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外戚,虽然有时会为世人不齿,但也为朝廷贡献了很多的力量,他们存在的根本是皇上的需要。帝王如此,藩王、官员们及差不多所有男人的思路其实都差不多。结亲,结的就是两姓之好。
卢八娘原本一直找借口反对父亲调任回来,这次终于赞同了,“王爷看着办吧。只是父亲手下有一个叫丁桂的幕僚,极能干的,我过去置产时他帮过我不少的忙,我想请王爷为他在吴郡玉田县谋一个县令。我的一些世仆也想放在那里,煮盐谋生。”
司马十七郎在吴郡时就知道卢八娘有意于煮盐,他也一直极佩服王妃赚钱的目光,做为一个曾经穷过的皇孙,他从没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习惯,而且王妃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她的钱自然是王府的。他马上答应,“这点事算什么,明天我吩咐他们做就好了。”
想当初王妃不过十岁刚过,就能派人养殖牛羊,并收获极丰,现在她想煮盐,自然可行。至于高贵的王妃曾经组织贩私盐,他半点也没想到。
其实,想获得高额的利润,正当的途径实在是太难了,走私差不多是必需的。卢八娘前世发家就是从贩卖走私物品开始的。为了几倍十几倍甚至更高的利润让她挺而走险,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半夜去与走私船交接货物,就这样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才开始了她的事业。
到了这个时代,卢八娘认清通过正规的渠道挣钱的难度更大后,没有一丝的犹豫就把目光投向了不正当的生意,很快就选择了走私盐这一项。她的私盐生意是利用父亲太守府的印鉴将关在狱中的私盐贩子放出来,并将他们收归自己所有开始的。
这时的法制非常不健全,放几个私盐贩子根本没有多少压力,特别是官府里最大的官是她的父亲。但她选的合作伙伴不是父亲却是父亲的幕僚丁桂,丁桂也一点也没有辜负她的信任,很快架空的父亲,将官府的事情一手抓了起来。
卢八娘雇用私盐贩子成规模的贩卖私盐,她出成本,组织运输,最重要的是她能做私盐贩子的保护伞,让他们不用担心官府。官商结合之下,不是她手下的私盐贩子们纷纷被抓被关,只有卢八娘的人顺利地做着生意,大发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