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9700000016

第16章 佛法的传布(2)

法的意义,一般通指“任持自性”与“轨生物解”二义。“任持自性”指“法”能保任执持自体性相而不变不失。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木有花草树木的自体性相,一切万法都各自具有“任持自性”的特点,不会混淆不清。“轨生物解”指“法”皆有一定的规则,能够使我们对事物生起了解、认识。就轨生物解的意义来说,“法”指认识的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真理、善行等。

02.佛法的内容

佛法的内容虽然无量无边,然总括来说,不出有为与无为、善与不善、色与心、有漏与无漏、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可见与不可见、心相应与心不相应、小乘与大乘的分别。就法的分类而言,最常用来概括诸法者,有俱舍宗的五位七十五法以及唯识宗的五位百法。

佛陀所宣说的佛法,例如四圣谛、三法印、十二因缘、空性等,都是佛教的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具备普遍如是、必然如是、本来如是、永恒如是四个条件。譬如“有生必然有死”,古今中外,含识有情,人人莫不如此,此即合乎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的真义。

“佛法”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佛教”,则指佛陀的教导、开示。佛教讲的一切道理,称为佛学或佛教学。佛学包含三藏十二部经典与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是一门伟大、丰富、深奥的学问。广义的佛学,含摄教、理、行、果四法。教法与理法是理论的,行法与果法是实践的,二者不偏不倚。

《心地观经》说:“法宝能破一切生死之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暗众生,犹如日光,普照世界;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乐,乐诸天人;法宝能使众生渡彼岸,犹如坚牢大船;法宝能破世魔,证无上菩提,犹如金刚甲胄;法宝能割断生死,脱离系缚,犹如智慧利剑;法宝能运载众生出火宅,犹如宝车;法宝能照破三途之黑暗,犹如明灯;法宝善诱众生达宝所,犹如险路之导师;是名法宝不思议之恩。”

佛法是宇宙人生恒常不变的真理,依之而行,可以绝思虑,去缠缚,得自在;可以使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超凡入圣;可以成等正觉,到达涅槃彼岸。是故佛陀说:“我初成道,观谁可敬可赞,无过于法,法能成立一切凡圣也。”

03.三藏十二部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当时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佛陀的言教,皆以口传记忆方式传诵。佛陀入灭后,弟子们深恐佛陀的遗教散佚,同时也为了确立教法的流传,于是由大迦叶领导五百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由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百年之后,再有第二、三、四次的经典结集,使得三藏十二部经教渐次完备而流传于世。

三藏是佛典的三种分类,是佛陀教义的精华,如果加上杂藏、菩萨藏则为四藏、五藏等,但一般多采用“三藏”之说。三藏,即指经藏、律藏、论藏。

佛陀说法,善举譬喻,善用诗偈,有时则把相关内容作成佛教法数,比如三法印、四圣谛、五根、七菩提等,以便听法的人容易记忆。后世弟子将三藏典籍,就佛陀说法的方式、文体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部类,即一般所谓的“十二部经”,又名“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中,其中的契经、重颂、讽颂,是从经文的体裁来立名;其余九种是从经文所载各别的事义而立名。从多分义摄来说,契经、重颂、记别、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是为经藏;因缘是为律藏;论议是为论藏。又此十二部究竟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者,诸论亦有异说。

三藏十二部的范畴从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说到人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又从小乘法说到大乘法;从森罗万象的客观世界,说到内心的尘刹无明。从时间上能贯穿三世因果,从空间上则横遍十方世界。三藏十二部所记载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真理,世人若依三无漏学修行,必能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04.经藏

三藏十二部是佛教经典的总汇,一般称之为“大藏经”或“一切经”。广义言之,佛陀所说一切教法,均称为“经”;狭义而说,则专指十二部经之“契经”,亦即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的教法,此为三藏圣典之一,一般又分成小乘经、大乘经两种。“经”所阐扬、诠释的教法,称为“经教”,记载经教的书籍,称为“经典”。有了经典的流传,始有正法住世。经藏,梵语“修多罗藏”,正译为“契经藏”,即上能契合诸佛所说的真理,下能契合众生的根机。“经”含有“贯穿”与“摄持”的意思,亦即能贯穿各种义理而不散佚隐没,并能普遍摄化众生而无遗漏之意。众生依循佛陀教法行持,能够了脱生死,达到自在安乐的目的,所以“经”又有“路径”之意。

“经”还有出生、显现、绳墨、常、法、结鬘、泉涌诸义。佛经除了由佛陀亲口宣说之外,佛陀与弟子间的对话,以及弟子所说,经过佛陀印证无误者,或由天人、仙人、化人等所说,契于三法印者,皆称为“经”,此谓“五人说经”。

根据《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所载,佛陀每次说经,有时先入定;又诸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若将三藏配于三学,“经”相当于“定学”。依《大乘庄严经论》所举,为对治众生疑惑,为说戒、定、慧三学,为讲说法、义,所以设立经藏,则经应为广诠三学之教。总之,佛陀说经,目的是要让众生“因指见月”,借着经教,断除无明,找回自心本性。因此,学佛当如经首安立之“如是我闻”,必须听经闻法,理解经教,同时更要力行实践,所以经典总以“信受奉行”结尾。

05.律藏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

律藏的内容通常分为波罗提木叉与犍度两部,包括僧团应守的禁止条文及生活礼仪规范等。在三藏圣典中,“经藏”有佛及弟子、天人等五种人说;“律藏”则“唯佛所制”。根据《四分律》记载,佛陀制定戒法,始于成道后十二年,因须提那犯了淫泆之行而起。

佛陀制定戒法的本意,是专为摄僧而令正法久住,所谓“戒住则僧住,僧住则法住”,佛陀入灭二千五百多年,至今佛弟子仍能见闻佛法,即是由于佛陀“制戒摄僧”之故。中国佛教依照传承,凡经披剃出家者,必须登坛受戒,始为正式的出家人。

中国依律传戒开始于曹魏正元元年(254年),由昙摩迦罗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第一本戒本《僧只戒心》,并请梵僧立羯磨法授戒,而朱士行则是中国第一位受具足戒的比丘。戒律关系着佛法命脉的维系,也就是说佛法慧命的住持,是建立在戒律之上。因此,戒律极具重要性。

有关律藏结集的因缘,根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佛陀入灭后,弟子均极悲伤,有一名曰跋难陀的比丘却兴奋地说:“那长老去世甚好,他在世时,经常拿戒律来约束我们,如今他去了,我们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了。”

大迦叶听后深为痛心,因此发起结集律藏,由优婆离分八十次诵出根本律法。此后由迦叶、阿难、末田地、商那和修、优婆多五师相承。后经优婆多门下五位弟子再从八十诵律中各执所持自成一部,就是所谓的五部律,分别是《四分律》《十诵律》《僧只律》《五分律》《解脱律》。在这五部律中,我国仅传译前四部,外加五部论,共四律、五论,为中国律宗重要的典籍。

06.论藏

论藏,音译“阿毗达摩藏”、“阿毗昙藏”,意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向法”、“胜法”、“论”。原指有关教法的研究,例如研究律藏者,称为阿毗奈耶,后来广至对经、律二藏的论述,乃至以论解论者,都称为阿毗达摩。

根据《俱舍论》卷一载:“胜义的阿毗达摩系以智慧对观四谛之理,而对向涅槃之最高智慧,具有慧、无漏的意义。”也就是说,论藏旨在明示教法,引导佛子入佛知见。《大乘庄严经论》亦指出,设立论藏是为对治自心的见取,为成就慧学,为通达法、义,故知论藏实通于三学中的慧学。

佛陀的教法,经过弟子数度结集,分为经、律、论三藏。论藏约成立于公元纪年前后,此时佛教已由原始佛教进入部派佛教,并随着部派的分裂,对教理和戒律产生种种的异说和争论,各个有力的部派都成立各自的论典,于是在两三百年间,分初、中、后三期,完成了阿毗达摩论典七部。部派佛教完成论藏,三藏典籍至此完全成立,这是部派佛教的一大特征。

原始佛教所结集的经藏中,实际上已含有不少能归入论藏的经典,只是最初仅为简单归纳一些佛教名词,后来逐渐演变成解释、论义的形式,也就是借着往复问答以显扬教义的“论议”。

论藏原本是对经典所说的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后来随着僧团的纷争日起以及外道邪说猖狂,论藏于是负起摧伏外道、破邪显正的任务。例如佛陀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提婆菩萨于是作《百论》以防止闲非,彰明宗义。

此外,龙树菩萨有感修行人或因内心滞惑,或生倒见,或执偏误,于是作《中论》,令离二边之相。又著《十二门论》,以“十二门入于空义”,除正面阐述佛教“缘起性空”的理论外,更针对当时印度思想界流行的胜论(主张因中无果)、数论(主张因中有果)和小乘部派佛教等作了系统的批判。乃至佛陀入灭后九百年,针对当时印度佛教界对世界本质问题,有人执空,有人说有,争论不已,于是有世亲菩萨所著的《辩中边论》一书问世,以辩明中道和两边,目的为剔除边见,求得中道。

《百论》与《中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为三论宗的依据论典。佛教的各个宗派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以论立宗者,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法相宗等,称为论宗。

01.经典结集缘起

佛陀在世的时候,不但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当时也没有用文字记载佛法,抄录成书的习惯,所以佛陀说法四十五年,都是以亲自证得的经验,来开示徒众。因为没有经本可读,所以徒众们听了佛陀的教示之后,只有牢记在心,反复背诵,互相授受。等到将经文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用线将其贯穿成册,已经是佛陀入灭以后的事了。至于用纸墨抄写或版印流通,那更是过了好几百年以后的时代才有的。

口传的教说,经过辗转的传述背诵,难免会发生错误;又口口相传,时间久了,佛法也容易散佚;为了延续正法,佛弟子深恐佛法没有正确记录下来,将来可能被外道的邪说掺入,混乱真相;此外,在佛陀众多弟子中,个个根性不一,受教的因缘也不同,因此对佛陀的教法,在解释、记忆方面,也往往会有出入,日子一久,就产生很大的分歧。

因此,佛陀入灭以后,僧团长老通过集众会诵反复讨论后,经大众认同,有系统地整理教说,编定成典,这就是所谓的“经典结集”。历经数百年的努力,佛教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结集,不断演绎、增删,三藏圣典才告完备。

佛教圣典的流布,从佛陀入灭后,第一次的王舍城结集,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在陆续整理研究,薪火相传,至今不绝。所结集的三藏教典,将佛陀的教法流传下来,使佛弟子们的修行有真实的依据,负起了正法弘传的功能,使佛法能广住久行于世,是佛教发展中的一大伟业。

02.王舍城结集

佛陀涅槃时,首位弟子大迦叶正带领弟子们行化在摩竭陀国的南山一带。一行人在赶往拘尸那罗城途中,从一名外道口中得知佛陀已入灭七日的消息,证果的比丘都默然肃立,还没开悟的比丘则恸哭失声,有的还捶胸顿足,甚至仆跌在地,伤心翻滚,哀号着:“佛陀入灭得太早了!世间的法眼隐闭得太快了!”呈现出一片哀恸悲凄的景象。

突然,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竟高兴地说:“大沙门在世时总是说,这是如法,那是不如法;这应该做,那不应该做。我一直感到很厌烦。现在我们总算可以任意而为,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了!”大迦叶听到这样的话,心中异常难过,唯恐僧团中出现更多这样的比丘,造成佛教的衰败。为防患未然,大迦叶尊者下定决心,要推动经典的结集,让正法流传下来。

结集之前,大迦叶尊者在提名的五百大阿罗汉中,将多闻第一的阿难摒除在外。因为阿难当时尚未证得阿罗汉果位,不被允许参与结集,尤其大迦叶一直不能接受阿难帮助女众出家。此外,他还数落阿难,说他当时既然在佛陀身旁,为何没有请佛住世等种种罪过。

然而,僧团大众认为阿难尊者随侍佛陀二十五年,亲闻佛陀应机教化不同众生,被誉为多闻第一,所谓“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他是最具有资格担任诵持法藏任务的人。最后,由于阿难勤奋精进,一日一夜间忍辱加行,终于证悟,参与了结集的盛会。

这次的结集,被称为“五百结集”,也称为“王舍城结集”,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经典结集,对后世而言,意义殊胜。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热门推荐
  • 鬼拉帘

    鬼拉帘

    人开窗,鬼拉帘!他叫周阳,在一次回老家探望奶奶时偶得两本传至清朝康熙年间的阴阳书录,至此踏上灵异之路,揭开鬼魅面纱
  • 永恒城主

    永恒城主

    《永恒之城》,这是华夏乃至全球第一款沉浸式MMORPG。在这里,玩家们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称雄。而公会,则要争夺永恒之城——那丁的统治权。然而,就在各大公会苦心研究魔法与古代魔动科技的时候——一个苦逼的青年,却在跟人打铁拼刀。这是一个电竞系毕业生为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不断奋斗的励(dou)志(le)故事。
  •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约末日

    神约末日

    巨龙与大树毁灭之后的世界,混沌与秩序交替之中衍生出的纷乱王世,新旧规则变换之间,是无尽轮回,还是难得不同。
  • 掠爱成婚:错吻冷酷总裁

    掠爱成婚:错吻冷酷总裁

    因为十年前的一场误会,她与他此生本该再无交集。可命运的齿轮,却让两人再次相遇。或是不舍或是留恋,可她已经嫁为人妻。本想黯然处之,可男人的强势不得不让她重视这段感情。
  • 最后的瓦尔基里

    最后的瓦尔基里

    黄昏战役中,一个套用女工程师瓦珥·基利的人工智能因故休眠,一梦千年。当她重新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几千年后,她的造物主已经消失无踪。在漂流中,她邂逅了一支人类拾荒小分队。此时的人类正遭受外星种族联盟“同盟族”的侵袭,濒临灭绝边缘。在寻找造物主的过程中,瓦珥被命运赋予了新的使命,她将秉持阿萨族神圣的《武士信条》,就像传说中的女武神那般手握决定生死的力量,而她的选择,将决定人类的存亡……
  • 你在父亲的身体里哭泣吗

    你在父亲的身体里哭泣吗

    我文明父亲也不见了。再怎么也找不见了。再之后人们发现我爷爷奶奶的墓旁添了一座新坟。人们惊讶和害怕得说不出话来,他们不知道这座新坟怎样添上去的,它是谁的?我知道,它是我文明父亲的。书写也终于撑不下去了,我虽然做他的儿子不久,却有感情了,书写不愿意死,我也不愿意死,虽然大家病得很难过,可命运无情,死前书写拉着水莲的手哭了很久,我也随着哭了很久。生命终结前的一刻,我的魂魄离开了书写,回到我文明父亲身旁,我告诉他,我这一生,最爱的是他,最恋的也是他。我告诉他,如果他有幸再次做人,我还做他的肾为他排毒。我父亲把我捧进手里放声大哭。
  • 误惹冥帝之萝莉请自重

    误惹冥帝之萝莉请自重

    她本是一株修为不过五百年的桃花,在这寸草不生的半山腰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灵识。当初是他亲自助她修成人形,挡下天罚,封印了那一双眼瞳。也是他毫无留恋地离她而去,仍由她误闯了地狱。可最后毁了她一生的人还是他!遇上有洁癖的那人简直就是她的劫难,封印了她的法力害她只能以小孩子的身体继续活下去不说还处处刁难她,于是她一炸毛就将十八层地狱搅得不得安宁。当失去她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原来此时已经情根深种,生命中再也无法接受没有她的事实。为了她,他可以冲上九天,将天界搅得鸡飞狗跳;为了她,他可以放弃放弃自身千年修为。她的生活总是充满惊吓,少年模样的魔尊老是吓唬她,聆听她的唠叨的却也是他。冲破封印获得真正重生的那一刻,他何其邪佞,长发飞舞,气势庞大。“要想保住地狱安宁,简单,把她给我即可。”
  • 逆神旨

    逆神旨

    正剧版:来到陌生残酷、实力至上的修仙世界,她依然时刻谨记孤儿院里那句至理名言:靠山山倒,靠水水干!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未知的命运自然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此间崛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仙阻,她就弑仙!神阻,她就逆神!故事版:初次见面,莫逆差点被紫渊一嗓子吼死。后来……却再也移不开眼。喜欢变成精分男神系统的器灵:主人是我的!她还要完成俘获万千少女心的任务。紫渊:呵~她的眼中只能是我,神阻,逆神,仙阻,弑仙!莫逆:我一个人就可以撑起一片天(一部戏)。紫渊:……漫漫追妻路存在感太低,怎么破?闲适版:有人欺她。众师兄弟们:是时候给师妹找回场子了!每日两更,请放心阅读
  • 金丝射手

    金丝射手

    射手是这个世界的王者,如丝线一般的箭串起的粟妖越多,箭法越超群。灭粟妖是整个射手界与生俱来的使命。灭粟妖!兴矿业!如蚊蝇般存在的粟妖不容于天地间。灭粟任务中偶遇树下昏睡的少年,听到他在睡梦中说:哈哈哈哈,我终于找到了制成羽骑王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