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0500000002

第2章 家有时也会伤人——孩子有问题,大人应先自省(1)

“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凡是没有教育好的孩子,原因多在父母身上,或者是缺乏教育孩子的责任感,或者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说,孩子有问题,父母首先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作为家长的您真心地希望您的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那么,就请您从现在开始,摒弃那些错误的教育方法,让您的孩子健康的成长。

1.孩子有问题了,大人应先自省

一盏心灯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无形的榜样。如果父母做人做事总是南辕北辙,势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品性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教子现场

一天早上,妈妈送丁丁去上学,在楼下碰到了刚吃完早餐回来的邻居张爷爷。丁丁不仅没有跟张爷爷打招呼,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张爷爷招呼他,丁丁也只是勉强应了一声,表现得非常没有礼貌。

等张爷爷走了后,妈妈严厉地对丁丁说:“丁丁,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对人一定要有礼貌,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丁丁鼓着腮帮子顶嘴道:“妈妈,那你为什么不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呢?”妈妈听了丁丁的话,顿时语塞舌结。

“病”由家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无论是什么教育,教育人(即教育者)要将自身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不能以为只凭一个口,随便说个道理,孩子就会相信。事实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如果我们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就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无形的榜样。如果父母做人做事总是南辕北辙,势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品性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埋怨自己的孩子懒散、任性、没有耐心、不求上进、不尊敬长辈、不体贴父母、不懂人情世故……可是,父母却从来不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他人大打出手;有的父母则当着孩子的面,随地吐痰;还有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把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

孩子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最强。他们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比如说,父母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

当父母把脏东西放入垃圾箱里,孩子也会这样做;当父母随处乱丢垃圾,孩子也会乱丢杂物……一个自私的父母很难教育出一个无私的孩子,心胸狭隘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度的子女。

东东是一个刚满12岁的小男孩,读小学6年级。东东的父母对孩子教育很严格:放学以后不许玩;作业做不完不许玩电子游戏、不许看电视。如果东东不听话,轻则责骂,重则痛打。但遗憾的是,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却没能使东东成为一个好孩子。

原来,东东的父母整天沉迷于“修长城(打麻将)”,没有重视对孩子的身教。他们以为只要对小孩子严厉一些,骂几句、打几顿就会听话,但结果却恰恰相反。

一个周末,东东的父母“修完长城”后回到家里,却发现儿子正和几个小伙伴打扑克。真可谓是玩得热为朝天,每个人的脸上都贴了不少纸条。东东的父亲见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动手就要打。东东一边大哭,一边喊:“我作业都做完了。为什么你能玩麻将,我就不能打扑克?”

听到儿子的这句话,父亲扬起的巴掌终是没有落下来。

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欲教子先正其身。”父母的言谈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父母做不到的事情,而要求孩子做到,孩子即使照做了,也是敷衍的,心里是不服气的;如果父母做到了,不用言语,孩子自然会照着做。

指点迷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着重大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示范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父母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绝不能做那种说一套、做一套,在外一套、在家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如果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父母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如果要求孩子在思想品德上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才能让孩子对父母的管教心服口服。

前苏联还有一位著名教育家马可连科也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对孩子有着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人生的好榜样。

2.父母应“同唱一支歌”

一盏心灯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共识,只有父母“同唱一支歌”,孩子才能从中得到益处,有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

教子现场

马柯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有一天吃晚饭时,又因为一点小事与爸爸发生了争吵,爸爸举起手中的筷子要打他。这时的马柯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夺过爸爸手中的筷子,并把爸爸按倒在地上一顿暴打。

看到这一幕,全家人都惊呆了。从这以后,马柯稍不如意就对爸爸大打出手,这时的爸爸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大家可能都想问,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原来马柯的爸爸从小就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原则来教育孩子,他认为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但是,马柯爸爸严格也是出了名的了。马柯读小学时,有一次因为撒谎、逃学,被爸爸打的遍体鳞伤。马柯妈妈则反对爸爸的严格,她是过于偏爱孩子、溺爱孩子。有时爸爸打了孩子,她就会在一边拦着、护着,心疼得不得了,还哄着孩子说:“别哭,咱长大了再揍他。”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马柯有点失去了自我,慢慢的变得郁闷了,脾气也暴躁了,总想找人发发脾气。

在高考落榜后,马柯终于爆发了。此时的马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沮丧,自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打骂爸爸的极端行为。

“病”由家生

长期以来,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不一致,一直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例如,孩子做错了事,爸爸想和他讲道理,妈妈却不耐烦地动手就打;或是母亲想和孩子讲道理,父亲却来实行棍棒教育。中央教科所曾在河北、北京、天津地区进行过一次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夫妻双方因教育孩子态度不一致而经常发生争吵的有34.3%。

志志今年8岁了,爸爸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志志的生活水平也就比一般的同学要高。志志想要买什么东西,只要不是过于昂贵,向爸爸妈妈撒撒娇,愿望也就满足了。

不过志志的妈妈是一个比较节省的人,她怕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因此不想再给孩子零花钱了。志志爸爸却认为,应该每天给志志一些零花钱,怕万一出现什么情况没钱用。所以,志志的爸爸就偷偷地给孩子钱。

结果,志志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了,最后竟发展到了从家里偷钱的事件。直到发生了这种事,志志的爸爸妈妈才认识到教育不一致的严重性。

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对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对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等方面。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孩子容易形成两面性人格;容易形成对父母的不理解到怨恨的心理;由于长期处在“不知听谁的好”的矛盾心态中,会使孩子导致遇事时无所适从,优柔寡断;长期的矛盾教育还会导致孩子对谁都不信任,容易形成“看破红尘”的颓废心理,缺乏责任感。

因此说,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的所有长辈,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一定要保持一致性,集“严”、“爱”于一身,教子有方、爱子有度。不管是严格也好,慈爱也罢,都应该保持统一,且合理有度。该严的时候一起严,该慈的时候一起慈。需要严的时候真正地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如此配合默契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给孩子最有利的成长环境。

指点迷津

要想在教育孩子问题的保持态度一致,父母须就以下问题达成一致:

一是整个家庭的短期、长远规划。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脱离不了整个家庭发展的大环境。制订这个规划,可使家庭的生活目标更明确。

二是近3年内对孩子的规划。有了近距离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多头”教育。

三是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在性格和品质方面,这是父母处理有关孩子问题的前提和目标。

四是提前做好沟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一方观念和方式与另一方发生冲突,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闹矛盾。即使有一方处理不妥当,也要等孩子不在场时,双方交换意见,统一教育方法,再由对方自己去纠正处理。让孩子看到父母当面争吵,孩子会有这样一个概念,大人们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共识,如果不能“双剑合壁”,孩子尽管能够适应,但成长多会有阻力。只有父母“同唱一支歌”,孩子才能从中得到益处,获得健康成长。

3.不要把您的坏情绪转嫁给孩子

一盏心灯

父母性格温和,孩子性情自然也就平和;父母性格暴躁,孩子遇事也难免心浮气躁。

教子现场

在一次亲子交流会上,有一位母亲这样倾诉:

“我的孩子自控力太差,嘴上虽然答应得好好的,但总是做不到。每天做作业,我都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我真的不知道为他操了多少心。现在我跟孩子在家里就像对头一样。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想到孩子的爸爸每天那么辛辛苦苦工作,而我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我现在真的是又着急、又难过。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了可怎么办?”

这位母亲在倾诉中充满了焦虑、忧伤、失望和无可奈何。

“病”由家生

面对这样一个母亲,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她本身的情绪问题。坏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如果孩子每天面对是爱唠叨,经常发火、焦虑、紧张的父母,其情绪也肯定是很糟的。父母也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美国某儿童医疗中心曾对一些美国家庭进行过调查,他们发现,如果父母患上焦虑症,那么他们的孩子患上焦虑症的风险是正常家庭孩子的7倍。患上焦虑症的父母,一般是通过以下行为举止将焦虑症“传染”给孩子:过度批评,对孩子过度保护,在孩子面前经常流露出惊慌和害怕的表情等。

孩子在父母的坏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照顾,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但他们又不喜欢父母的坏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内心的矛盾使他们变得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精神分散,严重的可出现紧张、焦虑或强迫症。长此以往,他们会将这种困扰压迫到无意识中,有意无意的采取一些如强迫动作、说谎、逃学等反抗行为,丧失自尊和自信。

父母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对孩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直接的示范作用。父母性格温和,孩子的性情自然也就平和;父母性格暴躁,孩子遇事也难免心浮气躁。

如果一个母亲遇到问题和不快,在家摔东西、暴怒、哭泣……这些不理智的行为,很容易会被孩子学去。如果一位父亲,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低落,经常在家发脾气,他的孩子一定会产生焦虑、压抑的心情,并逐渐学习到父亲的行为方式。在遇到类似的压力后,会以相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控制情绪是做父母们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受益的将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孩子。

指点迷津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做父母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要特别注意情绪控制,谨防孩子因父母的坏情绪而影响到正常的心理发育。

为了不把坏情绪传给孩子,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把孩子当成倾诉的对象,以免给孩子太多负担。遇到不开心的事,不必对孩子说得太详细,只需要对孩子说:“爸爸在工作上碰到了一点麻烦!”或者是:“妈妈今天心情不好!”就够了。

二是要承认自己的心情不好,并要告诉孩子这是爸爸妈妈自己的问题,与他无关,叫他不要担心。可以对他说:“大人也有大人的问题,我们必须自己去解决。所以,你不用担心。”或者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我心情不好,你很不高兴,是不是?”还要告诉他:“虽然我们现在不是很愉快,但仍然很爱你。”

同类推荐
  • 妈妈如何说,男孩才肯听;妈妈如何教,男孩最优秀(第2版)

    妈妈如何说,男孩才肯听;妈妈如何教,男孩最优秀(第2版)

    这是一本家教书,主要讲述如何培养最棒的男孩。本书从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来讲述如何培养一个最棒的男孩,给妈妈以一些积极的借鉴。
  • 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因此,要与孩子的心灵进行沟通和碰撞;要研究孩子内化的过程与规律;要研究如何去激活知识;要研究方法,如何去启迪孩子等等。每个家长都应将教育视为孩子共同经历的精神生活过程,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以及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 怀得上,生得下(共3册)

    怀得上,生得下(共3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叶敦敏,继《怀得上,生得下1》之后,继续将那些你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医学知识一一道来,《怀得上,生得下2》助你顺利完成怀孕生子这人生重要一课!《怀得上,生得下3》这本书通过很多实际病例,对试管婴儿这一孕育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答疑,帮助读者对此项技术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以便读者能合理运用这项孕育技术,实现自己的生育梦想。另外,对育龄夫妻遇到的医学迷思、生理疑难困惑、心理疑问、孕育常识等问题,叶医生也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解答。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故事,可以滋养饥渴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是奉献给天下父母与孩子的一部精心之作,须知小故事中见大世界,小细节里有大乾坤,通过阅读与反思,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感悟七彩人生。愿所有的父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举一反三,咀嚼那些貌似简单,实则丰富的故事。培养孩子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精巧独立的表达能力,与众不同的视角,开放灵活的思维。”
  • 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本书全面指导家长如何与男孩顺利高效地沟通,如何疏导男孩的极端负面情绪,如何做好男孩在爱情、亲情、友情方面的情感向导,如何培养男孩具备杰出男子汉的品质等。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七封信的爱情

    七封信的爱情

    夕阳的云霞散去,在佳木公园的青石桌上,沈帆将头倚靠在肱二头肌的胳膊上,五根手指头半扣在枯黄色的信封旁,崭新的钢笔掉落在光滑的地面,墨水染过了石粒。“这里有人晕过去了,快打救护车!”随着好心人拨打的急救电话,十分钟以后,救护车匆匆而来载人离去,青石桌旁的人也散了。何于宜走进了佳木公园,明亮的眼睛紧盯着手机上屏幕的一条短信:我在佳木公园等你,沿着河边的青石桌旁。夜色渐渐的包裹晚霞,佳木公园的路灯在模糊的漆黑里点亮,走过蜿蜒的小路,何于宜呆呆的驻足在河边的青石桌旁,人已不在,信封留桌上,地面有一支被踩坏的新钢笔。脑子里回荡着沈帆的一句话“我在佳木公园等你,沿着河边的青石桌旁”一阵忽然的夜风将信卷起,夹落在何于宜的脚边:千里秋叶,只为和你相遇。——遗放在青石桌旁的第七封信。
  •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 打鬼

    打鬼

    半夜我和老婆在讨论生二胎时,被七个月大的女儿听到了,女儿当时的表情,很诡异渗人。奇怪的老头告诉我,我女儿的腿骨上刻了一个字,非常邪门。三天之后这个老头死了,在他头七的时候,脏东西找上来了,随后噩梦一样的事情发生了……
  • 系统要我当反派

    系统要我当反派

    一个优秀反派的自我修养:送女、腹黑、说谎、话多、遇到主角降智......等等......江檐嗤之以鼻:“啊,呸!!!” ...
  • 年少的陪伴余生的你

    年少的陪伴余生的你

    凉薄荷不明白,她就面试个仓库管理员,为什么要一直追问她有没有男朋友??“为什么不想有男朋友,是找不到还是不想有?”看着摆着一副正经模样八卦的某人,凉薄荷发誓,她就没见过这么八卦到刨根问底的面试官,气到破罐子破摔。吼道:“因为好好去找了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所以不想有男朋友,满意了吗?”
  • 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

    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

    本书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十年采访、发表过的作品精选,是在研究大量史料后,与这些著名人物的家属、子女、亲友、部下、同事在访谈中回忆出来的故事和细节,独家解密他们沉淀在历史岁月中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人生往事和生命印记,让读者全方位地感受中共传奇人物的家国情怀,了解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 影后古代生活录

    影后古代生活录

    贺海蓝一朝穿越,一直想找到回21世纪的路,可是回家路上BOSS太多,她只能一边打怪一遍寻找回家的方法。但是祖母要她留在身边当专属厨娘?皇上想把‘他’留在身边当专属说书人?太上皇还想把她弄来当孙媳妇?某无良王爷则带着狐狸般的笑容:既然皇爷爷那么盛情,我也只能委屈一下自己如了他老人家的愿了。贺海蓝看着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某王爷,无语望苍天:江湖太险恶,我想回现代!
  • 杜先生的爱情进化史

    杜先生的爱情进化史

    陈淼:达尔文说,荷尔蒙决定一见钟情,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肾上腺决定出不出手,自尊心决定谁先开口,最后寿命和现实决定谁先离开谁先走。杜言锡:爱情不过是荷尔蒙释放以及人类为了生殖繁衍以及闲得蛋疼所进化出来的功能。来一盎司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调配后叶加压素,我还不信这个邪陈淼:壮士干了这杯酒!杜先生,你的脸打疼了没有?……达尔文:我没说过。这是铲屎官陈淼的血泪泣诉文:她的理想原本是成为一个生物科学家,不想却被发配深山老林里“搜集猿粪”,收集缘分听起来好像挺浪漫的,可是要寻找起来真的就只能靠缘分了。当天屎降临时,她真的捡到了一个帅到惨绝人寰的男人……陈淼:根据生物心理学,浪漫爱情一般只会持续12~18个月。五年后。杜言锡:你现在认为呢?陈淼: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爱情是怎么发生的?长臂猿宝宝CO2表示它也不清楚,可是它为了这两个口是心非相爱相杀的人类真是操碎了心,没办法只能伸出猿手,谁叫当初他们是被猿粪砸中的呢?可是那些让人面红耳赤的画面是咋回事?它还是个宝宝啊喂!
  • 蒋光慈作品选

    蒋光慈作品选

    民国16年与阿英、孟超等人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著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等。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