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900000018

第18章 富人们靠什么赚钱(1)

当今主宰世界的金融体系,说到底是华尔街的金融体系。它可以独享世界资源,使金融大鳄们得以从世界范围的政府、大众手中获得垄断权力进行投机。这开创了一个不平等的全球财富分配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股东权益为幌子,疯狂劫掠世界财富。金融创新现在衍生化越来越厉害,吹大以后它就可以“剪羊毛”,赚得老高了。

1.“是我摧垮了经济!”

有天一大早,我在进办公室之前,顺便瞄了一眼过道墙上的电视。当时正在播放CNN财经台的突发新闻,记者正在专访一个老头,字幕上的标题吓了我一跳:'I broke the Economy!(是我摧垮了经济)'一开始我还以为CFC(全国金融公司,美国最大的按揭贷款商)或“两房(房地美、房利美)”的前CEO在忏悔,再定神一看,是美国《财富》杂志的专栏作家Stanley Bing,他的文风以幽默风趣见长。不过,怎么可能是他摧垮了经济呢?于是,我站定下来听他细说。

他正儿八经地数落道:“我这儿有一份今年涨幅最大的10只股票名单,很可惜,我没有拥有任何一支。这绝不是巧合,只要我一买这些股票,它们就跌。好吧,那我就买指数,等我一买指数,指数也跌了。你看,本来好好儿的房市,两年前,我刚在曼哈顿买了一套公寓,房价就开始下跌了。”

听得我哈哈大笑,不禁想起了我的哥们儿项羽(与“霸王”同名同姓人也)。他炒股多年,有一天很神秘地告诉我:“不知道为什么,真是邪门儿,任何一只股票,我没有买的时候,它一个劲儿地涨,我一买,它就立马下跌。你看谷歌股票,从100元起价,我嫌它贵,可它一路涨到300元,我买了10股,没想到第二天就跌回250元。当我忍不住220元刚卖掉,它又开始回升,到了400元时我又买了10股,可没几天又跌回250元,一气之下我全卖掉了。倒霉的是,随后它又疯涨到700元。听分析师们说,这是一支至少大涨到1000美元的股票,我不信邪,一咬牙又买了10股。可是等我刚买下的当口,它掉头一路下滑,当天就下跌到500元,这次我不卖了,干脆做股东,目前它一直徘徊在300~400元之间,现在我老婆称我为‘股神’了。”

很逗吧?这就是很多炒股人的尴尬与无奈。记得刚我进华尔街时,我的部门老板Mike,请我们几个新人到一家法国餐厅吃饭。这位Mike是犹太人,华尔街有名的金牌财经分析师,经常上电视帮大伙儿选股票。能和大腕儿零距离接触,自然不能放过机会,大家连连发问,询问投资技巧。Mike允许每个人提一个问题。我正为401K(401K条款)不知投资在哪儿而犯愁,逮住这个机会便问他用退休金买什么股票好。没想到他回答我:“我的退休金只买Fix-income(固定收益债券),而且都是政府担保的。买股票?我们华尔街人怎么能用自己的钱去买股票,你没有听说过'OPM'?我们只玩Other People's Money(别人的钱)!这是我给你最值钱的一个忠告。切记,切记!”

这话我一直牢记心中。可是,在“点COM”疯狂时,我实在经不起诱惑下海玩了几把,结果以亏损5万美元而告终,这才真正明白Mike这句话的价值。

2007年年底我从纽约回多伦多,临行前朋友们为我饯行。我这帮哥们儿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好几位也是华尔街“高手”,几乎都在股市中扑腾了十几年,平时说起股票经来都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个个吹嘘自己眼光如何准,买什么赚什么。这次大伙喝高了,酒后吐真言,结果没有一个人从股市中赚到钱,最多的亏50%,至少亏20%,有一个老兄涨红了脸,支支吾吾说打了个平手,还是不好意思说赔了。

对于“霸王”的描述和我那帮朋友的酒后真言,我一点儿都不吃惊。当今世界经济日下,信息绝对不对称,散户跟“庄家”玩,肯定会输得很惨。华尔街向来都是玩别人口袋里的钱,怎么可能让普通投资者从“鳄鱼嘴里拔牙”?华尔街大多数的对冲基金回报率都很高,在30%左右,钱是怎么赚来的?很多是通过做局向记者发放假消息,普通投资者如果盲从跟进,那就倒大霉了。这些对冲基金所赚的钱就是你的亏损,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社会总资产就这么多,钱不进你的腰包,就落人他的腰包,谁掌控的资源多,谁就是赢家。这就像一座金融金字塔,塔顶之人制定了游戏规则,把别人口袋里的钱,玩进了自己的腰包。你还玩得起吗?

巴菲特,这位被中国人民尊崇为“股神”的专家,总是毫不留情地从广大股民身上狠狠地大捞一票。“股神”所玩的也是金字塔游戏。2003年,一贯坚称“只买不抛”的“股神”巴菲特,首次购进5亿美元中石油股,“股神”的确是大手笔。消息一公布,成千上万的崇拜者相继跟进,全都攥紧中石油的股票死也不肯抛。人们太相信世界第一“股神”的投资策略了,以为只要握紧“股神”选中的股票,就一定能像“股神”那样发大财。

“股神”不负众望,苦苦守候了四年,等他的信众差不多都进场了,便在2007年7月,悄悄抛售了首次投资的5亿美元中石油股。单单这一笔,就从中国百姓身上掠走了35亿美元。柯克·林特罗姆(Kirk Lindstrom)说:“‘购买和长期持有’,巴菲特出尽剩余的石油股份”,时间是2007年10月23日。同年10月,“股神”全部出清手中的石油股票。可以肯定,“股神”所赚的每一分钱,全都来自于中国股民的巨大亏损。因为,“股神”以低价先买进,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而信奉“股神”的人们一一跟进后,股价已被抬得很高,在塔底“严防死守”(buy and hold)。等“股神”脚底抹油抛掉股票开溜后,丢下的残局就由垫底的人去收拾了。无数投资了中石油的股民,因此倾家荡产!真正应了“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悲壮诗句。

我再回过头来看电视,Stanley还在那儿振振有词、喋喋不休地“忏悔”着:“我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谁叫我买股票股票跌、买房子房价跌、买指数指数跌呢?”

最后主持人笑问他,那么这会儿你还想投资什么?Stanley拿出一个咖啡罐,打开盖子给主持人看,罐里全都是现金,他说:“我不投资了,只有把钱放在咖啡罐里。不然的话,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经济,又要垮下去了,我可不想做千古罪人。”

2.炒股——翻腾股市四境界

还说2007年年底那会儿,我从纽约回多伦多,临行前朋友们为我饯行。我这帮哥们都是臭味相投,好几位还是华尔街的“高手”。聊起来,三句不离本行,自然都和股市有关。那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像开总结大会。

吴同学抢先发言:“十多年前,毕业了,上班了,手头有点儿闲钱了,听到周围的朋友都在炒股票赚钱,媒体也天天宣扬高科技时代到来了,新一轮牛市已经来临,机会千载难逢,说什么某某某几千元起家,几年炒出好几个亿。还有索罗斯一天赚10个亿,股神巴菲特成了世界首富,使人感觉股市就像个提款机。我没和老婆商量,手拿第一个红包5000元一下子冲进股市。第一只股票刚买不到三天,就差不多跌了一半,赶紧卖了又换了几只股票,结果还是亏,几把玩下来钱也输得差不多了,只能告诉老婆大人第一年上班没有奖金。从此再也不敢碰股票。”吴同学是个“妻管严”,大家听后大笑。

这是典型的炒股第一境界:以为股市是个轻松发财之处。

新手进股市一般都很懵懂,大多听信媒体的宣传,或受亲友的影响。就像第一次进赌场,听见老虎机“叮叮咚咚”地往外吐钱,便兴奋地以为人人在赢钱。于是,不知深浅一头扎进股市,见什么股票热,就买什么股票。但股市往往欺生,好些人很容易就亏损50%。而想要再赢回来,得要100%的回报率,如此高的回报率很具挑战性,连资深的基金经理都很难做到。

李同学第二个发言:“我也经历过你那个阶段,但我不信邪。我想,炒股一定是有方法的,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才会有收获。我马上买了几本书,学股神巴菲特,用基础分析法研究股票的P/E值、分红率和公司的现金流。刚开始有点儿用,但赚得不多,选股的涨幅并不比定期存款高多少。后来听说我们散户学巴菲特有难度,炒股应该研究技术分析。我又买了几本书,把那些技术图形背得滚瓜烂熟。起先还真管用,很有门儿!但往往刚赚了几笔,一个浪头打来,前面赚的钱都悉数返还。忙活这么多年最多打个平手,纯粹在为证券商打工(交交易费了)。”

这是典型的炒股第二境界:希望找到持股赚钱的操作方法。

许多人在第一境界就被淘汰下来,就像那位吴同学,被蛇咬了一口,从此不敢下股海。像李同学那样不服输的大有人在,他们读书、研究股市的门道,基础分析、技术分析道道通,也不追高杀低了。碰上大势极好的时候,也能赚个几笔,便以为自己是巴菲特,感觉特别好。如果天不遂人愿,碰上大熊市,不信邪的再战江湖,反复拉锯。最后的结果和第一境界没多少分别。

周同学第三个发言:“老李,你真是书呆子,怎么相信书呢?谁会把赚钱的秘密告诉你,现在还有**吗?有的书说要跟着大市走,上升时买进,下跌时就卖出;而有的书则说不能追高杀低,‘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到底听谁的?对股市必须全方位来看,社会、政治、经济再加上心理学,这点最重要。到了股市里就要跟着感觉走,我早就不信那些股票分析法了。我研究了一套独门绝技。这些年来,输少赢多,在公司和周围亲友里有‘小股神’之称。要不是赶上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再炒几年我就可以金盘洗手,退隐江湖了。’

这位仁兄显然进入了炒股第三境界:赢多输少。

少数富有天赋的人,如果对股票有了本质上的了解,并研究了心理、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从第二境界上升到第三境界,这些人,凭着对股海的特殊敏感,练就成股海的弄潮儿,就像冲浪高手,能顺着海浪上下起伏,赚多亏少。如若没有金融危机,还当真可以全身而退。

我最后一个发言:“老周,你这位仁兄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胜多输少,可显然尚未达到股海翻腾的最高境界:只赚不赔,永远赚钱!股海翻腾的真正要诀-玩OPM(赚别人的钱)。在股海里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早晚会失手,一定要做庄家来玩大的。这赚钱的事情传得最快,达到第三境界的人往往被别人当作股神,你还要靠媒体忽悠。‘股神’便可吸纳大量别人的资金,放手大胆地玩OPM。遇上牛市赚钱,就可以说自己本事大,名正言顺将账面利润的10%到20%揣进自己的腰包。遇上熊市亏损的时候,只要怪大市即可。他们自己非但不赔钱,3%的管理费照收不误。你看人家巴菲特、彼特林奇、索罗斯和罗杰斯那些‘牛’人,他们每年的收入千万、上亿,甚至几十亿美元,他们是‘股神’吗?自然是啦。但他们还在玩自己腰包里的钱吗?早就不玩了,而是‘帮’别人投资理财。就像医生给别人开刀心定得很,换了手术台上是他自己的亲人,马上手抖脚软。”

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黑石(Blackstone)的CEO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公司股价从上市之初每股31美元下跌至2008年的13美元一股,当初的投资者损失了190亿美元,他2008年的薪酬依然高达7亿美元!

第四种,玩'OPM'才是玩股票的最高境界,才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

最表面的原因在于,我们希望透过市场上的非理性运动看到一些逻辑模式。投资者通过股市波动中寻找事件的关联性和背后成因,希望找到一种可以挣钱的模式。举例说,过去发生的5次危机,有4次都是未知因素使得市场从困难中走了出来,这种未知因素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希望了解它,这和买博彩的人付费请专家让其帮着挑选号码,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确信博彩中一定存在一种模式,倘若我们可以破解它的密码,我们可以从中挣大钱。

一方面,业绩表现优于市场水平只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人赚钱,有人赔钱。聪明透顶的专家有很多,他们都潜心研读数据,希望从海量数据中找到相对于对手的优势,但总体上他们只能和对手打个平手。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一位专家,认为科技股的价格低廉,并鼓动投资者买进科技股。正好一位投资者认为这些科技股的价格已经被高估,这样这位专家就从投资者手里买进了此类股票,这一买一卖,两个人当中肯定一个是赢家,一个是输家,不可能双赢。

你要知道,给投资专家费用,请他们给你参谋,会使得问题变得更糟。投资是一个零和游戏,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获得的回报只是没有扣除费用前的毛利。当我们扣除支付给基金经理的费用后.然后自己来来回回交换股票。正由于这些费用,作为一个各方博弈后的结果,投资者是无法获得理想的市场回报的,即便赚到一些也都成了那些专家的参谋费,这些所谓的专家才是最后的赢家。

同类推荐
  • 趣味营销学

    趣味营销学

    本书将营销4P同被称为“竞争理论”的博弈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故事和典型案例进行阐述,共分四篇:竞争策略篇、公关及服务篇、产品及品牌篇、渠道及技巧篇。
  •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与我国的对策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与我国的对策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博弈游戏

    博弈游戏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的选择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行动者的选择。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作为博弈者,最佳策略是最大程度地利用游戏规则;作为社会的最佳策略,是通过规则引导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著名经济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 区块链在中国:它将如何颠覆未来

    区块链在中国:它将如何颠覆未来

    区块链自提出至今已经历10年的发展,而在大众眼中,它似乎仍是加密数字货币的衍生概念,始终与“币圈”捆绑在一起。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本书在阐述区块链技术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以通俗化的方式全方位介绍区块链技术在中国金融、商业和生活领域的应用情况,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其未来跨界融合的趋势。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深情不枉此生

    深情不枉此生

    他恨不得她去死,把她送进牢房,一次次的侮辱,父母双亡,了无生趣,孟子淇想要放弃了,让一切回到从前,无爱无恨最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天读懂人脉学: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三天读懂人脉学: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最实用的人脉教科书,人脉开发、人脉沟通、人脉经营、人脉维护、人脉利用、人脉陷阱,教你读懂中国式人脉,赢得设计出来的人脉,打造人脉存折,巩固人脉圈,学会六度人脉。
  • 捡个野人做老公

    捡个野人做老公

    傍晚的阳光散着软黄色的余晖,静谧的空间里只听得见溪水叮咚流淌的声响。一棵棵苍天大树昂着首向上攀爬,与那同样绿油油的草坪连在一起,从远处看去,还真像一片翠绿色的海洋。三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都是鸟语花香。本是一派温暖和谐的景象,在草地上疾步行走的白缨此时却是根本无暇欣赏。对于天生路痴的她来说,没有比在深山里迷路更糟糕的事了。公司组织外出郊游,由于终日宅在家里,白缨着迷于树……
  •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回家人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 唯愿时针不再转

    唯愿时针不再转

    如果说时针敲打的是时间,陆时筝的时针敲打在她的心口,她的青葱岁月是他给的,她的七年空白是自己给。如果说有些人只是为了成全青葱岁月中的恋曲,宋御玥弹了她这一曲就想到永远。他们之间是七年的空白七年时光,许你永久,可好?
  •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她是武林至尊的得意传人,手段一流,才貌无双;他是威震天下的冷酷太子,武功盖世,气宇轩昂;当他与她相遇,是争锋相对的较量,还是似水柔情的相伴?
  • 祈祷者之末日降临

    祈祷者之末日降临

    灾难降临时,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王者归来之时,每一个人都不能逃脱。这是毁灭,也是新生。
  • 冷少你把你妹丢了

    冷少你把你妹丢了

    “你知道吗?勿忘我的花语?永恒的爱与约定,但对于我来说,它的花语就好似它的名字:不要忘记我。我害怕被人遗忘,更害怕从没被人在乎过,因此,我想只有变得强大,强大到令所有人都要记住我的名字。”说完,冷雨婷便转头看了看躺在自己身后的冷墨寒,又说道“就当我在自言自语吧。”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也可以为你带来一切。当年那份朦胧的情感也已变得不再朦胧,可再回首时,人,已不再原地。那个她也早已不知了踪影,再次相遇却只想说一句“你还记得你的勿忘我吗?”“对不起,我不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