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700000013

第13章 难见天日的远古城市(5)

摩亨佐·达罗鼎盛时期的海外贸易在印度河流域也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最大规模的贸易是经由海路与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交往。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罗塔尔、马克兰、俾路支等各处贸易中转站,它们在保护和促进贸易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为印度河文明的摩亨佐·达罗在印度河流域独领风骚起了媒介作用。例如在罗塔尔遗址中,出土有与波斯湾沿岸遗址中特征相似的馒头形铜铸块、波斯湾式样的印章等,还有船坞遗址,同样在两河流域和叙利亚也发现了印度河文明特点的发运货物的印章和封泥。

在遗址附近的博物馆内,有一幅重现当时城市全貌的图画,画面上可以看见“赭红色的城墙内商旅云集,烧砖制陶的火窑轻烟袅袅,椰枣树遮天蔽日,印度河上舟楫如过河之鲫。”考古材料证实,昔日的摩亨佐·达罗一带郁郁葱葱,水草丰茂。

2.摩亨佐·达罗永远期待的回答

以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究竟是什么人创造的呢?为何存在一段时间以后会突然衰落乃至消失呢?摩亨佐·达罗的主人从何而来?又去了何方?也许只有镌刻在陶器、金属制品以及石印章上的文字能够作出准确的答复。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人能够释读这种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字,由此而引发了世人对摩亨佐·达罗各方面的种种推测。

关于摩亨佐·达罗的创建者大致有三种猜测:一种认为其创建者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其理由是印度河流域在当时是苏美尔人的殖民地,两河流域曾多次发现这里出产的印章、珠子和陶器等。也有人认为其创建者是雅利安人,还有人认为其创建者是达罗毗荼人。这三种说法都难以自圆其说,因此,关于摩亨佐·达罗的创建者依然还是个谜。

再者,摩亨佐·达罗为何突然衰亡?学术界对此亦是众说纷纭,但都不外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种情况。

一些学者认为公元前1700年左右,地球上曾经存在着一个地震活跃期,印度河流域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地壳运动,导致河流改道,洪水泛滥,文明古城摩亨佐·达罗受到3次大洪水的袭击,瘟疫流行,土壤盐碱化,不利于耕作,环境恶化,城市最终荒废。

另一些学者从遗址第7层有乱七八糟的被杀者的残骸推测,古城的消亡是由于内部纷争,自相残杀,逐渐衰微,从而给外族——雅利安人以可乘之机。然而考古学上并未发现任何雅利安人入侵的迹象,更何况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是在摩亨佐·达罗废弃400年之后!因此,这种看法目前已基本被否定。

还有人认为由于过度的放牧和种植,地力耗竭,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植被稀疏,表土裸露,在强烈阳光照耀下,水分蒸发,以致化为一片沙漠。

从摩亨佐·达罗遗址的情况来看,古城毁灭前夕,居民无视城市规划,房屋随意侵占街道,甚至侵占到城堡内部,城堡失去政治、宗教中心的功能,这一系列事实证实了摩亨佐·达罗人的社会生活后来呈现恶化的迹象。在绿油油的原野变成不毛之地后,居民们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被迫携家带口,背井离乡,抛弃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集体向哈拉帕迁徙,另立新都。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都难以使人信服,印度河文明古城摩亨佐·达罗的消逝仍是一个谜。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有关印度河文明起源与消失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我们可以相信,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在不远的将来,印度河文明的谜底定能大白于天下。

六、赫梯帝都哈图沙

1.被人遗忘的都城

1861年,欧洲艺术史专家乔治·佩罗被派遣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调查当年的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公元前63—公元14)在中东的活动遗迹。他在安卡拉以东约145公里的哈里斯河(今克泽尔河)转弯处的土耳其人村庄博哈兹柯伊,发现了一座巨大的设防城市,这就是后来证实为长期以来被人们所遗忘的赫梯帝国的都城哈图沙(又译哈图萨斯)。

赫梯人与波斯人一样,是印欧人的一支,属印欧语系,在古代东方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他们来自南俄罗斯平原,后迁徙至黑海沿岸地带,公元前3000年末到达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定居,征服、融合了这里的土著民族和先其而至的其他民族。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赫梯王国的创立者塔巴尔那以库萨尔为中心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统治着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公元前1650年至公元前1620年,国王哈托亚里斯一世在位时,迁都哈图沙。

哈图沙位于土耳其村庄博哈兹柯伊东南海拔1000米的丘陵上,都城遗址南北长2500米,城周长6000米。

1908年至1912年,德国学者雨果·温克勒在当地土著库尔德人的协助下,主持发掘了乔治·佩罗所发现的这座古城遗址;1933年,德国考古学家克鲁特·皮特尔再度发掘了这座遗址,一共清理出土了大约两万件左右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并揭示出博哈兹柯伊正是赫梯人的都城哈图沙。

哈图沙与许许多多古代都城一样,有高大的城墙,城中央设有卫城,城内还有神庙和居民区。

在哈图沙城南侧坚固的弧形城墙正中,辟有“斯芬克司门”,其右侧有“王之门”,左侧有“狮子门”;城墙墙壁由两重大理石石块垒砌而成,外部凹凸不平;城南建有4座神庙。

都城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南部略高,北部略低。北部是统治中心所在,卫城就位于城北偏东的地方;卫城西北侧有祭祀天气神的大神庙,俗称“第一神庙”。

卫城的城墙呈梯形,较长的一边长度为200米,公用建筑林立。其中之一是两层楼的“王室文书库”,出土了3000多件泥版文书,靠墙壁处还发现了书架遗迹,甚至还出土了标签。

卫城内最大的建筑物是谒见国王用的大厅,是由纵横各5列的四棱柱支撑的,不用圆形柱子而用四棱柱建筑房屋,这是赫梯式建筑的一大特征。

此外,还有王室建筑、墓葬以及小神庙。在小神庙中还发现了刻有象形文字的石板。

大神庙位于卫城西北约600米处,由神庙和仓库两部分构成。神庙本身是由围绕着长方形院落的众多小屋和圣殿组成,规模、神态与其它几座神庙相同。人们之所以称之为大神庙,是因为有许多用作仓库的狭长小屋围绕在其周围。在长达160米的巨大建筑物院落中,还有一个带有院落的建筑,有的房间显然是用来存放文书的。

神庙外侧开有多扇大窗子,这是赫梯式建筑的又一大特征,在邻近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断难看见的。赫梯王率领祭司、权贵拜谒神庙,在院落中举行净身仪式后,赫梯王进入圣殿,奉上贡品,举行献洒仪式,接着祭司、权贵加入祭祀行列,活动达到高潮。

赫梯人死后举行火葬,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火葬的民族。在离城西北2公里余的山岩上,有一座神庙,雕刻着以天气神为首的千姿百态的众神像,火葬墓便处在都城哈图沙与这座神庙之间的半道上。

2.最早掌握制铁秘密的赫梯人

据说,赫梯人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已使用铁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民族。他们以哈图沙为根据地,依靠铁兵器、马和战车,攻掠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周边地区,称王称霸。公元前1594年左右,哈托西里斯一世之子牟尔西里斯远征巴比伦,灭亡古巴比伦王国,大掠而归,两河流域文明为之黯然失色。后来,牟尔西里斯死于内部纷争。泰里比努斯(公元前1525—前1500年在位)继承王位后,实行政治改革,颁布抑制宫廷内讧的王位继承法,赫梯王国一时四海晏平,国泰民安。

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初,是赫梯帝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460年左右,托德哈里亚二世在哈图沙即位,建立新王国,赫梯帝国繁盛空前,他极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与埃及、亚述诸列强夺雄称霸。公元前1286年,赫梯军队与埃及军队在叙利亚的卡迭石激战,重创埃及军队,取得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公元前1284年左右,双方缔结和约。然而战争的胜利并未给赫梯帝国带来更多的实惠,相反却耗尽了它的国力,公元前1200年左右,来自地中海的侵略者攻占哈图沙,赫梯帝国土崩瓦解,残存的赫梯小朝廷四处流迁,在公元前8世纪为亚述所灭。赫梯帝国的埋葬者究竟是谁至今仍是一个谜。

赫梯帝国的灭亡是历史上一件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随着赫梯的灭亡,被他们秘而不宣的制铁方法也被公之于世,制铁方法不再是一个秘密,制铁术很快便在中东地区普及开来,人类文明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铁器时代。

在哈图沙废墟中出土的大批楔形文字的泥版和象形文字的石版,是解开赫梯人秘密的一把钥匙。经捷克学者弗里德里希·罗兹尼的不懈努力,这一古老帝国的文字终于在20世纪初被成功释读,其内容涉及到年代纪、法典和外交文书等方面,现已成为研究古代赫梯帝国历史和东方早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梯帝都哈图沙发掘出土的著名文物狮身人面像和帕加马祭坛,现收藏在德国的柏林。

七、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库斯科

1.爱情创造的神圣之地

在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南段群山环抱的库斯科盆地中,有一座气候宜人的高原城市库斯科,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南美洲之前,这里曾是印加帝国的统治中心。

库斯科,印第安语的意思是“离太阳最近的城市”,海拔3400米。有关库斯科的起源,印第安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则神话传说:很久以前,至高无上的创造神比拉科查在的的喀喀湖心太阳岛上创造了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曼科·卡帕克,女的叫玛玛·沃利奥,两情依依,终成眷属。创造神传授给他们各种技艺,赐给他们神奇的金杖,晓谕他们寻找金杖沉没之地并在那儿定居。这对年轻夫妇,遵照神的旨意,带着金杖,浪迹天涯。有一天,他们来到了库斯科盆地,像往常一样,将金杖插入地里,顷刻之间,金杖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异常兴奋,终于找到了神灵指引的地方,于是便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息繁衍,建立起库斯科城。此后,历代印加帝王不断兴建,至第9代帝王帕查库提(公元1438—1471年在位)时代,库斯科规模空前,名扬天下,被印第安人视为神圣之地。

2.印加帝国昔日的风采

库斯科是印加文化的摇篮。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一直是印加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遗迹犹存,从中不难领略到印加帝国昔日的风采。

印加帝国强盛时期分为四个“苏尤”(行政区):西北部是钦查苏尤,包括今秘鲁中北部和厄瓜多尔;东南部是科利亚苏尤,统治着的的喀喀湖流域、今玻利维亚的大部分、阿根廷北部和智利中部;西南部是孔德苏尤,占有秘鲁南北;东北部是安蒂苏尤,拥有安第斯山脉中段的东麓地带。与四个“苏尤”相应,库斯科城又分为四个区域,各地酋长在相应区域内建造房屋,以备朝觐帝王时住宿,而不同的街区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风俗,所以库斯科城成为印加帝国的缩影。

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中央广场,现为阿尔马斯广场。广场呈正方形,边长183米,历代印加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从中央广场开始,随着距离的增加,建筑物由石砌的宫殿府衙逐渐变成泥墙茅舍,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帝王帕查库提时代,在这个广场上曾多次举行过盛大的阅兵式和庄严的宗教仪式活动。每逢盛大祭祀典礼之时,广场中央供奉着用黄金制成的太阳、雷、闪电等诸神像,两旁的金御座上,供奉着历代印加帝王的木乃伊,众神之像前,成群的骆马在祭司的祷告声中成为刀下之鬼,而当印加帝王露面时,万众欢声雷动,祭祀活动达到高潮。如今,广场上竖起了印加人引为自豪的先王帕查库提的青铜雕像。

库斯科最负盛名的古建筑物是比拉科查宫殿,长160米,宽130米,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内设有祭祀比拉科查的神庙。这座宫殿在西班牙人入侵后遭毁,取而代之的是历时百年才竣工的拉孔帕尼亚大教堂,现为托里文夫教会占用。

城内最大的宗教中心是科里坎查太阳神庙,自印加帝国的始祖曼科·卡帕克起,到印加·罗加为止,历代帝王都居住在这里。太阳神庙是一座长7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建筑物,附属有王宫和祭司的府邸。关于这座太阳神庙,秘鲁历史学家、印欧混血种人加西科索·德拉维加(公元1539—1616)在他编纂的《王家述评》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太阳神庙是在朝东的一块圣地上建造起来的,整个庙宇是用精心修整的、平坦而巨大的石板砌成的,为了让空气流通,屋顶造得很高,用茅草盖成,还有一个很优美的祭台。大殿的四周墙壁从上到下全部镶上较厚的纯金片,所以这座神庙得名‘金宫’。在正面墙壁上有太阳神偶像,它是个绘有男子脸形、周围环绕着光芒和火焰的用黄金制成的圆片。它面朝东方,在受到初升的太阳光直接照射时,就放射出万道金光。在太阳神偶像的左右两侧,按照古代习俗在金御椅上供奉着历代印加王的木乃伊,远远望去,它们就像真人。大殿中央置有一个华丽的御椅,举行典礼时,印加王便坐在御椅上。”印加帝王在这里以太阳神的化身自居而号令全国,从而把全体印第安人凝聚在一起。这座神庙后来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现在其废墟上,建有多米尼各教派的教堂。

同类推荐
  • 能源:不仅仅是危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能源:不仅仅是危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能源:不仅仅是危机》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太阳能、风能、氢能和可燃冰等各种新能源的基本知识,演绎了能源的发展史。书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状况,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状况、利用原理与技术做了介绍。
  • 神奇的动物

    神奇的动物

    2002年7月,神秘“怪兽”再现长白山天池的消息不断从各路媒体传出。天池真的有怪兽吗?自从1908年有关“天池怪兽”的最早记载起,这个问题已困扰世人近一个世纪之久。
  •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在意大利南部海滨城市波佐利,考古学家从地下挖掘出了罗马时期的古城——有“小罗马”之称的普特奥利,其考古价值可与庞贝古城相媲美。经过考古学家10多年的连续挖掘,普特奥利古城终于重见天日。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四通八达的古道,鳞次栉比的小客栈、餐馆、私人祭坛、面粉作坊、拱形的仓库,还有石头做的装饰品和精美雕塑,无不见证着古城当年的繁华与喧闹。
  • 太空奇观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太空奇观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建筑知识全知道

    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建筑知识全知道

    建筑,就是人们用泥土、石材、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有人说过:上帝一次性给出了木头、石头、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类的智慧创作,劳作而成……这就是建筑。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言的史诗。建筑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政治文化,更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古今中外,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鸟巢”国家体育场,从埃及的金字塔到法国的凯旋门,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未来世界的太空酒店……人类的建筑历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这些建筑诉说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传奇的建筑梦想,更表达着建筑设计大师们独特的建筑理念,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世人折服。
热门推荐
  • 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954—2017)

    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954—2017)

    一、本书收录了1954年至2017年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1961—1963年、1965—1974年、1976—1977年的特殊历史时期无《政府工作报告》发布;1964年公开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摘要),共计49篇。二、本书稿件来源于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为保留历史原貌、文献原貌,编辑只对一些异体字、标点作了修正。三、本书具有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主要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事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使用。
  • 《案例。》系列(第3辑)

    《案例。》系列(第3辑)

    《案例》(第3辑)作为国内第一份以公司案例为内容的商业读本,由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主编的《案例。》的出版,无疑给我们在本土财经写作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声音,它既不是讳莫如深的学院式研究,也不是时效性的简单叙述,《案例。》所发出的声音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它让“案例”写作变的轻快但不失厚重,简洁而又易于阅读。本书为《案例。(第3辑)》!
  • 军营的后青春时代

    军营的后青春时代

    作者身为基层军人,她用自己独特的“90后”视角和语言,讲述了发生在军营里,极赋时代特点的追梦故事。军校学员林佳、乔楚、肖蓉蓉、李一家、赵泉等主人公,为“军旅梦”走进了管理严格的军校,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亲密伙伴。在追梦路上有着同样的困惑迷茫,却又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在对同为军人的父辈认知上,亦分别有着深藏心底的秘密。
  • 缘是天外仙

    缘是天外仙

    与心爱的人一起穿越,按正常剧本就当同甘共苦,患难真情吧?偏偏他们刚穿越就莫名失散;成了修真界第一人的衣钵传人应当耀武扬威,横行无忌吧?偏偏师父已死了400年,倒是各种仇家怨侣还留了一地;蓝元珠里封印的是个来历大到惊天的家伙,可惜只剩残破魔魂,终究也还是个招灾惹祸的魔星;半路入伙的凤羽公子,在俗世中倒是顶尖的高手,可哪个修真人士在俗世不是万人敌?……好在这里世界架构还算稳定,没有战争没有末日没有崩坏,师北北可以愉快地(?)进行被调教以及反复被调教的穿越日常。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继承者(大雾)!总之,这是个缺爱的姑娘得到很多爱的故事。
  • 多肉情缘

    多肉情缘

    春天的时候,入手了一些多肉,然后就是每天细心侍候。突然有一天,脑子里就蹦出来想要写一篇与多肉有关的小说,然后呢……就臆想出了此篇。
  • 我的钞能力

    我的钞能力

    有句世界名言说得好,不充钱怎么变强呢!自从黄全得到钞能力系统后,天天为钱的事发愁,于是乎他把魔抓伸向了学校了各位亲爱的同学们……“这位同学?才花100快怎么对得起你的身份呢?”“这为同学,要不要挑战我?挑战费很便宜的!”“这位同学……”“快走,那个魔鬼了黄全来了!”“放屁!老子就算是魔鬼,那也是魔鬼中的天使!”黄全一脸无奈,为了赚点钱我容易嘛我!
  • 诸天武神路

    诸天武神路

    曾在倚天号令天下,亦在天龙论武龙城,于笑傲书写神话,在大唐破碎虚空……穿越无数世界,成就盖世武神。
  • 第三轮人生

    第三轮人生

    一个活了两世的男人,和一个叛逆离家出走的少女,他们的故事就此展开。
  • 影帝家的喵星人

    影帝家的喵星人

    姓名:苗杏仁。绰号:杏仁糖、喵星人。目前身份:猫。毛色:杏仁色。饲主:敖澈。居住地:主人的帽子、口袋、床上的枕头。技能:卖萌装死。
  • 玩游戏能修仙

    玩游戏能修仙

    灵气复苏,有人玩十万场亚索,领悟了御风剑术,有人玩了十万场李白,领悟了青莲剑歌,也有人玩了十年传奇,领悟烈火剑法的,还有人玩十年梦幻,领悟横扫千军的……厂长退役去修仙,成为职业选手第一人,PDD、UZI、五五开他们紧追其后,其他游戏的玩家也不甘落后,他们也要去修仙。没有修行资质不要紧,我们逆天改命,玩LOL、王者荣耀、DNF、梦幻、传奇等等也能修仙。(本故事逗比,搞笑,主角带着一群游戏玩家修仙抓鬼打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