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800000009

第9章 做好爸妈的角色(2)

呱呱接着问:“有妈妈做得好吃的吗?”

先生摇摇头。

呱呱接着问:“有爸爸买的篮球吗?”

先生还是摇头。

呱呱有些不耐烦了,问道:“那高级宾馆有什么啊?”

先生说着:“有漂亮的墙壁,宽敞些,不同风味的菜肴……”

呱呱说:“那咱们家也有啊,对吧,妈妈。”

我说:“是啊。不过咱们先要好好睡觉。”

第二天,参观结束后,回到宾馆里,呱呱对我说,想换一家宾馆。我们商量一下,决定换一家稍微好点的宾馆。

一进房间的门,呱呱就失望地说:“怎么宾馆都一样啊?”

先生说:“我的小王子,等你长大了,住高级宾馆吧。”

呱呱说:“我只想住咱家,喜欢家里的味道。这里的味道怪怪的。”

我说:“我们出来玩,搬不动咱家啊。”

呱呱说:“这宾馆都是一个样子,要是发明一种机器,去哪玩,把家缩小一下装在箱子里就好了。”

我说:“这个想法很不错。”

呱呱在屋子里转了一圈,似乎发现了什么,他说:“妈妈,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宾馆和昨天住的味道是一样的?”

我住了不少宾馆了,只是觉得宾馆就是临时住的,大同小异,可是呱呱这样一说,倒让我觉得有些道理。

十天的旅程结束了,一回到家,呱呱高兴地说:“终于回家喽,可以睡大觉,吃香喷喷的饭菜了。”

而每次旅行的时候,呱呱都说什么时候能把家随时搬走就好了。对于呱呱这个愿望,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实现吧。

呱呱上大学假期回来对我们说:“家里的味道真是特殊,哪里都闻不到。

最想念的就是爸爸妈妈了。”

我说:“家里的味道是最特殊的,这种味道是一家人共同营造的。”呱呱说:“要是走到哪里能把爸爸妈妈带着就好了。”我和先生听了就笑了,想起呱呱小时候要把家搬走的故事了。

家,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住所,更凝聚着家人的亲情与关爱。在家里,有孩子儿时的欢笑,有大人忙碌的身影,有一家人共同努力刷过的墙,在这个小屋里,有太多太多一家人难以忘怀的时光,温馨的家的味道让人终生难忘。我想呱呱肯定会认同我的观点,那就是温馨的家胜过高级的宾馆,因为家的味道只有家才会有。

爸爸妈妈的补习课

爸爸不摆“大架子”

呱呱上小学时,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李超,呱呱经常带李超来家里玩,可李超却不带呱呱去他家玩。呱呱说,李超的爸爸“架子”很大,李超很怕他爸爸。呱呱说的“架子”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口语,但按照李超的说法,他的爸爸是把爸爸的形象“威严化”了。这种“威严”不是简单的对孩子要求严格,而是将父亲的身份无限扩大,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即使是没有道理的观点,这种父亲也会以“我是你爸爸”的口吻告诉孩子,只能顺从爸爸。李超说从来没见过爸爸对他微笑过,平时对他的要求极其严格,李超稍有不对的地方,他爸爸更是严肃,严肃的让人感到害怕。

呱呱说,李超给他讲过一件事情,李超有一次数学作业少了一个小数点,他爸爸让李超在墙角占了两个小时,李超稍有一丝的不乐意,他爸爸就说,他是爸爸,儿子必须听爸爸的。李超每次都在呱呱面前叨咕,要是和呱呱换个爸爸就好了。

在李超看来,呱呱的爸爸不仅随和,没有爸爸的“大架子”,而且和呱呱是好朋友,什么事情都可以和爸爸商量,可以不用害怕和恐惧的好爸爸。

我从李超的口中得知这样一个信息:爸爸的“架子”威严过重,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到莫名的恐惧。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亲人,可以说,爸爸妈妈是最疼爱孩子的人,孩子不应该害怕爸爸妈妈,更不应该会感到恐惧。这种害怕与恐惧之感源自哪里?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我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她对爸爸的“大架子”深有体会。这个女孩已经19岁了,第一次参加高考失败后,不想再复读,可是又害怕爸爸斥责她,就逼着自己复习,而她复习的动力就是远离爸爸,因为她害怕爸爸身上浓重的“爸爸”味。等她上了大学后,爸爸突然生病住院,可这个女孩说自己没有感到难过,爸爸出院后,妈妈几次告诉她给爸爸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可是女孩觉得爸爸对她只有冷漠,她对爸爸也没有什么好的感觉。

我听了后,极力劝导女孩,可这女孩却反过来问,谁体会过她小时候的感受?爸爸经常板着脸,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那张永远阴沉沉的脸,永远只会发命令,“爸爸是冷漠的,为何要求我付之热隋?”

我想,深埋在这个女孩心底的这颗种子不仅影响了她的成长,以后还将会影响她的家庭生活。

在电视节目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剧情,父母严厉对待子女,等待孩子成长后,有所成绩,父母会告诉当初这样对孩子是为了孩子好,而孩子也会感激流泪。这些毕竟是剧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大架子”爸爸并不受孩子的喜爱,反而成为孩子心理上的负担。

有一次工艺课,老师要求两人一组做一件泥塑艺术品,呱呱和李超想出了要做一个有生命意义的作品,一个立体圆球,有凸出的山,有凹下去的海洋,也有一棵发芽的种子。两人在我家里做了半天,最后想做两个小泥人,李超说他擅长捏小泥人,就交给他来办。结果第二天,李超到学校告诉呱呱,他爸爸看到了泥人把他训斥了一番,还说要找老师谈谈。原来李超爸爸觉得李超在玩泥巴,而且认为老师这种工艺课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有价值的美感。李超后来成为班上同学们饭后闲谈的焦点。

呱呱从学校回来后,对先生说了这件事情,说不能理解李超的爸爸为什么把泥人也扔了。先生知道后,鼓励呱呱再抓紧时间做泥人,并表示参与呱呱的泥塑活动中,呱呱看到爸爸大力支持他,抛却了在学校的消极态度,他说不管作品能不能摆在教室里,他都要把这件作品做好。最后,呱呱和爸爸把泥人做好,还用彩色笔涂上颜色,这样一个“地球与生命”的作品就呈现出来了。呱呱和先生做好这些,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但两人毫无困意,呱呱建议再加上一个小孩,那样就更完美了。先生听了后觉得呱呱想法不错,但是要考虑明天还要上学,建议呱呱明天接着做。呱呱听了爸爸的建议,美滋滋地睡觉了。

呱呱和李超的泥塑作品就这样出炉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呱呱感觉特别高兴。李超课下对呱呱说,以后做任何工艺品都要到我家,而且不能让他爸爸知道,否则他一辈子都别想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了。

爸爸的“大架子”让孩子感到害怕不说,更让他从小就在同学们面前觉得自卑,这种心情,我想李超的爸爸是体会不到的。

呱呱上幼儿园时,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学生表演节目,呱呱希望我和先生都去,因为他觉得爸爸妈妈都来观看他的表演,他会非常开心。呱呱上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呱呱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在之前我们都商量好,一定去看呱呱和同学们的表演。可是事有不巧,先生在“六一”儿童节前几天被单位派去外地采访,一直回不来。我给呱呱解释,先生也打来电话给呱呱说清原因。呱呱虽然心里觉得有些遗憾,可他似乎很能理解爸爸,还告诉爸爸注意身体。

我为了打消呱呱的遗憾,告诉呱呱,我会拿上录音机把呱呱唱的歌录下来,到时候给爸爸听。呱呱听了后说他会好好唱的。

“六一”儿童节那天,我和呱呱一大早就起床,给呱呱准备好早餐,呱呱穿好表演服,就在这时,先生打来电话告诉呱呱他会在心里听到呱呱的歌声的。呱呱听了很是高兴。一路上总是情不自禁地对我说:“爸爸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听到我唱歌。”

呱呱在台上表演,我和其他家长都在台下观看。我看了一下周围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妈妈来观看表演,也有爷爷奶奶。爸爸来看表演的很少。等到呱呱表演的时候,我拿着录音机在录音,旁边的妈妈问我:“怎么还要录音?”

我说:“先生临时出差听不到孩子唱歌,录给先生听的。”

这位妈妈有些惊奇地问我:“你先生还要听小孩子唱歌?”

我说:“孩子每年过节都是我们两个来,今年临时有事,看不成孩子的表演了,我想录下来,等他回来再听,也算给孩子留个纪念。”

这位妈妈说:“你们可真细心……我给你说我们家那位啊,永远都是个没用的,让给孩子扎个风筝都不会。这不,孩子要表演了,我才匆匆忙忙买了一个。”

我说:“那也怨不上你先生啊,现在会扎风筝的人有几个呢,市场上有卖的呢。”

“哎,你先生人家是个能干的人啊,你看单位还派去出差,我们家那位,这辈子都不会出家门的。”这位女士随意一个话题都能谈到她先生身上,我听着听着,大概了解了一些。这位女士的先生为人憨厚,在单位工作了三四年了,也没有升职,赚的钱不多,还不能扔下工作不干。她觉得嫁给这样的男人很憋屈。十分钟内,这位女士对自己先生的埋怨足足有一万多字。

我劝了几句,孩子们的表演也开始了。

等孩子们表演结束后,我带着呱呱回家,和我聊天的那位女士带着孩子找到我,说可以坐一路公交一起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这位女士又接着话题聊起她老公,让我为她评评理。我一直觉得这位女士对她先生的看法存在偏见,更何况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我不想让孩子们听到这些埋怨的词语。

可是这位女士却越说越愤慨。

我对她说:“人总有优点的,你先生肯定也有你没有发现的优点呢。”这时,她的孩子走得有些慢了,她就转身,甩了一下拉着孩子的手:“你怎么走得这么慢?”边走边对我说:“你看看这孩子,浑身上下没有一点随我的,就随他爸那样,没出息。”

我回头看那个被妈妈称为“没出息”孩子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低着头,只顾被妈妈拽着走,刚才他和呱呱聊天时的开心全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在想,孩子在听到自己妈妈这样说他和爸爸“没出息”,他会怎样想?也许他还小,根本不懂得“没出息”的意思,可他肯定知道那些词并不好,因为他那不愿意让人看到他表情的样子告诉了我。

我心里感到很难受。我不知道要怎样改变这个妈妈。我能想象出她每天在家里怎样数落自己的先生和孩子,也能想象出她的先生和孩子每天要面对多少人的非议。且不说那位先生每天心里如何,孩子才六岁,他的脑海里就充塞着母亲的唠叨与埋怨。如此下去,这个孩子如果长大后没有像母亲那样期望的“有出息”,他会不会埋怨自己的父亲,因为他的母亲告诉他,父亲是个“没出息的人”。也许这位女士根本不觉得自己说的话会影响到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夫妻双方培养的结果,在家庭中,夫妻的教育与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夫妻之间的诋毁、揭短,会让孩子对父母的认知发生改变。比如和我聊天的这位女士对先生的偏见,孩子在心中会形成“爸爸没出息,我也会没出息”的观点,而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对母亲产生厌烦之情。

我有一家邻居住着一对夫妻,两个人都是生意人,每天忙里忙外,平时很少见到他们,但周末他们肯定会带着孩子玩。他们说这是为了培养与孩子的感情。可是他们一见到孩子,夫妻二人就开始互相揭短,男的说:“你每天就知道对着那些男人嬉皮笑脸,一个女人家,不好好在家管孩子,就知道在外面野。”女的就会反驳:“你以为你是个什么好男人?好爸爸吗?别以为你干的那些事没人知道,每天在外面瞎混,还有脸说我?”孩子就在这样吵闹中,一个人玩耍。等到这夫妻二人吵累时,才想起看孩子。可孩子对他们二人根本不在乎,连对他们的吵架也不屑一顾。孩子的这种态度已经说明,他已经把自己之身于爸爸妈妈之外,爸爸妈妈的事情和他毫无关系。

这样的结果能埋怨孩子吗?孩子平时见不到爸爸妈妈,可是一见到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听到这样的谩骂,一句比一句狠毒,孩子能接受的是“在外野”的妈妈和“瞎搞”的爸爸。而这些词语也都是爸爸妈妈教给他的。

爸爸妈妈的爱也就在这些词语中消失,换来的是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漠视与不屑。

呱呱小时候,亲戚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会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呱呱都会开心地说:“爸爸妈妈都是最棒的。”这些话我从来没有教过他,也没有想到呱呱会这样回答。我和先生听到后都觉得很正常,因为我和先生确实做到了,在呱呱的眼里,爸爸妈妈就是他最棒的爸爸妈妈,因为我们从不把对方与他人的金钱、地位相比,也从来不让呱呱觉得爸爸或者妈妈的职业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在呱呱心里,他一直认为爸爸妈妈是最棒的。

因此,我要告诉爸爸妈妈们,尊重和认可自己的另一半,让孩子在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爱中健康成长,认可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为爸爸妈妈感到自豪。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教育节目,一个女孩说自己爸爸妈妈婚姻不幸福,她从小就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吵架中。她说爸爸妈妈一吵架后,她就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妈妈气得跑到外婆家,爸爸不去找妈妈,而是让她去找。

每次,都是爸爸指着她大骂,等到她找到妈妈时,妈妈总是气愤地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最后,女孩泪流满面地对着镜头说,她对不起爸爸妈妈。

同类推荐
  • 流浪的教育:谁来拯救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流浪的教育:谁来拯救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大量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城市并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这些孩子被城市教育体系排斥在外,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也无法接受稳定的教育。他们被城市边缘化的趋势难以逆转,平等的教育起点遥不可及。城市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刻不容缓,孩子们的上学梦等不起。
  •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20位访谈者讲述了自己中学时期的性体验,揭示了一个人们不愿面对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在青春期,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这时生理需要占很大比例。我周围的男孩都特别压抑,生活特别乏味。身体上性冲动得不到满足;心中的感情和想法没有人可以倾诉;认识的异性太少;生活中别的机会不多,也没有全心全意投入到任何一件事情当中去。有时白天想起这件事,觉得没什么,但有时半夜醒来,却会特别绝望,不知道该怎么解脱。我用血和泪换取了爱的经验,得到了与异性相处的真谛,连滚带爬地长大,想想,真是太不易了。记录少男少女撕裂般阵痛的成长过程,揭开青春期隐秘的情感世界。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洞察孩子的心理,与孩子快乐沟通,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接纳孩子一点点,相信妈妈会越做越快乐。
  •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一种征兆。每个人都追求完美,都想做大事,殊不知完美就在细节之中,成就大事必须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伟大自会不期而至! 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儿童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孩子的巨大潜能。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蒙台梭利方法和“儿童之家”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册。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授教育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写下了这本操作性手册。让老师和家长更易理解蒙氏教育方法的精髓,并指导儿童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本手册提供了“儿童之家”运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学用具,以及相应的教育原理与方法,堪称家长和教育者的必备手册。它曾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热门推荐
  • 伪女主的修仙日常

    伪女主的修仙日常

    自打我穿到修仙界以来,就独得天道恩宠呐~虽说我不是正式女主嘞,但我也是开挂飘满天呢~我也劝天道老儿看着点他亲亲闺女,可奈何他就是不听人家话捏╮(╯▽╰)╭咋的办嘞,只得撂开女主,咱自个儿,悠哉游哉滴,修行飞升去咯~
  •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红香遍染,翠浓欲滴,钗环珠佩枕悲欢,亦狐亦人,亦缘亦劫,尘世花开忆红颜,山中狐仙恋上人间烟火,牵扯出四段令无数尘世男女沉醉痴迷的,人狐情感纠葛。这些故纸堆里的爱恨情事跨越千年,依旧鲜活。历经岁月沉淀的首饰,件件都盛满千古风情。在这些首饰缝隙的尘埃里,仿佛还留着女子风华绝代的背影。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也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得失看似一念之间,其实还是因为人心底的那一点点贪念。
  • 早知谦意,相思入骨

    早知谦意,相思入骨

    〖原创小说·重生宠文无虐〗【妻奴冰山男足vs多重性格女足(已黑化)】&【机灵古怪狼狗女耳vs话唠忠心奶狗男耳】之前看过最撩人的一句话:“我之前没有爱过别人,你是第一个,我怕我做得不好,让你觉得爱情不过如此。”池早早:“人这一生有太多会错过,我错过了你一次,不想再有第二次,这次我主动把你放在身边,好不好。”江上谦:“无论是将这爱意隐藏到底,还是让你知晓,你的态度便是我们之间的距离。”禾希:“姑奶奶不许你走你就得乖乖受着哪也不许去!”栗子洛:“好”当她重回到那年,她便决定,护最在乎的人,而那些伤她欺她辱她的人,她受过的,也会慢慢还回去。当某天她最隐秘的一面被在乎的人发觉,是继续欺瞒,还是该坦白一切?
  • 木瓜(上)

    木瓜(上)

    我见到小可的时候,他的左边眼圈是乌着的,虽然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心疼。说实话,我虽然向来都比较野蛮,但是和小可动起手来却从不把拳头招呼到他的脸上,因为小可极恨别人和他的脸动粗,所谓“打人不上头,欺人不欺脸”。还记得高二那次,和小可窝他家的地毯上看欧洲杯,看着看着我们两个就对吼起来,我坚持说意大利会赢,他坚持说法国会赢,由于我们都比较坚定立场。
  • 漫威圣矛局特工

    漫威圣矛局特工

    自古盾在西方,矛在东方。圣矛局特工带着东方神秘力量来到神盾局,枪炮齐鸣的欢迎仪式后,法泽同尼克在亲切友好气氛中进行交谈。尼克代表神盾局欢迎法泽的到来。他表示,这是法泽第三次访问神盾局总部。按照神盾局习俗,客人来不请自来三次就是死敌了。法泽表示很高兴再次访问神盾局总部。圣矛局也有句俗话: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是朋友。矛盾两局是好朋友,双方相互尊重、互利合作,开展了全方位交流合作,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展望未来,两局合作前景广阔,面临很多机遇。以神盾局的防卫力量,将来访问活动将会越发频繁和轻松,希望尼克局长抓紧研究各项技术,为圣矛局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尼克表示,&%#$@。
  • 北航悠游记

    北航悠游记

    晴掌门在北航学习飞机制造与驾驶的日子里,成立了“黑科学”发明社团SOS团——最重要的是,遇见了自己的未婚妻:知夏。故事由此展开。
  • 魔帝灵妃

    魔帝灵妃

    一朝穿越,性子凉薄的她重生到了被人赶出家门跟她只有一姓之差的庶女身上。她虽懒散,却从来都不是被人欺负的性子,有仇必报,害她的人一个都不会放过。风起小城两人相遇,男子觉得第一眼便看上了这个女孩,于是以后走哪儿都把她抱着,守护着这一人。片段一男子觉得他好像也该装装可怜,于是一双琉璃目委屈的看着怀里的小团子:“你看有人想杀我呢,你不帮帮我吗?”。女孩瞥了一眼男子,指着已经化为灰飞的两人,“这是要我帮的情况吗?”。片段二男子抱着女孩越想越觉得自己吃亏,养了这么久都没有什么报酬,低头看到白皙颈子的时候,火苗聚集,先收利息。
  • 子明探案(第二辑)

    子明探案(第二辑)

    中学生余寒竹惊闻父亲被自家豢养的藏獒铁虎咬死,悲痛之余,她内心疑窦丛生。那铁虎平时温顺忠诚,怎么会突然攻击主人?她本能地将怀疑重点集中在继母白吟春及其姘夫身上。在男友诸葛勇的帮助下,她终于发现了一系列蛛丝马迹,但仍缺乏直接证据。于是,诸葛勇找到了临渝警察学院的资深教官陈子明。由于铁虎失踪,证据缺如,陈子明亦感此案十分棘手;他经过慎重思考、巧设计谋,大胆采用钓鱼执法的手段,将白吟春与其姘夫的关系分化瓦解,终于成功找到关键证据,将那一对奸人绳之以法。
  • Urbain Grandier

    Urbain Grand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