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8000000006

第6章 快乐之本(2)

凡夫的所作所为,直接或间接都是为了自己,包括他的积德行善,他的学佛修法,都是有求之心。有人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为了求子、求孙;有人为了大富、大贵;有人为了幸福、平安;等等。从凡夫的立场来看,这些思想和行为本身并没有不对,但在大乘佛法的思想里,这种行为却是错误的,如果不即刻改正,就不会从中获得任何利益。因为,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和世间人对于积德行善的要求,却恰恰相反。佛陀在《金刚经》中一再嘱咐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既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我希望大家要忘掉世俗看法,用心去理解此经的真空妙义。

这就是大乘佛法的思想境界,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修行大乘菩提心的人,要时刻谨记,无论做任何事,首先要放下自己,放下名誉、地位及权力,放下一切有所求的心,最后达到无求之妙境。有很多学佛之人,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都说做善得福,修佛开慧。而我天天行善,福不来;日日修佛,慧不开。到底是什么原因?”那么,对比大乘菩提心所阐释的积德行善,你悟透了几分?做到了多少?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善与恶,问自心。

过去一位师父带着五个徒弟学佛。大徒弟叫无能,二徒弟叫无权,三徒弟叫无功,四徒弟叫无福,最小的弟子叫无求。师父经常讲如何积德行善,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如何增添自己的功德,如何参禅悟道。很多年过去了,五个弟子的能力与修为良莠不齐。无能的做事天衣无缝,超越了其余四个同学而名扬四周;无权的地位声名显赫,超越了其余四个同学而大权在握;无功的功绩天下无双,功留青史;无福的福报洪福齐天,超越了其余四个同学而大富大贵。再看无求,既没有无能那样的能力,又没有无权那样的权势;既没有无功那样的功绩,更没有无福那样的富贵。但是每天却有上千人来膜拜无求,拜他为师学习佛法。无求成了人们心中知识渊博的教授,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多年以后,五个同学再度相聚一堂。无能、无权、无功、无福都带来自己的粉丝与崇拜者和弟子,只有无求只身一人。但是,无论他们五个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有很多人顶礼无求,并高呼无求大师或无求菩萨,就连四个师兄带来的那些人,也对无求大师崇拜得五体投地。四个师兄非常纳闷:小师弟无求的名誉、权力、功绩、福报、睿智、仁慈、境界、证悟乃至人品竟然超越了我们四人?于是,兄弟五人便结伴同行,一起找师父问个究竟。

师父听了他们的叙述,对无能问道:“当初你跟我学佛修行的时候,心里的想法是什么?”无能回答:“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能。我想,决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无能之人。从此,我学佛修行乃至积德行善时,经常祈祷自己成为有能力之人。”师父又同样问无权。无权回答:“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权。我想,自己一定不能变成没有权力,地位低下之人。从此,我学佛修行乃至积德行善时,经常祈祷自己做个有权有势的人。”师父再问无功。无功回答:“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功。我想,没有功绩的人,活在这个世间就没有意义,我一定要成为有功德成就之人。从此,做任何佛事活动时,我就经常祈祷自己成为有名誉与功夫强大之人。”师父就同样问无福。无福说:“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福,我知道自己没有福报,就想,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生活在世间却穷困潦倒,是多么痛苦与折磨人啊。从此,我每次积德行善时,都祈祷自己变为大富大贵之人。”

师父听后频频摇头,最后又问无求。无求回答:“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求。我想,既然师父叫我无求,就是告诉弟子,不要去求什么。从此,我就放下有所求的思维,做任何善事都不为己求,按佛法的意义去学习乃至修炼。”师父点点头,又问无求:“我再问你,现在那么多人找你求学佛法,你也每天忙忙碌碌讲法,这是求什么?”无求回答:“我没有求他们来,他们都是自愿而来的。我只是满足他们的愿望,并没有任何所求。”于是,师父给大家开示道:“善与恶,问自心。”无能、无权、无功、无福四人才彻底明白,原来他们的所作所为乃至积德行善,都是为了自己而去做的,内心沾染了不清净。因此,只能获得人天福报,无法获得出世间的福报乃至菩提大道。而师弟无求,学佛修行,积德行善都是无所求,他反而得到了人天福报和出世福报,在修为方面,成了人们的精神领袖,进入了大乘菩提道。

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的内心为照亮他人而大放光芒,自己会变得更加明澈;把知识和善行与别人分享,自己会变得更加通达;不为自己而积德行善,会产生更大的福报和喜乐。当你修炼正法,不为自己,放下我执,只为他人发出慈悲心时,不但能提高你的道德,而且你的智慧、你的境界都得到了超越,这就是“不求所得”的大乘佛法。

上师的话:修行大乘菩提心的人,要时刻谨记,无论做任何事,首先要放下自己,放下名誉、地位及权力,放下一切有所求的心,最后达到无求之妙境。我们的内心为照亮他人而大放光芒,自己会变得更加明澈;把知识和善行与别人分享,自己会变得更加通达;不为自己而积德行善,会产生更大的福报和喜乐。当你修炼正法,不为自己,放下我执,只为他人发出慈悲心时,不但能提高你的道德,而且你的智慧、你的境界都得到了超越,这就是“不求所得”的大乘佛法。

快乐就在心中

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除草,迎面走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活着。”三位信徒你看我我看你,都没有料到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儿孙满堂的生活。”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由于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三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无德禅师:“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快乐呢?”

甲说:“我认为有金钱就会快乐了。”乙说:“我认为有爱情就会快乐了。”丙说:“我认为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三信徒无言以对。无德禅师接着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从内心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快乐的生活。”

昨天我收到一位弟子发来的短信,内容如下:“上师您好,我跟您学佛期间是非常快乐的,您给了我无穷的慈爱和智慧,我非常感激您!可我是个凡夫俗人,还需要人间的快乐和情爱,我的心会永远跟随您,供养给佛菩萨,但我的身躯给不了佛菩萨,因为我的身躯已经给了七情六欲,我寻求的是人间的欢乐,希望上师理解,祝您保重!”

这位弟子在2005年,他最艰难与痛苦的时候认识了我,并心甘情愿皈依了佛门拜我为师学佛修行。他心地善良,悟性很高,佛缘很深,是位认真学佛耐心修行之人。可惜后来在父母的逼迫下,他离开了学佛的圈子,进入了滚滚红尘,从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有很多人追随他,看重的是他的金钱和势力。此时他感觉自己非常优秀,前途无量。他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和快乐。在他的内心深处,升起对家庭生活的无限向往,结婚生子的欲望愈演愈烈。他甚至认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是多么滑稽荒唐,每天念经诵咒,没有得到丝毫快乐。那纯粹是逃避现实,虐待生活,现在终于明白,真正的欢乐就在人间。

看完他的信息,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讲了一些道理。回复如下:你说对世间的欢乐和情感还放不下,我能够理解。但你要明白,佛菩萨从来就没有要求过众生供养给他们什么。诸佛菩萨只是希望我们早日明心见性,觉而不迷,希望我们获得常乐我净。你说你的心跟随我,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和认可,但我无法接受你的心。因为,我不知道你的心里都装了些什么。我知道的是,你我寻找的快乐是不一样的。你的快乐是欲求,在外面;而我的快乐是当下,在自心。你所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短暂愉悦,我寻找的快乐是出世间的永久常乐。你的快乐需要别人给予,我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给予别人。因此,我们寻找的快乐,其根本和结果都不一样。

你心里装的东西和我心里装的东西很可能也不一样。因此,我不会要求你学佛修炼,因为要求也是执着,有执着就不能快乐。虽然你选择了世间的快乐而放弃了出世间的常乐,只要你很快乐,我就尊重你的选择。虽然你选择了轮回里的痛苦以及轮回里的死亡,但我不会怪你,因为,每个人的选择和经历都不一样,我依然尊重你。你现在的想法和需求,追寻和渴望,我非常理解,但是我拒绝你的心跟随我。希望你千万不要将身心分隔,因为身心分隔是一种可怕的病态,犹如精神分裂一样。身心分隔的人不要说能够获得出世间的常乐,连世间的欢乐都不会得到。因为,你心里很想得到的东西,也许得不到,而自身得到的东西,又不是你心里所需。这样的人无法获得平衡,而且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还可能会得各种疾病。我希望你的身心一致,千万不要分隔。我是身心一致之人,因此无法带领身心分隔的人。所以,你要将心收回自己的身躯里,希望你身心一致地去过自己的生活,身心一致地去追求想要的世间欢乐,身心一致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佛菩萨是大智大悲的,不会计较你所做的事情。但你要知道,我们学佛修心的目的,就是达到身心轻安的境界。身心分隔的人,永远无法达到身心轻安。佛说的极乐是真实与无限的,这并不是逃避!人间的欢乐是假象与有限,虽然你选择了假象与有限的欢乐,我理解你的难处,也尊重你的选择,但我却无法支持你的选择,也没有办法帮助实现你的追求。因为,我们的追求不一致。佛菩萨也同样能理解你的选择,也会尊重你的选择,但却无法支持你追求的假象和有限的世间欢乐,这方面希望你也理解我,同样也理解佛菩萨。再一次祈祷你早日走出轮回苦难的泥潭,祝您心意如愿!

上师的话:佛菩萨从来就没有要求过众生供养给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明心见性,觉而不迷,早日获得常乐我净。你的快乐是来自对外界的欲求,而我的快乐是来自我的内心世界;你所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短暂安乐,而我寻找的快乐是出世间永久的常乐;你的快乐是需要别人给予,而我的快乐却是发自内心给予别人;你的快乐在外面的世界,我的快乐就在心中,不向外求。

快乐的密码

从前有一位富翁叫白正。白正虽然很有钱却常常觉得自己很可怜,他可怜自己空有钱财,却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快乐。白正常常想,我很有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为什么买不到快乐呢?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留下一大堆钱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把所有的钱拿来买快乐,如果能买到一次全然的快乐,我死也无憾了。

于是,他变卖了大部分家产,换成一小袋钻石,放在一个特制的锦囊中。就想:如果有人给我一次全然的快乐,即使是一刹那,我就把钻石送给他。他开始云游四处询问,但总是得不到让他满意的答案,人们的答案庸俗而又相似:如果你有很多的金钱,就会快乐。如果你有很大的权势,就会快乐。如果你拥有的越多,就会越快乐。

白正早就有这些东西了,却没有快乐,这让他更加怀疑:难道这个世上没有全然的快乐?

有一天,他听说在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得道高僧,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就进村找那位高僧,高僧正在树下闭目养神。白正问:“高僧,人们都说你无所不通,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全然的快乐秘方呢?”

高僧:“你为什么要买全然的快乐秘方呢?”

白正:“因为我很有钱,可是很不快乐,这一生从未经历过全然的快乐,如果有人让我体验一次,即使只是一刹那,我愿意把全部的财产给他。”

高僧:“我这里就有,但是价格昂贵,你准备了多少钱,可以让我先看看吗?”

同类推荐
  • 怪诞心理学

    怪诞心理学

    本书涉及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分别从读心秘诀、谎言心理、灵媒、梦境现象、选择心理、色彩、自控以及记忆力八大方面,深入剖析看似怪诞的行为或现象背后,人类深层次的心理秘密,带给你走进一个奇妙的新鲜世界。
  • 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描述了发生在家庭成长中的动力关系,介绍了符合心理科学的正确的爱的方式,解释了个体成长不同时期和家庭成长代际之间差异所对应的基本心理原则。理解和运用这些蕴含在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心理疏导工作者帮助别人,也有助于人们遵从乃至驾驭发生在自己家庭成长中的爱的动力,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
  •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为你解读了108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法则,悉数工作与生活中的细节和元素。这本书会告诉你心理定律的无穷奥秘,还会教你轻松运用知识帮助自己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它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于一个个妙趣横生、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深浅出地提炼了心理学法则给我们的启示,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趋利避害。
  •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悉心对读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养成习惯,掌 控环境,激发潜能;帮助读者修炼心灵,摆脱束 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仿佛宫崎骏动漫里的角色,苏青是自在的艺术家,艾莉是忘了魔法的女孩,两人在某个夜晚相遇,艾莉就此踏上了一段自我蜕变的觉醒之旅。每日奔波在爱情、职场、家庭等不同场景,艾莉期待、失落、开心、愤怒、委屈、无助……在充满生活感的小说情节中,艾莉是你,也是我。作者深具巧思地在苏青与艾莉的对话中渗透进萨提亚模式治疗理论,充满疗愈感与内在探索,也饱含着智慧与顿悟。这个深缓美好的心理故事,仿佛一个温柔贴心的倾听者,又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你与内在的自我温柔地靠近,探索内心未曾开启的宝藏,发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强大力量。
热门推荐
  • 明童东归传

    明童东归传

    初定明朝,战乱又起,一个厄运婴儿被道人救下收为道童,随师云游西域,走古里,过南洋,回大明。他一心寻母,一路上识邪恶,安良民,抑恶扬善,舍己为人。最后甚至见了皇上,而自己找妈妈的心愿却没能实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红颜劫之步于长安

    红颜劫之步于长安

    一夜之间惨遭灭门的将军府小姐,背负着仇恨一步步历练成长,只为有一日能手刃仇人。她本以为自己早已孤身一人,却不知,只需稍稍回首,他一直站在身后。丞相府庶子,亲爹不爱,亲娘去世,在丞相府的生活如履薄冰。他韬光养晦,不求翻身成为人上人,只为一生给她保驾护航,护她无灾无难。
  • 法伴人生

    法伴人生

    本书结合相应的法律条令,用案例分析作具体的讲解分析,并展示相应的法律知识要点。
  • 帝宠之将门嫡女

    帝宠之将门嫡女

    平南王麾下第一上将军林熙,风华绝代,俊美无双,文能指点江山,武能策马长风,是万千北墨男儿心中的信仰。世人只知道她是驰骋疆场的少年将军,无人看到那云甲包裹之下的,竟是女儿身。一朝归来,风云际会,天下震动。她誓要激荡那朗朗青天,撕开那晨昏乾坤!他是北墨九皇子,曾经落魄如草芥,今朝崛起,登临帝王之尊。十年为期,他布下天罗地网,只待鸾凤归来,宠她一生无虞。——龙榻之上,男人将她反锁身下,在她耳边轻声低语:“摸也摸了,看也看了,将军都没有睡过,怎么知道朕行不行?”“谁睡谁,还不一定呢。”“那就阮阮说的算……朕,随便你睡。”【本文女扮男装,斗智斗勇,坑品保证,你们的支持是对茶茶最大的鼓励。】
  • 皇妃请自重

    皇妃请自重

    上一世苏瑾离为人棋子,没落得个好下场。重生后,苏瑾离发誓活出自我,不仅要离那些人远远的,还要往全身插上利箭,谁来戳谁……可那个人,喂,说你呢,靠我这么近干嘛,小心我戳死你!那人却露出一口大白牙,笑得灿烂极了,“你戳我一次,我戳你一生。”苏瑾离:“滚!”(︶︹︺)
  • 疯狂的虫子

    疯狂的虫子

    简单的说这就一个老套的地球胖子穿越成异界史莱姆变形虫的故事。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看成是一篇以触手作为武器的肥虫子闯荡异界的英雄传记。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篇变形虫生存方法大全也完全没有问题。甚至有天你不幸穿越了,也许还能用到从这儿学的东西呢。-----------各位亲爱的读者,71831554这个群已经满鸟,53442347又满鸟,实在是塞不下了。有读者帮企鹅开了新群,大伙加这两个吧:57988915,74234187还有女读者专用群:68683571纯洁地MM读者请进
  • 三嫁皇妃乱天下

    三嫁皇妃乱天下

    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子,也是亡国的公主,被冠上了弑君弑父的罪名之后成为了新君的禁脔。一碗堕胎药,她失去的不仅仅是她的孩子,还有她的男人。一纸诏书,让她从高高在上的贵妃变成了他所谓的“皇妹”,奉旨和亲北国。两国边境,大军交接之地,她却不幸的“死”在了花嫁的路上。她的命运,从来都没有掌控在了她自己手里。改头换面进入了北国皇宫,面对诡谲的后宫,几经挣扎,终于挣脱牢笼。却不曾想是才出了狼窝,又入了虎穴…她只求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可她却辗转于三个国家之中,先后侍奉过三个君王。兜兜转转,究竟何处才是她最终的归属?失了身又失了心的她究竟应该何去何从?片段一:云逸初欺近齐宣的身边,一把扯落齐宣的袍带,健硕的身躯便是覆了上去。沙哑的嗓音道:“宣儿说的一点都不错,宣儿的确是天姿国色,姿容绝世。任何一个男人都没有办法不为你倾倒,朕也不是例外。宣儿的功夫还不是很好,还是让朕再调教调教吧…”片段二:舞停,齐宣站在云逸初的面前,笑的倾国倾城,一只柔弱的小手伸到云逸初的面前,手上一只通体翠绿的镯子。轻轻的抚摸着那带着自己体温的镯子,道:“逸初哥哥,宣儿要嫁人了。这个镯子,是你当初给宣儿的聘礼。如今,宣儿原封不动的还给你。”片段三:蓝天凌一身蓝衣飘飞,眉宇间英气勃发,笑道:“宣美人,跟朕回去。朕愿意为你倾尽后宫,和你共执北国江山,许你一世荣宠。”云逸尘打马而出,大笑道:“齐宣,本王知道你从来不喜欢那波诡云谲的争斗,更加的不喜欢红墙高瓦。若是你愿意,本王愿意陪你共赏风月,笑看红尘。”云逸初手中长剑轻震:“宣儿,你早便是朕的女人,你的人和心都是朕的。哪怕是死,也只能死在朕的怀里。”
  • 仙道不正

    仙道不正

    新书:《追仙策》,欢迎入坑(评论区有传送门)。尚真派收了个奇怪的小徒弟:灵根测不出来、法术修炼困难。别人等级咔咔往上升,她永远都在原地踏步。可是,一到宗门大测的时间,她又总能顺利过关,虐哭对手!宗门大佬极度怀疑:你到底是什么人?!小徒弟摊摊小手,满是无辜:你们家门人呀。
  • 我在末世当村长

    我在末世当村长

    末世来了,丧尸来了,嗯~这个不稀奇。可是,突然告诉我,皇帝们都出现了,朱元璋、成吉思汗、李世民、武则天等等都带着他们的帝国一起活过来了……嗯~就算秦始皇站我面前,我也勉强接受了。可是,那是什么?张三丰单挑吕布?楚霸王吊打西门吹雪?!!!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