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800000033

第33章 爱孩子要懂得适时放手(5)

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在部分人身上的潜能连1%都还没有被利用。为此,很多教育家也提倡,要多发挥孩子的潜能。几经转变,很多爸爸妈妈却偏离了这个“发挥”上,他们不知不觉地在挖掘自己看好的潜能,却又不停地埋没和限制孩子本就有的潜能。

我们小区有个年轻妈妈杨女士,女儿琼琼刚刚三四岁,有一天,我见到她拉着正哭泣的女儿在走。我问:“怎么掉眼泪呢?”

杨女士悄悄对我说:“要去上舞蹈的课了,不乐意了,我说了几句就哭了。”

我小声说道:“是不是说重了?哄哄吧,别让孩子这样去,你看哭成小泪人了。”

杨女士说道:“女孩学舞蹈多好啊,我小时候想学没学成。可她倒好,舞蹈也不想学,也不喜欢弹琴,不知道她有什么潜能。愁死我了。”

我说:“孩子小,喜欢的东西应该多才是。既然不喜欢去,就不要逼着去了,学点别的。”

杨女士说:“先都试试吧。”说着,拽着女儿走了。

孩子已经对妈妈所谓的“潜能”厌倦了,可是妈妈不甘心,“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有的潜能,偏偏自己孩子没有呢?”抱着“自己孩子不会比别的孩子差”的信念,家长们拽着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潜能班。即使孩子在哭泣,即使孩子在地上打滚,也要从孩子身上找到一个潜能来。而家长们所谓的潜能,无非是别的孩子都在上的舞蹈班、绘画班、钢琴班。

可是,家长在忙碌中,却忽略了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和身上所具有的潜能。

碰巧有一天,我看到琼琼在跟着奶奶走,手里拿着新买的布娃娃,一边哼着儿歌,一边摆弄着布娃娃。我看琼琼玩得很高兴,我就问琼琼:“喜欢布娃娃?”琼琼说:“嗯,我在给娃娃唱摇篮曲呢。”

我说:“琼琼真棒,阿姨也想听呢。”

琼琼开心地唱起来了。我对琼琼奶奶说:“孩子唱得真好。”琼琼奶奶说:

“可不是嘛,她妈妈不让唱,每天我带着孩子,孩子才敢唱。”

我很疑惑:“为什么?”

琼琼奶奶说:“她妈妈说女孩子学舞蹈能练出气质来,唱歌什么都练不出来。”

我听明白了。妈妈想让女儿有舞蹈家的气质,就要从小培养跳舞,可女儿唱得这么好听,妈妈却没有听到过。我想不是杨女士没有听到,而是她的心里只有别的孩子身上所闪耀的潜能,根本没有在意自己孩子身上有着更闪耀的潜能。

法国雕塑家罗丹这样说:“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想借用这句话来说说家长在发挥孩子潜能问题上的根本原因,“孩子们从不缺少潜能,而是缺少发现潜能的心”,发现孩子的潜能不仅需要家长用眼,更需要家长用心。

呱呱小时候很喜欢玩石子,尤其是到了植物园,看到各种形态的石子都会捡起来。一开始,我觉得石子没有什么好玩的,可是呱呱拿着一块块的石子在看。“妈妈,你看,这里有好几层花纹,可都不一样。”“妈妈,你看这个是黑色,这个是白色的。”我拿过一看,颜色和形态都不一样,而且有的并不是纯白。我对呱呱说:“有的白色带点黄,有的黑色也会有白色的花纹。”在和呱呱捡石子的时候,我才发现,小石子竟然是这样美。没有香味,也没有炫耀的颜色,可是就是这样的小石子,潜藏着很多很多的美。每次捡到一块石子,我们都要拿给呱呱看,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些小石子身上一会有着大脸猫的样子,一会又有着孙悟空的样子。有时候,呱呱捡到的小石子装满了我们的口袋,就这样,呱呱还是不放弃。等到再次去的时候,我就带上一个小布袋,告诉呱呱捡到喜欢的石子放在里面。等到石子拿回家,呱呱又一块一块地擦洗,然后摆在墙边。呱呱从中挑选了两块,一块是黑亮黑亮的,送给爸爸,一块是乳白色的送给我。看着呱呱颇有成就感的样子,我们精心珍藏着这份美。

等到再大些,呱呱喜欢上在石子上篆刻,为此,我先生还给呱呱买来了一把刀和磨砂纸。至今,呱呱还留有这样的喜好。呱呱大学毕业后,把精心刻的一块印章送给一位自己尊敬的老师,老师接到礼物后说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礼物。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大卫》震惊世人。有一次,一个记者问他,是怎么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米开朗琪罗平静地说,他去大理石厂发现一块石头里隐藏着“大卫”,而他只需要把多余的部分剔除掉就可以了。一件伟大的作品的产生,并不是需要人们不断地添加什么,而只需要发现潜藏的伟大就足够。

同样的道理,家长朋友们,不要总是往孩子身上添加孩子天生没有的潜能,当你添加自认为良好的潜能时,其实是在限制、掩埋孩子身上潜藏的伟大。

孩子,做你喜欢的事情

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说:“伟大的爱出自伟大的理解。”而家长对孩子爱,除了无私奉献外,更应该包含理解。

呱呱给我推荐过一部印度电影,名字叫《3 idiots》,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并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周围的朋友和很多我认识的家长。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印度三名大学生入学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面对教条的教育,一位叫“兰彻”的青年大胆喊出来,并帮助自己的朋友跳出那个家长和教师期望的怪圈,各自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电影虽然讲述的是另一个国家的事情,可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什么职业获得薪水高,什么职业能很快成名,家长们就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给孩子敲定了一辈子的事情。

我认识一位医生朋友,他的医术很是高明,在全国也很有名声,四十三岁得子,很是高兴,见到亲朋好友,便说儿子也会像他一样。于是,儿子从小就被灌输着“子承父业”的观点。可是等到孩子高考报志愿时,朋友才发现,孩子悄悄报考了文学专业。朋友一气之下住了医院。他不能理解,自己是享誉全国的医生,儿子也要做到他这样,才能让他感到有所成就。

在住院期间,朋友死活不见孩子,并指责妻子为什么不告诉他孩子把志愿改掉。而等到有一天,同病房住进了一个与自己孩子同龄的青年人时,他才慢慢改变态度。当问及这位青年人为什么住院时,一旁的家长叹息地说孩子患了精神紊乱症,接着埋怨自己不该逼着孩子天天熬夜学习。原来这个住院的孩子也是喜欢文学,在学习期间,理科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文科成绩很突出。家长非逼着孩子学理科,为的是毕业后能更好找工作。孩子临高考前,精神上受不了,连高考也参加不成了。我的医生朋友给我讲这个事情时责问自己,当初怎么就那么糊涂,非要逼着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情,要是孩子也出现了问题,那他会后悔一辈子。

医生朋友的这种做法,让我想起电影中的一个情节。男孩法汉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父亲在法汉出生时就定下来法汉要上的大学,要做的职业。

而法汉却喜欢动物摄影,想做一名摄影师。法汉父亲不理解,为什么法汉非要去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而不去做一名工程师,而法汉也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在毕业前,法汉鼓起勇气对父亲说明自己的心意,并恳请父亲理解他。法汉的父亲最终理解了儿子,终于说出让法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将买好的打算送给儿子的礼物由笔记本电脑换成了专业照相机。

当我看到电影中的父子拥抱在一起时,我多希望我们更多的家长也能理解孩子的心,也能让孩子做自己更喜欢的工作。

有一次,呱呱到我们单位找我,说是办完事情,正好路过,就和我一起回家。同事们看见呱呱了,都问:“呱呱也快要毕业了,以后工作准备去哪?”

呱呱笑着说:“还没想好呢。”

同事小张说:“去你爸单位吧,他们单位多好啊,也比较稳定。”

呱呱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因为别人都不了解,呱呱喜欢的事情和爸爸不一样,而很多时候,大家都羡慕其他人的工作,却忘记了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呱呱回到家就对我说:“妈妈,这次回来还有重要事情要和你商量呢。”

我说:“什么重要事情,这么严肃?”

呱呱说:“我有两个困惑,大学毕业是直接工作还接受学校的保送上研究生?”

我问:“什么工作?你喜欢吗?”

呱呱说:“学校大四毕业生有招聘会,我也写了份简历,结果还参加面试通过了。那个公司说可以继续在学校上半年课,实习时直接去他们公司。

也就算接受我了吧。”

我沉默了,事实上,我内心里希望呱呱在这个年龄阶段多学习,不要急于工作。但我没有直接给呱呱指路,因为我担忧如果给他指了上研的路,他要是坚持不下来,他心里也会很难受。

我对呱呱说,自己先想想,等爸爸回来,咱们三个人一起探讨。呱呱说:

“刚才你们同事还建议让我去爸爸单位呢,工作稳定,一辈子也就定下来了。”

我对呱呱说:“一辈子的事情就被你这样一句话给定下来了。自己想想。”

等先生回来后,我把情况说明了。先生直接叫来呱呱,说了一句话:“做你想做的事情,这事不要和我们商量了。我们指的路多了,你更迷路。”

听了爸爸的话,呱呱说,他心底里想继续上研,因为可以跟着老师做很多国际课题,而且见识也会更多些。想参加工作是想早点养活自己,也好替父母分担些经济问题。

我听了后,心里很是感动,呱呱长大了,知道替爸爸妈妈分担家庭问题。

但我不能为此前的利益而让他放弃更喜欢的事情。

我先生这时诙谐地说:“咱们家的财政部长的权力还在你妈妈手里呢,放心吧,咱们家的财政部长不会让咱们饿着肚子的。”

我很平静地对呱呱说:“任何家里都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而现在,爸爸妈妈并不指望你能解决一分钱的问题,需要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你自己问题解决好了,爸爸妈妈更高兴。”

呱呱听后,说要立即给老师打个电话,因为老师还在等着他的回复。就这样,呱呱选择了自己更喜欢做的事情。

有的家长可能会质疑:“你们这样纵容孩子,孩子以后赚的比别人少,买不起这个买不起那个,到时候,你们可别后悔。”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在意了,钱赚的比别人少点,房子小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生活得开心、快乐总比压抑、寂寞要好得多。而且,一个人过得是自己的生活,总是与他人比较,羡慕他人的外在事物,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等诗孩子的绽放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以前的同事,见面寒暄后,问我孩子做什么事情。

我说还在上学。她很惊奇地说都多大了,怎么还上学?

我也很疑惑,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她说朋友们的孩子都工作好几年了,好几个孩子在做IT行业,她的孩子就开一家小公司,现在是经理,她很自豪地说孩子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

我表示祝福,但我并没有认为我的孩子不成功。临告别时,她千叮咛万嘱咐,赶紧让呱呱工作,赶紧结婚,赶紧生孩子。

同类推荐
  • 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评价父母育儿成不成功的一大标准,就是看孩子长大后是不是能够独立自主、能否学会解决各种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难题,是不是活出特别有意义的、精彩的人生。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需要为人父母者科学地培养孩子。这种“科学的培养”,其实就是为孩子所做的“远虑”。一步步做好了,孩子往后的每一天都不会有“近忧”。本书从10个方面详细阐释了为人父母者应该为孩子“远虑”的事,相信这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教育方法会令您与您的孩子都从中受益。书中每个方法都来自作者教育儿子的亲自体验,或是来自作者身边的朋友、亲戚、同学的亲身经历,实用性很强,愿助您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 姐姐北大,妹妹清华

    姐姐北大,妹妹清华

    本书经提炼浓缩成英雄母亲盼女成凤的至情至爱和英才培育的超凡智慧,以及两个女儿富有实效的精妙学习方法和高考实战技巧,展示了现代青少年的情感、心理、习惯、志趣、潜能等成功素质的培育进程。
  • 育儿知识一点通

    育儿知识一点通

    幼龄宝宝正处于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觉醒期,作为宝宝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对宝宝的智力、身体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本选题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将新生宝宝按月龄划分,把对1~12个月幼儿的教育、护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广大家长向专家学习育儿心得、防病经验的绝佳选择。
  • 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的细节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50件事。
  • 家有儿女初长成:青春期必须面对的44个困惑

    家有儿女初长成:青春期必须面对的44个困惑

    本书针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种种困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是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不仅能帮助青少年朋友释惑解忧,还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成长过程中需要破译的心理和生理“密码”。同时,书中也为家长开出亲子良方——爱。对于家长来讲,爱,是养育孩子的关键。但爱并不意味放纵和容忍另类、无礼或非法的行为。爱,表示和我们的青少年孩子保持一种健康的友谊,使他们能够自主决策,能够忍受自己犯下的错误,能够在承担自己决择的后果中一天天长大。本书是一本亲子互动型枕边书,既对青少年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也给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亲子方案,从中找到同孩子沟通的捷径。
热门推荐
  • 影帝总想套路我

    影帝总想套路我

    “想离婚?”男人贴近她的耳侧,目光灼灼。一纸合约被拍在她的面前,男人的目光落在最后一条——非硬性条件,不得离婚。“你违约了,打算怎么赔偿?”“我……开个玩笑……”她惊慌失措想开溜,却被他抓住。他微笑,眸光深深,“我当真了,所以赔偿吧。”重生前,她因一时错信,身败名裂葬身火海。重生后,她只愿手刃白莲花,脚踹负心男,逆袭之后走上人生巅峰。但是,为什么会惹上传说中的影帝大人?夜里,沐云初被某人折磨的死去活来,只想赶紧逃跑。“你为什么要逃?”“爱我的人千千万,我为什么要吊死在你一颗树上?”“……”?【1V1,身心干净,甜宠】
  • 谁绑架了波斯猫

    谁绑架了波斯猫

    本书是由董恒波编著的《神秘的亡灵日记》,是神探小鹰校园幽默推理小说系列丛书之一。《神秘的亡灵日记》的故事内容如下:波斯猫丽丽是富婆王老太的心肝宝贝,一天,丽丽突然失踪了,同时,一封信从天而降:如果你不在三天内将40320元打到指定的账号上,丽丽就会被扔进江里。原来,丽丽是被人绑架了!谁是绑架者?为什么他要的钱数是40320元?不看完这本书,你是不会猜出答案的,快来挑战一下你的侦探智商指数有多高吧!
  • 驱邪女生:鬼魅校草

    驱邪女生:鬼魅校草

    【天马行空,异度空间】他的身上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气息,邪魅诡异。她,蔷薇系驱邪师,与他,注定的宿敌,却甘愿违反天意的为他付出。神话少年驱邪师的出现,一场不可逃离的战斗。姐妹情深,邪魂至尊,驱邪师与邪魂的爱情,挣扎与执着,亲情,友情,爱情,终为宿命!
  • 谪仙:人生若只如初见

    谪仙:人生若只如初见

    宋天音有一个哥哥,而她的哥哥有一个秘密。他不会变老,永远只如初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玄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展现关系资源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用理性的思考,深度剖析关系的种种潜规则;用现实的观点,反思人们对人脉关系的种种误区。从最具典型的九个关键点出发,在讲述现象的同时,力求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去探讨搞好关系的成功玄机。
  • 毒妃倾城无双

    毒妃倾城无双

    她是一代王牌特工,却遭人暗算,穿越到苏府, 呵呵,想害她,那也要看看她同不同意,神兽王在手,来一个灭一个,可是这个无良王爷是怎么回事儿?不但掐灭她的桃花,还要娶她为妻,《本文一对一,男女主一生一世一双人,》
  • The Rights Of Man

    The Rights Of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计谋故事

    计谋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