是新鲜事。不过,老萨眼珠一转,想起一件事来,于是电话里立即向友人恭喜。

死鱼还要恭喜,喜从何来?友人颇为诧异。

当然。我说,这里面有门道啊。

事情是这样的——

几年以前,我到公司的香港分部去办事,会面的财务经理叫John,是个在加拿大受过教育的香港人。John为人柔和,狡诈多智,想从业务上赚他的便宜极难。他的办公室敞亮宽阔,引人注目的是窗子旁边放了一个大鱼缸,里面一条大肚子鱼在优哉游哉。

John和我说话时,每次走过鱼缸,都要“当”地敲一下缸边。一敲,那鱼就一哆嗦。

一次两次,每次如此。不好直说,等John不在的时候对他的秘书委婉说了一句——你们老板不会养鱼的,老这么敲,闹不好就给搞死了啊。

秘书是从深圳过来的,一笑,开门看看John不在,回过头来神秘兮兮地说——您不知道,他巴不得那鱼赶快死掉呢,就是不好明着干罢了。

好大的高级玻璃鱼缸,循环水系统,假山水草,看这架势John在此鱼身上投资不少。这下子老萨糊涂了——我说,这不对啊,要不喜欢就别养啊,花这么多钱养了干吗还盼它早死呢?看这个样子,这鱼的待遇可是不错啊。

当然不错啦。这秘书是个典型的小八婆,对于传小道消息很是热衷,搁“文革”的时候估计生存都困难。她看看鱼缸,鬼头鬼脑地告诉老萨——当然待遇不错啦,比我都好。那是有原因的,你知道这鱼是谁?

问得不明不白,萨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鱼还能是谁?有户口或者暂住证的吗?

这鱼啊,就是我们老板自己,所以他不能让自己吃了苦头。

看看鱼,肥肥的,与John颇有点儿相似,但绝不会是一个品种。老萨不明白。

秘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于是得意地解释起来。

原来去年以来,这个John家宅不安,自己生了很长时间的病,太太又得了忧郁症,生意也有点儿问题。John为此很是忧虑,于是花重金请了个风水先生来看。

香港人有个奇特的地方,就是对于风水特别迷信,几乎达到内地人难以理解的地步。办公室一屋的洋博士,搬家却要举着个烧猪游行,由亚太区总监(现在是Cisco的副总裁了)Owen带头拜了才算仪式完成。所以,John请个风水先生也很正常。

香港地面上的风水先生很值钱的,像John请来的这位据说给包玉刚解过厄的,一个钟头要上万港币呢。

这样的先生果然身手不凡,看了一会儿就发现问题。一番解释之后,说John的种种灾难都是由于刚搬了办公室。其中说法很是晦涩,大意是John的新办公室迎面对着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这座楼是有名的凶楼,状似三棱刮刀,气势如虹,John是搞财务的,与之相克,但气势上无法与人家相比。最好的办法就是John搬家或者改行,否则双方必然要克死一个的——John克死中银的话造化也太大了,所以结果必然是……

John绕着办公室走了三圈,最后觉得还是没办法。他坐哪儿是公司安排的,自己不能改——就算想改,有谁敢跟他换呢?改行?他不干财务,大概只能去跑马场当马仔了,也不行。

最后大师收了银子,终于给他指点一条明路——兄弟不妨在窗户前养一条鱼,因为银钱如水,这鱼,也就算搞财务的了。那么,让它做你的替身,和中银去扛吧,什么时候这鱼死了,你就万事大吉,逃过了血光之灾。

不过,一看John的表情,大师就赶紧提醒——这鱼饿了要给东西吃,不能多喂;该换水换水,水温要合适,不能从冰箱里拿水来换……总之,你不能虐待它,因为它就是你的替身,虐待它你自己也要倒霉。虽然鱼死你的灾就解,但只能等它自然死亡。

John对大师的话很相信。按照秘书的说法,他也有一些阴险的办法,比如这么大的鱼缸只养一条鱼,期待让它孤独而死;把鱼食就放在鱼缸外面,希望这鱼跳出来抢食吃不幸晒成咸鱼干,但终究是不敢虐待这鱼的。只是,过来过去的敲一下鱼缸,这不算虐待吧?

反正,过了一年我再去香港,那鱼还活得好好的呢,与John、中银大厦相安无事,真是命硬得很。

所以,我对这位朋友说,你养的鱼突然死了几条,大概是作为你家人的替身应了灾,而你家人自然就平安无事了。实在是大吉大利啊。

对面那朋友沉默半晌,最后冒出一句来——对啊,我爱人也是学财务的,街对面就有一个工商银行的ATM机!大师太神了!

挂上电话的时候,感觉那边很愉快。

忽然想起一句话来——“子非鱼……”

让人发疯的太医

有朋友送了我一本《刘太医谈养生》,作者自称是明代太医院使(中央医疗保健局局长)刘纯之后,从书中看其诊疗作为,颇有祖上之风。萨不是医生,对其中医疗和养生的内容不敢评述,只是觉得其中几段有关明代历史的文字读来觉得颇为有趣。

冷静下来一查,史料中所谓“太医院院使刘纯”的身世,却和这本书中的记载大相径庭——刘纯是朱丹溪之徒,西北名医,但一辈子安贫乐道,行医于斯,并无进京做官的事情。而且,刘卒于永乐年间,书中所写的刘纯查勘宣德帝死因(宣德是永乐的孙子),为况钟治疗痢疾等事,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历史上的问题,刘太医好像也没法反驳。(其实刘太医还是太厚道了,可以直接拿乾隆说事儿嘛——“建奴”篡改历史,把有关史料都销毁了,另换了一套欺骗后世人民……)

向医学界朋友问起这位“刘太医”的底细,得到的回答却是——“没见着治愈的实例”,“这位前两年无照行医给抓了”。“据他说里根的癌就是他给治好的”。

这年头的事儿啊。

不过,这部书里面记载的一些明代太医们的事情,感觉和历史上的轨迹还是若合拍节的,看来就算不是真正刘纯的经历,也是来自民间一些有据的传说。

比如,书中提到刘纯治疗永乐皇后徐仪华的乳腺癌,虽然延长了皇后的寿命达七年之久,徐死后刘仍然下了诏狱。这符合明代太医的生活,当时治不好病人的太医,甚至还有被殉葬的危险。嘉靖年间,宫女杨金英等拿皇上的脑袋练拔河,等拔完河一看皇上基本也断气儿了。要搁现在,这也就是奥运会要不要加个项目的事儿,问题那是明朝啊,好多人不能接受皇上断气儿这种事情,于是死马当活马治把皇上交给了太医院。

这下,轮到负责扎针的李姓太医哆嗦了。倒不是医术如何,这死马谁不敢扎啊。问题现在皇上还有一口气,如果一针下去断气了,那无论原来是不是死马,扎针的全家都得送去殉葬。

最后这位还得下手啊,不然眼看着皇上断气也是一死。

一针下去,皇上从死马变活马了。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海燕

    海燕

    本书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精选散文集。本书收录了《海燕》《春天的旋律》《鹰之歌》《书》《时钟》《人》等数十篇散文佳作,充分彰显了高尔基的革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对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青少年读者继承红色基因,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本书精选了作者创作的十几篇中短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描写了一批感动中国的人物和时代先锋,既有铁道、公安、审计战线上的英雄,也有服务于农村村民的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片区的片警等,展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充满了正能量。
  • 小镇六月

    小镇六月

    “八十年代,或是更早些时候,老了,很多事都记不清了。龙塘镇是热闹的,文彩村是辉煌的,而我,是风光的。”老王坐在祖屋的门槛上,头上是艳阳阳的天。老王很黑,是在经年累月的高温下烤出的黑。老王皱纹很多很深,这皱纹,则和瓷器烧出的裂痕有关。他躬下身体,顺手抄起了一把泥土在手里把玩,又自语道:“好黏性,好泥啊。”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彩村因为盛产高岭土,村人也就就地取材,家家户户都做起了陶艺。这门手艺从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迹可循,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辉煌不再,因为后继乏人,陶艺在镇子上已经日渐式微。文彩村离镇上几百米远,出行便利。
  • 拂挲大地

    拂挲大地

    关于黄土高原上的两个村庄让义村、马咀村的乡村调查,它们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基因,但是在中国城镇化的洪流中都受到冲击,后者努力适应,主动迎接,前者保守闭塞,竭力抵挡。?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正、反、合,每部分20章节。正篇展示村落里保存的传统基因,反篇展示两个村庄被城镇化洪流破坏的现状,合篇是目前村庄发现的可喜的回归,它们正在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调查《拂挲大地》,就是一本关于农村命运和农民状况的纪实作品。展示一个让人振奋的现代新农村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主要写两个村庄农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自十八大以来在基层的探索实践,它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它吸收了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和成就,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热门推荐
  • 源星之星神传说

    源星之星神传说

    总是悄然间,一逝而过!抓不住你的脚步,看着你远行。
  • 长寿山塬(第三部)

    长寿山塬(第三部)

    本书是作者王志学继长篇小说《清明这一天》后又一力作。作品反映了从中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胜利,长寿山塬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通过桑园村卢世才、余盛恭、黄腾耀三户人家之间的关系、纠葛、发展,特别是对黄家创业发家的描写,反映了那一段历史时期长寿山的历史状况,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流行礼仪、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本书人物众多,性格各一,故事曲折、文笔朴实,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 营销员为什么要读毛选

    营销员为什么要读毛选

    不打无准备之战。在毛泽东的革命思想里学营销。“一切为了群众”与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人民服务”与服务创造价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品牌营销;“农村包围城市”与市场推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与营销调研;“集中优势兵力”与重点市场突破;“统一战线”与关系营销,与人斗其乐无穷!
  • 寻找平山团

    寻找平山团

    “平山团”让“子弟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别称,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后指挥所落脚西柏坡成为必然。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走过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折射出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书稿约50万字,通过作家视角,用纪实手法采访一百多名平山团老战士及其知情人、烈士后人等,深入挖掘平山团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再现平山团转战南北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和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性格特征,塑造太行子弟兵“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的深刻影响以及河北人民在在抗战中的辉煌篇章。
  • 鸦片罂粟通史:欲望、利益与正义的战争(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鸦片罂粟通史:欲望、利益与正义的战争(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叙述了鸦片物种的传播、扩散到收缩的全过程,及其受到烟草影响,从药品到毒品的转换过程。鸦片作为一种“商品”,长期参与人类贸易。本书是一部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而不断干预下的鸦片罂粟的历史。
  • 战神传说之绝世神诀

    战神传说之绝世神诀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天神教为消灭强大的古血魔教,在江湖上掀起残酷激烈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赵剑飞无意中救了天神教教主秦天慧,两人产生了感天动地的爱情,在爱情的伟大力量驱动与鼓舞下,他逐渐修炼了强大的绝世神诀,成为抗拒古血魔教的死对头,正义与邪恶,智斗与邪门,最终谁胜谁负?而远古神秘的古血魔教里深藏着什么秘密与阴谋,与江湖上三大高手又有什么极大的牵扯?
  • 我家医仙是病娇

    我家医仙是病娇

    吃了口酱肘子被噎死了?还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呗,咋还从天而降掉到深山野林里了,还是摔进了狼窝里了!就在钟甜甜以为自己刚穿越就要被狼吃掉的时候发现狼群不是冲着自己来的?纳尼!狼窝里有个孩子捡了个便宜儿子,钟甜甜从花季少女变成了新手‘寡妇’住进山脚下的小山村,本以为会过上清淡可口的小日子,可是某天上山捡柴火的时候发现一个病的快死了的男人倒在雪地里她好心把他捡回家救了他一命结果那病娇男竟然说他是个大夫?你见过哪家大夫能把自己熬死的?!“甜甜,我心悦你。”“抱歉,我有儿子了。”“可是我不在乎。”“那个,你是个短命鬼,估计嫁你没两天我就又成二手寡妇了,你可怜可怜我,放过我吧!”农女山泉有点甜,神医相公很有颜!
  • 脑虫游历万界

    脑虫游历万界

    以脑虫的身份,穿越万界(好吧,我坦白了,写这部小说,纯粹是为了赚钱看小说)
  • 焕历

    焕历

    纯属虚构,单纯为了爽。小短篇集合,大部分是第一人称。pgsk.com.无cp都有可能出现。
  • 何仙姑宝卷

    何仙姑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