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500000050

第50章 做得精彩也要说得漂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高度评价过口才的作用:“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期,毛遂自荐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的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身挂六国帅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吴主孙权和都督周瑜联刘抗曹,而获赤壁大捷;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多次在谈判桌上,以他那闻名世界的“铁嘴”挫败敌手,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无数的事实表明,好的说话方式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做得精彩也要说得漂亮,年轻人一定要懂得这一点,注意说话方式和技巧。

“弹性语言”避免“祸从口出”

有的年轻人并不看重语言的力量,认为多说话是自找麻烦,没必要。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时刻都面临着谈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商务、婚姻、战争、国际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语言的空间。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要付出代价,为了避免给你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有时候需要用弹性语言来化解祸端。

有这样一个善于闪躲质问的人,他回避问题的本领简直让人叫绝。例如,如果有人问他:“你可曾读过《堂吉珂德》?”他会回答:“最近不曾。”其实他根本没读过,然而谁会杀风景地去破坏融洽的谈话气氛呢?

还有一次,有人问他可曾读过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他回答:“英文本没读过。”旁人不禁肃然起敬。他这句百分之百的真话会让人产生两种误解:他读过这诗篇,他精通14世纪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学纯粹主义者,不屑读翻译本。真高明。

毫无疑问,这个人是个说话高手,他正是利用了弹性语言的妙处为自己成功消除了对方的疑问。

在生活中还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正面回答别人的问题不行,反面回答对己也不利,不回答根本就做不到。面对这种让人颇伤脑筋的问题,最佳的办法便是采取迂回战术,让语言保持适当的弹性,使别人的问题有如打在海绵上一样。这是一种高超的说话技巧,有心的年轻人可以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吃得不卫生,便极可能生病,这叫做“病从口入”。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人如果说话不注意分寸,不懂得技巧,便极有可能得罪别人而遭殃,这就叫做“祸从口出”。想要避免“祸从口出”并不难,关键还在于让语言保持一定的弹性。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百兽之王的狮子想吃其他兽类,但得有借口。于是张开大口让百兽闻自己的嘴巴是香还是臭。首先是狗熊,它闻后如实地说:“有股肉的腥臭味。”

狮子怒道:“你不尊重我,留你何用!”于是将狗熊吃掉了。

第二天,轮到猴子来闻。鉴于头天狗熊的教训,它乖巧地说:“哟,好一股肉的清香味啊!”

狮子又怒道:“你溜须拍马,留你何用!”又将猴子吃掉了。

第三天,轮到兔子来闻。它知道,说臭要被吃掉,说香也要被吃掉,于是它凑到狮子嘴边,故意闻得十分认真,却老不开口说话。

狮子急了,催它快说。

它便说道:“报告大王,我昨晚受了风寒,感冒鼻塞,闻了这么久,实在闻不出是臭还是香。等我好了,鼻子通了,再来闻吧。”狮子无奈,只好放了兔子。

兔子在这里巧妙地回避了狮子所提出的问题,而用“无可奉告”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走“第三条”道路的方法,实在是它求得生存机会的唯一出路。

另外,当你想指出别人某些缺点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接说出来,而要避开问题的关键,换一种方式来表达。

巧妙回避不宜直言的问题,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你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借助事实说话,也可以含糊其辞,在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时候,利用“模糊”语言让你的表意更有“弹性”。这样就会让别人的问题犹如打在海绵上一样,瞬间失去冲击力。这种说话的技巧如若合理运用,便能化解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和尴尬,也能将即将到来的祸端化解于无形。

让你的语言充满魔力

这是一个开放的年代,世界这个舞台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当众演讲就是一个很普遍的方式。当你有一个当众演讲的机会时,要运用口语化为自己的演讲增添魅力。按说,当众讲话主要是口语表达,语言的口语化本该不成问题。但由于当众讲话总要比一般的随意交谈或在非正式场合的说话更规范、文雅和生动,也由于许多人在准备稿子的时候常常要堆砌辞藻、雕章琢句或摘抄报章,还以为是讲求文采,这就容易使演讲的语言“文章化”。

那么,怎样做到让演讲的语言口语化并彰显你的魅力呢?

第一,尽量选取双音节词,并注意词语的音节搭配。口语是线性语流结构,以声传意,瞬间即逝,不像读书看报,一遍看过去没弄清,还可以再看两遍,所以同义的词最好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而不要用单音节的。古汉语之所以难懂,多用单音节的词是原因之一。好在现代汉语的词语大多由原先的单音节变为双音节或多音节了,这就容易让人听清楚,更适合于“口传”或“耳收”。例如,说“我初次谈恋爱时”就不如说“我第一次谈恋爱的时候”更为顺口入耳;说“因我没经专门的演讲训练”,就不如说“因为我没有经过专门的演讲训练”显得清晰舒畅。当然,单音节的词并不是一概不能用,而是表达同样的意思最好少用单音节的词,多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

第二,在用词风格上,多用通俗生动的“现成话”,而不要文白夹杂。口语也要修辞,多用俗谚俚语和选用职业术语、绝妙类比。也就是说,口语要多用浅易通俗、生动活泼的“现成话”。诗人艾青按说是十分精通典雅语言的,但他在《诗论》中强调说:“最富于自然的语言是口语。”

语言要通俗不单是为了简明易懂,更不是浅薄庸俗、单调乏味,而是为了既通俗易懂,又具体、生动、活泼、形象。老舍在他的作品中之所以尽量多用口头,不仅是为了叫人明白易懂,还是为了令语言生动活泼。这正如秦牧在《艺海拾贝》中说的:“历代以来,开一代文风的杰作,起前代之衰的妙文,都在一定程度上一反因循守旧的书面语的习惯,勇于运用活生生的口头语言。古代的说书人,讲到故事中的人物心头不安时,不说忐忑不安,却说‘心里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讲到羞耻时,不说满面羞赧,却说‘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讲到赶快逃跑时,不说赶快逃跑,而说‘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讲到着急时不说着急,却说‘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所有这些都博得听众的赞赏和喝彩,而且流传至今仍有强烈的形象性、新鲜感。”

人们往往有一种习惯性的看法,认为口语简单粗浅,而书面语应当完善而文雅。实际上,现代实用语言在口头和书面两大方面并无多大差别,也不该有多大差别。有些人讲话、致辞或答问总要按照稿子念。如果你的口语不生动,不善于脱稿讲话,那么你写出来的稿子也往往是平板冗长、干巴乏味的,当然也就不具备口语的特点。不是口语化的东西却又用嘴说,这就是某些人的口语表达既不通俗又不生动的主要原因。而另一种倾向是只求简单明白,不求细致生动,这就流于粗俗和浅陋。正确的理解和做法是,书面语言要尽量多用通俗而生动的口语,而在口语表达上要尽量吸收书面语中那些精炼而严谨的词语。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才会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

第三,句式要简短而灵活。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外国人的一篇汉语作文:

我,叫施吉利,加拿大人,很喜欢汉语。我买了许多书,特别是汉语、方言、成语方面的辞典。我发现成语、谚语、俗语很好,准确、生动、幽默、风趣。

有一天,很热,我到楼下散步,看见卖西瓜的,是个个体户。我说:“你的西瓜好不好?”他说:“震了!”

我问:“什么叫震了?”

他答:“震了就是没治了!”

“什么叫没治了?”

“没治了就是好极了!您看我的西瓜多好!”

这时,我用了两句俗语,刚学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我的瓜皮儿薄、子儿小、瓤儿甜,咬一口,牙掉啦。”“咔嚓”一声,他切开一个。

我一吃,皮儿厚,子儿白,瓤儿是酸的。我又说了两句成语:“你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他的脸“唰”地红到脖子根。我说没有关系,买卖不成仁义在。他一听急眼了:“这个不算。”“嚓”地又切开一个。我一看,皮儿倍儿薄,子儿倍儿黑,瓤儿倍儿甜,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说:“好吃不好吃?”

我一伸大拇指:“盖了帽儿了!”

这位外国人学汉语也真学得“盖了帽儿了”,一是采用了生动的俗语,二是句式简短。这虽然是用笔写的作文,但语句大多是五六个字,最长的才有十来个字,体现了口语的特点。

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想让自己的在公众场合的讲话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学会把握语言的风格,注意文采,使讲话通俗易懂。

同类推荐
  • 人生大计划

    人生大计划

    本书将会使读者在轻松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少一些败。如果你希望摆脱平凡的生活,如果你想追求卓越的品质,如果你想探索成功的奥秘,如果你想充分地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就捧起此...
  • 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眼高手低,自认为很了不起,却偏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此,牢骚、埋怨、不满等坏情绪四处蔓延,而事实上是如此吗?恰恰相反。只有把胳膊拉回来,伸出去的拳头才能更有力。出人头地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有安心工作,不急不躁,你的价值自然会体殃出来。记住:老板的眼中没有空缺的位置。本书阐述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和老板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出人头地。并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 漫长的感恩之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漫长的感恩之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读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读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人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对自己好,珍惜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尽量让自己快乐,尽量让自己简单、相互在复杂的氛围中。世上没有比生活在自己的阴影里更可怕的事了。我们不能要求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公正,因为那就是上苍的考验。
  • 创业故事会

    创业故事会

    本书选取了100个成功创业者的创业计划。在他们之中,有归国学子,有网络英雄,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有下岗工人,但不管是什么身份,他们都在自己的创业道路上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们也挥洒过汗水,流过眼泪,经历了种种磨难,才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该书从每一位创业者的身上发掘其取得成功的因素,也分析他们创业路上失败的原因,帮助读者找到创业成功的助燃剂,希望每一个渴望创业成功的人,都能够从本书中得到促使你更加努力拼搏的力量。
热门推荐
  • 中国与印度携手“一带一路”:前景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智库报告)

    中国与印度携手“一带一路”:前景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智库报告)

    得益于地缘位置优势与可观的发展前景,印度在“一带一路”构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印度支配印度洋的意图明显,对其他国家在印度洋地区拓展利益保持高度警惕,又在印度洋-太平洋范围开展活跃的地缘政治联合,因此促使印度成为“一带一路”上畅通一环的努力面临重重困难。本书主要分析了印度的内外环境、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印携手的共赢效应,以及既有矛盾和发展空间对中印在一带一路基础上展开合作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 混沌魔尊

    混沌魔尊

    一个从坟堆中刨出的婴儿,身藏惊天之秘,以天骄之姿强势崛起,一步步揭开身体暗藏的可怕真相。背负家族的血仇,心怀守护至亲的信念,浴血杀戮,执戟而行,与天争命,当真相浮出水面,却又是晴天霹雳……
  •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行政、编辑工作之余所写评论文稿《形象化的能手》、《当代美术片论》与《当代美术家解述》等书的重点篇目的合集,并有作者的水彩画、彩墨画与速写多幅。该书是作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成果体现,既有对近现代著名美术家,和中青年很好作者创作与理论成就的论述,也有对各时期创作热点问题的短论,以及对亲友的怀念文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相对失踪

    相对失踪

    秋天的雨太缠绵,连着下了三天三夜还没有停的迹象。陆小词的内心犹如天气一般积累了太多的阴郁,有点烦躁不安。好在是周六不必上班,可以窝在家里听着雨声舒服地睡觉。只是她心里一直在纠结晚上要不要去舞校上摩登舞课。路有点远,天有点冷,最重要的是一想起她的舞伴,那个脑袋秃掉一半的微胖大叔,陆小词就倒胃口。每次被他油腻的手握住的时候,她都有一个月只吃素的念头。
  • 我的阿米替林

    我的阿米替林

    世界有两件最幸福的事,也有两件最悲哀的事最幸福的两件事:永远拥有失而复得最悲哀的两件事:永不可得得而又失我们就在这四件事中相互交错,逐步成长……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个代价,很大…很疼……
  • 真心红楼

    真心红楼

    千红本事千红苦,万艳需悼泪万觞。今辈或说知红楼,自心如心莫唐哭。作者在遍览前贤成果基础上细读文本,另辟蹊径,大胆设想,慎密精研,从哲学的高度、史学家的眼光来重构《红楼梦》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众多新的见解。
  • 神族物语

    神族物语

    兽王历1004年,神界。一区派出了第四十二期学员去往现世,他们主要负责去寻找已经“成熟”的神族后裔并取走其神力。但是除了那些学员之外,还有一些不速之客也随之来到了现世……
  •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夫惹不起

    萌夫惹不起

    她费尽心思,只想摆脱他,却被这个扮猪吃老虎的家伙给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