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500000050

第50章 儒学思想辑录(1)

儒学从孔子开始至今天已经有2500多年,这其中有2000年左右的思想,儒学一直是封建王朝的官方主流思想,也是当时每个读书人必须要学的思想。

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儒学思想内容可称包罗万象,政治、经济、伦理等问题无不涉及。

一、儒家修养思想

儒家学说是人伦道德为基础的,特别注重人们的修身养性。

这些修身养性的思想表现在忠君、孝悌、守信、慎独等多个方面。儒学有关修养的思想,也是儒学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

谨言慎行观

谨言慎行语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谨言谨行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又一重要准则。谨言慎行的人第一感觉是稳重可靠,不抢话说,不爱出风头,不喜欢表现自己,不多嘴多舌。这对那些相信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来说都有不可多得的优势。

谨言慎行能够抛开可能引起误解的话,不快的话,与没有把握的事,对人不利的事不谈不管,把十拿九稳的事细细地讲,稳稳地做,这才是孔圣人的本意。

谨言慎行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自省观

自省是儒家的重要修身方法;要求人们自觉地按照道德原则反省检查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且要从最隐蔽的地方和细微的地方做起。

孔子首先倡导自省、内省、自讼的修养方法。看到好的人和事要学习,看到不好的人和事要自我反省,有没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自觉改正,如果没有,就无忧无惧,心安理得了。

孟子同孔子说的自省、内省一脉相承,都是要求人们自觉地检查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达到提高道德水平的目的。

孔孟之后,自省一直是儒家倡导的基本修养方法。明代王守仁提倡的“省察克治”也是从自省方法发展而来的。

省察克治方法是要求人们通过自我检查,克服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思想行为,而且要持之以恒。要把隐藏的私利欲念搜索出来,加以克治,不可姑息。如果有丝毫私利欲念存在,众恶便相引而来。

尽管省察克治是为了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这是不可取的。不过这种方法也反映了思想斗争的某些规律:善恶观念此消彼长,姑息恶念,将成大恶。我们培养道德观念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儒家自省的修养方法基本上是把道德修养看作封闭的个人内心活动,有自觉性、能动性的合理因素,也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倾向。我们要克服其唯心主义倾向,发扬其自觉性、能动性的合理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服务。

弘毅

弘毅语出《论语》。朱熹对弘毅有这样的注解:杜绝了任何侥幸成功的心态,它宣告一个人如果自认为是儒者,他就要勇敢地挑起那副沉甸甸的重担,胸怀宽广,朝着漫长而充满坎坷的入世之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而这一切的动力都源于儒者的仁爱之心,为了这个信念,儒者甘愿尽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慎独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修身方法;要求人们自觉地按照道德原则反省检查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且要从最隐蔽的地方和细微的地方做起。

慎独既是修身的方法,也是修身的境界,最早见于《中庸》、《大学》两书。君子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听不到的时候,都戒惧警惕,不让不符合道德的意念在隐晦细微处表现出来。

要求人们去恶从善,坚持善良的意志,不要自欺欺人,像小人那样,闲居无事时什么坏事都干,见到君子以后就遮遮掩掩。

慎独强调修养的自觉性,把能否慎独作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准。慎独是对待唯己所知、而不为人所知的细微的事情上要谨慎不苟。

慎独作为一种修养的方法仍有可取之处。它反映了道德形成的客观规律。道德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要靠内心的自觉,不能靠外力的强制。

这种自觉性是由于人们把道德规范化为内在的信念,因而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听不到的时候,也能够自觉地遵守,不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情。

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

“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忍论

忍论是儒学关于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思想。俗世有俗世的忍,道家有道家的忍,佛家有佛家之忍,儒家有儒家之忍。

儒的核心是仁,仁与忍同音。那么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人要想成为礼之人,就要时常克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都要符合礼的要求,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儒家所提倡的,就是要人按照礼去要求自己,修身正心,去私为公,高风亮节。甚至是舍身成仁,达到内圣而外王,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仁者。做到礼,就需要忍,在忍中去舍。

舍是失去,是放弃。能舍,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忍。生活中的大度宽容,是一种忍的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忍是心灵的质量,是心性的境界。

明明德

儒学典籍《大学》开头即开宗明义地点出了《大学》的主旨所在《大学》提出的明明德说,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

所称明德,是指人具有的美好德性,它是上天赐予每一个人的。但这种先天固有的光明德性并不是永存不衰的,它有时又会被人的欲望所蒙蔽。

明明德的目的就是要把蒙蔽人们的欲望除去,使人本有的灵明德性得以光大显扬。道德是立身之本,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在力量。那么,道德的力量是如何体现呢?一般说来,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深邃可怖,人人自危,就会出现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混乱局面。

在封建社会,只有天子能做到让天下一统,让百姓安居乐业。明明德的目标,不仅要让天子自己明白建立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性,而且还要让这种王者之道自上而下地传播开来。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天下大治的完美境界。

这里的“至善”,和孔子所说的“正名”“中庸之道”有密切关联。因为至善可以理解为遵循不及不过的时中原则,专心做好自己这个角色和地位所赋予的事情,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极致效果。

对于这个止于至善就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个善的根本,就是指心里面的修持,10种善德之心要求修养德道者一心一意去实践,并且做到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就是十善心。

这十善心也就是上善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我们修善所应当立定的脚跟,是止于至善应当把握的十大方面。这也是礼德的基本成分,它内部所蕴含的,就是以礼德为中心的五德能量和品格。

修身观

儒家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个次第,一步一步地规范好了,符合了五德的要求,那也就是修身的基础。

其实这个道德学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修身和完成心身向符合德性的全面转换,从而形成道德人生观和道德处世的理念。

修身就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儒家以修身为教育目的。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中说:“意思其实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头治心,多读修身教科书。”

儒家的修身包括守静、存养、自省、慎独等内容。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传统道德相吻合。

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顺应自然;墨子则要求做到“志功合”兴利除害、平天下。

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老师是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得来的。

在古代,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并占据统治地位,温良恭俭让被称为“君子五德”,与“仁义礼智信”一样,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孔子是自己修养圣明而自然了知,就像一块纯净的而雕琢精美的玉,呈现于人们面前,同时具有全息记载人事的一切功能一样。

大成儒家历来直指做事的核心和元始,就是做人。以做人为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非常完美的思想和行为锤炼系统。

而温、良、恭、俭、让五德,不是在表面上做作,而是志道据德,真实修养自然呈现的德行,犹如精金美玉不自耀光而有令人欣悦的一切的特性。

自强观

自强不息出自儒学典籍《周易·乾》。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自强:自己努力的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博学观

博学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广泛地学习;二是学识渊博。

博学的博,即大通。《说文》即宽广、广博之称。作为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

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体仁观

儒学提倡仁。仁,即仁爱、仁慈。体仁,即实行仁道。让所有人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走完他们的生命旅程。儒学的核心理念即为仁,能够行仁,即是君子。

社会群体成员聚会组织时要遵守共同的礼仪规范及共同的社会秩序,做到人人彬彬有礼、举止得体,畅神逸气,和乐美好,共享太平。

聚敛财物应当符合道德,即符合个人利益又符合群体利益,既考虑了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

和义观

《论语》称:“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就是说财物来了,利益来了,权位来了,首先要问“应得吗?该得吗?可得吗?”若非取之有道,恐怕后患无穷。

一生中,若能将多余的钱财嘉惠布施于世,或善用权利,造福乡梓、社会,都是最佳的义行。

儒家思想中有“济人利物”的话,物字不只是指动物、植物、矿物。在古代的物包罗很广,等于现代语“这个东西”的“东西”,是一个抽象名词。

利物足以和义的利物,意思是我们人类应该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用。

利物,就是使他人得利,就足以对得起别人对自己的奉献了。用一句直白好像还看上去还有点不雅的话说就是“要利他,做对社会有益的,这样就可以对得起吃的粮食或羊肉了。”

义,由“我”和表善祥之意的“羊”组成,意为我善良,深深含着人性本善之义,此正说明义乃与生俱有的德行。因为义是道德的准则,是立身处事的依据,是顺乎天道自然的法则。由此可知,义乃一切道德之根基。

立不易方观

《易传·大象》称:雷风从山泽而生气。其气通彻上下,运行周遍,化育万物,生生不息,而变化有常,其德亘古今而不易,故曰恒。

它包含了恒久、长久之意,包含永恒的、必然的、绝对的、纯粹的,能够守恒、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必然成功,所以利有所往是当然的。

以恒修身,而身教乃亨;以恒齐家,而家道乃亨,以恒治国,则国运也亨,这就是所称无往不利者。

方与类相联系,君子不易方,是说君子不会改变本来的本色的规矩。

人的所思所想,可以左右人的行为,也可以左右人类的行为。小至一个人,大至一切万事万物。

君子往往先订一个长远而坚决,不易改变的恒志,这恒志往住和自己生命相关,使生命充实,有意义。相反一个心力不足的“小人”,勤勤“立志”,计划多少,却大都未能成事。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这就是“君子以立不易方。”为此,只有抑止自己的私欲,才能导致长久的欣悦。

什么才是真正的执政理念,只有心存天下,德昭日月,才能百姓安居,天下祥和。这是一种可以达到的执政理念,并不难。顺天行道还是逆天而行,恐怕这就是《易经》中的“君子”“小人”之分别。

致命遂志

致命遂志语出《周易·困》。致命:舍弃生命;遂:达到,实现。舍弃生命来实现理想。

所称致命遂志即是以持守“大人”之人格理想来应对于时时处处。其次要做到“顺天休命。”世人往往以为顺天休命是一种消极应世,其实不然。

苏轼这一命题的深沉意蕴在于启迪人当发现自己处困之时首先必然安静下来,吸收天地之营养充实自身以待其变,处静以制动。

顺天休命目的在于摆脱困境,保证“天行健”的完备履行,从而做到以健济明。这一结论是要人仍以需静为养阳。换句话说,即是顺天而动,从而致命遂志。静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动,这是以健济明的深刻蕴含。

小人遭际困厄往往悲观失望,一蹶不振;君子居困动心忍性,慨当以歌,愈挫愈奋,激励出前所未见的潜能,贞正之德不移,进德修业更加努力,于默默静守之中以待天时之变。

君子落难愈显其崇高,小人遭难愈见出其人格的渺小。遭难的小人不能见及于此,自暴自弃反而愈会使自己落入灾难的深渊。君子恪守本命不坠雄心大志,知天知人知己,反而有助于度过困厄,转危为安。小人之困困于身,大人之困困于道;小人之惜惜于身,大人之惜惜于道。所以说:“君子以致命遂志。”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身心的安住:广学

    身心的安住:广学

    本书分为佛教的理念、心的管理、如何日日增上等三卷,讲述佛学的普及性知识,如人间佛教与其他佛教的异同,宗教人的共识等,虽然编辑有条理和系统,但每篇文章依然保持短小精悍的风格,又结合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谈身心的修养,可以寓佛教文化于励志中。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热门推荐
  • 龙渊

    龙渊

    景定三年,棣棠之乱方定。朝堂动荡,江湖势力暗潮涌动,更有奇门诡术现世杀人于无形,一时人心惶惶。东岳新任国君柳渊为此特设“伏魔司”,不受六部管辖,广纳江湖奇人异士,只为缉拿贼人,江湖人称其为“玄羽卫”。数年间断无数悬案,疑案……世人以为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侍卫,行走与江湖和宫廷,破无数悬案的普通人。可在魔道人眼中,他们是让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 珂雪词

    珂雪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谋妻行动

    恶魔谋妻行动

    报复一个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嫁给他,从此吃他的,玩他的,还能虐待他的女儿,顺便爬墙摘几朵红杏,闹得鸡飞狗跳再拍拍屁股走人,可是安心没料到她非但走不了,她还是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被他抓回去的,彼时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他的御妻名言:童安心,你老公喊你回家跪搓板!
  • 龙珠之超级孙悟饭

    龙珠之超级孙悟饭

    当一位中二青少年来到龙珠的世界,并成为孙悟饭的时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孙悟饭是否再次变成野比饭呢?一切都是未知迷青少年说道:“从今天开始我就是野比饭,我呸,我就是真正的神饭,不再是那个原著中的野比饭了”
  • 404之见龙在天

    404之见龙在天

    凌晨时分。我抽完烟,回到键盘前,信心十足地敲击出一行文字:“老子的墓志铭就是——我还会回来的。”经典台词,霸气十足。怎样,怕了吧,你们?!读者群里一众90后、00后顿时笑晕,表情包在二十七寸的显示器上乱飞。“大叔,你太落伍了吧?”有人好心安慰我,“《终结者5》的票房很差啊,阿诺肯定回不来了!”“靠,老子就要在墓碑上刻这句话,到时候你们来查!”我咬牙切齿。
  • 爱你有3千亿光年

    爱你有3千亿光年

    这一世夏君心重生势要逆天改命,却被孩子的亲生父亲寻上门。他是权倾一世令人闻风丧胆的冷血阎王,砸了可以买下整个地球重金把自己送到了过去,只为了把这个女人弄到手。夏君心一直以为他有人格分裂,直到亲眼看见两个同样高大帅气矜贵卓尔不凡的老公站在她面前。亮明身份的厉三爷:“老婆,我走后,第二只老公半价销售......”厉司阎:“老婆,乖,别哭,余生六十年都给你。”疼她宠她的厉三爷消失了,全世界都说她惨了,要被扫地出门了......可是那个冰冷的从不黏也不爱她男人忽然再次在她面前化成小奶狗,宠她爱她,各种甜蜜喂养。“为什么忽然喜欢我?”“其实很爱你,可能从很久很久那时起。”
  • 未来可期之娇妻可依

    未来可期之娇妻可依

    前世,被渣男害死。她懦弱,瞎了眼被渣男迷了心窍。这一世,她可不会重蹈覆辙。本想报了仇,却没料想到遇到了某男。天天宠着她,每天被撩的面红耳赤,还装作一脸懵懂的问她:“媳妇,脸怎么这么红啊?”一不小心就惹上了腹黑闷骚的总裁。开始了虐渣渣,手撕白莲花,撒的一手好狗粮的生活。【宠文哦,1V1超甜】
  • 独宠娇妻:总裁大人,借个孕

    独宠娇妻:总裁大人,借个孕

    三年前是他不要她的,三年后也是他穷追不舍的,好处都让他江临风给占了?那可不行!
  • 蛇宝宝:特工妈咪误惹蛇王

    蛇宝宝:特工妈咪误惹蛇王

    “该死,中招了!”作为专业收集情报的特工,柯以柔在美国纽约执行任务时,竟误饮了不知名的兴奋剂。没办法,只好拖了某特邀嘉宾就地解决,事后,她遁了。只留某人衣衫不整一脸羞愤,绝对不能放过她!不久,柯以柔潜逃过程中发现身体不适,她竟怀了一颗蛋!
  • 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

    市文化局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要说是什么样子也不是什么样子,不过就是爱吵架,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叫做穷吵。但也不是人人爱穷吵,常常是文化市场管理站站长钟光景和群文股股长刘立新穷吵引起其他人都穷吵。清河市是县级市,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不发达,财政情况比别的地方更吃紧,工资常常是上月搭下月,就别说其它的福利待遇了。那些有条件的单位都发挥自身的优势,叫做堤内不足堤外补。市文化局是搞精神文明建设的,对下面没有什么硬指标,人家就可以不上你的门,文化局也就成了个清水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