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6000000005

第5章 亲情未移民(3)

忘不了家乡的父老兄弟;忘不了北京城的老街坊;忘不了已故的李慕良老师和师娘;忘不了铁哥们儿杨力强、庄涛兄弟、艳梅姐;军乐团的傅晶大哥与嫂夫人;中央乐团已故的郑律成大哥、健在的老谷大哥、老阎大哥、曹蕾、清湖和小五子姐姐;北京京剧团的何顺信老师与师娘、郝友、蒋元荣、张学海、李德贵大哥、郝淑荣女士……

还有我们街道的民警叔叔。在丈夫只身来美的第三个年头里,有天上午他进了我家,一脸难色地开口了:“能让你丈夫快点回来吗?他去美国的事,上面没问,我也一直没上报。我不上报,他的粮票、布票和油票你可照常去领。我若上报了,你们娘俩,两个没有户口的‘黑人’,还怎么活呀!”

听罢此言,我脸忽地发涨:“我是见您就躲,怕您把我们娘俩轰出北京城。敢情,敢情您一直在暗中保护……”后面的话全都融进了感激的泪水中。

细细数,救助我的好心人不是几位,而是几十位。我把他们的恩情都写在了自己的书里。

提到写书我就乐。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文登人,以往最大的能耐就是会写信,现而今竟在美利坚的国土上,尽情地敲击键盘,把横平竖直的中国字组成文章数百篇,出版成书好几本。人说,文字是最高的心智活动。庆幸,知足,参与此种“活动”我大可随时随地。

从二十年前的处女作《无言的呐喊》得缘在台湾地区的《中央日报》副刊连载仨月之多,直至今日,我依然笔耕不辍,还在可着心儿地用汉字来书百感,话百态。

只因为写书,我就获得了挺大的荣誉。1997年6月30日晚,我以美籍华裔女作家的身份出席了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和北京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庆典活动“北京祝福你——香港”。这不是一般的活动,这是见证中华民族百年兴衰的伟大时刻;这是雪国耻、振国威的大日子;这是我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祖国,我华夏儿女就此扬眉吐气的现场记录。

我激动、我兴奋,我把那张印着金字的淡绿色请柬当作一份厚礼,代故土献给了我的母亲。

怕忘,却真忘了

爹的忌日,我不能忘,因每年的那一天我都要祭拜他老人家。晓亮上无兄长,下无弟。我长大后,为舒缓世俗因二老无子所特赐的压力,便自告奋勇地要充当他们的儿子。我不想食言而肥,爹在世,我给老人邮寄的生日贺卡,其落款永远都是:您儿,亮子。除形式上的慰藉,爹的生活费用,我也一肩扛起。也曾默默承诺:“只要我活在世上,宋家的烟火就永不熄灭。”

然而,在过往的13个年头里,我竟两次没有按时给老爹“烧钱”哪!

公元1999年阴历十月初三,阳历11月10日,爹与世长辞了。2002年,在爹的忌日临近前,我一连三宿都梦到了他老人家。头两次没往心里去,那第三个梦,清晰得令人惊讶!

我曾用文字记录过:爹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式上衣,面料是涤纶的,前襟上还绣着带蔓儿的小红花。爹脱掉上衣,噗地扔在了我的床头柜上,就在那一扔一落间,我竟闻到了爹的味儿!清晨,我跑到厨房连忙查日历。坏了,2002年的阴历十月初三乃阳历的11月7日,比我要祭拜的日子早了三天。爹生前凡事都按阴历算,我怎会忘得一干二净啊!抱歉有啥用,赶紧祭拜吧!那夜也有梦——爹抱着一盆从白菜根上长出的小黄花送给我,在山东老家的院子里。

2012年阴历十月初三,午夜时分,我一觉醒来,两眼倍儿亮,且异常精神。

我一直引以为幸:什么事都影响不了我呼呼大睡,沾枕头就着乃亮之“特异功能”。可这一次,怎么忍,怎么劝,怎么催,我是豁出去地不肯入睡了!

我抬眼一看:天哪,立在斜对面小电子钟上的那几个透红的阿拉伯数字,已蹦过凌晨4点啦!这一看,我不禁心热心慌,心跳也猛然加快。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强迫自己的思绪在故乡的田野上漫步;在故乡的河水里畅游;在故乡的山脊上眺望……

入睡了,入梦了……

在老家房西头的自留地上,我指着三棵在美国买来的小灌木,对身旁的丈夫说:“种得太密了,都挤在一块儿长不好,赶明儿给挪了。”说完,我就朝家的方向迈步了。已故的二姐在我前面径直地朝街口走去。我则右转,右拐,拐到了老家的大门前。两扇黑色的门板前,立着一个正方形的白纸牌,上面写着我在美国的事。字迹很端正,只是蓝色的墨水,像是被弄湿了,把头两个字给模糊了。我随手拿起,抱在胸前,后面就跟来六七个女女男男。

我推门进院,但见老爹坐在床尾上。床上铺着乳白色的鲁绣工艺床单,淡藕色的棉被和枕头干净整齐地码在褐色的床头前。床头是椭圆形的,木纹清晰美观,甚是好看。

爹,穿着一身黑灰色的衣和裤,左手放在右腕上,右腿搭在左腿上;爹,坐姿款款,特帅,特风度;爹腰不弯,背不驼;爹开口问我:“你后面那些人是谁呀?”

“文学界的好朋友。”我说。

人在梦里,梦在继续:一间空旷的大屋子,一个棕色的大立柜背靠西墙,方位偏南。立柜后面,聚集着几个影视演员在商讨一什么奖项。

爹跟我说:“你问问濮存昕,这个奖是不是给了朱时茂?”

我醒了。我走出梦境,就塑在了日历前。

阴历上仿佛映出了爹的笑脸:“别难过呀,亮子!你都看见了,爹过得挺好的。”

我冲进车库;我跑到后院;我蹲下身子,瞪着自己刚为爹烧过的那堆纸灰……

风,吹动了纸灰;纸灰在风中轻扬。我抬头追视,想亲眼看着纸灰向天国飘去。

爹在那里。

就爱过大年

一提过大年,那抵挡不住的魅力就不加商量地把我吸进童年的欢乐中。于是,远在西半球的我,便一头扎进山东半岛的庆年氛围中,如痴如醉地回味着,享受着……

儿时过大年,最高兴的莫过于穿新衣服,吃好饭,跟姐姐们到集上去看人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耍狮、扭秧歌。人多的时候,姐姐们就换着班儿地让我骑在她们的脖子上,我双手抱着姐姐的脑袋,安享坐得高、看得远的特殊待遇。

记忆里,像是最喜欢看我大舅踩着高跷演节目。妈说,大舅是方圆几十里的大学问人。的确,大舅总是利用踩高跷时给乡亲们唱一出自编的山东吕剧。大舅所唱的戏词儿也就成了妈妈在疲劳时的解乏曲。星移斗转中,妈妈的“解乏曲”又变成我思念她老人家的“乡恋”了。

过大年的另个难忘,当属祭拜祖先。老能记住,一到大年三十下午,爹就把东、西两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后,搬出用红木雕刻的大条几,将它安放在东院的堂屋里,再踩着凳子把一幅又长又宽的家谱挂在后墙上,请出祖先的牌位,以备家人前来磕头跪拜。

再看西院里的妈妈,围在灶间,又蒸又煮,又洗又切,又煎又炒,又烹又炸……

看着妈在炸好的鱼,炒好的菜,炖好的肉上,交叉放上被烫软的长葱叶儿,我就凑上前去问妈这是为什么?妈说:“不搭上绿葱叶儿,祖先们不敢动筷儿夹。”可等初二晚上送走祖先,我又极其好奇地问妈:“搭上绿葱叶了,为什么所摆放的贡品半点都没少?”这时,妈妈的回答是这样的:“爷爷奶奶那是舍不得吃,想留给亮子吃。”

别梦依稀,故乡啊……

屈指细数,在美利坚的国土上,我已过了28个大年了!记得,1994年我回山东出书时,出版社的徐大哥问我:“你们在美国过大年吗?”我的答复竟是:“也过,也不过!”这叫什么话呀?这叫大实话!

在华盛顿居住的近10年里,过大年的全部含义,就是一个日期的提醒,一个年轮的转动。因没有法定假期,佳节的气氛便不够浓厚。但一家人还是要凑到一块儿,包顿饺子,炖条鱼,喝杯红酒,碰个响儿。在那“当”的一声中,相互间说几句吉祥话,放下碗筷,年就跑了。

然而,自1996年我搬进印第安纳州,再提过大年,那可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啦!

是年,我家买了一个可收看中央电视台4频道节目的“小耳朵”。它一进院儿,我便一跃“精神扶贫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大富婆”。

感觉美极了!透过电视屏幕,故乡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宝岛台湾所拥有的山川美景,风土民情;佳节时的喜庆场面,可大胆地使用“依山缩地在君怀”来作比呀!

尤其是一进入腊月,那过大年的喜庆气氛会把我团团围住。从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到月中返乡回家过大年的人潮涌动……

看那些在外面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大包小包地背着,扛着,前呼后拥地挨着,挤着,巴破眼地盼着,等着,不辞辛苦,排除万难地往家里赶哪,奔哪……只为,与家人团聚;只为,把这一年一度的大年给过热闹了,过红火了!

尽管我独在异乡为异客,可从央视所播放的画面中,我仿佛就是那个抱着一年的积蓄回家送给妻儿老小的赶路人;仿佛是那个做好饭菜,跑到街口,踮着脚尖,翘首以待儿女回家过春节的老娘亲……

再说这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不在乎那台节目的质量非常棒,还是特别次,身在异乡的人,所看中的是那份熟悉,那份亲切,那份心灵的共鸣,那份我也拥有了回家过大年的美好感觉。

美好的感觉在扩散,美好的感觉在延伸……

几年前,我所居住的美国中东部小城也有了过大年的意味。随便走进一家超级市场,一个个写在小白牌上的绿色春字,插遍商店的四面八方。

去年的腊月二十八,我到家附近的超市去买菜,一位白人老太太指着一个插在货堆里的“春”字,问我怎么念,是什么意思?我耐心教她发音,并告诉她:这个字是春到的预报,是农历年的岁首,也是中国人一年中要过的头一个节日——春节,又称过大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她象征着美好,兴旺,对未来充满希望与寄托的团圆日。

料想不到,我口中的“过大年”竟把她老人家给深深地吸引了。老太太边赞叹边请我用中文把“过大年”写给她。理由是:她那个读高中的孙子正想在自己左臂上刺几个中国字,但又不知刺什么。听罢我言,老奶奶当即拍板儿:就刺“过大年”吧!

正月十五躲花灯

在山东老家过正月十五,花灯尚未高挂,我家的炕头儿上常会坐着一个躲灯的新媳妇儿。尽管我上无兄长,下无弟。

家乡习俗:十五不躲灯,“si”她公。大过年的,我故意把引号里的那个字,用汉语拼音取代。但那字的含义我就不能含糊不清地一带而过了。往明白里说:正月十五晚上,新媳妇若在夫家又吃又喝又观灯,她的老公公就要“撒手西去”了!

人命关天,事态严重!

恒久的传统习俗,像是被黏在了地球上,有轨道,有方向地运转在太阳系里,随意逆反,万不能!如此这般,哪家媳妇有此胆量敢拿公公的性命与陈旧观念对垒?抗争?俯首认输,乖乖地听从习俗,方为上策。

基此,凡家里有儿子的爹和娘,恨不得儿子刚满月就给未来的媳妇张罗出个正月十五能让她躲灯的人家来。

于是乎,生儿者便四处交涉,八方结对:等我儿子有了媳妇,正月十五就到你家去躲灯。成,就这么说定了,我儿如能娶到个媳妇,正月十五就不用吃自家的饺子了,儿他爹的性命也就算保住了。

然而,这种携手“保命”的互惠活动,讲的是门当户对,按等级分。严格地说,家境赤贫和祖上无德的人家,到了正月十五的那一天,那个新媳妇怕是“望门投止”都无人肯接。

像是惯例,凡无处躲灯的新媳妇,几乎都往我家奔。每逢正月十五,我家就成了她们的“急救站”。我的妈呀,只要有人找上门儿,除个别人家祖宗八辈均道德败坏、奸诈透顶、害人成性、且屡教不改的,余者,全是妈的座上宾。

往事,在时光的隧道里掉头折返;历史的画卷已越过浩瀚的太平洋,在美利坚的国土上向我铺展……

在灾荒肆虐神州大地、乡亲们惯以树皮草根充饥年间,前街寅大爷的儿子、双目失明的保哥哥有幸娶到了一个盲媳妇儿。寅大爷的贫穷是通里到外的,即便是丰收年,三十晚上到我家“借”白面包饺子的记录,亦逐年叠加。试想,如此家境,保妻若想找个允她躲灯的人家,何止“难于上青天”!

不忘那一年,正月十五的傍晚时分,寅大娘把新媳妇儿领进了我家门。

那晚,妈把过年时特意留下的、家里仅有的白面全和了。二姐又剁了一整棵过年时特意省下来的大白菜,拌上不常见的猪肉丁儿,一盆闻着就口水哗哗流的饺子馅儿,即香遍北屋的各个角落。就连蹲在炕头儿上的小花猫都香得眯着俩眼笑。

妈撂话儿:“吃饺子时谁都不许数。”妈说越数家里的东西就越不禁吃。

没人知道谁吃了多少个,就见两大盖子板儿的饺子全部吃光后,保嫂还说她没饱。

妈栽面儿了!客人在我家吃不饱的记录绝对史无前例!这个记录一旦遭破,那将是她老人家毕生的奇耻大辱!怎么办?怎么办?

拧眉搓手时,妈急中生智了。她命令我二姐赶紧用温水去泡干地瓜叶子,自己便卷起袖子又和了一块黑乎乎的地瓜面。

当妈妈把黑馅儿全部包进黑皮儿里,一锅小黑猪儿似的黑饺子便在沸腾的开水里上下翻滚……

没在意保嫂又吃了几大碗,只知道她饱餐过后,即兴为我们全家人唱了一曲《十三劝》。

《十三劝》的完整唱词我背不出来,但其大致内容是:教人学好,激人向上,劝人行善积德好好生活。最后一句,我倒没忘:“为人学会十三劝,富贵荣华万万年。”

若想富贵荣华万万年,先要学好十三劝!

同类推荐
  • 西雅图睡不着

    西雅图睡不着

    西雅图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海洋性气候和高纬度内陆季风巧妙平衡下,成为一个水气丰盈,却无潮湿之害的美丽城市。依山傍水的地点在亚热带国家也许是乏人问津的居家之处,但是在西雅图却是炙手可热的好地点。西雅图的浪漫非比寻常,诚如作者所说,对西雅图的感觉是绝对需要人来分享的,否则一个人承受不了!
  • 在离乡

    在离乡

    本书收录了作家乡土文学的短篇散文精品,清新隽永,带您一窥原生态的文字美景。
  •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资深电影爱好者、著名影评人陆支羽,在这本书中精选23位世界经典导演及其代表作品,142部至爱的电影片单,带你一起体验电影带来的迷影人生。除了我们熟悉的杨德昌、蔡明亮等中国面孔导演,书中还包括伯格曼、阿巴斯、阿莫多瓦、今敏、法斯宾德、费里尼、小津安二郎、帕拉杰诺夫等外国经典导演。书中还收录了对第5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导演张大磊的采访,First西宁青年影展最佳艺术探索奖《中邪》导演马凯采访,First西宁青年影展最佳影片《喜丧》导演张涛的采访。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马戏团,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的小丑,而电影给了我们再造幻想、重塑灵魂、直面自我的另一种可能。
  • 情谊·名人·美文

    情谊·名人·美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接着若干重量级人物: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苏武。《情谊·名人·美文》包括名人的生平小传、婚恋故事、友谊往来、经典作品以及家书。
  • 走不远的昨天

    走不远的昨天

    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作者用温馨的故事,回忆年轻时期的点点滴滴,每个瞬间都是令人难忘的,尽管年华不在,岁月的痕迹已经清晰的写在身体上,但是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依然不改。
热门推荐
  • 中国酒业经济观察

    中国酒业经济观察

    该书共分为“产业观察”、“产业评论”、“产业分析”和“产业纪实”等四个篇章,全面细致地剖析了我国酒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入解读了中国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人们解惑释疑,指点迷津,更有企业经营运作的实战分析,为中国酒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美人历史系列之倾国倾城

    美人历史系列之倾国倾城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
  • 爱来时相许千年

    爱来时相许千年

    你一句戏说余生不负,我相许千年不弃。中元节的夜晚,景墨在十里桥上遇见言瑶,白衣飘飘,腰间玲珑悦耳,回眸一笑的瞬间,惊鸿一蹩,迷了景墨的眼,情愫在景墨心里悄然生长。时隔三月。再次相见。玄灵宫上,言瑶白衣胜雪,负手而立,眼神冷冽:“景墨,是我青箫峰弟子,看谁敢动他一根头发。”……多年后。景墨问言瑶为什么收他做徒弟,言瑶悄然轻笑:“徒弟?景墨,你确定不是童养夫?”景墨宠溺一笑:“十里清风十里路,步步清风永相随。”
  • 从瓦罗兰到超神学院

    从瓦罗兰到超神学院

    这是一个关于瓦罗兰和超神学院的故事。(简介暂定,临时更改,多多包涵~)
  • 曾国藩管理日志

    曾国藩管理日志

    一生戎马倥偬的曾国藩,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后来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官至两江总督。在毛泽东看来,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在本书中,曾国藩的形象不再局限在纵横战场的军事家上,而是突出了他在军事才能以外的德与行。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的人之一。本书将曾国藩的著述、家书中所传达的儒家精神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曾国藩作了另类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观察曾国藩的全新视角。
  • 漫漫至尊路

    漫漫至尊路

    人界、仙界、神界,谓之三界……引气入体,锻造根基,凝结金丹,丹破成婴,再进一步,便为化神,此乃人界修炼法门之大纲……面对漫漫至尊之路,主角坚守道心,毅然说道:“至尊之路,绝非一马平川,定是艰难险阻、危机四伏之路,然,纵使其长漫漫,吾也——毅然踏上。”这是一个残酷却理想的世界,弱肉强食、实力至尊是这里的不二法则。
  • 武极昊天

    武极昊天

    神话天庭,一代天骄横空出世,光照万古!从此,神话不再是神话,传奇就是这样产生!在这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看天骄少年如何逆天。红颜环绕,成长曲折,接踵而至的磨难不断地锻炼着少年的心,是什么让他如此的坚强?等待他的又是怎样的结果?一切都还在迷雾之中。
  • 盗世魔王

    盗世魔王

    即便封印,血祖不死。【不死者之祖】:存在本身抹杀不能。封印解除,权能回归。【夜魔之王】【血族之王】:暗夜之域莫非王土,月影之中莫非王命。以及,封印万年不灭的仇恨——【不屈者】:自伤害中得到领悟、几率复刻该伤害来源的技艺。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而这些代价,你们人族的贤者勇者们,准备好了吗?
  • 萝想大陆

    萝想大陆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我珍惜着每一个可以让我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