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6200000008

第8章 梦回故乡(7)

在一百二十层的石阶路上,又满了人,散戏那般的,络绎不绝地下山了;路两旁的叫化子和癞麻疯,于是又加倍用劲的,哼出特别惨厉的:“老爷呀,太太呀,大官呀……”等等习惯了的乞钱的腔调。

不久,天暮了。

回到家里,我和锵弟争着向母亲叙述登高的经过,并且把猴溜柱和登高(米果)的三角式五色小旗子,自己得意的飘扬了一番。

我们两个人议定了,便把那只潭得鱼纸鸢算为公有的收到床底下;这是预备第二天到城楼顶去放的。

可是当吃完夜饭时父亲从衙门里转来,在闲话中,忽然脸向我们说:

“登高过去了,把纸鸢烧掉吧,到明年中秋节时再来放……”

父亲的话是不容人异议的!

我惘然。把眼睛悄悄地看到母亲,希求帮助,但她却低头绣着小妹妹的红缎兜肚:于是失望了。锵弟也惆怅地在缄默,似乎想:“今天不登高倒好……”

欲扬先抑写文章

胡也频的《登高》是一篇优秀散文,写他小时候在福州老家九月九日“登高”的旧事。作者饱含了浓重情感,基本是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孩子亲历的重要事件:登高!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登高”活动,我们前面读蒋廷黻先生的回忆录时已经提到过了。中国民间的这种习俗,并不是要登上珠穆朗玛峰,而是要登上家乡旁边的高山,登高远眺,释放情怀,想念亲人——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人重阳节登高,佩戴具药用价值、能防蚊虫的“茱萸”,含有辟邪之意。今江南一带,于清明节前后,有在门口插挂艾草之俗,也是借这种能防蚊虫的药草而寄托辟邪之意。

农历秋天的九九重阳节正是秋收已过、万物归藏的时期。登高而望,也寓有开阔胸襟、继往开来的意思。又或如作者写的,在山顶放风筝,买零食吃,也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在作者的老家福州城,人们是登乌石山——“其意义,除了特创一个游戏的日子给小孩子们,还有使小孩子分外高兴的一种传说:小孩子登高就会长高。”

小孩子对其他要磕头、跪拜、毕恭毕敬地要讲各种大规矩的节日都不怎么喜欢,那是大人们的节日,小孩子没有什么兴趣。但登高节不一样,是可以分外高兴的活动,是可以吃喝玩乐的。这节日,符合小孩子的天性,跟其他节日都不同。

初中生大多读过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知道百年前的知识分子一直希望中国从死气沉沉的“老大中国”改变成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那时有世界眼光的先行者都知道,一个国家要真正具有活力,需要重视少年,释放少年,提升少年,把社会的重心落到少年上。但过去一百年,他们的这种努力仍未实现,我们现在的法定传统假日,大多是“敬老”的,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没有一项是“爱幼”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特创一个游戏的日子给小孩子们”。因此,我们的社会还要改进,要像八十年前胡也频写《登高》盼望的那样,释放少年,激活中国的活力和创造力。胡也频是梁启超的晚辈,他同时期的这一代人应该都是深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思想的影响。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们一直呼吁中国摆脱“老态龙钟”的“敬老”态,胡也频作为一名思想先锋、激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对少年的期望,自然就寄托在如这篇《登高》一类的文章中。

我们再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叙事技巧。

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登高前,登高时,下山后。

“登高前”是引子,不“开门见山”,而是欲扬先抑——少年因过分期盼而产生焦虑,担心下雨,怕登高不成。平时倒是不妨下雨,淘气包们正好找借口不去上学,但这天不行,必须晴空万里才好,才不会节外生枝,破坏了这一年才有一次的快乐。这就写出了孩子的内心,他们是多么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又多么盼望这一天千万别出什么岔子啊。这有效地表达了登高节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他可以不顾其他任何事,但登高节是第一的。读者也一下子就记住了,印象深刻。

“登高时”见到形形色色各种人等,有达官贵人,也有乞食逃犯者。而更多是普通人,以及趁机来卖小吃的小商贩。写到买小吃的过嘴瘾这一节,作者用“二百文”的分配类乎列图表地来清晰表现,如多少钱买什么东西,怎么省下五十文。这就把小孩子的丰富内心直观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下山后”是小小的遗憾,因为父亲命令把潭得鱼风筝烧掉,而不给孩子们留下这美好的记忆。这种“缺陷”“遗憾”的描写,让登高的快乐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散文写小时候的“登高”记忆,但融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这才是这篇散文的真正目的。

问题

你登过山吗?如果你写一篇登山的文章,会怎么写?

延伸阅读

沈从文的《记胡也频》。

作家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朱自清曾在中学任教,后受聘清华国文系。1931年夏天到英国学习,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抗战时任教于西南联大。1948年因病逝世于北京,时年50岁。主要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古诗十九首释》等。

说扬州

朱自清

在第十期[13]上看到曹聚仁先生的《闲话扬州》,比那本出名的书有味多了。不过那本书将扬州说得太坏,曹先生又未免说得太好;也不是说得太好,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这些自然也是扬州的一面,不过已然过去,现在的扬州却不能再给我们那种美梦。

自己从七岁到扬州,一住十三年,才出来念书。家里是客籍,父亲又是在外省当差事的时候多,所以与当地贤豪长者并无来往。他们的雅事,如访胜,吟诗,赌酒,书画名家,烹调佳味,我那时全没有份,也全不在行。因此虽住了那么多年,并不能做扬州通,是很遗憾的。记得的只是光复的时候,父亲正病着,让一个高等流氓凭了军政府的名字,敲了一竹杠;还有,在中学的几年里,眼见所谓“甩子团”横行无忌。“甩子”是扬州方言,有时候指那些“怯”的人,有时候指那些满不在乎的人。“甩子团”不用说是后一类;他们多数是绅宦家子弟,仗着家里或者“帮”里的势力,在各公共场所闹标劲,如看戏不买票、起哄等等,也有包揽词讼,调戏妇女的。更可怪的,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大模大样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血气方刚,看了一肚子气;可是人微言轻,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从前扬州是个大地方,如曹先生那文所说;现在盐务不行了,简直就算个没“落儿”的小城。

可是一般人还忘其所以地要气派,自以为美,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这真是所谓“夜郎自大”了。扬州人有“扬虚子”的名字;这个“虚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大惊小怪,二是以少报多,总而言之,不离乎虚张声势的毛病。他们还有个“扬盘”的名字,譬如东西买贵了,人家可以笑话你是“扬盘”;又如店家价钱要的太贵,你可以诘问他,“把我当扬盘看么?”盘是捧出来给别人看的,正好形容耍气派的扬州人。又有所谓“商派”,讥笑那些仿效盐商的奢侈生活的人,那更是气派中之气派了。但是这里只就一般情形说,刻苦诚笃的君子自然也有;我所敬爱的朋友中,便不缺乏扬州人。

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但是我长到那么大,从来不曾在街上见过一个出色的女人,也许那时女人还少出街吧?不过从前人所谓“出女人”,实在指姨太太与妓女而言;那个“出”字就和出羊毛,出苹果的“出”字一样。《陶庵梦忆》里有“扬州瘦马”一节,就记的这类事;但是我毫无所知。不过纳妾与狎妓的风气渐渐衰了,“出女人”那句话怕迟早会失掉意义的吧。

另有许多人想,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儿。北平寻常提到江苏菜,总想着是甜甜的腻腻的。现在有了淮扬菜,才知道江苏菜也有不甜的;但还以为油重,和山东菜的清淡不同。其实真正油重的是镇江菜,上桌子常教你腻得无可奈何。扬州菜若是让盐商家的厨子做起来,虽不到山东菜的清淡,却也滋润,利落,决不腻嘴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清丽悦目。扬州又以面馆著名。好在汤味醇美,是所谓白汤,由种种出汤的东西如鸡鸭鱼肉等熬成,好在它的厚,和啖熊掌一般。也有清汤,就是一味鸡汤,倒并不出奇。内行的人吃面要“大煮”;普通将面挑在碗里,浇上汤,“大煮”是将面在汤里煮一会,更能入味些。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病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扬州普通都喝白酒——喝着。这才叫茶房烫干丝。北平现在吃干丝,都是所谓煮干丝;那是很浓的,当菜很好,当点心却未必合适。烫干丝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逼去了水,抟[14]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接着该要小笼点心。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诚哉是好,在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的名字,扬州不该掠美。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到了儿捧着肚子走出。

扬州游览以水为主,以船为主,已另有文记过,此处从略。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等,却很少人留意;大家常去的只是史可法的“梅花岭”罢了。倘若有相当的假期,邀上两三个人去寻幽访古倒有意思;自然,得带点花生米、五香牛肉、白酒。

1934年10月14日作

开门不一定要见山

《说扬州》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其中“扬州小吃”一节曾被语文教材裁切、删改,另起一个《扬州小吃》的名字叫小朋友们学习。语文教材的想法,大概是找一些文章组成一个“吃货”单元,单单是谈吃,目的很明确,为单元主题服务,因此其他的所谓“闲笔”内容都不要了。

可是,散文本来就是很“散”的。我曾在很多场合上说,散文,就是要“形散神也散”,那才是最高境界,而不是语文教材和语文老师嘴里一直灌输的“形散神不散”。现在学生们见多识广,他们心里明白,但不一定给你说出来。很多事情,“你一认真就输了”。但是,他们是很明白的。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作,总体来说还是有些拘谨的,极符合“形散神不散”的教材思想。他行文也非常节制,用词很谨慎。如本文结尾:“自然,得带点花生米、五香牛肉、白酒。”简明扼要,戛然而止,一个字的废话都不肯多说。语文老师教学生写作文,一直都说,要紧扣题目,突出中心思想,不能说废话。但实际上,即便朱自清先生有些“惜墨如金”的意思,仍然会写出很多的“闲笔”,落下不少“闲话”来。散文如说话,要自然,就会有些交代、过渡,不能硬邦邦地单枪直入。如本文第一自然段谈及曹聚仁先生的,就是闲笔,可有可无简直可以删去的。但文章有气韵的问题,也有切实自然的问题,删去固然痛快利索,开门见山,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古典庭院,进门不会一览无遗,得有玄关,有遮挡,这样才有味道。写文章也是一样,得有血有肉,有汁有水,才有味道。

所以,开门不一定要见山,也可能是曲径通幽处。

朱自清先生第二自然段就说了,七岁到扬州,住了十三年才离开,是到二十岁了,已经完全成年。扬州自然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百般美好,但在朱自清先生眼里,有好有坏,如“甩团子”“扬虚子”“扬盘”,都是贬义的,是不好的习气。这些“揭短”在当时也惹人不高兴,朱自清先生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指出扬州人这些毛病。后来要将这篇文收入散文集《你我》里,商务印书馆不肯,怕再闹出‘闲话扬州’的案子。”可见地方人护短是长期的通病。

同类推荐
  • 小学生必读古诗文辞典(双色本·第2版)

    小学生必读古诗文辞典(双色本·第2版)

    辞海版·新课标·学生系列辞书(双色本)第2版是在双色本原有基础上加以修订的一套小型系列辞书。这套词典品种齐全,编排合理,形式力求活泼新颖,以方便学生使用。全套共十本,精选了市场反映较好的品种优化组合,并请具有多年词典编纂经验的专家学者重新修订,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配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双色印刷,形式上更为鲜明醒目。本书即为其中之一。
  • 论语

    论语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思想,是儒学奠基之作,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被现代学术界称为“东方圣经”。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双城记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围绕着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的,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复杂,富有戏剧性。
  • 枕典集:跟着经典学为师

    枕典集:跟着经典学为师

    本书系“上海教师教育丛书·知新书系”之一,以教师在社会、家庭、校园中的角色转换及其相应的履责境界、道德修为为线,以30个关键词研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史故事,分“教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师怎样提升修养、教师怎样身处团队、教师怎样聚焦专业、教师怎样教学研究”五个部分,于讲故事、说道理、思问题之中,讲述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家国情怀、仁义慈孝、宽厚诚信、端明正大、廉勤乐群、求真务实等美德,以及所应该具有的情商与财商、志向与生涯规划、批判与创新精神等素养。
  • 生命教育(六年级)

    生命教育(六年级)

    本书是小学六年级《生命教育》教材。以生命教育为主旨和主线,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专题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指导纲要编写。本书由“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四个专题组成,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一系列课题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提高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热门推荐
  • 西班牙史:从十五世纪至今

    西班牙史:从十五世纪至今

    《西班牙史:从十五世纪至今》概述了西班牙风云变幻的历史,从帝国雏形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作者不仅展现了西班牙通往世界霸主之路、宗教改革、军事暴动、独裁、佛朗哥时代等重大历史事件,还对西班牙近两百年来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有所介绍。
  • 仙界修仙群之灵族公主拽翻天

    仙界修仙群之灵族公主拽翻天

    【女主是灵族九公主】偷溜出来玩的微生千黛莫名其妙的遇上了二货太上老君,还被硬塞了一部修仙手机??!这是个啥子情况??!不过没关系,身为灵族九公主,在天界也能灭渣打怪升级,不过...内啥,微生千黛戳了戳赖在她怀里的某上神,咱能要点脸不?
  • 三观崩塌前史

    三观崩塌前史

    这是一个认识世界,参与世界并改造世界的故事。
  • 一门之隔我和你的爱情

    一门之隔我和你的爱情

    当我们初遇时也许就是擦身而过的那一眼就让我们就让我们记住了对方,没爱上的我,就像一个傲娇的不可一世的公主,将任何人都放在眼中,可是当我爱上你时我可以为你放下我所有的傲娇和自尊,只为你那刹那的笑颜。——江陵雪留笔
  • 诱饵

    诱饵

    一个不眠的秋夜,阴沉沉的乌云笼罩着依山傍水的赌镇。这座江南赌镇是由数不清的小巷构成的一座庞大的迷宫。镇上主要经营两种生意:赌博和做皮肉买卖。唯有林如梦老板,同时兼营这两种生意。因为她是一个既年轻又美丽得令人销魂的女人。但是,赌徒嫖客也只是闻其名,而极难见到这销魂娘子一面。不过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越传越神,人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变成神的。她是一尊美丽女神,不仅如此,林老板出手大方,乐善好施,广结人缘,虽然镇上没有建立行业帮会之类的组织,但这位销魂娘子却是娱乐业公认的领袖。
  • 捏你跟玩似的

    捏你跟玩似的

    这件事情的结局是孩儿终于牵走了自称是他的驴。尽管孩儿的爹很不情愿把好端端的钱白搭在一条什么球用也没有的驴身上,而赵驴儿更不情愿他用来混饭的工具就这么随随便便改姓了别人的姓,但是他们最终谁也没有拗过比他们更拗的孩儿。当这个拗蛋筋的孩儿兴高采烈地骑着毛驴回家去的时候,谁也不怀疑这孩儿长大以后将变成这样一个人——只要他认定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休想碰一碰。
  • 烈焰狂兵

    烈焰狂兵

    他是兵中之王,坚守边疆沙场!他是黑暗之王,让人闻风丧胆!为国家,他可抛洒热血!为兄弟,他可两肋插刀!为红颜,他可怒发冲冠!一次任务的失利,沈飞用四年的时间重铸自身,接下新任务潜伏于都市,成为郎当小男人!然,龙欲飞天,无可抵挡!(建个群,群号:612630186)
  • 云中鸢萝花蔓蔓

    云中鸢萝花蔓蔓

    她出身烟花之地,幼年长在梨园,半生颠沛流离。他出身金贵,乃是沈家大院独子,半生独宠于一身。本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却偏偏入了对方的眼。他一袭长衫,眉眼如墨,一段戏腔自报家门闯进她的心。她又是如何进了他的心,无法细说,许是早已命中注定。他霸道、任性、玩世不恭,却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宠爱。她软弱、卑微、百般隐忍,却只为他不顾伦理纲常。他说:“我心眼比较小,你这辈子,是我一个人的。”她说:“到头来你是西厢记里的张生,而我不是崔莺莺。”洗尽半生浮华,终究你是你,他是他。云中鸢萝花蔓蔓,只是戏中无故人。
  • 元始玉箓

    元始玉箓

    历史与神秘交织,世界与世界往来!得到什么必然需要失去什么……穿越平行宇宙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下,最初他只是单纯的想要活下去,往来于各个世界之间。却因为一点点的机缘巧合,窥探到了超脱的可能。新书《玉宸金章》已发,喜欢的书友可以收藏一下。本书的书群是:7-0-9-7-8-1-1-4-2(三清天)已有完本老书《太上宝篆》,人品保证,大家可以放心订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