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600000017

第17章 万科的智慧游戏(3)

据说,那个时期的房地产利润高达40%以上,不少投资者纷纷向房地产行业转向,大肆投资、融资,从中牟取暴利。这期间,王石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奔走在全国各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主要任务就是“推广股份制、找地”。

万科的内部资料记载,当时万科还成立了一个股份制改造小组,到处动员其他企业改制上市。同时,万科也先后在全国东南西北中13个城市涉足开发房地产项目。

但是,由于缺乏整体开发思路和发展战略,公司资源迅速分散。到1993年,随着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万科各地项目相继面临资金困难和市场压力,13个城市的超长管理链条使管理面临捉襟见肘的局面,不同的开发品种和项目也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长期积累下来的内外矛盾开始集中显现,“公司处处起火”,王石和管理层不得不调兵遣将四面救急。直到后来万科大举收缩退回五大重点城市,大量遗留问题到2000年才陆续解决,而当时诸如“武汉广场”项目因经营管理不善,累计给万科集团带来的损失就有6000万元之巨。

王石后来回忆说:“回顾往日,我们仍然能看到因为做大的冲动而付出的代价:万科鞍山公司直到2001年才还清全部债务,步人正常经营;武汉写字楼盖到三层停工,直至2001年拆掉重来,成为延续10年的问题工程;海神写字楼改成的超高层住宅,账面销售‘理想’也只是收回成本略有盈余。”

同一时期的另一个表现则是,万科房地产业务利润的比例在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不断加大。1992年是44.76%,到1994年则上升至68.58%,1995年进一步增长到75%以上。万科2002年的年报显示,实现净利润38242万元,每股盈利达到13.606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还同比增长了104%。而在没有集中房地产开发品种的时候,房地产业务只能以年均30%~40%的速度递增。王石的减法果不一般。这是后话。

于是,王石和管理层似乎意识到,在不可能放弃地产的前提下,倾情于它才是最好的选择。

2.万科的地产亮点

王石曾表示,在市场面前万科不可避免有做大的冲动,但在冲动之下,仍然保持对经营环境的准确判断和对长期问题的深入思考,才是企业成熟的标志。

“地产”进入王石视野的中心,还有一个大的行业背景。分析这一背景,对于解读王石的财富思维似乎更有实用性了。

王石的确是个悟性十足的野心人。针对自己当初将地产视为万科主业,王石自己有如下解释:“之所以作出如此选择,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第一点是这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垄断,万科今天在这个行业发展以至形成核心竞争力,机会成本并不是很大。第二点就是这个行业非常有发展前途。”

我们不妨来看看王石是如何得出如上考虑的吧。

王石主导的万科拿到深圳第一块地时,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萌芽期,时间跨度大致在1988年~1991年间。准确地说,萌芽的地点只在深圳和广州,而主要还是在深圳。那时,深圳率先出台了相关政策。

到了1992~1993年间,中国房地产行业大致可称为停顿期。在这之前的两年间,特别是在邓小平“南巡”后,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所谓的“山洪暴发期”。表现在:尽管大家还都很陌生,但谁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暴利行业,都拼命往房地产业里挤,形成了各路人马齐进入的特有场景。

根据相关统计,1986年我国房地产投资仅为101亿元,1992年房地产投资就达到541亿元,1993年更猛增至13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58%。随后大幅下降。这一阶段房地产投资波动幅度也大大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幅度。同时,房地产开发公司数量猛增。从1991年的5128家猛增至1992年的13566家,翻了一番,而1993年又翻了一番,达到2万多家。实可谓热闹非凡。这也许就是王石所指的“没有垄断”之说吧。

同期的商品房市场销售增长也是如此。据统计,1992年、1993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1992年、199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41.76%和11 55.94%,商品房销售额则分别比上年增长79.35%和102.47%。由此反映出市场的异常活跃、交易频繁。当然,其中不乏投机炒作的结果。

后来,专业研究人员认为,那一时期房地产巨大的暴利空间,使进入者处于非理性状态。人们对于房地产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没人去悉心研究房地产的产品、服务、长线,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投机心理。

为了预防不利局面的出现,同时也是为了对刚起步不久的地产行业进行必要的规范,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1993年6月中央采取紧急措施,开始了历时四年的宏观调控,之后的房地产行业整体上可以说是处于调整状态。

即便这样,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而房地产业仍属起步阶段的基本特性,依然让王石有十足的理由认为“这个行业非常有发展前途”。

于是,房地产成为万科的主业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万科:我的“利润不过25%”

在正式确立房地产为万科主业之前的1992年末,王石在深圳国土局主办的一次房地产沙龙上表示:“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这虽然被喻为王石经营地产的核心理念之一,却也一度招来非议无数。

王石就此所作的解释是,不要把房地产当作暴利行业来做,否则会受到市场惩罚。

不求一日暴利,只求未来长久。后来的诸多实际情形,也有力地印证了万科所开发的项目平均利润率没有超过21%。这并不是刻意的,而是王石在遵循一种稳健的经营方针和策略。

其实,早在1988年万科上市之际,万科高层就曾出现过一次“走不走规范化道路”的争论。当时的王石认为,尽管中国的市场还相当不规范,但只要继续推行市场经济就一定会规范;如果做惯了投机、打惯了擦边球,将来无机可投、没有擦边球可打时,企业再规范就来不及了。于是,本着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王石提出了“规范、诚信、进取是万科的经营之道”。

而就自己“超过25%的利润不做”之说,王石后来在自己的回忆中有这样的解释:

现在只要手中有一块地,半年还没开发,地价就涨了一倍。低于40%的利润不做的说法由此而来。但这正常吗?万科做贸易出身,20世纪80年代做录像机,也做过200%~300%的利润生意。因为是超额利润,许多公司都进口录像机,供过于求,录像机降价,销售的边际利润就开始下降,甚至利润变成负数。我让财务将万科1984年到1992年的贸易记录整理了一遍,赚钱用黑字表示,赔钱用红字表示,结果红字多于黑字。

这说明这么多年贸易的结果是赔钱超过赚钱;这也说明市场很公平,先前你怎么暴利赚的钱,之后你都得吐出来,而且还要多吐。

现在的房地产火爆同80年代的贸易何其相似。如果任由下去。一旦市场逆转,利润空间变窄,你怎么办呢?

只是,王石当时的倡议并没有赢得多少共鸣。更多的只是不解和怀疑:

“哪有不愿多赚钱的发展商?”“唱高调也不是这样的唱法呀。”“你赚不到25%说明你没本事。”

然而,王石“超过25%利润不做”的理性很快就在市场中得到了检验。

1993年伊始,房地产地价进一步上涨,钢铁、水泥、木材价格翻番。而万科也面临着建筑公司增加建筑安装费的直接压力。

王石在自己的文字里回忆道:“只有忍气增加。核算下来,万科卖出的楼花已经处于亏损边缘。老天爷呀,你怎么这么不公平呀,难道老老实实做好人就得吃亏吗?”

然而,“就在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团团转的时候,中央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进行调控挤压。三大建材的价格应声而落。房地产价格迅速下降。发展商叫苦不迭。听到宏观调控的消息,我由衷发出内心的声音:‘我举双手赞成!”’王石如此描述当时的场景和心情。

随即,房地产价格一跌再跌,那些追逐高额利润,在市场火暴时高价买地、高价融资的公司,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王石则采取了“停工”的举措,他要重新“定价”。就在许多发展商艰难度日的宏观调控期间,万科地产的规模却以平均70%的年均速度递增。“到1998年,万科突然发现自己排在了沪深两市上市房地产企业的第一名。”

又一次把握住了市场机遇的王石,自己也似乎觉得很意外。

4.万科确立的减法战略

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万科“务虚会”。所谓的“务虚会”,被王石称为是万科的传统,是万科管理层“一年一次的午休”。也就是指每年春节假期结束前两天,万科二级公司老总和总部高层管理人员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就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理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一次活动。

尽管被称作是“务虚会”,但从其结果来看,对于万科的发展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按王石的说法,万科的“务虚会”主要是探讨一些政策性、方针性的内容。

主要包括:一是确立业务发展方向,对公司业务进行全局性的总结、反思与展望;二是增进信息交流,不仅是负责人交流、传递信息的重要机会,而且会上形成的文件也是当年万科业务经营的指导方针和重要依据;三是加强情感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鼓舞士气。

王石后来说,“务虚会”对于万科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万科的发展和壮大,“务虚会”的作用已经分解,它的历史使命到1996年也就终止了。

不过,王石对万科的减法操作却是从万科的“务虚会”拉开序幕的。

1993年1月,万科管理层在上海召开务虚会,对自1988年底公开发行A股以来公司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即使预感到了房地产整体可能趋转的形势,王石和万科管理层仍然正式决定放弃以“综合商社”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加速资本积累迅速形成经营规模的发展方针,并确立了城市居民住宅为公司的主导业务。

就在房地产在万科经营业务中的主导地位取得共识之后,万科的“减法”战略也就正式成形。按王石的说法,万科的“减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退出与住宅无关的产业,从多元化经营向专营房地产集中;二是收缩住宅产业战线;三是减少房地产业产品的品种,从房地产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

随后的1994年,王石和万科管理层提出以城市中档民居为主,减少在房地产上的开发品种。在这之前,万科在房地产上的开发品种包括住宅、酒店、公寓、别墅、商场和写字楼。此时王石希望经过收缩,使万科成为一家只经营住宅的房地产公司,与那些从住宅产业转而进军酒店和写字楼的房地产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了1995年底,王石再次率领万科回师深圳,从已经开发住宅项目的13个城市削减到深圳、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几个城市。

王石主导的收缩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一是卖掉公司。比如万科原来拥有的银都系列,它在成都、石家庄、青岛都有项目,在收缩的过程中,就把股权转让给了合作方。二是进行留守,但不再开发新的项目。这种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在沈阳、鞍山、大连等城市,万科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直到1 999年再次扩张。这种适时的调整,使得万科进入的城市连成了线,似乎迎合了王石特有的期望。如在北方,沈阳、大连、北京、天津形成了环渤海的曲线;而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南京、南昌也结成了一个整体。

说起这些转变的过程,王石后来有总结:“一开始的跨地域扩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所谓的盲目性,就是当时除了把上海、北京作为必须要进入的城市之外,对其他的城市都不是很明确,只要有机会就会往里投。既然是盲目的,投哪个不投哪个,也就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万科从13个城市收缩到4个城市,为的是集中资源。”

到1996年底,万科的“减法”战略可用如下特点概括:

资源方面:万科的资源已从13个城市集中到5个城市,即资源向三个直辖市和一个特区集中(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再加上由万科控股的银都集团所在的成都。王石后来回忆说:“我们选择这5个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地产综合价格指数、住宅价格指数、地产投资规模、开工面积、商品房占城市建设比重和个人购房率。”

其中,深圳地区被作为一个重点。王石认为,在全国范围内看,深圳是房地产市场发育最成熟的地区,1996年个人购房率已达85%,市场也正如万科1995年第四季度预测的那样走出了低谷。当时深圳每年的住宅需求为2万套,且市场需求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万科的开发量只占整个市场的3%,而王石的目标份额则是希望达到10%~15%。

同类推荐
  •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转基因食品正在走向人类餐桌,国际粮价跌至近年来最低,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阴谋,粮食与“优生学”有何关系?本书作者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条分细缕,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正在图谋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给,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让全世界的人们成为他们猎食的对象。这是一个设计巧妙而又隐蔽的阴谋,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专利,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等等。
  • 案例: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第25辑)

    案例: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第25辑)

    大量的资金潮水般涌入,我们将首先看到这场创新创业泡沫的壮大。我们将看到阳光下这些泡沫折射出彩虹的瑰丽光芒。但我们已经可以有把握判断,这就是泡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不再专注于互联网本身,他们在兼并、收购,买他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业务;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没有再推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新发明、新产品,但它们的CEO们却越来越多地在公众面前亮相;所谓的创新,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它们每一个乍看都很美丽,可惜细看都似曾相识。
  • 经济学越简单越实用

    经济学越简单越实用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从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帮助广大读者掌握经济学的精髓,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础。
  • 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

    本书通过对美元霸从兴起、确立到达至鼎盛以及遭遇挑战而逐渐衰落的原因做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完整而客观地展示了美元——这只货币战争中的猛虎曲折发展的历程。同时指出,美元的兴衰历程对人民币的走向具有参考价值。
  • 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归途美好但非吾想

    归途美好但非吾想

    道机莫测,必然中的偶然使一个普通的小男孩成了一个非修者的道者,他在低调而显得平凡,无论在人世、仙界和所谓的神界都无敌于世,最后他的归途是道,但他能就此而永生吗?
  • 庐山剑宗

    庐山剑宗

    唐安:你知道吗?我觉得长安城里那个叫李白的小子写的那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做的。宋鬼吐出嚼了半天的枣核,呸了一声:嘚瑟。——江湖内,少林丐帮式微,封隐山门,而琅琊王氏野心勃勃,妄想一统江湖,梨花堂弟子为非作歹,神偷门兴风作浪,天光不显,邪物作祟。江湖外,大唐一片繁荣昌盛,空前繁华,但虎将安禄山暗中蓄兵,意图谋反,江河一片暗流涌动。唐安持剑行走江湖,一脚踏进风雨飘摇的两条河。
  • 南武林北江湖

    南武林北江湖

    澄江为界,天下两分,自大乾南渡,此等局面以有一百八十余年。如今南方大乾朝堂混乱,昔年武林旧事再起,局势波诡云谲;而北方大苍治国无道,民不聊生,义军自江湖而起,则烽烟之下,往日恩仇必将分明。那一年,大乾尚在,大苍未亡,一个怀揣光明的年轻公子带着满心的希翼,走过大乾武林,渡过澄江,来到大苍江湖。
  • 青狐儿

    青狐儿

    “我叫川上小白龙。”少女樱色的唇勾勒出一个骄傲的笑容。这个昵称简直可爱的爆炸啊!真佩服自己的超高智商。靠在她身上的“斯文败类”立马拒绝:“不行不行,这么可爱的名字当然是男孩子。”少女美目怒嗔了他一眼。“那我叫什么?小黑龙吗?白痴。”少年微微思考。“你叫樱下青狐儿吧。”
  • 重生影后:喜欢顾先生

    重生影后:喜欢顾先生

    苏一荨上辈子因为拍戏出了事故,意外去世。上天既然又给了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世,她只想认认真真拍戏,踏踏实实做人。可是!为什么总有刁民想害她?苏一荨一边忙着追男人,一边走上了一条疯狂虐渣打脸的不归路。直到,她被一个大佬抓住:“听说,你喜欢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扛刀的猎人

    扛刀的猎人

    老人言:天降星雨,必有大凶。这年,一颗巨大陨石划破天际,落入了无尽邙山之中。“那是什么?”鳞甲怪物从山林中走出,世人为之变色。自此、、、是生存、、、还是灭亡、、、有人说话了:唯举刀方有一线生机。几百年后,自称猎人的群体出现了。又几百年,猎人村拔地而起。一少年从猎人村走出,对着远处的邙山,他竖起了中指。一声响彻整片天地的豪言响起:“大凶,小爷要吃了你。“这便是一个猎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吃货的故事。欢迎入坑,不喜勿喷!
  • 雪落半夏

    雪落半夏

    你终于来了,在我孑然无助的时刻,各自散去的种种依然充满着喜悦和悲苦。所幸,你还在意我!韩雪落,在心里欷吁良久。而隔街而望的宫贺,在上天入地搜寻不得之后,突然相遇自己心爱的女人,竟然瞬间石化。浑身森冷的气息,转瞬被不明所以的情绪所取代。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韩雪落隐隐有点害怕,她不知道那个喜怒无常的男人,要如何处置她!而他面对那个随时都想逃跑的女人,竟然不相信堂堂宫氏帝国总裁,也有喜极而泣的感觉。五年来,那个不起眼的女人,让他魂牵梦绕,几近疯狂,而今她出现了……
  • 悲伤从你的名字开始

    悲伤从你的名字开始

    十四岁,薄砂亲眼目睹父亲带着小三提出离婚。薄砂深爱着纯白少年林北风,却误使另一少年程飒南双目失明。家庭动荡,林北风和叶未央在一起。伤薄砂离开南方小镇,祸不单行,她遭遇了母亲的去世。多重打击让她心如死灰,她恨父亲的薄情寡义,也恨那个女人的横刀夺爱,甚至恨林北风对她的冷漠。 她发誓,只要她变得坚强,就可以让那些破坏她幸福的人偿还一切!可一次次的报复却没有让她有丝毫的快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牵绊一生的少年重逢,一切已物是人非,就连当初的好友,也让她陌生……唯一不变的是,她一直深爱的那个人,永远不爱她。单薄的少女,却如砂石般坚硬……最终,她能抓住那一丝微弱地、却深刺她内心的薄风吗?
  • 江北

    江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