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500000246

第246章 至湘洲望南岳

吴均

【原文】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复纷。鸟飞不复见,风声犹可闻。胧胧树里月,飘飘水上云。长安远如此,无缘得报君。

【鉴赏】

首句写水景:“重波沦且直。”《尔雅》云:“小波为沦”,“直波为径”。迭起的波浪时而为“小波”,时而为“直波”。一圈圈涟漪,犹如一朵朵白花;而浪花的图案又瞬息多变,令人应接不暇。“沦且直”三字,标志着水景的清晰;而如此清晰的景象也只有在“望”者的近处才可以见到。由此可见,“望”者的立足点——“湘洲”,很可能就是湘江中的一个小洲(或说“湘洲”为吴均《发湘州赠亲故别诗三首》中的“湘州”,也可备一说)。次句写山景:“连山纠复纷”。其中的“山”是指“望”中的南岳衡山。“纠纷”,交错杂乱的样子。南岳绵亘数百里,七十二峰交错为雄壮的景观。诗人以“纠复纷”三字勾勒出一幅大写意的画面。可见,开头二句不仅对仗工巧,而且一为优美,一为壮美,各具风姿,交相辉映。如果说开头二句所展示的画面较为清晰,那么,“鸟飞”二句中的画面则由清晰转向若即若离。“不复”与“犹可”,形成了诗句中的语气转折,这种语气的转折连带着意象的转换:“鸟飞不复见”,是从视角上拉开空间距离;“风声犹可闻”,则是从听觉上缩短空间距离。如此一拉一缩,便造成了这幅有声画的若即若离之感。

“胧胧”二句写月景和云景,又从上二句的若即若离推向朦胧感。月隐藏在树丛中,自然有朦胧之感;云笼罩在水上,难免有虚无缥缈之感。而诗中“胧胧”、“飘飘”等迭字的运用,不仅使上句与下句属对工整,而且加重了月景与云景的模糊感。

由此可见,诗的前六句中的画面呈现出变化的轨迹:由清晰到若即若离,再到朦胧感。那么,诗人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变化呢?这是为了表露诗人渴望报君而又“无缘报君”的失意心态。对此,诗的结尾二句说得很清楚。“长安远如此,无缘得报君。”诗人由远望南岳转而远望“长安”。当然,此中的“长安”句是用典。据《晋书·明帝纪》说:“(晋明帝司马绍)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向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家世寒贱”的吴均,虽然不敢企求君主的“宠异”,但也希望得到君主的知遇。他念念不忘于“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入关》),也曾因赋诗博得了梁武帝的欢心。但又因为鲠直而不善于阿谀为梁武帝所厌弃。据《南史·文学·吴均传》说:“(吴)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梁武帝曾经说:“吴均不均,何逊不逊”(《南史·何承天传附何逊传》)。厌薄之情,溢于言表。探究吴均由一时得意到失意的变化的心迹,就不难明白诗人为什么触景生情,顺沿着景物由清晰到若即若离再到朦胧的变化轨迹而直露心迹。从而,也可以看出该诗构思之别致,笔法之潇洒,在清淡质朴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失意士人的情感。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本书是小说家魏微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文学纪”“年代祭”“人物记”3辑共32篇文章。本书回顾了作者走过的文学道路,并对文学、对写作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见解;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并对作为成长背景的20世纪80年代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回忆了作者的家人朋友,并对亲情、友情进行了基于个人视角的阐发。
  • 呼兰河传:萧红作品精选

    呼兰河传:萧红作品精选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热门推荐
  • 冷王的倾城狂妃

    冷王的倾城狂妃

    杀手?特工?对!她就是那狡猾多端,腹黑又凶猛的“雪里白狐”穿越而来的!穿越第一天,拎着蛇鞭打的班花全身深度溃烂!第一百天,将玄天大陆五毒老祖毒杀!第一千天,领着狼群屠尽称霸千年的五行族!他,尊贵至极,传闻冷情冷性更冷酷,残忍又暴戾!而他却独宠她:“为了她,本王愿倾尽这天下,哪怕万劫不复!”下人来报:映月公主与别人说王妃勾引蓝世子!他冷冷道:“准备钢针,缝了映月的嘴!”翌日,又有报:王妃踹了皇帝新宠熹贵妃!皇上震怒!他:“准备热水,给王妃泡脚,踹了人,脚酸!”且看,他陪着她,炼魔兽,御圣兽,召唤神兽,如何步步为营,冠盖满天下……
  • 掌中妖孽

    掌中妖孽

    小时候欺负她的少年,长大后是处处护着她的青年,但是三年后,却成了逼杀她的邪魅狂狷的男人,究竟两人之间除了死与活,还剩下什么?
  • 娘子不太乖

    娘子不太乖

    某王爷不是对天下的女人都反感吗?但是为毛却把她这个穿越来的可怜人圈在身边呢?还不许她反抗,当她是死的吗?不仅如此,他竟然还威胁她:“你若是再敢逃跑的话,就把你的腿打断,让你哪里也去不了……”
  • 星染雪梦深

    星染雪梦深

    她是受人唾弃的私生女,她存在的意义只是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去给别人创造价值,可她终究是幸运的,即使身世再不光彩,爱她的人依旧还在。
  • 大乘入楞伽经注

    大乘入楞伽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清仇小姐

    重生之清仇小姐

    “利益,这个世界上只有利益?”重生的陈晓楠性情大变,偶然间带回一只鹦鹉,而这个鹦鹉却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去往修行的道路上,路上所发生的,让陈晓楠没齿难忘,自称“玥飞”的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竟说要誓死保护自己,“呵呵,他还是个孩子啊!”玥飞竟然还有人喜欢,屁股被颠的整天被跟被烦。关心自己的赵冷,却不知背后隐藏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最让人出乎意料的——陈晓楠化身清仇,成为了两派掌门,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清仇小姐”。还有更精彩离奇的事件发生,欢迎入坑。(还有第二部等待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捡宝

    捡宝

    唐砖汉瓦,古玩字画,青铜银花,金石美玉……受人欺负的上门女婿何冉意外得到了捡宝系统,从此天下奇珍尽在手中。凭借一双鉴宝金瞳,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 花自亭楼鹤满心

    花自亭楼鹤满心

    所谓世态炎凉,沧海桑田。在成神后的漫漫时光中,殷离模糊了岁月,模糊了人情冷暖,模糊了世间万物。他本该在这无尽空虚中灰飞烟灭,可总有一只仙鹤徘徊于心,令他无限留恋……
  • 内战风云:东北烽火(续四)

    内战风云:东北烽火(续四)

    寂寞的鸭绿江1947年2月下旬,北线吉林、长春地区战事正酣,南线相对平静,我到安东去采访,主要是想看看久闻大名的鸭绿江。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天然水界,历史上,就是长白山脉所产木材外运的重要水道航路。据说每到伐木季节,大批木排由上游顺流而下,连绵不断,蔚为壮观。但在国防意义上,鸭绿江却因国势衰微,始终没有成为防卫屏障。中日甲午战争时,日军就是从鸭绿江打过来,入侵东北的,中国失去了江南屏障朝鲜。日俄战争时,日军再次渡江北上,打败俄国,朝鲜完全变成日本的侵华基地,鸭绿江就是其直趋东北的桥梁。“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境一缩千余里,山海关成了“国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