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4400000040

第40章 注释(1)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2]参见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0页。

[3]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4]金春明、许全兴、陈登才、郭德宏:《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193页。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6]参见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页。

[7]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175页。

[8]转引自胡格韦尔特:《现代化理论的社会学基础》,载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8页。

[9]转引自胡格韦尔特:《现代化理论的社会学基础》,载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8页。

[10]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11]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12]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页。

[13]梁妍慧:《论执政党的社会整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4]罗峰:《和谐社会视野下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8期。

[15]倪明胜:《环境置换与功能调适: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提升的内在逻辑》,《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2期。

[16]常婧:《提升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效能——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的结构功能分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7]涂小雨:《论执政党社会整合的功能、目标与机制》,《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18]梁煜、朱前星:《社会整合与政党功能的理论解析》,《前沿》2012年第16期。

[19]武振华:《论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理论学刊》2009年第4期。

[20]邵宇:《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执政党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理论导刊》2009年第6期。

[21]唐文玉:《区域化党建与执政党对社会的有机整合》,《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22]夏德峰:《社会权利的整合功能及其局限性》,《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23]朱前星:《社会整合与执政党的功能调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5期。

[24]康来云:《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看社会整合的路径选择》,《学习论坛》2012年第10期。

[25]齐先朴:《论增强党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中州学刊》2008年第1期。

[26]雷明贵:《毛泽东统战思想与新时期的社会整合》,《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27]严学钧:《公共性:社会整合的价值关切》,《前沿》2008年第5期。

[28]华学成:《社会转型期政治稳定要素的整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5期。

[29]江明生:《提高党整合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术论坛》2008年第4期。

[30]参见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8页。

[31]参见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8页。

[32]参见李清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方式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2页。

[33]参见齐先朴:《论增强党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2-23页。

[34][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9页。

[35]齐明山:《公共行政的熵值效应——管理效率递减规律初探》,《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36]参见庄锋:《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整合机制的变迁与调适》,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6页。

[37]赵凌云:《论我国当代社会的利益矛盾及其整合机制》,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7页。

[38]参见邱清华:《新时期执政党社会阶层利益整合问题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4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40]《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4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页。

[42]参见赵凌云:《论我国当代社会的利益矛盾及其整合机制》,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7-38页。

[4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页。

[4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4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46]参见季健霞、吴佩芬:《转型期利益关系的协调与整合——论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

[48]参见梁妍慧:《重构执政党联系群众整合社会的有效机制》,《新视野》2002年第1期。

[49]参见王海东:《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整合》,山西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7页。

[50]杨松:《政党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界》2001年第4期。

[51]参见杜红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整合》,《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2期。

[52]参见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0页。

[53]中共中央党校编写:《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54]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177页。

[55]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5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32页。

[57]参见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144页。

[58]《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5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58页。

[6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60页。

[6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98页。

[62]刘晓凯:《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5-176页。

[63]刘建军:《单位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6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65]《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9-210页。

[6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67]参见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32页。

[68]参见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80页。

[69]《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4页。

[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07页。

[7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72]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页。

[73]参见王长江、姜跃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页。

[74]参见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83页。

[75]参见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86页。

[76]孙士海:《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6页。

[77]参见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87页。

[78]刘祖云:《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上海教育》2006年第Z1期。

[79]李朝智:《社会转型期政府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特征探微》,《理论月刊》2001年第3期。

[80]参见李清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方式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4页。

[81]参见王身余:《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府整合机制重塑》,湘潭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4页。

[82]参见李清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方式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4页。

[83]参见李清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方式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4页。

[84]参见刘毅:《基于基尼系数分解视角的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探源——以广东省为例》,《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85]杨宜勇:《共同富裕与缩小收入差距》,《理论视野》2013年第1期。

[86]刘仁春、刘大为:《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进程中的政治整合》,《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87]参见朱胜、丛日玉、成美纯:《新时期城乡差距“剪刀差”的新表现》,《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7期。

[88]李实、罗楚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变动与长期趋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4期。

[89]李实、罗楚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变动与长期趋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4期。

[90]杨宜勇:《共同富裕与缩小收入差距》,《理论视野》2013年第1期。

[91]王培暄:《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经济问题》2012年第8期。

[92]谢倩:《论城乡收入差距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93]闫洪超:《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8期。

[94]王培暄:《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第1期。

[95]惠宁、郭淑娟:《行业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8期。

[96]惠宁、郭淑娟:《行业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8期。

[97]梁妍慧:《探寻执政党协调利益、整合社会的崭新体制与方式》,《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98]参见李清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方式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8页。

[9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2页。

[10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101]参见孙继红:《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分析与提高党整合社会能力的研究》,天津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3页。

[102]参见孙继红:《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分析与提高党整合社会能力的研究》,天津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5页。

[103]参见黄志芳:《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期的利益矛盾与整合》,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0页。

[10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9页。

[10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106]王伟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时报》2005年3月21日。

[107]梁妍慧:《探寻执政党协调利益、整合社会的崭新体制与方式》,《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08]杨超:《论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优化》,《岭南学刊》2004年第2期。

[109]王志勇:《转型期我党社会整合功能面临的挑战与制度应对》,《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110][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43页。

[111]参见高维峰:《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利益结构的分化与整合》,河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2页。

[112]参见王身余:《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府整合机制重塑》,湘潭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6页。

同类推荐
  •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再版)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再版)

    金一南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 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30年

    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30年

    本书从政府体制、政府机制、政府执行力等范畴入手,分别从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政府责任、政府间关系等12个方面梳理了中国政府改革发展的历程,总结其发展的动因和经验,梳理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6)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6)

    本书根据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编写而成,结合基层新实践,特别对社会转型时期在流动人员中发展积极分子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全面深入地讲解了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必备教材。 (附201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及课后检测题)
  •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

    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全部日记,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演变,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本德、陈云、邓小平的题字,社会对于雷锋精神的报道和评价、雷锋精神内容的书包括雷锋生平、雷锋故事、雷锋日记、雷锋精神及其在现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讲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展现了雷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同时,书中精选的与雷锋有关的一些珍贵题词图片,给读者展现了雷锋精神的最新最完整的诠释。
热门推荐
  • Okewood of the Secret Service

    Okewood of the Secret Serv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阳神九变

    阳神九变

    仙魔大世界,人、妖、魔,三族鼎立。魔有魔疆,妖有妖土,人族修者有三千修界……这里不仅有修仙,更有仪态万千的花花世界,各种人文气息,各种职业…………
  • 茶圣陆羽

    茶圣陆羽

    盛唐时期的某一年,竟陵(湖北天门)龙盖寺內,住持智积禅师正在给众僧讲禅。9岁的陆羽在为智积禅师沏茶。法善:“师父,天空中有一颗明珠,该如何取得?”陆羽:“去砍些竹子做成梯子,爬上天空去拿。”法善:“天空中怎能置梯子?”陆羽:“不然你想怎样拿?”智积禅师:“天上的明珠如同自身本性,若能开悟、明心见性就能取得明珠,若想假借外力成道,就像是费尽心思去搭梯子求取空中宝珠,终将白忙一场……”
  • 南境诡事

    南境诡事

    夜半被鬼压身,玩笔仙莫名晕倒,身边人接二连三的发生诡异事件……我只是一个爱听鬼故事的普通大学生,确未想过自己也会置身其中,离奇的经历竟然是有高人暗中操纵。揭开掩盖在南境迷雾下那神秘的古彝文化,我竟在其中发现了一连串的阴谋……
  • 徒步悉尼

    徒步悉尼

    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跨洋航班,有朋友开玩笑说陈奂生进城。心想陈奂生进城,架势也莫过于此。乘坐的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因为便宜,代价便是付出更多的时间,需要转机吉隆坡。学校可以报一趟来回机票,但洋人的做法是,你得提前几个月把能找到的最低报价报到学院,如果学校能发现更便宜的价格,他们便替你订票我有点担心自己的三脚猫英语。是有点狼狈,听、说加上形体语言,可谓手舞足蹈勉强应付。只是要飞机餐时,不像乘坐国内航班时那么自如。一慌张,居然就把Rice(米饭)这个词给丢在爪哇岛!只好吃牛扒土豆。土豆吃得一干二净,牛扒太腻。
  • 念生缘起念生缘灭

    念生缘起念生缘灭

    儿时幻长生,成道终知无她生何意。我所修之道,不为掌控,只为让她再次出现我身边。 流年里的芳华,张某愿逆了这天,只为见她一面。 这是一个起源于雪界的故事,这个故事起源于冬雪! 是一个幽竹与雪的故事! 凡道七境: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虚,虚仙。
  • 老陪和他的“姐姐们”

    老陪和他的“姐姐们”

    列车段段长派个专人,把下一个女人给老陪送过来。那女人眼泡通红,看来是刚刚把段长给哭烦了。来人说:“老陪,郭姐给你放这儿了啊。”说完就走了。女人见老陪的更衣箱半开着,伸手从里边拽了一截卫生纸揩鼻涕,哽咽着说:“大哥,我……”老陪忙摆摆手说:“大姐,您可别这么叫,您今年四十九了吧?比我大十一岁呢。”女人有些不快,说:“对女士要尊重,不可以乱猜年龄的。”老陪说:“噢噢,你看我这素质。”女人说:“那你咋猜到我年纪的?猜得那么准,你认识我?”老陪摇摇头说:“不认识,就听刚才送您来的人说您姓郭。
  • 柒境

    柒境

    如果你问我它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不清楚他可能是我们心中的天使和魔鬼。
  • 据说天使成了魔

    据说天使成了魔

    “我,众人眼中的天使,本应善良,仁慈,纯洁。”“我,众人目中的恶魔,生来善妒,残忍,最恨别人夺走属于我的东西。”记住,你是恶魔,不该拥有天使的善良……
  • 初恋时BU懂爱情

    初恋时BU懂爱情

    这是我《风铃》系列的第一部。高中时代朦胧的感情,大学时的轻狂写意。走过那个特殊时期的青年人们,经历过,就成长过。初恋是没理由的,更没有对错,因为那时我们还不懂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