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00000015

第15章 美国朝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后果(3)

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继续下调利率。很快日元利率跌到2.5%,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股票市场已经在3 年之内涨了300%,仅东京的房地产就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的房地产总值。整个日本陷入了一种错觉之中,他们认为,日本经济必然要持续地高速飞进,而日本人迟早会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群体。因为,不管是账面信息还是实际的工资收入,都体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日本人拥有大把大把的钱,他们的消费欲望被刺激,更多的钱被挥洒到高级轿车、名牌商品、名人绘画、古董等商品上。

当然,如果没有外部的破坏性震荡,日本也许有可能以缓和的紧缩政策逐渐实现软着陆,日本的美梦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美国怎么可能会在整盘毁灭日本经济的策划在最关键的时刻停手呢?美国这个时候正在窃喜地策划着他们的“打耳光原理”,即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特别是金融商品的价格,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偏离其“真实价格”许多,却依然会有人追捧。而当泡沫无法持续,并以非常迅速的速度破灭时,市场参与者就会投资失利。一般泡沫破灭以后,市场参与者往往因为恐惧心理会作出不理性的行为,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和雪崩,比如股市泡沫的破灭。

“打耳光原理”自然是在讽刺日本的经济发展。美国也要正式动手,帮助日本戳破经济泡沫了。

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 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美国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

在1989年到1990之间,由美国政府出面,美日两国为解决两国贸易长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磋商。此次会谈中,美国的箭头直指日本股市由来已久的封闭交易和企业间相互持股的问题,并要求日本对股市的规定进行彻底改革。

此招一出,日本就感受到了无限杀机。因为,日本股票市场长期上涨动力即来源于这两点。迫于美国的大国势力,日本又不能做出反抗,只能乖乖地采取措施。于是,泡沫经济被戳破,不可遏制的暴跌就像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

连着几个月的时间,直到1990年上半年,日本各大主要经济类媒体的头版头条,都被股市下跌的消息占满。接下来的美日经济结构问题会议,更是加速了日本股市的溃败。因为,在这场会议上,人们得到了一个绝对不容置疑的信息——美国不希望日本股市长期居高不下。投资者们知道了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不愿意再继续承担风险。于是,逐渐有投资者抛售股票。

日本政府见经济危机已经开始显现,立即决定改变低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连续五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官方贴现率由2.5%提高到6%,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房市和股市下跌会进一步危及实体经济。

但美国还没打算收手,这样就放过日本有些太容易了,它又将黑手伸向日本房市。日本房地产上的泡沫此时也非常巨大,价格飞涨的房地产价格让美国十分不满。它利用媒体和日本民众对房地产大幅度上涨的不满,打着“为日本人民谋求福利”的旗号,大肆攻击日本房地产。日本内外媒体更是火上浇油,借势炒作。很快,在国内国际的双重夹击下,日本房地产泡沫也正式宣告破灭。

1990年下半年,日本股市由大幅下跌变成了恐慌性出逃,楼市上也是一片混乱。 股市和房市的濒危,让日本失去了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也宣告着美国对日经济战的彻底胜利。这一耳光,打得日本血流成河。到2003年4月日本股市最低跌至7607 点,累计跌幅高达63.24%,创下了日本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下跌幅度,房地产连续14年下跌,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这一场股灾几乎将日本几年来的成就全部毁灭,它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比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金融战败》的作者吉川元忠甚至认为这次金融战败的财富损失几乎跟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损失相当。这次股灾使日本进入了长达10年的衰退期,直到21世纪初期才从经济的低谷中走出来。所以,有人说,日本的经济发展中有一段让人充满羞愧的岁月,即“失去的十年”。

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

1990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下滑时期——股市崩盘,楼市颓败,金融丑闻事件频发,银行呆账、坏账急增,年通货膨胀率达两位数。这些可怕的消息,不仅给日本国民造成不安,同时也为日本今后经济的发展笼罩上了一层巨大阴影。

自1991年股市大幅下调以来,日本的证券业陷入了大合并浪潮。由于股票市场上交易的大量减少,主要靠手续费生存的几百家证券公司严重亏损,甚至在1992年时,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由于在日本经济泡沫中,银行也积极参与,泡沫的破灭也就间接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根据1998年的银行统计数据,日本全国银行不良资产至少有100万亿日元,而美国高盛公司的估计则更为可怕,它认为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已经达到237万亿日元。金融风险和银行问题,一下子就成了日本政府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基于呆坏账的困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日本银行的信誉等级大为降低,其中,日本的三菱、第一劝业、住友和富士银行在1989年时均为最高级别AAA级,而到1993年时则分别降至AA3级和A1级。1995年再进行评级时,众多日本银行中已经没有A级企业。由于银行业是一国经济运营的核心,所以,日本金融体系面对前所未有的残酷挑战。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种毁灭性的打击跟日本金融制度存在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二战后,日本政府认为资本市场上所有者众多,变数太大,不利于实现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所以放弃了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融资体系,建立了以银行融资为主体的主银行制。主银行制的运作方式是:一家银行旗下涵盖了一大批企业,不管这些企业赢利状况如何,主办银行都得持续向这些企业提供廉价贷款。而另外的主办银行也会因为看在该主办银行的面子上,向这些企业提供部分贷款。一旦主办银行出现大量的坏账问题,则主管银行的大藏省将会对银行提供无条件支持。

这是一个金字塔的机构形式,而整个日本的金融体系就构建在这个金字塔上。最顶层是大藏省,中间层是主办银行,最底层是企业。主办银行和企业通过股票市场交叉持股,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体系。这种金字塔的体系促成了日本战后三四十年的繁荣,被日本官员和产业界认为是日本神话的支柱。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开始指责日本市场的内部性和封闭性,并要求日本政府改变一些传统的做法和惯例。迫于美国的诱惑与压力,日本政府开始怀疑原有的“护航舰队”的金融保护政策,开始逐渐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和对银行业的保护,也开始放弃以往“银行永不倒闭”的承诺,银行的垄断租金空间在受到挤压的同时也失去了政府的保护伞。

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而为了避免日元升值对日本出口造成严重冲击,日本银行实施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将贷款利率降至非常低的水平。这直接造成了两个严重的结果,一方面,低利率造成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另一方面,利率的降低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缩减,因此不得不将更多贷款投资到了房地产和股市。

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的企业和银行都出现了大幅亏损。由于主银行制的发展模式,企业与银行相互持股,造成通货紧缩与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成为一个恶性螺旋。但是,通过将资产负债表中的亏损转移到一系列子公司,日本各大银行就可以成功地隐藏坏账,日本政府也一直对外宣称银行没有大的问题。

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就像泡沫终究是要破灭一样。到了1991年到1992年间,日本的银行资产余额锐减了4000亿美元,到了1993年又减少了5000亿美元……呈连续递减的趋势。到了1996年年底,20家主要银行中的16家银行赤字飘红,而这20家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147家银行总资产的74%。其中10家银行的经营收益与上年同期相比,除樱花银行略有增长外,其余9家均为赤字,平均每家亏损1613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700多亿元。日本兴业、日本长期和日本债券则家家亏损,平均每家亏损5200亿日元。三井信托、安田信托和日本信托的亏损金额分别为133亿、151亿和40亿日元。

赤字危机导致日本城市银行中历史悠久的阪和银行破产,它与在此之前破产的兵库银行分别成为日本战后第一家倒闭的城市银行和地方银行,开了战后日本大银行破产历史先河,令整个日本金融界震惊。银行赤字危机所产生的破坏力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银行曾经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强大后盾,银行失去了血液就等于企业失去了血液。为了解决日本经济回升无力的疲态,日本议会不得不通过金融制度改革法案,以鼓励银行业、证券业等之间合并,让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大证券公司来接手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鼓励外资进入日本市场,并采取了两大措施进行紧急拯救。第一,全国实施10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对策,即间断性地实施刺激经济对策。不过,几年后,此数字总额已经达到了近130万亿日元。第二,政府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1991年,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为5.50%,至1992年时降低到3.25%,1995年时,降低到0.5%。

这些刺激经济的对策在被施行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以第一项为例,既然是促动经济,就必然要政府为这笔钱来埋单。随着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使政府债务急剧增长。经济还没刺激起来,政府公债倒是飞速见涨。截至2001年3月底,日本政府公债已经超过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是入不敷出了。当时,许多分析家和日本国内的金融专家都警告政府,日本的财政距离坍塌不远了。

泡沫经济的破灭对日本的打击日益深重,它几乎将日本二战后的成就全部毁灭。当日本悔悟到自己上了美国的套时,大雨已过龙王庙了,美国人卷着大批的日元笑得一脸幸福。

美国给日本下套的过程全析

诱逼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元急速升值,大规模国际热钱流入日本股市和房市,日本经济形成一个巨大的泡沫→策划了《巴塞尔协议》:日本银行被迫大规模压缩贷款,一路狂奔的日本企业被迫进入低速增长时期→美国要求日本对股市进行彻底改革,日本顶不过压力照做了,泡沫被戳破,不可遏止的大股灾开始来临→乘胜追击,打着为日本人谋取福利的幌子大肆攻击日本房地产,日本内外媒体跟风炒作,日本房地产泡沫在内外夹击中破灭,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同类推荐
  •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1979年,她还只是“省尾国角”的一座边陲小镇;2007年,已崛起为国内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座现代化城市。自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后,改革创新已成为她的灵魂。这就是深圳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激发出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高速度?是什么魔力托起令全球瞩目的深圳“一夜城”?三十年来,一代人的命运与深圳的发展紧密相连,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和上升。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加上鲜为人知的史料披露,让我们重回那个激荡的创业年代……
  • 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愚公移山是一种成本最高的选择;司马相如有钱就学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郑板桥为什么“难得糊涂”? 在这本书里,作者避开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现实生活,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用轻松、幽默的笔触讲述了很多著名的、精彩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并将这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与枯燥乏味的经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历史故事诠释经济学,用经济学解析历史故事。那些枯燥的、呆板的经济学术语在这些美妙的、离奇的故事里摇身一变,立刻鲜活了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经济学不仅不再枯燥呆板,而且变得像小说一样有趣、精彩、耐人寻味。
  • 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万科真相

    万科真相

    “空手套白狼”,一个原本下海的“小官员”,如何能在20年间打造出中国最大房企帝国…… “做空卖空”,一个本是作坊式的贸易公司,如何能在30年间成长为全球最大住宅企业…… “资本滚雪球”,一个曾经在菜市场兜售股票的企业,如何能在18年间滚出超过美国前四大房产公司之和的市值……
  • 区块链在中国:它将如何颠覆未来

    区块链在中国:它将如何颠覆未来

    区块链自提出至今已经历10年的发展,而在大众眼中,它似乎仍是加密数字货币的衍生概念,始终与“币圈”捆绑在一起。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本书在阐述区块链技术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以通俗化的方式全方位介绍区块链技术在中国金融、商业和生活领域的应用情况,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其未来跨界融合的趋势。
热门推荐
  • 盛世皇妃之废材三小姐

    盛世皇妃之废材三小姐

    自小经脉被封,世人笑她痴傻废物,家人弃她荒山野岭,如今浴火重生,神女临世。再次睁眼,一道鞭子飞驰而来,木漓本能的避让,却发现自己变小了!什么情况?她这是在哪?还不等木漓反应,就和美人娘亲一同被赶出丞相府...,原以为从此远离纷争,谁知某些人竟还不依不饶!嚯,本小姐可不是软柿子,既然纷纷上门送死,那本小姐也只好大发慈悲成全你们!从此,她素手乾坤,曾经弃她,欺她,辱她之人,皆为此付出代价。只不过,谁来告诉她,这个对她死缠烂打的男人到底是谁?!打......好像打不过,逃......也好像逃不了......木漓:罢了,本姑娘跑累了,不跑了!墨瑾澜:这才乖,来,咱回去把婚礼办一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小仙的狐朋狗友

    黄小仙的狐朋狗友

    黄小仙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虽然上的是不错的大学,却连工作都找不到。求爷爷告奶奶才算找了一个还算体面的工作,却还有间谍性质——为八杆子打不着的表姐监视表姐夫。真抓住了把柄她的工作还能留得下吗?好在她温顺的性格救了她,机缘巧合之中,通过一位普通的胡大爷,她竟然有了狐仙做朋友,她的人生开挂了,但最终她靠的是实力。
  • 重生八零锦绣盛婚

    重生八零锦绣盛婚

    女主虐渣不止,男主甜宠无限。回到命运转折点,她要拳打极品脚踢渣渣。那些曾欠了她的,骗了她的,吃了她的,都准备颤抖吧!看他和她:锦绣年华不辜负,携手并肩谱盛婚!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回到大汉做皇上

    回到大汉做皇上

    刘澈是21世纪华夏前十的武器专家,一场意外让他回到了汉代成为了大汉的皇帝,制造武器占领全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传奇从斗破开始

    传奇从斗破开始

    【原著死忠党勿入,免得自己不痛快】一觉醒来,李歌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而他的身边是一个名为萧薰儿的女子……从斗破开始,李歌在一个个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普通群:956088663vip读者群:853538610(需QQ阅读1000活跃点或订阅截图,附带昵称最好)
  •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10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发掘出头脑中的资源,使大家掌握开启智慧的钥匙。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10扇洞察世界的窗口,每一种思维方法向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而各种思维本身又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在运用联想思维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形象思维;在运用逆向思维的时候,又会受到辩证思维的指引。这些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构建了全方位的视角,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和思考维度的延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
  • 太白飞歌

    太白飞歌

    大衍三帝英宗在位期间,江湖纷争不断,灭门惨案不知有几。皇权王法受到挑衅,英宗颁发《禁武令》,违者血腥镇压,一时江湖喋血,谈武色变。天柱三圣有感于武道没落,遂派十八岁弟子杨振下山,弘扬武道精神,光复中兴武林。 杨振热血沸腾,但却被现实泼了一头冷水。夹在武林与皇权之间,他左右为难! 但他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历经千难万阻,终于得到皇权认可。杨振却功成身退,携爱妻隐于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