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1800000019

第19章 文官政府的恢复(3)

据估计,在那个时代,每年有两百万候选人参加某一级或另外一级别的科举考试,其中仅有1%或2%的人最终获得功名,在历年举行的地区岁考中,要从大约2000人中选拔出20名或更多的生员。每三年届时举行一次省级选拔举人的乡试,也许在正常省份的1万名候选人中选拔出100名举人。举子们在北京三年举行一次的获取贡生的会试中展开竞争,几近三分之一的人会获得成功。在通过会试的那些200—300人之间又在殿试中为最高荣誉,包括为最高学衔(状元)展开角逐。通常情况下,中进士和状元的殿试在皇宫里举行。

各省能够授予功名的限额得到稳步提高,以期在没有削弱科举制的条件下保证授予军功及捐纳者官衔的方式。地方功名的数额越多、受益者做官的机会就越多,但是要通过正途。例如:1865年按李鸿章的意旨,作为对当地百姓忠诚的奖励,在上海和宝山地区授予候补学衔的数字日益增加。类似的有,1867年在江西兴国县增加了10名生员作为对捐赠军费的人的一种奖励。与此同时,湖南的衡州府和衡阳县分别增加了5名和3名生员,以此作为向江南水师捐资的奖赏。1872年丁宝桢要求提高浙江和广东的数额,目的在于奖赏对镇压起义做出贡献的当地商人与绅士。[33]

这种通过在一定地区立下军功和捐输所获得的奖赏显然有其弊病,因此在这些人中存在着降低考核标准以适应平庸生员的危险。虽然1868年张之洞报告了许多生员低劣的分数,一通上谕下令要更严格地控制选拔合格官吏的标准,然而,在那时最关心业已得到改善的选官制的人通常赞同限制增加名额。

熟悉中国近代许多管理机构一直存在着裙带关系和腐败现象的人发现,很难相信科举制度能够公平地加以施行。然而,根据可以得到的证据,公正诚实的程度可同当时西欧相媲美。1858年顺天乡试中舞弊败露,致使举国哗然,导致军机大臣柏葰和另外3人被处以死刑。这场巨大的轰动暗示欺诈行为是个例外现象。虽然连续发布的规劝官吏一丝不苟地遵守规章的敕令指出:务必时刻保持警惕,但是这不应反被理解为官吏们放松了警惕性。

中兴的目的不仅在于鼓吹科举考试作为获得权力与威望的惟一途径,还在于通过修改其内容而提高其实用性。此时期的政治家面临着变革的需要,他们总是能够有足够理由争辩道:一项显著的革新实际上恢复了被人忽视了的古代美德。人们普遍断言:明朝末年科举考试的命题拘于旧框框已成为明朝垮台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恢复“古代”制度成为中兴的主要目标,因为据说这个“古代”制度强调历史及社会的实际问题。

给事中吴焯抨击了颓废的“近代”,强调正文体以培风化,要求以政府遇到的主要问题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1862年4月13日的上谕批准了吴氏的建议,并规定了在即将举行的三场考试中的基本考题范围。头场,以“四书”为据,考行为之道;二场以“五经”为据,考人伦原则;三场以历史与时事为鉴,考时策。[34]在此点上,年轻的张之洞因为在1863年的殿试中评论了太平天国起义及其他现实问题,所以军机大臣宝鋆和其他人高度赞扬了他。[35]

1862年的上谕下令广泛讨论吴焯提出的原则(并下令把这一原则广泛应用于考试制度中)。在围绕着这一问题呈递的奏折中,一名小官吏——桂文灿在1864年表现尤为突出。在桂氏看来,过多地强调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发展的形式,已经使学者几乎没时间去读经书和史书,分析当前事务及努力争当能够拯救时代的名副其实的有识之士。为了整顿局势并把注意力集中于公共事务,需要整个教育制度重点的转移。桂氏就他所处的时代的官吏问题评论说:他们“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36]。由于这种嘲弄源于不超出科举制度范围的建设性的自我批评,因此这种嘲弄后来经常被国内外的批评者用来抨击科举制度。那种关于在19世纪里,所有重大的历史、行政、哲学问题都排除于科举考试之外的观点,对于中兴时期来说是不正确的。下面的例子可说明这一点。

1867年和1870年在武昌三年届时举行的两次乡试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有关中兴初步训练计划内容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生员们论述了经书、历史、地理,以及当前行政管理等问题。然而,获得奖赏是凭实际知识,而不是凭分析或者判断。

在更高一级的科举考试中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解释。在1868年举行的殿试中,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要求论述在特定的古文引文中某些字的用法。第三个问题是列出一定的书目,问询这些书是否适合于皇帝的教育。第四及第五个问题涉及对《大学》的诠释。第六个问题提出:为什么汉学和宋学在经史的一些篇章的重要性上发生了分歧?第七个问题要求对统治者的俭朴美德予以历史的解释。如果较早期的统治者较为节俭和有才能,那么好的与坏的统治者之间除了节俭程度不同之外,还有别的差别吗?在各种不同的事例中,节俭是名副其实还是有名无实的?第八个问题是如何能消灭奢侈腐败。第九个问题要求分析周朝和汉朝的军训方法。第十个问题问为什么唐朝的府兵计划是成功的。按这个计划,男子一时为士兵,一时为农民,轮次交替。第十一个问题要求评价宋代军队的配置,当时战斗力强的军队拱卫京师、战斗力弱的部队轮扎各行省。第十二个问题直接问某部论军训历史的著作所命名的六种方法。第十三个问题问军队怎样能用最少的开支得到最大的改善。第十四、十五及十六个问题涉及中国刑法的起源与发展。第十七个问题问怎样才能实现皇帝关于无严重罪恶发生的希望,以便无需秋季行刑。[37]

在1867年的4月至5月间,当时任江苏布政使的丁日昌举行了一场特别考试,计划从在苏州等待任命的众多捐购官衔者中剔除不合适的人选。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关当前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第一试所提的问题难以找到,暂时阙如。第二试上提的两个问题是:(1)你会提出什么样的计划去杜绝衙门中下级官吏的舞弊行为?(2)既然不再要求“兵勇”服役,你会提出什么建议来使他们保证得到安置,成为安分守己的臣民?在第三试上提到的两个问题是:(1)目前尚存为数众多的候补人员,而将能授予他们的新缺却实在是少得可怜,你认为怎样才能克服这一困难?(2)下级官吏把本应提交到知县审理的案件归由他们自己办理。你建议如何纠正这种恶行?根据外国的新闻报道,丁氏本人亲临考场,并严加控制;捐购官衔者几乎都不能通过考试。[38]

当然,这些考试对政府官员教育的普遍问题不会提供任何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甚至充其量也不过是援引前例的繁文缛节。但是这些考试在其最好的时候,毕竟产生了远别于并胜过后来所讽刺的那些无能腐儒官员。

赫德在1865年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指出科举制度的弊病。他承认以前的科举制度是有用的,但是科举制过分强调读书,阻碍地方官吏学习他们真正需要了解的东西。当时江西巡抚刘坤一的反驳是中兴思想的杰出典范。在刘氏看来,读史、读经并不妨碍了解公共事务。相反,真正可悲的却是近代官吏宁肯喜欢诗文而不喜欢研究古代和近代的政治。因此,刘氏提倡朝着把科举制恢复到其古时的作用与活力的方向进行改革。

显然,在短暂的同治中兴期间不可能阻止整个科举考试的衰落趋势。虽然国内起义遭到镇压,但是起义对科举制已造成的损失不能一夜之间便可挽回。同时,随着与西方联系的日益增多,开始产生了旧学与新学问题相关的诸多疑问。据报道,1868年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地区中无人为惟一候补生员的学衔展开竞争,而且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报道。在条约口岸及沿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新型的混和社会,在这一社会中,权力与地位不再是非文人学士莫属了。《北华捷报》公正地评论说:“因此,就我们已经扩大的影响而论,我们已经削弱的恰恰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39]

凭借这种证据有时人们论到,从19世纪初叶起,像科举制度为之服务的国家一样,科举考试制度本身也逐渐衰落了。关于此点这里则认为:中兴期间为阻止这种衰落并恢复传统制度元气而做出的努力比普遍认为的要更显著,更成功。

表面上似乎矛盾的是,守旧的文人学士是阻止这些努力成功的最严重障碍。曾国藩(译者按:从本节末注释②来看,这里的“曾国藩”应该为“张之洞”)最初曾猛烈抨击对诗词和文体的过分重视。然而,在他达到事业的峰巅之际,他却好像丧失了信心,不愿强制推行遭到诸多学者反对的变革。[40]

限制捐纳

“捐纳”即对公共基金的贡献者授予官衔。虽然“捐纳”自秦朝以来一直在历代存在,但这种捐纳制(捐纳或称捐输)在清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673年,为了筹捐镇压三藩之乱的资金已实行卖官鬻爵。然而,一般情况下只卖官衔。虽然直到18世纪末叶,中国依然保持繁荣的景象,但是危机时刻便需要额外资金。在嘉庆期间,“捐纳”日益提高,而到了道光及咸丰年间,这种状况就更加显著。

鼓励捐输一直被认为是有关军费、控制水患,或者是赈济救灾等方面的一种应急措施。再者,并不直接出售实际官职。然而,官衔的捐购者成为官职的候选人,而且事实上,在行政机构中已逐渐授予他们低级职位。

在官僚队伍中反对捐纳的活动始于道光中期,而且至19世纪60年代,反对的呼声日益高涨。当时一些主要官员认为:儒教国家本身可能处于危险之中。尽管这些官员出于争论目的在捐输问题上可能夸大了其危害性,但通过捐输所得的财政收入似乎微乎其微,不足以为捐纳制所造成的威胁而辩护。在北京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已经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人是半“高贵”半“卑微”的人,而那些靠捐纳做官的人则纯属“卑微”之流。[41]

根据诸如此类的理由,经常争论的题目是中兴的头等大事应为废除捐纳制。冯桂芬写道:“近十年来,捐途多而吏治益坏;吏治坏而世变益亟;世变亟而度之益蹙;度之蹙而捐途益多。是以乱召乱之道也。居今日而论治,诚以停止捐输为第一义。”[42]

1862年,当御史上奏“商贾人等只准捐虚衔杂职”时,他说明了清政府进退维谷的窘境。皇上批谕:从今以后“不准报捐正印,实在官阶当令吏部、户部会议具奏”,即不授予“商贾人等”实缺。但是,户部奏称:“捐铜局按奉此旨后,捐生观望,有碍饷需。”[43]这时,第二道上谕又下令:仍照“旧章”办理。于是,另一位御史刘毓楠上奏说:“前后所奏谕旨未符”。皇上批谕说:第一道上谕关乎原则,第二道上谕因恐捐生畏难观望,不能不权宜一时。承认捐输制是军费必不可少的补充手段,待军务稍平,再行遵奉第一道上谕。[44]

山东巡抚阎敬铭就捐纳后果对政府本身的影响以及在不减少国家岁入的情况下限制这种腐败行为的可能手段等问题作了大段分析。在阎氏看来,因为那时一个家庭只肯为有才能的子弟投资,所以只要仅仅以高价售出很少数量的官衔,那么其损害就会微乎其微。但是迄至同治时期,以低价出售了大量官衔。因此阎氏写道:有钱有势的无能之辈为争夺官职而发出争吵,而其他的人则借资捐官,并确信很快能偿还债主。结果官吏不能安心于工作,学者不能安心于学问,而百姓起来造反。“弊不在于制度,而在于降价以求。”

阎指出,捐官者70%是名誉头衔,只有30%值得被授以实缺。后者中仅仅有三分之一的人(或者总数的10%的人)在道、府、州、县任实职。对于国家而言,在道府州县四个岗位上官吏的质量问题远比国家通过捐输所获少量国库收入更为重要。即使如此,阎也并未奏请停止卖官鬻爵,而只是要求收全银钱直接解往北京。

给事中郭祥瑞奏:近日捐班流品太杂,竟有市井驵侩及劣幕蠹书、土痞无赖、舆仆之徒亦皆张罗杂凑溷入仕途,并且这些人等在百姓中引起更大的不满。皇上的批谕说:“军兴以来,需费浩费,国帑支绌。捐铜事例之设,实朝廷出于不得已,现既难于停止,即不得万思所以补救之方。若如所奏,此辈滥于官途,贻害百姓,适至激成事端,仍复耗费军需,则是捐铜之设非徒无益而反有害。”左宗棠和沈葆桢提议,捐纳者到省接见时,早有一番考察,如果才具品行概不能称职,“非惟不可令其到任,且必当从严甄核”。以此法纠正这种混乱局面。皇上朱批说:这是一种妥协措施,“庶吏治可望肃清,流品不至混淆,而于军需亦仍无妨碍”[45]。

同类推荐
  • 中国赫哲族

    中国赫哲族

    本书围绕赫哲族文化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纵横式的叙述了赫哲族的历史、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具体、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赫哲族有史以来的文化生活,是一部反映赫哲族的翔实而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 超级驸马

    超级驸马

    穿越之后,玩转天下,娶两位公主,让敌国皇后折服,震中华雄风!以一己之力,平白莲教,灭辽国,一统江山!且看萧莫纵横睥睨,成为一位史无前例的超级驸马!PS:新书发布,书名《名士倾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大魏枭臣

    大魏枭臣

    梁进觉醒了前世的记忆,从此开始了他的奋斗史。但是首先,他要解决自己囚犯的身份……
  • 渔色大宋

    渔色大宋

    "相公,你打扮得如此,莫非又要去勾搭?”好办,赵构同学,把你家皇宫借我住住!这是一部轻松搞笑附带金戈铁马征战天下豪气万千的非后宫类小说。
  • 烟雨画河山

    烟雨画河山

    大明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傅,官居一品……淡定,这不是主角,是主角他爹!梦回大明,刘承祐即将开启自己的坑爹……不对,是救爹人生!(万历河山棋一局,半湖烟雨燕双栖———书名由来,简介无能)
热门推荐
  •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大师们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文字沉着、冷静,带着深痛的思索。作品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感。
  •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莎士比亚戏剧选》收入由朱生豪先生译的莎翁最著名的悲剧《哈尔雷特》《李尔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五部。这本戏剧选精选莎翁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两个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以及最富盛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莎翁戏剧的特点。
  • 快穿之我在聊斋里畅游

    快穿之我在聊斋里畅游

    董方程偶然遇上了一个美艳的聂小倩,穿到聊斋的世界,可为什么没人告诉她,聂小倩是个男的?这是一个荒诞陆离的搞怪爱情故事,女主假扮男人,勾搭聊斋中的女仙、女鬼、女妖、男鬼、男妖。为了破坏聊斋世界的平衡,完成任务,她只能不停地破坏相爱的恋人。
  • 红尘菩提

    红尘菩提

    “菩提十书”之《红尘菩提》:红尘是情境,菩提在自心,要找到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是绝不可能的,有菩提的人却可以用澄澈的心来对待滚滚红尘。本书是“菩提系列”第八部,林清玄以澄澈的观照,寻找生命困境的超越,使我们有美丽的心走向完美与理想的道路,让我们知道:红尘,是觉悟的开始!痛苦,是伟大的开始!
  • 大明铁卫

    大明铁卫

    陈雨穿越了,成了明朝末年一个穷困潦倒的军户。不会造玻璃,也不会做肥皂,身边只有一群饭都吃不饱的军户……手握一手烂牌,如何才能将人生的牌局打得风生水起?且看这个有点腹黑的办公室主任怎么一步步走上巅峰,将鞑子、流寇打得落花流水,把棒子、倭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在整个东亚大陆覆雨翻云。
  • 万古第一祖

    万古第一祖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一条不知尽头,不知长宽的星辰海。海洋上漂浮着无尽的星辰,堪比世界的岛屿,比世界还大的海兽。这是一颗扎根在星辰海上的不知其高,不知其宽的世界树,世界树自行诞生世界,世界树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世界,一果一世界。夏弈白,世界树上一颗果实世界名为炎灵世界中夏神族的纯血神子,他天生纯血,却在齐天时折翼,三年低谷涅槃归来,刀斩万神,火烧诸天,经历这片神奇辽阔的世界,做万古以来第一祖。
  • 血糖的自我管理:1和2型糖尿病

    血糖的自我管理:1和2型糖尿病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调查统计人数为1.14亿。专家表示,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延迟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生几率也越来越高,但有些人对于糖尿病并不是很了解,常常错误地防糖降糖,反而积累了极大的隐患。本书正是介绍了有关高、低血糖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如何科学地自我管理、调节血糖,从而健康而长寿地生活下去。相信本书不仅会造福于上亿糖尿病患者,而且还会让更多的中青年既避免高血糖,也避免低血糖。
  • 我女朋友重生了

    我女朋友重生了

    她一朝重生变成普通女学生,分分钟学霸上身,虐渣男除渣女,天赋异禀,却意外俘获冰山男神的芳心。护妻狂魔已上线,动手虐渣由他来,撩她爱她任他宠【女强男强,身份神秘】
  • 暗黑女王心里藏

    暗黑女王心里藏

    几段唯美的校园爱恋几大家族之间的竞争几大地下势力之间残酷的战争几股异于常人的神秘能力一段不为人知的身世一个传说中的另一个世界闺蜜于姐妹之间一点点仇恨的积累很多人一次次的背叛人前她是求保护的小白兔人后她是杀伐果断的暗黑女王他和她几经波折痛苦也好死亡也罢,哪怕是彼此的敌人也是彼此内心的挚爱缘来他们是彼此之间千百年的轮回
  • 娶悍妇

    娶悍妇

    这一世本想助你享尽荣华富贵,却那知命里坎坷,一头是黎民百姓,一头是前世旧爱。你本是扶不起的阿斗,又如何担这江山社稷!唉!罢罢罢!含泪咬牙再负你这一回!……初成亲时,李晋只要一想起家里那恶婆娘,当着众家兄弟也要骂一声,“悍妇!”到后头功成名就,有人凑上来进言道,“将军少年英才只可惜家中悍妇当道,既不遵三从也不循四德,倒不如将她休弃,再娶那名媛淑女?”燕岐晟闻言勃然大怒,一枪柄戳在人肋下,“噗……”“休得多言,还不快快退下,若是这话儿有一字半句传入我夫人耳中,必将取尔狗命!”若是让夫人听到,借此喜喜欢欢将我扫地出门,我岂不是大大的冤枉!“将军,何故如此惧内?”“笑话!本将军怎么惧内了?正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本将军品性高洁如何能发达之后抛弃原配正妻……”对!必是这样……我……我就是……就是可怜那恶婆娘年老色衰,又……又性子执拗,除了我还有谁要她去!恶婆娘穆红鸾这厢端坐上方,低头轻轻撇着茶沫,喝一口放下,失望叹道,“怎么就不听人言呢!休了我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