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500000054

第54章 儒学思想辑录(5)

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

在《孔子家语·五仪》中,提到了孔子对圣人的描述,孔子这段话对圣人一词的真实意涵作出了最详尽,最贴切的解释:

所称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

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

凡夫俗子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了解一点,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我国古典中记载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

至孔子之后,我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君子

我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君子指的是才德出众的人。君,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

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学问修养极高之人的统称。

孔子认为: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孔子还在《论语·季氏》中对君子进行了总的论述,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话是说君子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

后世儒家对君子做了更多的规范和要求,比如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由此可见,所称君子者,权重者不媚,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

五、儒学礼法思想

封建宗族制度以纲常伦理为纲,以国家法纪为准绳把两者糅合在一起,再以各种森严的礼仪来固化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儒学推崇的“三纲五常”得以在全社会贯彻,使之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仪法也在儒学思想中也非常重要。

礼法

礼,源于古代一种宗教祭典上的仪式。氏族社会的祭祀活动和习俗产生了礼,礼法关系是我国古代法制的主题。礼法是一种近似于不成文法与道德伦理精神综合的社会准则。

礼的主要作用是借对尊卑贵贱、长幼之序、夫妇之别的区分以维护法等级制度。礼的推行要求有自律性,要从自我做起。所以周人论礼,常常和其它的道德规范结合在一起。例如,例如德和敬被当作礼的内涵,礼就是用来表达他们的实践活动。

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已呈礼崩乐坏之状态,心怀壮志的孔子出现并承担了对周礼的拯救工作。孔子基本完成了对周礼的拯救与发展,使其成为自己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远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走向。

所称礼法,即法纪与礼仪。法纪即法律;礼仪,即礼节与仪式。祭祀即备供品向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于是乎,礼法既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道德标准,又是法律规范,形成了礼律相通的礼教。即礼允许,法律也允许;礼不允许,法律也不允许。

在统治者看来,礼既是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礼更是区别尊卑高下、维护国家等级制度的基本观念。儒家礼法就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维护大一统专制统治秩序的根本保证。

礼艺

礼者,不学礼无以立。在国家宗庙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设太常寺、祠祭署等礼仪衙曹,设立读祝官、赞礼郎、祀丞等礼仪官。

如唐代设立有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六个部门,明代则设置太常司,太常司设卿,少卿,丞,典簿、协律郎、博士,赞礼郎。

现代官方则设立外交部礼宾司负责国家之大礼,主管国家对外礼仪事项。涉外酒店则专门设有首席礼宾司职位,负责酒店礼宾事务。正式的首席礼宾司职业,其资格由国际金钥匙组织认证。

在古代有五礼,包括吉、凶、军、宾、嘉礼五科。吉礼,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凶礼是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

军礼主要内容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此外,军队的车马、旌旗、兵器、军容、营阵、行列、校阅,乃至坐作、进退、击刺等,无不依一定的仪节进行。

军队的日常训练,包括校阅、车战、舟师、马政等,都有严格的礼仪规定。得胜之后,又有凯旋、告庙、献俘、献捷、受降、饮至等仪节。

宾礼为了联络感情,彼此亲附,需要有定期的礼节性的会见;嘉礼是饮食、婚冠、宾射、燕飨、脤膰、贺庆之礼的总称。嘉是善、好的意思。

乐艺

有礼则必有庆贺燕飨之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并负责负责宫中庆贺燕飨之乐。

乐,是音乐,是舞蹈。在古代,乐和礼是分不开的,各种仪式都要有乐,也即礼乐。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师襄,春秋时期鲁国著名乐官,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唐代的梨园则设立乐官,由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组成。现代音乐则早已发展为一种文化产业。

乐艺包括内容有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名。

社稷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

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稷,指五谷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祗,这是农业之神。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语出《左传·僖公四年》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汉书·高帝纪下》称:“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社稷旧时也用为国家的代称。如《韩非子·难一》称:“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史记·吕太后本纪》称:“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也不如臣。”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古代我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是婚嫁礼法的重要内容。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婚姻保障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聘书、礼书、迎书。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征”,也就是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术书柬。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聘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新娘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女家也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占男女婚后吉凶。

纳吉: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以占吉凶。以肯定双方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冲克之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五服

五服,儒家强调礼仪在丧服等方面的运用。所称丧服,就是人们为哀悼死者而穿戴的衣帽服饰,包括一些附属物。

它根据与死者在血缘、姻缘方面的亲疏远近,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形成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制,人们习惯上称它为“五服”制。

斩衰服:斩也是一种裁剪方式,就是在制作时,按裁剪的样式不缝边,据说也表示悲哀伤痛无边,是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服制,服期为三年。

服斩衰者包括,子为父、妻为夫、父为长子、父死然后为祖父后者、未嫁女为父、被休回家的女儿为父等。政治性丧服方面包括诸侯、诸臣为天子,臣为君等。前者体现了父系核心集团的最亲近血缘关系,后者则是宗法制和君臣等部分政治关系的表达。

齐衰服:丧服中属于次重的一种服制,服制有三年、一年和三月三种。一年服又分“杖”与“不杖”两种,用以表示亲疏等级区别。

疏衰裳也称齐衰裳,因丧服裁制缝边,故称“齐”。服齐衰者包括,三年期是父亲去世后再为母亲、为继母、为慈母、母为长子等情况。

大功服:丧服的第三次重形制,服期为九个月。《仪礼·丧服》记载:“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缨、布带、三月;受以小功衰,即葛,九月者。”意思是,大功丧服用粗略加工织成的大功布制作,牡麻做的绖,其头绖有系带,布带。

小功服:丧服中第四等的服制,服期为五个月。《仪礼·丧服》记载:“小功布衰裳,澡麻带绖,五月者。”丧服用熟麻布制作而成,带和绖都已洗涤和整治过。

成人的丧服包括为堂祖父母、堂叔伯祖父母,为外祖父母,姐妹的儿女为姨母,夫妇的姑母、姐妹之间、妯娌之间,妾的儿子为父亲嫡妻的父母、姐妹等。

未成人的丧服包括为叔父、嫡孙、兄弟的下殇;大夫的庶子为嫡兄弟、为姑母、姐妹、女儿的下殇;过继别人为子者为自己的兄弟、伯父、叔父的儿子的长殇;为丈夫的叔父的长殇;为兄弟的儿女、为丈夫兄弟的儿女的下殇;为侄男女、庶孙男女的长殇等。

缌麻服:丧服中最轻的一种服制,服期为三月。缌麻是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它与大功布、小功布一样,是因布名而得名。

缌麻服的对象包括四世之内所有同宗亲属,如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伯父母等,也包括姻亲亲属如为妻子的父母,为舅父、为舅父的儿子等。

丧服制

丧服制是一个以父系血缘关系为根本原则的缜密的宗亲联络图,它通过不同的丧服表明个人的身份以及亲疏远近甚至嫡庶,深刻地体现了宗法制原则和长幼有别、尊卑有别、男女有别等原则。

根据这种基本原则而制定的服制在经过种种变化以后,可以化为33种服制,实行于138个场合。确定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创制,影响所及,数千年来不绝于缕,深入人心程度,可说凡有中华民族生存之处,未有能免者。

辛亥革命之后,丧服制作为一种礼制不再获得法律的认同,各个阶层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丧服采取或传统或西式的方式。丧服制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仅仅成为服丧活动中一种象征性的手法,由孝子们穿在身上过过场而已。

皇族称称

皇族称称从文明之初就受到了重视,儒家特别强调礼仪,这也促进皇族称称越来越正式。

皇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他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岁: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万岁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子: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称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

皇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世子:帝王示诸侯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孺子:太子妃嫔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太孙: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主: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附马: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翁主: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帝姬: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其他还有元妃、元嫡、梓童、中宫、贵人、福晋等,不同朝代不同民族,对皇族都有不一样的称称。

同类推荐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量理宝藏论释(全集)

    量理宝藏论释(全集)

    《量理宝藏论释》属于佛学五部大论之因明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经由索达吉堪布多年精心翻译而成。市场上目前无专业和系统的作品,该作品具有出版价值,属于常销书。佛学“五部大论” 是三乘佛教综合知识和哲学理论高度概括性的教课书。五部大论是指:《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等五部内学显宗经典理论。 本稿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诠释了人世间从宏观到微观的世界应该以什么为正确的丈量工具,什么是颠倒,错误和犹豫识;本稿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观点尖锐,各派系辩论尖锐深刻,从字里行间让我们体会中国历代智者们对甚深真理智慧地探索和论证,是极为难得的著作。对于探求名言真相,寻求正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完整汇集因明正理的宝典;对于现代社会妄念纷飞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双慧眼,通过这双慧眼可以看透社会的真相,从而踏上智慧之道。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挺胸的意味:利他

    挺胸的意味:利他

    本书分为政治人的胸襟、处众、认知世间等三卷,探讨了社会价值观以及如何处众融和等问题,讲佛家之经意,又融合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实践,通俗而易懂。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热门推荐
  • 胭脂醉(番外:相思泪)

    胭脂醉(番外:相思泪)

    他是这天下四大军阀之首,又遇上自己钟爱的女子,理应拥有这世间的幸福,然而他视若珍宝的女子,偏偏在他父母的祭日期间决然离去。五年后两人重逢,他变成了冷漠无情的男子,依旧没有办法对昔日的爱人过多苛责,只是暗中调查她当年离开的原因,引出惊人的秘密……胡琴咿咿呀呀,说不尽的苍凉故事。请您泡上一杯清茶,在悠悠的琴声里,听我为你道这一段斑驳岁月里传奇。番外:《相思泪》简介胭脂醉笑无百花,相思泪出不相思。相思泪,如同情人心里最深处的那一滴眼泪。然而它不是眼泪,它是药,可以让人不受相思之痛的药,它也是毒,中此毒的人如果再惹相思,便会心痛而死。一滴相思泪,两段无缘情。(本文已全文完结)
  • 盛宠奸妃

    盛宠奸妃

    他是罪无可赦的奸臣,她却是大清官的庶女,不料他一指,就选中了她!“本王要娶这个女人!”洛宁磨牙,想娶她,那就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了!自此,奸妃之名盛传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PICKWICK PAPERS

    THE PICKWICK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六篇共三十六计。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赤壁之战,假使曹操谋略得当,精心筹划,以百万之师去克不足十万之师,真的有可能大功告成。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曹操就可能统一天下。不料,东吴年轻的都督周瑜,谋略得当,筹划精密,再加上诸葛亮的帮助,一举打败了曹操,使曹操统一天下的希望化成泡影。本书就为读者讲述《三国演义》中三国谋略大师的三十六计。
  • 我被游戏附了身

    我被游戏附了身

    楚连山皱眉疑惑着,在脑海中漆黑虚空中渐渐浮现了一个3D人物模型,旁边还注释着行行字体。“角色:十万阎罗。状态:轻微受伤。等级:二十一级经验值:2000/139生命:200/199基本属性:力量23、敏捷40、体质35、精神45、洞察35.未分配点数:0内涵属性:根骨10、悟性25.武学技能:花拳绣腿(大圆满),迷踪步(大圆满),初级剑法(大圆满),初级刀法(大圆满)……副职业技能:药师(大师)、厨师(大师)、工匠(大师)、裁缝(大师)、……”楚连山张个大嘴,呆住了。
  • 说服的艺术

    说服的艺术

    说服力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会比你去影响和说服你身边的人的力量更能够影响你的生活品质。在家里,你要说服父母、配偶和子女;在单位,你要说服上司、下属和同事。出门办事,你要说服与你打交道的各色人等。那么,你是否已经掌握这种能力了呢?如果你觉得还有欠缺,不妨读读本书。在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说服艺术,归纳和演绎成功说服他人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破解口才出众之谜,指引口才提高之道!
  • 月光下的门

    月光下的门

    《微阅读1+1工程:月光下的门》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重生之逆旅修真

    重生之逆旅修真

    一朝身死,竟重生回一切还没发生之时。水轻雁虔诚地拜谢天道,转身便开始布局这一世,她绝不会再被人骗取灵根还感激涕零当牛做马这一世,她一定要修为高一点儿,灵石多一点儿,活得开心一点儿……一颗大头凑过来,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夫人,你要多垂怜我一点儿呀~”水轻雁:“……长得帅也没用!”
  • 第二次生命进化史

    第二次生命进化史

    所谓命运不过是人类掩盖自己所犯下蠢事的借口,人生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成功者只是犯错较少,但对错谁能说清楚?时间会给我们答案,却不会给我们补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