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2900000034

第34章 知与不知

人生,就是一个知与不知的过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的观点。

不懂得的事情,经过学习便会懂得;懂得了以后时常加以实践,丰富原来学习的知识,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也是孔子的观点。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里的“知道”,就是“懂得”的意思。知识,或者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为人处世也一样,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做人不能吞吞吐吐,不明不白。

温故知新,这也还是孑孔子的观点。

《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便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当代社会,日新月异,过去的知识也许是今天的谬误,不温故,不但没有旧知,而且可能会不知新了。

与时俱进,是知识之树、生命之树长青不衰的秘诀。

知,就是壶里有水。不知就是壶里没水。

有了,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没有,也不等于糟糕透顶。

壶里有了水,就看你怎么斟出来。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懂得福建人的功夫茶,那斟功,让你啧嘴称道。高低匀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四川人的铜壶茶,长嘴远斟,像瀑布从天而降,不多不少在人不可思议间便斟到茶杯里。那技艺真可谓惊人!

如果壶里有水,老斟不出来,碰上脾气不好的人,可能就将茶壶扔到地上去了。有茶的壶变成了碎片,而没有茶的壶可能安然无恙。

世间的事情,也是无常的多啊!

证严法师说:“人都有求知欲,希望能博闻,让知识和眼界都很开阔。但事实上,能真正透彻了解天下万物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我们要谦虚。

证严法师说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叫王倪。有一天,朋友问他:“你可知万物的道理,它们共同的标准是什么?”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

朋友又问:“什么是你不清楚的事物呢?”

王倪同样说:“我怎么会知道!”

朋友再问他:“如此,天下的知识,并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了?”

王倪还是回答:“我怎么会知道!”

这位朋友感到很失望。因为大家都认为王倪很有才学,没想到竞一问三不知。

王倪看到朋友很失望,就说:“你不必失望。我如果告诉你‘我知道’,‘可知’其实就是真的知道吗?如果我告诉你‘我不知道’,你就能确定我真的不知道吗?世间的事情,往往没有共同的标准。譬如人若是长期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得关节炎。但是,泥鳅住在泥沼里,就很逍遥自在。”

王倪还说:“人喜欢吃肉,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咬蛇,乌鸦喜欢吃老鼠……各种动物都没有一致的兴致与爱好,天下万物怎么能有共同的道理呢?我又怎么能断言什么是对的呢?”

知与不知,都是相对的。你说你知,可能你说的时候就是不知了;你说你不知,说的时候你可能是知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对我们这个世界,你说你知,还是不知呢?

中国有句古话:“处处皆学问。”

又说:“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一为君子,一为小人,自取如何耳。”

证严法师说,平等尊重,用心体悟,都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她说了一个“勿轻他人”的故事。

深山里有一个道场。道场内有一名弟子,他想到外面参访,便向师傅告假。师傅问他:“我们的道场四周环山,你要往哪里去?”弟子一时答不上来。师傅说:“你回去想想,等到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再出门吧!”

这位弟子很努力,天天想,但始终没有想出办法来,心中不禁生起烦恼,但又不敢擅自离开道场。

百无聊赖,弟子逛到菜同去。种菜的圆头僧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问他:“看你这样子,为什么不高兴呢?”

弟子说:“我想到外边参访,去向师傅请假。师傅问我‘四周是山,你怎么走出去呀’?我答不上来,师傅要我想好了再出去,可我老想不出办法。”

圆头僧说:“这并不难啊!”

弟子听了就很高兴,说:“你能教我如何回答师傅的问题吗?”

圆头僧笑了,说:“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这位弟子听了,若有所悟,击掌说:“有道理!”弟子高兴地跑到师傅面前,如是一般地回答了师傅。

师傅说:“这个答案不是你想出来的吧!是谁教你的?”

弟子不敢隐瞒,如实禀报:“是种菜的圆头僧教我的。”

当晚,师傅把所有的弟子召集到大殿,然后升座向大家宣讲:“种菜的圆头僧虽然每天忙于种菜、耕种田地,但他用心体会大自然的变化,并且能从亲手开垦、种竹的过程中,体悟到真理。这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那就是只要用心,便处处皆道场。”

佛教里的处处皆道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处处皆学问了。

在学习《易经》中,也有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两位易经的预测大师,他们是父子俩。

有一天傍晚,北风刮得紧,有人敲门。父亲对儿子说,我们先占一个卦,然后开门,断一下敲门的人前来是为何事。

父子俩根据敲门的时间起了一个卦,上巽下金。

儿子说:“来人是来咱家借锄头的。”

父亲说:“根据卦象,上边是木,下面是金,你断为借锄头的,也有道理。但我认为来人是借斧头的。为什么借斧头呢?因为现在正冷,要劈柴生火。”

门开了,来人果然说:“你家的斧头呢?借咱家用一下。

天太冷了。”

这就是“知”与“不知”。

证严法师说:“人若不用心,如何学有所成?在生活中若能用心学习,工作就能进行得顺畅、简单和利索;如果欠缺用心,即便用尽力气,也只能徒增疲劳,得不到好效果。”

证严法师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国王的后花园死了一头鹿,国王把死鹿赠送给料理后花园的佣人。佣人很高兴,因为鹿皮可以缝皮衣,鹿肉又可以美餐一顿。但刀钝鹿皮韧,磨刀石在楼上,死鹿在后花园,害得佣人楼上楼下来回跑。别人看见了觉得奇怪,问他:“你老跑什么呀?上气不接下气。”佣人说:“刀用几下就钝,就得往楼上跑,要磨刀啊!”

人家说:“你可以把磨刀石从楼上拿到死鹿的旁边,割几下就磨一磨,这多方便啊!”

证严法师告诫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若想达成诸多理想,做成无数的工作,‘用心’的确非常重要。”

知与不知——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去“知”。

然后,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去表述我们的“知”。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知?

证严法师说:“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表述我们的知?

证严法师说:“一言为重,千言无用。言重则信重,信重则有大用。”

同类推荐
  • 人生与社会

    人生与社会

    《人生与社会》叙述了佛教的财富观、福寿观、道德观、政治观、忠孝观、女性观、时空观,介绍了佛教对社会病态、心理病态、民俗病态的疗法,还讲解了佛教有关天堂、地狱和人道、佛道的佛法要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很高兴再见你

    很高兴再见你

    她始终都记得那个下午,穿白色T恤的少年。许多年后,他单膝跪地,拿出那枚早已准备好的戒指。对她说,“我要回去了,你能嫁给我吗?我不想再错过一次,不用着急回答我。”
  • 白发弃妃太绝情

    白发弃妃太绝情

    有谁知道,她曾是那个惊才艳绝,让多少男人都为之着迷的,圣雪无双……◆红罗帐中,他亲吻她唇角,笑得邪魅而森然:“鸣悠,用你的身体和智慧迷惑凌御风,然后,杀了他!”她仓惶后退,却终只剩冷然一笑,“玄苍,若我属于了别人,只愿你……不要后悔!”一身纯净染满血污,一身才华皆付流水,以为这一生不会再痛得如此噬心锉骨,却在真相大白时悚然心惊,痛彻心扉!原来,她所有的爱恋,所有的牺牲,所有的痛苦,全都是一场空,她从不曾爱过谁,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她……原来,这些年来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场,笑话……“哈哈哈”凄厉的笑声恸彻天际,槿树下,她白发轻扬,一身红衣,如子规啼血,凄艳绝丽。只是那红色,究竟刺痛了谁的双眼,而又是谁,在她不愿再回头时,悔不复当初?她嗜舔着指尖鲜血,绝美的脸上满是不屑与狠绝,“玄苍是谁?凌御风又是谁?我不管他是谁,通通,杀掉!”【霜是简介无能星人,亲们直接看文吧,霜灰溜溜爬走】
  • 他的眼里有暖阳

    他的眼里有暖阳

    为了查清母亲去世的真相,她与神秘人做交易,接近墨北辰,潜入墨家偷药膳秘方。真相揭开那刻,墨北辰银牙一咬,“叶清音,你拿墨家两样东西打算怎么还?”胡说,她明明只拿了一样,怎么会有两样东西。墨北辰关上门,“把我的心还我。”叶清音本以为来到这个世上只为查清妈妈去世真相,报答养父养育之恩,却不曾想过她的一生注定要与墨北辰这个坏脾气的男人生生久久的纠缠。
  • 杀手冷妃别嚣张

    杀手冷妃别嚣张

    南宫若雪,南宫家二小姐,花痴成性,以不择手段勾引自己的相公和跟他的侍妾争宠闻名天下。林宣儿,现代杀手,却因缘际会和南宫若雪来了个灵魂大碰撞。花痴的命运,即将重新洗牌片段一:“醒了?多久?”淡漠的嗓音带着一丝不耐。“春儿说,已经醒了三天,只是不让人告诉王爷,说是怕王爷担心!”婢女不屑的开口。担心?东方轩臣听了差点闪了腰,开玩笑,那个女人最不怕的就是他的担心吧?片段二:“南宫若雪!”一声暴吼回荡在整个寿宴现场!南宫若雪眼里一丝暗喜滑过,却转眼立刻跪倒在地:“轩王爷!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敢针对希钗妹妹了!再也不敢说她半句不是了!你要带她来我也不敢说什么了!王爷,您就原谅我吧!”低下头佯装用袖子擦泪,其实趁机闻了闻袖子里藏着的洋葱,眼泪瞬间喷出:“王爷。。。。。。我再也不敢了。。。。。。”片段三:东西南北四门中连东门子弟都没有几人能够见到钧漠,她南宫若雪还在损他?胆子也忒大了!“师父。”钧漠眼带笑意。“那小丫头片子不错,我喜欢。”一位老者眯眼暗自打算,若是不收了做徒弟,岂不可惜?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啦啦啦,开新文啦,请大家支持,收藏啦下面推荐好友文文女人,宠你上瘾作者:能让你流泪的终不是我陆玥狠狠地甩了邵凯斌一耳光,邵凯斌为保存面子向陆玥囔道:“有本事,你再甩我一耳光。”陆玥毫不犹豫地再次甩其一耳光。邵凯斌顿了顿,说:“既然你那么听我话,那我就饶了你。”《师兄,你别跑!》落雪人家俗话说的好哇!爱国爱家爱师妹!防贼防盗防师兄!不过俗话毕竟是俗话,现实是这样的:师兄,一秒过了,你更帅了!师兄,你连打哈欠的样子都这么优雅!师兄,你的眼神是在诉说对我的爱意吗?师兄,呜呜呜,你就从了师妹吧!
  • 萌妻宠上天:路边小狐不要捡

    萌妻宠上天:路边小狐不要捡

    她是一只狐狸,在不过就是一个妖狐?好吧,她是一只九尾狐。看见过白娘子传奇,一条蛇报恩,见过一只九尾狐来报恩的么?小狐狸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顺手“拿”点东西。“老板,安好小姐把钻石项链给拿了”,“没事,让她扔着玩”。“老板,安好小姐偷了一个男士内衣”,某人拿着笔的手一顿,:“没事,让她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跟我的尺寸一样”。“老板,安好小姐在外面偷了…偷了一个人…”,某人掀桌,:“安好人呢?”。一只呆萌的小狐狸,遇上了一只腹黑的大灰狼,这到底是被吃掉,还是被吃掉?
  • 都市超强狂医

    都市超强狂医

    初入社会却遭无情打击,命途多舛,幸的无上传承,从此一朝翻身,银针渡人、术法渡鬼,冰山女神投怀,都市生活乐逍遥。
  • 净名经关中释抄

    净名经关中释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诗歌苗圃

    诗歌苗圃

    随心,行走在诗歌小园……或欣喜或失意,以诗歌言语
  • 九霄风华

    九霄风华

    一个从雪域北国走出的少年,开始了他非凡的人生!
  • 前夫又来了

    前夫又来了

    问及程暖对于失败婚姻的看法,她总结出一句大俗话:只怪当年太年轻,是人是狗分不清!前夫你好,前夫再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