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7700000023

第23章 衰退中的一代(2)

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人说是因为电报。当电报取代了信件之后,信息传递的速度突然加快,信息量突然暴增。当时欧洲的国王和外交部长们感到不知所措,在匆忙决策中失去了判断力。也有人说是因为机关枪。欧洲的军事将领们把机关枪错误地认做是一种进攻性武器,所以即使发动战争,也可以速战速决。德国一开始的作战计划是想在六到八周之内拿下法国,结果这场战争一打打了四年。还有人说是因为英国参战。如果英国不参战,法国和俄国也能勉力支撑,未必就会输掉战争,但英国一旦介入,就把一场局部战争的战火引向了全球。

那么,经济全球化应该负什么责任呢?如果全球化的速度慢一些,事先系上安全带,并让巡路员提前认真检查下行车路线,这场悲剧是否能够避免呢?当时占据思想主流的经济自由主义可谓全球化这辆列车的司机,我实在不忍心指责这位“倒霉”的司机。毕竟,在我们能够找到的所有的治理社会的观念里面,经济自由主义的胸怀最为宽广、道德最为高尚、逻辑最为清澈、持身最为谨慎,但经济自由主义的致命缺陷在于,它对自己的理性自视过高。治理社会所需要的妥协、忍让、变通和抚慰,在经济自由主义这里似乎全都消失了。或许,这又是另外一种致命的自负?

货币死了,民主死了

在很多德国人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得莫名其妙。1917年,德国军队在鲁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元帅的带领下,在西线挡住了英法盟军猛烈的攻势。东线的战局也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变化。1917年11月沙俄爆发了十月革命,流亡瑞士的列宁在德国威廉皇帝的默许下,悄悄乘火车回到彼得格勒,领导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列宁随后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议,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赔偿德国60亿马克。东线的局势平息之后,鲁登道夫元帅挥师西向,在1918年3月到7月发动了5次大规模进攻,一度进逼到距离巴黎仅有30多千米的地方。但是,美国军队如黑云压城一般,突然登陆欧洲战场,协约国士气大振。7月份,法国军队在马恩河发动反攻。8月份,英国和加拿大军队突破了德军在亚眠的防线,随后德国苦心经营的兴登堡防线土崩瓦解。9月之后,德国的颓势愈益明显,部队节节败退,国内的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威廉港等多个军港的海军哗变,这场战争再也打不下去了。短短六周之后,德国就签订了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得匆忙,去得仓促,仿佛一场两个小时的电影,放到110分钟的时候还没有看懂情节,到最后十分钟却草草收场了,看得人一头雾水。难怪德国人对“一战”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很多德国人感觉,他们不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而是被人从背后刺了一刀。数年之后,鲁登道夫元帅应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邀请写关于“一战”的回忆文章,他文章的题目就叫:“德国从未战败!”

尽管名义上德国和协约国签订的是停战协议,而非投降协议,但没有比德国更失败的战败国了。德国需要赔偿1320亿金马克,主要是赔给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原本在普法战争中从法国抢走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要归还法国,还得被波兰、丹麦、比利时和卢森堡割让部分领土。被割让出去的不仅是土地,还有700万人口,大约是当时德国人口的1/10。协约国占领了莱茵河的西岸,东岸被划成非军事区。“一战”之后,德国一共失去了15%的可耕种土地,26%的煤炭资源,38%的钢铁生产能力,75%的铁矿资源。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瓜分,所有的海外资产均被没收。1921年至1922年,德国的总财政支出不到120亿马克,其中支付战争赔款的部分就达51亿马克。

德国统治者需要赔偿的不仅仅是敌国,国内的欠账也一大堆。战争留下了80万名伤兵、53万名战争寡妇、120万名战争孤儿。拖欠的工人工资要还,退伍的大批老兵需要工作,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房屋需要重建,物资紧缺,政府得保障食品供给,发放补贴。

德国原本是一个君主制国家,1918年爆发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经过一段混乱的国内政治动荡,1919年2月德国国民会议在小城魏玛召开,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这个仓促之间拼凑出来的民主政权,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它被紧紧地包裹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夹缝之中,小心翼翼地保护脆弱的自己。只有强大的领导人才能引导他的人民,而孱弱的领导人可能只会误导人民。

魏玛共和国的政客很快就发现,巨额的战争赔款是最好的替罪羊,而通过发钞票还债,似乎是一个受尽凌辱的弱者反抗强横的正义之举。从1921年开始,德国的央行就开始授意其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因为德国有得是纸币,但却缺乏外汇,这一做法的结果就是马克不断贬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马克、英国先令、法国法郎和意大利里拉的币值大体相当,但到了1923年年底,大约1000亿马克,才能兑换1先令、1法郎或1里拉。

从表面上看,德国让马克贬值,是为了逃避战争赔款,但贬值并不能直接减少德国的战争赔款。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需要按照固定比率的“金马克”,即按马克的黄金含量支付战争赔款。即使马克的名义汇率一贬再贬,也没有办法甩掉赔款负担。那么,马克贬值的真实企图是什么呢?

马克的贬值很像一部惊悚片,它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德国人就是要用这种很有戏剧性的悲情故事告诉全世界,德国已经被沉重的战争赔款压垮了,没有别的办法了。《时代》周刊的一篇报道中写道,一位身在德国的外国商人说:“德国到处都是繁荣,这个国家没有贫困。想象不出来这样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还不起战争赔款,这个国家里人人都是演员。”即使马克贬值没有让德国直接减少债务负担,但却让德国享受到了其他的好处。货币贬值有助于德国企业增加出口,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这段时期,德国是通货膨胀,而英国是通货紧缩。德国后来滑入恶性通货膨胀,是自己把一件可取的事情做得太过分了,而英国则是做出了倒行逆施的选择。德国在经济虚弱的时候选择了“输血”,但最后疯狂到了“打鸡血”的地步。英国却是在经济虚弱的时候,幻想通过“放血”,能让身体更快健康。

马克贬值的背后是德国在开动马力印钞票。滥发货币的结果一定是物价上涨,但是,德国的公众却更愿意相信,带来通货膨胀的元凶不是国内错误的货币政策,而是外国人——因为战胜国要把巨额赔款强加给德国,因为外国的投机分子在兴风作浪,因为万恶的犹太人!看到物价上涨,德国的公众不是要求政府稳定物价和币值,而是要求政府提高工资。这带来一个恶性循环:通货膨胀导致工资提高,德国政府不得不印更多的钞票,好去安抚群情激愤的公众。一开始是“输血”,很快就成了“血液透析”。1922年,温和的通货膨胀,变成了脱缰的野马。1922年下半年,物价上涨了21倍。1923年上半年又上涨了13倍,到了下半年,7月涨了4倍,8月上涨12倍,9月上涨25倍,10月上涨将近300倍。为了加印钞票,德国央行雇佣了私人印刷厂。1923年,在最疯狂的时候,德国央行印刷的钞票只印一面,为的是节省墨水和时间。

最初,大家并不觉得通货膨胀有问题。很多企业主都有不动产,如厂房、土地、设备和存货,货币贬值之后他们反而受益。借债的企业债务压力减轻了。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赚的是硬通货币,马克贬值对他们也没有影响。公务员和参加了工会的工人得到政府的承诺,工资会稳步上涨。但很快,人们就意识到了通货膨胀的残酷。尤其是那些只能靠工资收入的普通人家和那些领养老金的老人们受到的损失最为惨重,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放进银行的钱在缩水。通货膨胀带来了恐慌,原本是每个月发工资,现在工人们要求每周发两次工资;人们学会了在饭馆吃饭的时候提前付款,因为可能吃完饭价格就涨了;推着一小车钞票去买东西,成了对那个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恐慌又带来了绝望,走投无路的人们只能变卖家具;钢琴尤其受欢迎,甚至变成了一种货币;绝望的壮年人走上街头抢劫;绝望的老人走到厨房,打开煤气,把脸蒙上去,安静地自杀。

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借列宁之口说,要想摧毁资本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摧毁它的货币。乍看起来,德国的垮台就是因为恶性通货膨胀,其实,德国后来很快就控制住了恶性通货膨胀。1923年11月德国开始控制恶性通货膨胀。一开始,作为过渡,德国发行了以土地为储备的“土地马克”(rentenmark),一土地马克相当于一万亿旧马克。1924年德国正式发行金马克,旧马克被彻底扔进了垃圾箱。尽管德国人民经历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但总体来讲,一个有黄金、资产和劳动力的大国,是可以从恶性通货膨胀中迅速恢复的。1924年到1929年,德国工业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欧洲国家。

真正摧毁德国的,不是货币的死亡,而是民主的自杀。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德国也深受其害。正是由于刚刚经历过恶性通货膨胀,德国政府仍然心有余悸,所以总是担心通货膨胀会死灰复燃。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德国还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其利率比英国和美国都高得多。在需要政府增加支出的时候,德国在1930年提出,要实施财政平衡。在欧美各国中,德国和美国是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1930年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为22%,美国为26%。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的道德含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明、包容、积极、乐观,而当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悲观。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不是通过发动军事政变,而是通过选举,是民主制度下德国选民的选票,把希特勒推到了台上。而希特勒之所以能够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上台,德国的民主体制最终蜕化成恶魔的暴政,就是因为在经济增长低迷时期,整个社会情绪变得越来越焦躁和暴怒。拿破仑之所以能够统治法国,是因为那时的每一个法国人都是“小拿破仑”;而希特勒之所以能够统治德国,也是因为当时的德国人都变成了“小希特勒”。

19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希特勒参加了当时德国的一个小党派——德国工人党,他是这个党的第555名党员。一年之后,他就当上了德国工人党的首领。1920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德国工人党,即**党。在很长的时间里,**党在德国的政坛里都只是个可笑的跑龙套,但是,只要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力就会扩大。1923年11月,法国担心德国还不了战争赔款,干脆把军队开进了鲁尔区,这导致德国经济一片混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希特勒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发动政变,想推翻德国政府,但却以失败告终,两天之后希特勒就被捕入狱。他在巴伐利亚的监狱里待了几个月,写成了《我的奋斗》一书。

这一闹剧反而使得希特勒成了全国的名人,**党的活动也逐渐从街头走向选举。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党的选票就会增加,当经济形势好转的时候,**党的选票就会减少。比如在1924年年初的时候,德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到13%,希特勒的选票达到7%,随后,失业率好转,到这一年12月的时候,希特勒得到的选票掉到了3%。当时,无论是右翼的民族主义,还是左翼的共产主义,拥有的选票都远远高于**党。1928年的选举结果是,民族主义获得了14%的选票,共产主义获得了11%的选票。

1929年,由于外部的冲击和错误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德国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而**的选率却一飞冲天。1930年德国国会选举的时候,**获得的选票居然高达18.3%,仅次于当时的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在491个国会席位中,**党占了107个,希特勒成了德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1932年,德国的失业率高达44%,当年7月的国会选举中,**党获得了37.3%的选票,占有230个席位,社会民主党不幸落败,只获得了21.6%的选票,占133个席位。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德国已经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迹象,**党获得的支持率也开始下降,跌到了33.1%。但希特勒抓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逼迫当时的德国总理施莱谢尔下台,自己于1933年当上了德国总理。“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希特勒马上策划了国会纵火案,逮捕共产党领袖,解散国会,取缔一切其他政党和社会团体,魏玛共和国变成了臭名昭著的德意志第三帝国。

同类推荐
  • 古典经济学原则与《国富论》

    古典经济学原则与《国富论》

    本书阐述了如何运用古典经济学原则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的方法。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善于把看似复杂的概念变成易于理解的语言。本书内容简练,既明白无误地阐述了使国家经济繁荣的经济原则,同时也说明了背弃这些原则的后果。格涅茨基博士在经济学研究和金融顾问领域的卓越履历使他成为撰写这部《古典经济学原则与〈国富论〉》著作最合适的人选,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再次重申那些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济学公式。
  • 清真产业与认证

    清真产业与认证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清真认知、清真产业、清真认证,介绍了伊斯兰、《古兰经》、穆罕默德、穆斯林,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国内外清真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论述了国内外清真认证工作体系。书中还介绍了我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形成简史与近况。本书简明实用,可作为清真认证学习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清真产业的工作者学习参考。
  • 积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积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发展经济是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主要着眼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有利于稳定需求和经济增长的投资;二是扩大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的投资。这是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 寻找经济小糖人:经济世界的音乐之旅

    寻找经济小糖人:经济世界的音乐之旅

    由音乐深入物质丰盈、精神荒芜的经济世界;以更宽广的视野观察经济世界,用更文艺的笔触记录遐想偶思;一个经济学家的私人音乐电台,一段打开经济心门的文艺之旅。他头发很乱,五音不全,经济学深度中毒;他一边听着歌,一边观察和记录着身边的经济世界;与其说他在追求什么或证明什么,毋宁说,他在感受什么或经历什么这些思考或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疆域,或将你拉回记忆深处的某段时光;愿你喜欢这些歌,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学遐想也愿这本书能帮你找到“小糖人”——最本源的那个你。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一直是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演化经济学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范式,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动态制度演化框架和技术变迁范式。
热门推荐
  • 一米之城,且听风雨

    一米之城,且听风雨

    一个神秘的族群,拥有着无法估测的力量,为了尊严,为了复仇,为了那至高的权力,她带着族人的野心,重返了尘世,展开了一段乱世传奇。失去了灵力的她,她恨,恨他的欺骗,恨自己的愚笨,竟然,竟然让她失去了一切,那么多对她一直尊敬的族人们,都是因为她才丢失了性命,难道她就能安心的活下去吗?换了一个身份,她能扭转乾坤吗?她曾说过:“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她也曾说:“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为了自己的真心而去角逐,一米之城,只给了她一米的阳光,看她如何静听风雨。
  • 逐梦的音符

    逐梦的音符

    我们就像跳动的音符,在生活的五线谱轨迹上彷徨、挣扎,渴望成为那个最强音,不断发出欢快、愤怒、哀伤的心声,可大多数,都被无情禁锢,或淹没在了音浪之中。本书故事人物均以小明、小红、小芳、小杰、小强、老江大哥、隔壁王婶儿等方式命名,泛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也许,他就在你的身边,也许,你也曾是其中一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重生之体坛巨鳄

    重生之体坛巨鳄

    重生于梦幻泡影,成长于至暗十年。假球、赌球、贪腐、没有底线!想逼我成为你们的同类?NO没戏我宁可做一辈子披荆斩棘的小丑,也绝不会变成你们的样子!我决定干一件大事,我要与那漫天神佛为敌,砸碎那凌霄宝殿!成了,我是活着的传奇!败了,还有重生名额没?-----我是分割线-----本文不是传统体育文,生意线一步一坑,足球线易燃易爆炸!慎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二十四节气与食疗

    二十四节气与食疗

    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针对不同的节气选用不同的食物来制作饮膳,就能起到利用有利因素,实现“天人合一”,抵抗不利因素,“扶正祛邪”,从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本书正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的影响,系统地阐述了顺应节气并科学地进行食疗方面的知识,适合各阶层的读者阅读,是关注健康者的必读之书,也是家庭必备的食疗宝典。
  • 快穿系统之拯救男神手册

    快穿系统之拯救男神手册

    推荐新书《快穿:极品女神皆美腻!》【甜宠1V1,脑洞与故事-精、彩、好、看!】嚣张跋扈的公主宠妃,魅惑众生的千年妖狐,暴躁残忍的星际罪犯,醒掌天下权的绝世帝姬,驭男无数的反派魔女,纯真而冷酷的萝莉召唤师……这些都是她。神秘男神势要将她宠上天!推荐完结文:《快穿直播:反派BOSS是女帝!》
  • 结局改写系统

    结局改写系统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咬我两口作罢可好?
  • 超神学院之纪元纷争

    超神学院之纪元纷争

    本文章大概介绍的是,在地球步入超神时代之后,有两位普通的少年,被雄兵连挑中,进入了超神学院,开启了他们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