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400000024

第24章 妙笔生花(12)

这是袁枚七十大寿时,一位大诗人赠送给他的诗。诗的大意是说袁先生您的诗家喻户晓,名气大得很。您的文章气势磅礴,那威势比千军万马还要强。中国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你的名气,就连朝鲜使者也来重金购买你的诗和文章。泰国的商人们争相抢购你的诗书,回去赚大钱。先生您真是千百年以来江南少有的人才,就是中国北方也没有人敢同您相媲美。您是我国千百年来的第一大人才。

这首诗决无对袁枚吹捧之意。事实上在乾隆时期文坛上,袁枚的地位就是这样。人们称袁枚为“当代龙门”,学界“泰斗”。同袁枚齐名的清朝大文人赵翼也曾经作诗说:“子才(袁枚的字)果真是才子,我要分他一斗来。”

为什么袁枚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呢?

袁枚在他的《对书叹》中说:“我年十二三,爱书如爱命。每过书肄中,两脚先立定。若无买书钱,梦中犹买归。至今所摘记,多半儿时为。”袁枚说他的成才主要是因为他少年时代的努力。我年少的时候,十分喜欢看书,可是家里没有钱买书。每一次经过书店我就要走进去,站在那儿读书、背书。我现在的作品,多半是我少年时候记下来的东西。可见少年时代的教育对一个人成才是多么重要!

袁枚1716年出生于浙江省钱塘县(今杭州)一个贫苦的读书人家庭。曾祖父、祖父都是清朝很有造诣的读书人。曾祖父写过一本《竹江诗集》,祖父也有诗集相传。幼年的袁枚曾经亲自动手抄写,背诵过这些诗集。

到了袁枚父亲这一辈,家庭开始贫困了起来。为了谋生,袁枚的父亲、叔父长期在外漂游,给别人当幕府。因此,袁枚幼时的教育是由他的祖母和姑妈来承担的。姑妈是袁枚最好的老师,也给了袁枚良好的家庭教育。

袁枚的姑妈知诗书,读过史记及其他笔记小说。因为丈夫死了,搬回袁家住。她看见侄儿聪明伶俐,特别逗人喜爱,禀赋同别的孩子不同。所以当袁枚还在他祖母怀中抱着时,姑妈就教他读书识字了,并唱诗给他听。年幼的袁枚十分喜欢姑妈说的故事,因为姑妈的故事娓娓动听。姑妈有一种特别的本领,她能把史书中纷繁的历史事实编成浅显易懂的故事讲给侄儿听。姑妈讲完了故事总是要袁枚再讲一遍,讲错了的地方,姑妈就把它纠正过来。在姑妈的指导下,袁枚三四岁就已经略知汉、魏、唐宋等朝代的国号和著名人物、重大事件。5岁时,姑妈又教他读《尚书》,使他初步具有了一定的文史知识。姑妈的思想也影响了袁枚,使袁枚从小就对封建礼教很痛恨。

6岁时,袁枚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祖母送他入了私塾,熟读《论语》、《大学》等四书五经的一些内容。祖母希望孙子读经书,走八股取仕的道路。

这时的袁枚由于家里贫穷,无钱买书,所以除了读四书五经之外,没有读过诗。9岁那年,有一次他老师外出了,留下袁枚在学堂读书习文。他先生的一个朋友拿了一些诗集来学堂拜见袁枚的老师。见先生不在,叹息了一番就走了。留下四本《古诗集选》并留言给袁枚的老师:“我现在急需钱用,敬奉四本古诗集选,希望你能赏给我二两银子。我将十分感谢,你简直帮了我大忙。”

袁枚把这四本《古诗集选》拿来细看,如获至宝。从这时起,袁枚开始自学诗文,学习更用功。他白天在学堂上读四书五经,夜晚在家里读诗吟赋,常常大声吟诵,背熟后又把它们临摹下来。

年幼的袁枚爱诗到了发狂的程度。他读诗,背诗,抄诗,也写诗。有一次,他和他的同窗好友在门外地上作诗,等到他们各自把诗在地上写完以后,天下起雨来了,他们就在雨里欣赏他们写的诗,互相切磋更正。在家里,他常同妹妹一起读《诗经》,一边朗朗地读,一边默默地记,摹仿着手写,然后两个人比着看谁能把诗先背着写出来。

袁枚的老师看到他这么用功,总是暗暗称奇,对袁枚的教育更加关心。

袁枚12岁那年,他同老师一起中了秀才,入了县学。当县上喜报传来时,袁枚还在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竹马游戏。12岁的孩子中了秀才,而且师生二人一起中的,当然人们是很惊讶的,纷纷跑来看这位神童。

19岁时,袁枚的文章得到人们的好评,对这位少年英才人们倍加赞赏。

20岁时,袁枚到广西桂林找自己的叔父,遇见两广总督。总督大人见袁枚一表人才,谈吐举止不凡,想考考他的文才。于是他叫袁枚写《铜鼓赋》。袁枚拿起笔不一会就写好了,总督看后大加赞扬。这篇赋写得气势浑厚,非同一般,文字特别瑰丽。据说乾隆南巡时读过袁枚的《铜鼓赋》赞叹不已,让人把它刻录下来,带回宫中细细欣赏。

袁枚的才能轰动了整个广西,广西的才子士人都来探问袁枚的学识,想同他结交。两广总督佩服袁枚的才气,把他向朝廷推荐,送他到京师赶考。

袁枚一到京师,他的才能学识就使京师文人学子为之倾倒。京师有才能的人都赞叹说:“美才多,奇才少;子(指袁枚)奇才矣!”

23岁袁枚就中了举人,24岁又中进士,被选进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翰林院。袁枚的名声和才气,震撼文坛,使天下人骇然。

袁枚年老的时候常拿他幼年时期爱书如命、勤奋好学的故事来教育有志成材的青年人,鼓励他们努力上进。他常感叹地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读它。我年小的时候,家里贫困无钱弄到书。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去借书,他不给我。回到家里我做梦还想到那些书哇!爱书的程度是多么强烈。所以一有好看的书,我就把它们记录下来,牢记在脑子里。后来当了官,有了钱能买许多书,但我读书的劲头却减弱了呀!少年时代应该多读书,这千真万确地必要。否则,不可能成材。”袁枚的成功经历给我们的启发是多么重要!

黄遵宪埋头破屋心非甘

要搏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

埋头破屋心非甘

这是黄遵宪青年时寄一位友人的诗句。意思是说,我黄遵宪志向远大得很,有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怎么能象一般的儒生一样终日埋头破屋攻读四书五经,学习八股文呢?我要求得真知实学,名垂青史呀!

果真,黄遵宪后来成了名垂青史的人物。他率先倡导了“诗界革命”,写我国劳动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斗争的史诗,表述自己的爱国思想,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他勇于革新变法,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希望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赶走外国侵略者的目的,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志士。他担任驻外使节十多年,处处维护祖国的尊严,保护侨胞的利益,深受海外华侨的拥护和爱戴,是我国有名的外交家,世界也知其名。

黄遵宪的成材得益于他的少年志向、才能和他生活的时代。

黄遵宪生于1848年,是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县)人。他的祖父是个商人,家里比较富有,爷爷就送孙子上学读书,准备将来取仕做官。黄遵宪的父亲在黄遵宪9岁时中过举人,做了官。父亲的诗和文章写得很好,一生写了不少书。黄遵宪从小就受父亲影响,喜欢学习,爱好读书。

不过对黄遵宪一生影响最大的不是他的读过许多书的父亲,而是会唱山歌的曾祖母。幼年的黄遵宪是由曾祖母一手养大的。曾祖母特别爱好诗歌,尤其是山歌。据记载,曾祖母常常在夜晚请人到家里来演唱山歌和弹词(一边弹乐器一边演唱的民间艺术)。黄遵宪躺在曾祖母怀里听这些山歌和弹词,耳濡目染竟能背诵许多。他刚刚牙牙学语的时候,曾祖母又教他唱儿歌“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曾祖母常同黄遵宪一起合唱。这情景给黄遵宪很深的印象,以致成年以后,他还常常回忆他和曾祖母合唱儿歌的情景,获得美的享受。稍大以后,曾祖母又教他读记《千家诗》。在曾祖母教育下,黄遵宪具有了初步的文学修养。曾祖母的教育,激发了黄遵宪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黄遵宪后来提倡“诗界革命”,写新体诗,主要出自他对民歌的爱好。

黄遵宪深受曾祖母教给他的民歌的影响,他下到民间,收集家乡一带的民歌、唱词,把它们稍加整理,写成诗。他发现这些山歌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形式欢快活泼,读来朗朗上口,不象旧体诗形式古板,空洞无物。所以他就率先写新体诗,推动诗歌领域的革命。后来黄遵宪做了外交官,到了日本,他还是带着这种对民间歌词的爱好,广泛收集日本民间诗歌,汇编成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可见,黄遵宪诗歌成就的取得同曾祖母的启蒙教育关系多么重大!

曾祖母在帮助黄遵宪确立志向上也很起作用。她教育黄遵宪从小就要立大志,长大才能成材。曾祖母常问黄遵宪“牙儿呀,你长大想干啥子事?”小黄遵宪一会儿说“唱好听的山歌给太太听”,“弹好听的词让太太欣赏,”一会儿又说“象爹爹一样读书中举人,做官老爷”。曾祖母就引导黄遵宪说“牙儿呀,立志要专一,不能今天想立志读书当官,明儿又想唱诗弹词,见异思迁成不了大材。”曾祖母的愿望是要曾孙读书致仕。在封建社会,读书取仕是一般人家的最高理想,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曾祖母要曾孙树立最高理想。黄遵宪9岁那年,父亲中举的消息传来,曾祖母兴高采烈,抚着黄遵宪的头说:“这孩子属猴,比猴子还要聪明伶俐,‘雏鸡比老鸡,异时知如何’,长大了不知道会不会比他父亲有出息呢?”

黄遵宪入学后,学习十分用功,天资过人。10岁时开始写诗,才气不小。一次,他的老师把宋代嘉应州诗人蔡蒙吉的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做题目,让他写诗。黄遵宪稍加思考,就写下了“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的句子。老师很惊诧,暗暗称奇。第二天,老师又出了一个题目叫“一览众山小”让他写。“一览众山小”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这次他竟写下了这样不凡的句子:“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个志向远大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连整个世界大势都看得一清二楚,整个世界就在我眼中变得很小了,更何况那些一目了然的眼底群山呢!这些大山在我看来不值得一提。小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才气赢得了乡邻们的赞赏。老师告诉曾祖母说,“这孩子出语不凡,将来必成大器!”曾祖母连连点头,笑着说:“我早就看出来,牙儿是有出息的,今天果真应验了。”

少年黄遵宪的名气渐渐在岭南一带传扬。他的老师周郎山对黄遵宪的诗文极为推崇,说“过岭以来所见士,君一人耳”。意思是说黄遵宪你是南岭地区最有才能,最有学识的人。20多岁时,黄遵宪到北京赶考,遇见了当朝权贵李鸿章。李鸿章虽然是个大卖国贼,但他的学识还是很有名气的。李鸿章见黄遵宪谈吐举止不凡,气质不同一般,就考黄遵宪。从诗文致政论,黄遵宪都对答如流,见解不落俗套,思想很有见地。李鸿章不得不佩服黄遵宪的才能,称他是“霸才”,即“独霸”一代文坛的才子。

如果不是时代的原因,黄遵宪的道路也许真的如曾祖母所希望的那样走下去。

黄遵宪生活的时代,是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加深中国殖民地化的时代。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腐败,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具有爱国思想的黄遵宪亲自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十分愤慨,他要学“经世致用”的东西来报效国家。他看到清政府越来越卖国投降,社会统治越来越腐败,他十分忧虑,他要改革朝政,变法维新。

他决心不再走八股取仕的道路,他痛恨科举制度,认为四书五经是雕虫小技,它既不能经世也不能致国。当时他认为我国主权的丧失,领土的被割让都是因为清朝官员腐败无能不会办外交所致。他决心当一个外交官,到国外去研究西方强盛的原因,寻找富国强兵的办法,同时据理力争,保护祖国的利益不再受到侵犯。

具有远大志向的黄遵宪从29岁起走上了外交救国的道路。他先后担任过驻日本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总领事和驻新加坡总领事。

1896年10月,48岁的黄遵宪回国晋见光绪皇帝,他告诉光绪皇帝说:“西方之所以比我国强盛,全是因为西方国家实行了变法维新的缘故。”

“我在英国伦敦的时候,听当地长老讲,一百年以前的英国根本不能同我国相比。只是变法以后才强盛起来。所以我认为,中国要强大起来非实行变法不可!”

光绪皇帝听后震动很大,想要变革。黄遵宪成了戊戌变法的中坚力量。他在湖南办南学会,宣传变法的思想;帮助康有为、梁启超办强学会,创《时务报》。黄遵宪因为力倡变法名垂史册!

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

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

少年立大志,长大成宏才。黄遵宪就是个典型。

林万潮七岁作《闻鼓》

林万潮,福建莆田人,出生于嘉靖年间一个普通官员家庭。他的父亲曾为莆田县丞,通晓经书。林万潮自幼聪慧,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读《论语》、《孟子》,到五六岁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年龄虽然不大,却熟知魏晋以来所有诗作大家的作品,尤其喜读“初唐四杰”和李白、白居易的诗。他认为,这些人的诗不但气势雄伟,而且格调欢快,读后使人心旷神怡,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同类推荐
  •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畅销100万册,著名实战管理培训专家为国企员工再次倾力打造“责任”读本。责任永远是国企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基石。当责任感着眼于全社会时,国企就会成为真正的大品牌;当责任感着眼于国家与民族时,国企的核心精神已经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 人生三步:信念·意志·行动

    人生三步:信念·意志·行动

    《人生三步:信念·意志·行动》本书每节都用一到两个小故事,探讨那些中外闻名成功者异于常人的独到之处,以及他们获得成功的方法和经验总结。让您在文字之中学习到人生舞台的真谛。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是却往往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站在成功的峰顶。想知道成功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吗?想知道成功者都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吗?想知道每一个成功者都有着怎样的成功方法和路径吗?
  • 成功不求人

    成功不求人

    从今往后,我必须认识到,我的生命每天都在接受类似的考验。如果我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迎接挑战,那么我一定会成功。什么人最值得我们称颂呢?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唯有“能说能行”的人,是最最难能可贵的。“能说能行”的人,有的是一颗“坚决的心”。说到“坚决”,那是接近“真理”的“美德”之一;人们能够好好地应用它,它便可以成为“生命”表现的指导力。
  • 7天让你读懂社交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社交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本书运用12个字——韧、勤、诚、稳、势、远、借、变、合、义,从四个大方面探索出李嘉诚做大做强的秘诀:首先是因为他具有一番雄心壮志,不甘屈于人下;其次,是因为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创业;第三,是因为他能够抓住机会,敢于冒天下先的风险,抓住机遇,顺势发展;第四,是因为他在遭遇挫折时不气馁,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这些都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内在品质。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学渣少年与魔法英语

    学渣少年与魔法英语

    一位学渣准高考生,与魔法英语的奇妙故事。想学魔法口诀吗?来呀,我教你。滴滴答答的钟声已经报过了时——凌晨12点,“answer--answer--”拖拖拉拉的声音从自习室里飘出。“艹,还有100多天就高考了,A开头的字母都还没有背完”吴有“砰——”的一声,把3500词汇的记忆手册合上,伸手推离前面的书桌,站起身来,“算了算了,sleep了”吴有夸张的伸了个懒腰,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双腿一软,一下子瘫坐在上“妈——妈呀,有鬼呀”,吴有眼前漂浮着一些发着白光的字母,不对,又像是单词———s-l-e-e-p………
  • 七脉神尊

    七脉神尊

    身患九阴绝脉的欧阳博,因不能修炼,被人视为废柴!偶得一颗‘火魄神珠’从此开始逆天改命!灵火炼体,重塑经脉!手持传承武器‘凝光剑’横空出世,杀妖兽,斩邪魔!从此踏着鲜血杀戮,走出了一条废柴逆袭的王者之路……
  • 猫侠传说

    猫侠传说

    这本《猫侠传说》收录了十四篇少儿武侠故事。每篇故事的主角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弱小和卑微,但他们却用他们的侠骨豪情、机智勇敢和赤子之心,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耐人回味的故事!写少儿武侠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像钟锐的少儿武侠这样,每篇都贴上“幽默”、“快乐”的标签。幽默是一种智慧,快乐是一种力量。这本图书所选篇章都在全国各大报刊公开发表过。不少篇章获奖、被转载,入选过多种选集。徜徉在“眼镜叔叔”钟锐老师构筑的少儿武侠世界里,绝对能收获到不一样的智慧和力量!
  • 诗仙归来

    诗仙归来

    仙帝洛尘千年回归,仙界亲友背叛,父母和小妹失踪!仙帝一怒,伏尸百亿!
  • 独步清风

    独步清风

    爱情的破灭,友情的背叛,一次接着一次的危机不断的考验她的道德底线。杀人灭口、栽赃嫁祸、虚情假意、不择手段,当她蓦然回首时,她已经不是那个充满正义感的女孩,她又将如何面对自己?当她真正察觉心中所爱时,曾经的欺骗和背叛却让他负气远离,满手血腥的她还能否得到所谓真正的幸福。
  • 说话高手

    说话高手

    本书将教你用最短时间学会如何说好、说巧的方法,全书共有8章,包括:“怎样成为说话高手”、“怎样做好谈话准备”、“如何打动你的听众”、“如何巧妙反驳对手”等。
  • 妈咪不好惹,爹地请放手

    妈咪不好惹,爹地请放手

    冷情的杀手在失忆后竟然性情大变,让她不解的是这个冷漠腹黑的总裁竟然会和她有剪不断的牵连,最后竟然还弄出一个更加腹黑的宝宝!看来她这辈子注定是要栽在这对父子俩手上了,悲剧呀!
  • 重生之我的滋润小日子

    重生之我的滋润小日子

    前世活了十七年,一招死后竟然穿越了,前世被养母打骂,养父不理。穿越后有父有母,生活滋润,如果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此生便无遗憾,,且看紫沛儿如何在古代翻云覆雨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 阴都志

    阴都志

    阴阳相生相克,万事周而复始。生与死一线之隔,善与恶一念之间。风平浪静之际,暗流涌动之时。人心难满,欲壑难填,人间如此,阴间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