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500000036

第36章 清代儒学(4)

两湖书院诸生按日上堂听课作笔记,分教按日查斋,严格管理。每学期大考一次,张之洞亲临主持。后改选调制为招考录取制,保证了生源质量。

两湖书院学制5年,合格者择优咨送请奖录用,不合格者令其归家。有一部分优秀学生还由官费送出国深造。自立军领导人唐才常、辛亥革命领袖黄兴等都曾是两湖书院学生。

经心书院

经心书院,位于湖北武昌,清代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所设。当时他见原有江汉书院规模太小,不足以容纳多土,乃于1869年商请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李鸿章,在武昌三道街学署别建精舍课士之所。后改为文昌书院,院址迁火星堂文昌宫。至李鸿章总督湖广时始定名经心书院。

经心书院肄业学生由学政在各县诸生中亲自选拔调取。书院学合分经、义、治、事四斋,每斋20人,人各一室。课程有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

经心书院培养出不少高材生,当贺人驹、陈作辅、傅廷浩、范昌埭4名高材生病故后,张之洞亲自作诗哭悼,称《四生哀》,足见其重视人才。

1891年,湖北前学政赵尚辅等捐廉俸复将经心书院迁回学署右舍,更名为经心精舍,规制仍旧。1897年书院改革,增设自然科学课程,叶青、姚炳奎、蒋克武、曹汝川等分任天文、舆地、兵法、算学分教。

曾在书院任山长者有李寿榕、谭仲修,曾任监督者有吴兆太、纪相聪、刘鸿烈等人。

1902年清朝廷下令书院改为学堂时,经心精舍与江汉书院一并改为勤成学堂。

二、儒学名家

清朝儒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尤其以清初儒学名家数量最多。

这一时期的儒学名家有前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到了后期,也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儒学名家,如王闿运、俞樾等。

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他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也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苏州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王夫之在明亡时投身救国军事行动中,失败后深山论学著书,其重新诠释周易哲学。

一反易学史上所有注易之作,建构他自己特有的乾坤并建的解易史观,另也遍注群经,可称中国儒学史上注经最多的一位,其创作量能不下于朱熹,且多有新论,王夫之学在当代研究及儒学史中尚待发掘的重要思想仍有极大空间。

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王夫之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谭嗣同对王夫之作了高度评价,说,“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认为是500年来真正通天人之故者。

刘宗周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山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明万历二十九年成进士,以行人司行人累官顺天府尹、工部侍郎。他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立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不改其志。

明亡之次年乙酉,清军南下入浙,他在家乡绝食殉节。观其一生,他从政时间很短,多半生从事于讲学育人,故其弟子遍天下,而以黄宗羲、陈确、祝渊、张履祥等最为著名。

刘宗周著作颇富,有《刘蕺山集》17卷,及《刘子全书》、《周易古文钞》、《论语学案》、《圣学宗要》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孙奇逢

孙奇逢(1584年~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明末清初理学大家。清初孙奇逢迁居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

孙奇逢在明万历二十八年中举人,他学识博大精深,气节高尚,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与阉党魏忠贤做过斗争。明亡后,清政府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

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其学术思想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常伦为实效。认为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

孙奇逢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主要有《理学宗传》、《圣学录》、《北学编》、《洛学编》、《四书近指》、《读易大旨》5卷、《书经近指》。

方以智

方以智(1611年~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江南安庆府桐城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的批判总结者。

明亡后他更名吴石公,流亡岭南,出家后改称弘智、行远、无可、药地、墨历、极丸、浮庐等,人尊为木大师、青原尊者、四真子。

方以智出生在官宦、儒学世家,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7岁,就随父亲宦游蜀、闽、幽、燕、齐、鲁,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开拓了眼界,并开始接触西学。

15岁时,由于父亲得罪权臣魏忠贤,被削职还乡,方以智也随之回家读书,曾先后就学于著名学者白瑜、王宣以及房师余扬、傅海峰。

崇祯十三年进士,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

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代表作品有《通雅》等。

傅山

傅山(1606年~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思想家。

明亡后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他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

著有《霜红龛集》等。

张履祥

张履祥(1611年~1674年),字考夫,号念芝,号杨园。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同时对农学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经正录》、《愿学记》、《问目》、《备忘录》、《初学备忘》、《训子语》、《言行见闻录》、《近鉴》、《读易笔记》等。

陆世仪

陆世仪(1611年~1672年)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江苏太仓人。明亡,隐居讲学,与陆陇其并称“二陆”。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

他一生为学不立门户,志存经世,博及天文、地理、河渠、兵法、封建、井田、学校无所不通。其理学以经世为特色,这既是对晚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也适应明清之际社会变革的需要。

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淮云问答》,及诗文杂著等40余种、100余卷。

熊伯龙

熊伯龙(1616年~1669年),字汉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湖北武汉人。

顺治五年由拔贡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顺治六年中一甲二名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撰有《无何集》、《熊学士诗文集》。

毛奇龄

毛奇龄(1623年~1716年),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毛奇龄画像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浙江萧山人。

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他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

所著《四诃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400余卷。

吕留良

吕留良(1629年~1683年),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桐乡人。

明末清初杰出的大儒、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明朝灭亡后,他矢志反清复明。

吕留良的作品有《吕晚村文集》8卷、《东庄诗存》7卷、《续集》四卷、《东庄诗存》6卷、《惭书》等。

李颙

李颙(1627年~1705年),字中孚,号二曲。陕西周至人。明清之际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

他自小家贫,借书苦学,遍读经史诸子以及释道之书。为学主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以为“朱之教人,循循有序”。他重视实学,提倡“明体适用”。力主自由讲学,与清王朝钳制思想政策对立。

所著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

朱彝尊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嘉兴市人。清代诗人、词人、儒学学者。

其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词推崇姜蘷,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

著述甚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

陆陇其

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尤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清代理学家。

康熙九年进士,以清正廉洁而著称。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等。离任时,只带了几卷图书和妻子的织布机。与陆世仪并称“二陆”。死谥清献,从祀孔庙。

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

胡渭

胡渭(1633年~1714年),初名渭生,字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清经学家、地理学家。

曾与阎若璩等帮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撰《易图明辨》、《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考定宋儒所称“河图”、“洛书”之误。又撰《禹贡锥指》,搜采方志舆图,阐释《尚书。禹贡》。

万斯大

万斯大(1633年~1683年),字充宗,别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号跛翁,浙江宁波人。清朝经学家。其《宗法》8篇,黄宗羲盛赞“为冠古绝今必传之作”。

著有《学礼质疑》2卷、《学礼偶笺》3卷、《仪礼商》2卷附录《庙寝图》、《庙寝图说》及《与陈令升书》等作品。

万斯同

万斯同(1638年~1702年),字季野,学者称他石园先生。浙江鄞州人。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

他博通诸史,尤精明史。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500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等。

熊赐履

熊赐履(1635年~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岳。孝感人。别号愚斋,现孝感市闵集乡人,世籍南昌。清代大臣、学者。

官至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熊赐履治程朱理学,主张“默识笃行”,曾建议“非《六经》、《语》、《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以加强思想统治。

著有《经义斋集》18卷、《闲道录》3卷、《学统》56卷、《学辨》、《学规》、《学余》、《下学堂札记》3卷、《澡修堂集》16卷传于世。

颜元

颜元(1635年~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儒学学者、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他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书本教育,竭力提倡“实学”和“实用”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革新的作用。

李塨

李塨(1659年~1733年),字刚主,号恕谷。清初哲学家。

他21岁时拜颜元为师,康熙二十九年曾中举人,60岁时被选授通州学政,但未及三月便母老告归辞官返乡。归乡后乃修学舍,讲学其中,著述终老。

著有《四书传注》、《周易传注》等。

阎若璩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故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

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

潘耒

潘耒(1646年~1708年),字次耕,又字稼堂,晚号止止居士,江苏吴江人,清初学者。

同类推荐
  • 做人四原则:正见

    做人四原则:正见

    本书分为四法最上、为人四要、人生四要、处众四法等四卷,每篇讲四个方面问题,把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的重要精髓均概括其中,以要或不要的形式逐一论述,有故事,有箴言,生动而发人深思。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导师之一,希阿荣博堪布2014年最新力作,献给寻找答案的人。《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一百八十个问题,解答你的人生困惑。透过佛法,与更好的自己相遇。由于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我们总是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持续地感受着焦虑痛苦。希阿荣博堪布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烦恼、迷惘为契入点,从佛法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热门推荐
  • DNF之我的团长我的团

    DNF之我的团长我的团

    一觉醒来狗团长光着屁股来到异界,自带超大号仓库,琳琅满目的极品装备看花了他的狗眼!“快把红13的的苍穹太刀给朕带上,老夫要开始装逼了!”系统:“很抱歉冒险家大人,您的等级不足。”狗团长:“什么!我堂堂心悦3你给我说这些?”系统:“抱歉,尊贵的心悦3大人,这就给您满级,并且赠送软萌奶妈一只、萝莉剑魂一只。”当然,这都是狗团长的幻想。他此时光着腚在无人的脏乱角落瑟瑟发抖。极品装备?软萌奶妈?只要升级都会有。怎么升级呢?拼命完成任务吧,狗团长!“辣鸡系统,吃我一招剁椒鱼头!”
  • 毒妃难求,冷王勾心缠

    毒妃难求,冷王勾心缠

    全文完结,欢迎大家点击其他作品,看旧文,收藏新文哟~~别低头,王冠会掉!别流泪,坏人会笑!木天晴,脱胎换骨,抽经断骨,五年后,手持青铜剑,身携钱婆婆,重返明月国,一老一少,定让那曾经亏欠于她的人类统统去死。他与她一个天生的王者,一个睥睨天下的女子。本该属于他们的辉煌人生,可是受贱人陷害,悲惨一生。但,一个,重生再世,邪魅冷漠,将前世夺走他皇位的人踩在脚下一个,穿越转世,纯真腹黑,要为此身子的主人讨回公道只不过是宅斗宫斗,女主轻松笑对,小意思,姐们不是吃素的!原来:两人身上都有惊天的大秘密,拥有超凡的能力!最后:强强联手,虐尽天下狗腿子,杀遍世间坏心人。哟,魔教复活,再次霍乱人间,杀!----“咦,这位小哥哥,你很美!”擦,又是个傻女,上一世就害得他倾家荡产,丢掉皇位,这一世,赶紧跑!“喂,小哥哥,哪里跑,被我木天晴看上的,是你的福气。”“哟,小妹妹,怎么换你跑了?”“算了,你就是个冷面铁心人,老娘不奉陪了!”“想跑,没门!”
  • 猖狂女王

    猖狂女王

    龙行天下,战意绵绵,噬魂无畏,横扫猖狂!都别迷恋姐,姐就是个传说!龙战宝儿,够辣,够狂,够强悍!本是黑道大姐大,却穿越到了魔幻世界,成为帝国公爵的女儿,拥有了强大的家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搜罗一堆身份古怪的莫名人士成立噬魂佣兵团,铁血无畏,横扫猖狂大陆!兽王以供奉之神的名义起誓对她誓死追随,精灵之皇吟唱着自然的咒语跪在她的脚边尊她为主,她建立自己的政权,创造自己的规则,成为永恒的神话!她的人生信条是:吖的,不服的都站出来,男的阉了,女的奸了,看谁还敢不服!武技+魔法+魔兽+战争+众多种族=猖狂大陆!强悍+狂傲+暴力+铁血+誓死不屈=龙战宝儿!穿越+魔幻+女强+YY+众多帅哥=猖狂女王!且看,龙战宝儿,笑傲猖狂!
  • 重生之随身庄园

    重生之随身庄园

    快要奔三的李思思是一个生活单调,整天和小说为伍的剩女,一成不变的单调生活突然被手上的玉镯改变,于是她重生回到了小时候,话说你不回去就翘辫子了还不回去么。这下不仅能够重来一回还赠送了随身空间,摩拳擦掌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人的命运刻不容缓,可是冷静下来她才发现自己一不会炒股二不会点石成金,于是只能努力生活尽量表现了可是重生后才发现生活这么多姿多彩啊,喂你个小三,什么自己也是小三?
  • 君亦绾锦心

    君亦绾锦心

    多年之后,于泠萧回想起当年的漫漫寻夫之路,对着面前的男人控告∶‘‘所以,当年你一直在欺我!?’’傅玄面容青隽,眉眼弯弯,嘴角轻启,‘‘嗯,可是阿锦,我负了他们,却从未负过你。’’渡过两世,却躲不过一个‘‘情’’字。相隔几百年,再次寻你而来。他本不是正人君子,却庆幸那时的怜悯之心。她本不是死缠烂打之人,却感谢那时的穷追不舍。(女主成长型,男主有一个屌炸天的隐蔽身份,前期恩恩爱爱,后期回忆杀)
  • 快穿之宿主大人在上

    快穿之宿主大人在上

    快穿甜文主角:凤祁九、冥夜两神一系统……
  • 口才学(上)

    口才学(上)

    口才是一堂人生必修课,口才是一门学问,好口才可以通过练习得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出言不慎就是祸,老实人也要有口才,修辞技巧在口才中的运用,身体是重要的语言工具,让表情为语言锦上添花。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七岁萌妃像颗糖:王爷要凉凉

    七岁萌妃像颗糖:王爷要凉凉

    你的初恋等于我娘,那我娘死了,我就等于你的初恋,所以你要对我负责任。七岁阿狸抱住娘亲生前的初恋王爷大腿不撒手,非说是他的初恋,要他养她成人。一趟微服私访莫名其妙多了个小初恋,好吧,养就养吧,谁叫他摊上了她娘这么个初恋呢!还生了个小情人让他养,真是作孽啊!可养归养,你搅黄我婚事是几个意思,我还要不要娶妻生子的……你猜……阿狸笑得贼兮兮,王爷一脸黑漆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想不开,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别想不开,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领略幸福人生的8种心态,帮忙读者从自我的角度内外兼修,真切、实在地学会享受幸福人生、享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