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2300000012

第12章 军人篇(4)

张学良平时说话并不粗俗,但也不是知识分子腔调,有点儿像老北京的旗人子弟。只是西安事变前张说话颇有些异常。有一天郑景山从早上陪他出去,见从北京来的教授,好像其中有顾颉刚,张入客厅后和教授们攀谈甚欢,话语激进,居然满口都是马克思主义,大谈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说的头头是道,并表示不日东北军就要和日军决一死战。几位教授本来是来劝说张进步抗日的,这时反而劝他不要着急,注意集中力量,谋定而后动。有位教授说:“我们要胜利的英雄张副司令,不要失败的英雄张副司令。”

这样到下午,张又见几个法国客人,一边放留声机,一边在沙发上用英语和这些人交谈。张的英语水平不错,可以直接和外国人交谈,不需要翻译(张学良通外语,能开飞机,马术出色,这就不是今天一些公子哥儿能比的了的)。到了晚上,张送走外国人,和军官训练团的一些高级将领谈话吃饭,席间又满口东北土话,一副老帅的粗犷形象。后来郑景山才知道,这些都是老帅时代的一些部队主官,张学良正在重整东北军,提拔少壮军官,这些老人渐渐失势,都有怨言。而张学良基本能够笼络住他们,直到西安事变以后张离开东北军,新旧将领之间的矛盾才激化起来,发生了“二·二”事件。

郑景山晚上扈从张返回,张笑对他说:“今天太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看来,张并不是一个没有政治头脑和政治手腕的公子哥儿。

皇姑屯

皇姑屯事件是日军炸死张作霖的行动,有些报道称张被救出以后不久死亡,之前说过“自己的两条腿都没了,不成了”一类的话,而他关于东北局面,留下了怎样的政治遗言,则若明若暗。

按照郑景山转达张作霖医官温守善(皇姑屯事件后,温抱着张坐车回府)的话,张作霖的交代是比较清晰的,他判断除了日本人,别人炸不了他。他嘱咐的话是:让小六子(即张学良)回来,不要让他坐火车回来,让他把东北军都带回来,打……

温说张说完“打”就昏迷过去,到帅府再醒来,即自知不豫了。

郑景山是随张学良一同返回沈阳的,为了避免被日军再次炸掉,他们是混在黄显声所部新编第一旅的士兵中悄悄出关的。那一次张学良为了和士兵形象接近,剃光头穿士兵服装,可能也是他一生唯一一次剃光头。

黄显声是张的亲信,对这件事的判断很敏锐,说他们能炸老帅难保不能炸少帅。黄是东北军少壮派将领,能打仗,后来死在白公馆大屠杀,很可惜。

郑说张学良回到沈阳的时候张作霖还没有入殓,张学良是看过他父亲的遗容的,但他当时只是叹口气,没有落泪,郑觉得有些奇怪,现在想来是因为当时周围险象环生,日军随时可能动手,张学良还顾不上儿女私情吧。

有些文章认为张出关非常隐秘,被日军炸死说明日军的情报工作深入缜密云云。

其实从上述内容,比如两张说话的时候不避讳卫士在场,便可以看出张氏东北军集团对于保密工作重视不够。东北军上下颇有旧绿林义气遗风,戴笠也曾表示对东北军的地下工作最好做(翻过来,阎锡山最滑头)。张出关这事也是一样,他走之前,永定门火车站堆满张的家具细软,自己又不够策略地召集北京各国领事,交代今后北京政局,已经很清楚地暴露了即将出关的企图。事实上张作霖刚一出京,上海的报纸就登出了消息,可见其保密性之差。记者都能够知道的消息,日本方面稍加留心自然也不难入手,这倒不是日本的特工有多高明了。

写完后,翻笔记发现,张作霖原话比我的厉害多了。

抄录郑景山原话于下:

老将训少帅,说:“我就不信你小子的话,你是胆小鬼……我们兵工厂里有二三十万支好枪,有一千多门迫击炮,天上有飞机下蛋,地上有四条腿的骑兵……我就是不怕日本子,日本子在南满铁路顶多有一万三,我要打日本子,先叫藏式毅召集南满路沿线各县县长,公安局长开个会,定个日期,一夜之间就把铁路都给扒了,给他埋在地下。咱东北军有三十万,重兵先占领旅顺大连,一万多日本子就交待了。咱怕日本子干啥呢?”

枭雄之形,溢于言表。可惜,兄弟这种没当过兵干过胡子的,复述都没有那个劲儿。

第一个在美国阅兵的中国将军——程璧光

清末民初的海军名将程璧光,广东香山人,是福州船政学堂后堂的驾驶班毕业生,毕业后调广东水师,任广丙号鱼雷快舰管带。

广丙号和广乙号是当时广东水师最好的钢制国产战舰,中国一般称其为巡洋舰,但它速度快,以鱼雷和快炮为主要兵器,舰型带有驱逐舰的特征,可说是这一舰种的鼻祖之一。中日开战,程璧光正率广甲舰到天津送贡品荔枝,当即请求参战,受到嘉奖。这一点被很多有关人士责难,认为他的请战造成三艘广东军舰参加海战,结果两沉一俘全部损失,可是这却是北洋以外唯一参战的外省军舰。其他督抚都按兵不动,是甲午海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在甲午海战中,这两艘小军舰表现都不错,程璧光在大东沟海战中指挥广丙号于下午加入战斗,对迫使日军先走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己也在战斗中负伤。

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程璧光奉丁汝昌最后命令用两枚鱼雷击沉了搁浅的靖远号。在丁汝昌死后,北洋残军议降,程因不是北洋所部,身份特殊,被推举为赴日舰的使者。击沉自己军舰和担任降使的任务使程璧光深感耻辱。1895年,到广东闲居的程璧光在弟弟程奎光介绍下见到孙中山,并参加了兴中会,是参加革命党最早的海军高级将领。就在这一年,因兴中会谋划起义失败,当时担任镇涛号炮舰的程奎光被捕杀,程璧光仓促逃往海外。

不过清廷似乎并不想追究他的“谋反”,第二年,李鸿章出访途中,在槟榔屿会见程璧光,不但允其免罪,而且请他回国重新组建海军。满清末年,对于人才一度颇为重视,并不是一味以杀戮维持统治。汪精卫刺摄政王,居然把他感化成了叛徒;秋瑾起义失败被捕,清廷内多有为其鸣冤者,甚至给秋瑾上了刑具的官员还受到弹劾;对程璧光似乎也是这样,明知其有谋反问题,还是“怜其才而用之”,程璧光也算对得起李鸿章,后来工作上还是忠于职守的。

甲午战后,清朝重建海军,分为巡洋、长江两舰队,程璧光担任了巡洋舰队的司令官。他在此后最有名的举动是指挥了中国海军的第一次跨洋航行。

这次航行是1911年程率领海圻号巡洋舰赴英国参加英皇乔治五世加冕仪式时完成的,从上海起航,途经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到达英国。参加完加冕仪式后,又经过美国、古巴而返回祖国。

当时,古巴和墨西哥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排华事件。考虑到这两个国家海军都没有足够能力抵挡四千余吨的海圻舰。程遂帅舰访问古巴,当地华人热烈欢迎,而古巴总统慑于海圻舰军威,只得向程璧光表示:“古巴军民绝不会歧视华侨。”海圻号在古巴停泊,计划休整后访问墨西哥,墨西哥政府不等海圻舰造访,便就排华事件向清政府赔礼道歉,偿付受害侨民生命财产损失。中国军舰才取消了访问。程璧光在航行中履行了作为一名中国海军将领的职责。

这次航行中有很多比较有趣的事情,特别是途中得知清朝已经灭亡,官兵们纷纷请求程璧光宣布易帜。程的做法非常“民主”,他下令全舰官兵在舰上集合,然后下令——拥护满清的站左舷,拥护共和的站右舷。这个类似内伊元帅率军面对拿破仑时的做法引来了全体的欢声雷动——所有的人都站到了右舷,连舰上的吉祥物——波斯猫都不例外。

此外,程还率领中国海军官兵应美国政府邀请进行了访问,为格兰特将军墓献上了花圈。格兰特作为将军威名远洋,作为总统却糟糕之极,被评为美国最糟糕的十个总统之一,死后能够得到中国人如此的尊崇,也算可以瞑目了。

回国后的程璧光担任了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他拥护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称帝,虽然在监视下不得不“阳为柔谨,日以粮鸟灌园自晦”,但在给友人的信中常说“自恨不速死”。1917年,应孙中山之邀,程率领海军第一舰队主力“海圻”、“海琛”、“肇和”等十一艘军舰南下广州,参加护法战争,舰队亦被称为护法舰队。

时人对程璧光评价颇高,称其“性简易,居恒侍从极稀。每见官僚习惯,仪卫森严,驺从煊赫,不谓然也。故入粤以来,虽以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仍多徒行。间或乘舆,仅一仆从”。

不幸,这种生活习惯给他带来了危险,1918年2月26日,程在一次赴宴归来时,被凶手枪击,刺杀于广州长堤。时程身中两弹,犹用香山口音指着凶手大喊——“捉住渠(即他)”。终因伤势过重而逝,时年五十九岁。

程璧光的死,曾经有人认为是桂系干的,这符合他们土匪起家的习惯,然而近年考证,多认为是孙中山亲信元老朱执信因为程在“炮击观音山”事件中立场倾向桂系力量,怀疑他背叛孙中山先生,而贸然采取的行动。程的死,最终导致了护法运动的瓦解,这却是当时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的确是“以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啊。

中国早期航空三女杰

看到北宸要写的一位早期华裔女飞行员,我第一个猜测是她可能是要写朱慕菲,因为朱慕菲是中国最早的女飞行员,而且也是出生于广东。及至看到中间,才明白原来是写张瑞芬。

这之前,萨对张瑞芬的生平所知不多。也正是从这篇文章中,才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亚美莉亚伊尔哈特”,也引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亚美莉亚伊尔哈特(Amelia Earhart)是谁?她是美国女性航空先驱,曾率先飞越大西洋。她的名字,内地通常翻译作埃米丽·埃尔哈特。

早期中国航空史上,朱慕菲的名字可以和张瑞芬并驾齐驱。

朱慕菲,广东香山人,1897年出生,美姿容而有男儿气概,因其父朱卓文为老同盟会会员,自幼接触民主革命思想,所以很早就对军事有兴趣。朱慕菲少年时善骑马,枪法好。她应该是1920年开始飞行,因此可算是中国最早的女性飞行员。

一直有说法认为朱并不是第一个中国女飞行员,而认为第一个乘飞机上天的中国女性应该是秋瑾的女儿秋灿之。但据我的考证秋灿芝1928年才赴美学习航空技术,此前并未接触过飞行,而1922年初,孙中山为了加强空军力量,在广州大沙头创立航空学校,培养空军人才,朱慕飞就是首届学员中唯一的女性,同年已经开始驾机参战了!所以,朱慕菲是中国第一名女飞行员,当无异议。

朱慕菲能够较早接触飞行,有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因,因为1920年她的父亲就是孙中山属下的航空局长,而她自己也与孙中山先生一家过从甚密,曾亲口听中山先生谈论“航空救国”的理论,受到很大影响。

但是朱慕菲学习飞行绝非仅仅是爱好,朱慷慨有男儿气,她学成后即在空军服役,实际参加过多次侦察和轰炸作战,是广东革命政府中出了名的“女飞将军”,北洋政府航空部出版的《航空月刊》曾专文追踪报道她在前线的活动。朱慕菲曾有一次驾飞机在番禺莲花山因为机械故障坠落,迫降在水中,被渔民送到香港救治。此后朱慕菲特意将飞机的螺旋桨带回祖居,挂在屋里作为纪念。她的父亲朱卓文在上面还题写了一个“戾”字。这个螺旋桨在“文革”后被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作为文物收藏。

可惜,朱慕菲的生命并不长,1932年即病逝。她的早逝据说有两大原因,第一是她的父亲朱卓文对清廷是坚定的革命党,却又同时是坚定的国民党右派,参与了刺杀廖仲恺行动,遭到通缉而被迫流亡。一直以父亲为革命楷模的朱慕菲深感幻灭;第二是感情上出现了重大波折,“女飞将军”病中无法排遣,乃至药石无效。

问世间情是何物,竟让巾帼英雄生死相许。

在中国早期航空史上,朱慕菲和张瑞芬并列为航空三女杰之一,朱慕菲的飞行时间早于张瑞芬,技术经验都是上上之选,但张瑞芬是华人中最早的特技飞行员,在抗战中驾机巡回美国宣传中国的抗战,震动中外,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东方的古国正在怎样英勇地反抗着野蛮的入侵,其行为影响要大于朱慕菲,她们二人,可说是中国女性航空史上的姊妹花。

关于张瑞芬,北宸的文章介绍已经足够详尽,几乎没什么可以补充的。只好增加一点背景材料吧。1988年,张瑞芬的丈夫去世后,她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这位年轻时叱咤蓝天的女性选择的方法也很有个性——她选择了回家。

1988年,张瑞芬回到了故乡恩平,受到当地父老的热烈欢迎。不变的东方人情味温暖了张瑞芬的心。而她的归国,也引起了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回忆。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曾宣布张瑞芬为“中国的亚美莉亚伊尔哈特”,并开设了一个展览以纪念她。

那么,所谓航空三女杰,还有一位是谁呢?

大约不太容易让人想到,那就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

宋庆龄并不会驾驶飞机,怎能并列航空三女杰呢?

这就要说到中国第一架自制的飞机了。1923年,在航空局长杨仙逸主持下,广东研制出中国第一架自行制造的飞机,8月的一天,宋庆龄陪同孙中山来到广州郊区的大沙头飞机场,参加和主持该飞机的试飞典礼。这是一架双座侦察机,飞行员黄光锐(抗战中的广东空军司令,归国华侨,王牌飞行员)邀请在场的观众报名和他一起试飞。

同类推荐
  •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单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单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你总是期待有生之年时时精彩,生命长途遍布花树。于是所有的不辞辛劳、义无反顾,仿佛都有了意义。但来时的航船已远逝于迷津,旧地重游,青春落幕,人也换了面目。你我不忍苛责自己的单纯,所以无数的人总是一声唏嘘。我明白过往的遗憾已是东海逝波,唯有舍弃不该有的执念,才能与这世界好好相处。孤独是一枚陪你我成长的果实。吞下它。天高云淡,波峰浪谷,雪虐风餐,似锦前程,都需你我独自上路,不慌张,慢慢走,别回头。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栖真之地

    栖真之地

    多年来桑子一直在诗歌甚至现实中寻找着她的“栖真之地”。由“栖真之地”出发,桑子的诗歌语言具有典型的“梦幻”性——与日常生活相对应的一个文本和精神世界,“通过一个梦境完成一生一次的倾诉”。这一世界如此切近而又遥不可及。从这点上来说,桑子完成的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梦想的诗学”。由“梦想”出发,桑子近年的诗歌几乎是在完成“同一首诗”。这不由让我们想到当年那位伟大的诗人所说的——穷尽一生只为写出一句伟大的诗行。是的,每一个诗人穷其一生只是在完成“一首诗”——这首诗包括他几乎所有的诗歌可能性和个性风貌。“同一首诗”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像油画一样不断累积和叠加。这需要时间之水的反复冲刷、沉淀,正如水成岩一样的艰难。
  • 呐喊·彷徨

    呐喊·彷徨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并回忆道:“有一回,我竞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旅程,100位先行者的心得与感悟,洒播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本书精心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编排,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热门推荐
  • 蛇夫总裁的小狼犬

    蛇夫总裁的小狼犬

    作为南都首富的私生子,贝知洛的童年是过着妈不要,爸不疼的日子,终于有一日,贝家长子的意外离世,令他从见不得光一举成为贝家唯一的继承人。 从此他开始与养母斗,处心积虑,步步为营。与妹妹争,刀刀扎心,势必要她俯首称臣。终于他成为了最终的王。 可他却越来越觉得孤独,只有那个他一直割舍不下的小女人还在他身边,可是他还能得到她的心吗? …… 一天晚上,李秋意说:“阿洛,我们要个孩子吧!” 他沉吟了一瞬,忽然笑容便荡漾开来,他用他的大手覆上李秋意闪烁着星光的大眼睛。 然后李秋意听到他说:“傻丫头,你以为生孩子是可以闹着玩的?” 后来,她又听到他说,他的孩子只会由他的妻子生育。 新书《系统重生之房东小姐超甜的》已开,欢迎大家围观~
  • 精灵大师直播间

    精灵大师直播间

    不同以往的PM文,回归初心,以新角度看待世界!亚马逊森林的蛇中之王君主蛇、昆仑雪山的水晶之躯大岩蛇撒哈拉沙漠中地狱流沙大颚蚁、布兰肯万福洞穴超音叉字蝠夕阳黄金之塔法老之墓死神棺、加勒比海美人鱼之梦美纳斯我是精灵大师洛基,大家可以叫我洛爷,现在为大家直播徒手撕绿毛虫…(宠物小精灵又称:神奇宝贝、口袋妖怪、精灵宝可梦)(PS:已建Q群:585124491)
  • 微神

    微神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他的作品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独具一格,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复制的语言”。《微神》收录了老舍多篇经典散文、杂文、小说,以及三幕话剧《茶馆》。这些作品以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为背景,通过对平凡百姓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各阶层、势力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批判和对百姓的悲悯同情融入笔墨当中,让人在发笑的同时,陷入深深的思考。
  • 超凡农夫

    超凡农夫

    张良每次照镜子都会感慨,“为什么我长得我辣么帅,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何必那么辛苦呐!”(其实本书讲述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领下,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积极正确生活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各位书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群聊号码:793710859)
  • 魔法骑士异闻录

    魔法骑士异闻录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在学校的后山遭遇了空间虫洞,大难不死的林枫却意外来到异世界,哪知异世界是以魔力的强弱来认定一个人的成就,身为主人公的林枫却是一个毫无魔力的人,试问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林枫该如何生存,他又能否回到原来的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夜剑道万日天

    一夜剑道万日天

    一个男孩发现了剑客的尸体,高兴地拿着剑去换吃的,却从此走上了剑道的路。长路漫漫,唯剑作伴。一代剑豪如是说。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重生之民国娇俏医

    重生之民国娇俏医

    冷家大少奶奶芸琳惨死,一招穿越到了贫苦农家,以为从此远离那个是非之地,谁知命运又一次把她带回冷家,而冷家冷酷的少爷也转换了身份,芸琳不在纠结跟冷煜的前世爱恨情仇,因为今世已经有人真正的入住了她的心里。。。。。
  • 胜朝彤史拾遗记

    胜朝彤史拾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