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4600000023

第23章 别让孩子囿于自己的天地(2)

现象:不敢表现自己

韩刚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了,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家倒是很活泼开朗,爱笑爱逗的很是可爱,可是只要出了家门,有时候叫他和邻居阿姨打个招呼都不好意思,而且他特别不喜欢出门。尤其是在学校,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虽然每天上学韩刚从来不迟到,也没有早退过,成绩也很优异。可是,他在学校里,总是很少和其他同学一块儿玩,常常独自坐在一边,看着其他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玩游戏,他几乎很少参与其中。无论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小比赛、活动,他也从不报名参加,好像一切都与他没有关系。老师好几次给他父母打电话,问他们韩刚是不是受过什么刺激?

星期天,父母带他去英语培训班学习,当初是他要求去学的,他说喜欢学英语。可是,在课堂上,他却不够积极,虽然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但是举手之类仍是不积极主动,因此老师也不提问他,只是在全体接龙回答的时候才有机会发言,发言的时候也不自然,声音也放不开。下课的时候,妈妈向老师提了意见,希望孩子们机会均等,不要只是给胆大的孩子机会很多,表现差的机会就很少,学习不只是为了几个单词去的,也是希望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可是老师说,不是没有给韩刚机会,只是叫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却总是沉默。

探因:家长剥夺了表现的权力

孩子表现自己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但在生活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的飞机模型、图画等,从不愿意给别人看,也从不保存。有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明明觉得很好,就是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家长剥夺了表现的权力。日常生活中,孩子处处受到父母约束、支配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

例如,当孩子看到父亲写字,他忙着找一支笔想要写写画画。母亲浇花,孩子也提一个玩具桶来帮忙时,父母会对孩子说:“这些事你怎么能做呢?放着,我来吧!”如孩子想帮助父母收拾桌子,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妈妈会很快地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又如,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制作的某种营养食品,孩子不吃,父母却强迫孩子吃,如不吃还会受到“体罚”。凡此种种,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操纵在父母手里,孩子完全无主动的选择权。

缺乏自信。孩子不喜欢表现自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他们总是担心自己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了,害怕失败,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缺乏自信的孩子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弱点,认为自己不行。因此,时时小心翼翼,事事躲避退让。经常是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正常发展。

例如,有些孩子总认为自己样样不如人,大家一起玩游戏时,他们总是在旁边看,从不参与。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呢?”他们回答说:“我们不会玩。”“我们玩不好,怕别人笑。”

没有自我意识。不同儿童的表现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都缺乏自我意识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长期下去不予以矫正,就使孩子在别人、众人面前,或被人注意时心里感到不自在,出现回避、不情愿与人交往,当有人对他非常热情的时候他一点都不习惯,甚至有时会有厌恶的感觉,而且还会表现出伤害别人的倾向,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在课堂发言或工作上做报告时会感到害羞、胆怯、紧张,甚至有面红耳赤、心跳加速、两腿发软、嗓音都变了调,手和脚不知道放到哪里好,浑身不自在,每次在必须要表现自己的场合来临之前都感到如临大敌的恐惧感,而不是一种期待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愉悦感。他们虽然自认为喜欢独处,回避和离群,但事实上,心中却又常常感到压抑、孤独和焦虑。长久这样,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以及生活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建议: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弹古筝有了进步,或进步很大时,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参加各种比赛,让自己的孩子在大舞台上得到锻炼。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不一定都是现实的。如果孩子具备了条件,可大胆地鼓励孩子去表现,去进取。

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孩子都是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的。许多平时看起来不喜欢表现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不想表现自己,而是由于一些诸如自身条件不足、无法和别的孩子竞争、没有合适的环境、得不到别人的赏识等客观原因,才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机会。

当然,对于年龄稍小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总是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忙来忙去。因为孩子小,我们似乎责无旁贷地要走过去帮他们,特别是当我们看见他们有困难时。但是我们必须制止这种冲动,因为我们习惯去帮助孩子,常常没有认识到这种帮助有时是没必要的,孩子们早已掌握了技巧。当我们替孩子们做完事后,经常会受到孩子们的抵制,他们会说:“我自己来”,每个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如果他们有机会去表现,照顾自己,帮助父母,他们会为自己有能力而感觉良好。这样当孩子成长的时候,他很自然地愿意去为自己做事情,为别人做事情。

鼓励孩子表现自己。鼓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奖赏。孩子有了成绩给予鼓励,遇到困难需要鼓励,考试失利需要鼓励,家长的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奖赏。鼓励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一天,思淳高兴地回到家里,大声地对妈妈说道:“妈妈,老师让我报名参加拼写竞赛。”妈妈说道:“太好了,你去报名了吗?”“还没有。”“为什么呢?”妈妈问,“我有点害怕,台下会有很多人看。”思淳很激动,“我想你还是报名吧,这样你可以锻炼锻炼自己。不过这事情你还得自己决定,我只是告诉你我的看法。”

过了两天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让思淳的妈妈说服她报名参加拼写竞赛。思淳回家后,爸爸妈妈跟她谈了话,爸爸说:“首先,我们不是强迫你一定报名,这事还是你来做决定,但我们可以谈谈参加竞赛的利弊。参加了竞赛可以锻炼自己意志。锻炼自己的智力,增强自己的信心。赢了更好,没得名次,也无关紧要,爸爸妈妈不在乎。因为你在爸爸妈妈的心中是有能力的孩子,这点不需要用竞赛的名次来证明。”妈妈说:“老师打电话来说,她是很相信你的能力的。爸爸和妈妈还有你的老师,都不会以比赛结果来重新评价你。我们对你的比赛结果并不太关心。关心的是你是不是用这个机会去锻炼自己。”有开明的父母这样鼓励和支持,最后思淳不但报名了,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保护孩子的表现欲。保护孩子们良好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当孩子们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父母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即使不能使孩子们的表现欲付诸行动,父母也要表示赞赏、支持然后给予解释,绝不能对孩子们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两句“你不行”、“就你会瞎胡闹”之类的话语给孩子泼冷水,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别剥夺孩子交友的权利

现象:父母剥夺了孩子交友的权力

小丹是一个性格温顺内向、成绩优异的好孩子,可她在学校里却总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原来小丹的这种情况与她的父母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丹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嫌外面空气污染严重,很少抱孩子出门玩。再往后抱着小丹出门的时候,妈妈也不太愿意让别人碰孩子,一怕孩子沾染上细菌,二怕孩子以后没有警惕性,被陌生人拐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小丹见到陌生人常吓得哇哇大哭。

父母的做法,使小丹从小就养成喜欢自己一个人玩的习惯,平时总喜欢自己待在家里玩,很少出去。虽然偶尔也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但玩一会儿很快就吵翻了。上学以后,小丹对周围的环境极不适应,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不爱参加集体游戏,而小朋友们也觉得她是个“怪人”,不愿与她亲近。父母原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慢慢学会与他人交往,但现在看来,小丹虽然都上四年级了,依然没有改正一个人独来独往的习惯,没有要好的朋友,也很少与同学交往。

探因:家长的过分保护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与优秀的同学交朋友,可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便会感到惊恐万分,生怕成绩差的学生影响了自家的孩子,从而剥夺了孩子的交友权力。

家长的过分保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对“小皇帝”、“小祖宗”往往采取过分照顾、过分疼爱、过分保护的方式。显然,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既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还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

有的家长出于怕发生危险的心理,总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们奔跑、爬高、过多地限制孩子与外界交往;有的家长因自己的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对孩子更是加倍保护、照顾,总是处处不放心,剥夺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依赖、胆小,对新环境难以适应,与人交往则显得十分笨拙。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孩子失去朋友。

生活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居民住房多为单元结构,这本身就减少了孩子间交往的机会。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紧张,邻里间互不往来,这必然影响孩子。孩子间即使偶有交往,也被某些家长的癖好所影响。如:有的家长特讲干净,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清理得整齐有序。当孩子朋友来玩时,由于孩子天性好动,难免弄乱弄脏。家长不懂得儿童渴求朋友,当面指责孩子的朋友这也弄脏了,那也弄坏了,或者限制孩子们在家的某些活动。这样,既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影响了孩子与朋友间的友谊,结果是朋友再也不愿来玩了。因为,你的家不能成为孩子们无拘无束、愉快玩耍的地方。

小兵对于母亲剥夺他与同伴之间交往的不满溢于言表:“一天我带了几个小朋友到家来玩,刚进门妈妈便脸色一沉。我让小朋友玩我的新积木,新的玩具枪,一起办家家,我们团团坐在地板上正玩得开心,妈妈的‘高音喇叭’叉响起来了:

‘瞧地板又给弄脏了,玩具弄坏别想让我再给你买!’小朋友吓得灰溜溜地走了,我气得几乎哭出声来。妈妈为什么不欢迎小朋友上我家来玩?”

一个中学生也在日记中写道:“妈妈用自己的爱在给我编织着一张网,我成了网中的鱼、笼中的鸟,让我与世隔绝。”

教育方法不得当。造成孩子交友上的困难,有很多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家长方法不得当。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家长强求孩子叫人、表演等。孩子因缺少心理准备或紧张而不愿意时,受到父母的逼迫、责备,造成孩子怕交往。家长平时对待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做错了事就受训斥,孩子因怕失败遇事退缩。父母过分照顾孩子,什么都包办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环境,孩子丧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显得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因在家里缺乏规范的约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投入群体中,与家里的差距太大,不能适应,产生胆怯。

建议:允许孩子结交新朋友不少家长怕自己的孩子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索性不准孩子与他人来往,甚至把其禁闭在家。这种封闭式的做法是断然行不通的,它既难办到又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对待孩子交友的问题呢?

允许孩子结交新朋友。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生活节奏快捷的社会,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或者一个不懂得交友的人,那必将被社会淘汰。再说,一个长期“独学”的孩子,不仅会造成性格的孤僻,而且也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结交朋友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找到几个帮助自己理解生活、共享欢乐、分担痛苦的伙伴。事实证明,交往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所以,家长不但不应阻止孩子交友,而且应该支持孩子交友。

为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指出: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因此,父母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例如,可以把别人的孩子请到家里来一起玩,发展到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刚开始时,最好先把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请到家里来。因为内向的孩子在和外向的孩子在一起时,容易产生自卑感,经常会冷冷地在一旁观看,不积极参加游戏。因此,应当等自己的孩子在和内向的孩子的交往中产生了愉快体验之后,再扩大交往,过渡到和外向的孩子一起玩。

同类推荐
  •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2-3岁是幼儿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心理上,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出现“不听话、耍性子”甚至反抗的现象;在情感上,亲子“依恋关系”强化,情绪外露易变;在身体上,肢体动作、平衡能力有较快的发展,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正在形成。然而,此时也是幼儿即将离开家人,独自入园的时候。这期间,孩子因突然长时间离开家人所表现出的“分离焦虑”与年轻父母因对孩子的“担忧牵挂”的而产生的两种情绪波动强烈,这无疑是对初为人父母者的一个严峻考验。本书采取了家园双方对话、讲故事的形式,以生动的案例为家长解忧释疑。同时,也可为托幼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林汶奎编著的《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是对巴菲特这位著名股神的描写,看他是如何成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投资哲学从生活的点滴渗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对巴菲特的生活细节,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人生等进行描写,深入到巴菲特对于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认知与态度,从而告诉儿女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
  • 优秀是教出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雕琢。智慧的父母可以把禀赋一般的孩子培育成天才;而教育不得法的父母却只会在无意识中扼杀孩子的天才。为了能让所有的父母都能教育出天才的孩子,我们精选了10位世界顶尖级教育大师的教育方法,编写了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这些风靡世界并对人类教育和发展产生过空前影响的教育方法分别是: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塞德兹的自由教育法、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井深大的早期教育法、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夏洛特·梅森的环境教育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法。
  •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优生开始于择偶随着人们对于优生学认识的深化,对配偶的选择已不局限于品貌端庄、身体健康,而是更加重视遗传素质和其他的因素。因为择偶不仅仅是男女的结合、个人的幸福问题,而是关系到后代的素质和民族的强盛。所以说,青年男女选择对象是很需要有科学性的。
热门推荐
  • 爱在平安夜归来

    爱在平安夜归来

    上一个故事中,女主角梵雨最终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自己钟爱的那座城市,离开了亲朋好友。几年之后,当大家都开始慢慢长大,梵雨再一次回到了这座城市。这一次,她更加勇敢,更加无惧。这一次,她和他们,都更加懂得珍惜。这一次,不为别的,只为了爱~~~~~
  • 枯沐逢春

    枯沐逢春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友情和背叛注定的结局观察与研究陌澜发现了自己的身份好像伴随着阴谋与伙伴踏上寻找真相的路阳光?弓箭手竹马学霸魔法师?知己暴躁战士大姐头骚气引路人女装大佬!!!乖巧幻师小姐姐中二少年刺客?等等,为什么伙伴怎么奇怪东西方玄幻混合设定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快穿心愿:黑化boss别生气

    快穿心愿:黑化boss别生气

    羚七已经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快穿任务了,但是她怎么也想不到最后快要结束时反派暴走了!
  • 都市之至尊神壕

    都市之至尊神壕

    李三,偶然间,他获得了一笔财富。这笔财富,是他继承了上千亿的家产,还送了一个姐姐,从此萝莉、御姐各种美女应有仅有。
  • 阳阴之主

    阳阴之主

    末日降临,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人们不得不重新适应没有水电网络,凶兽时刻威胁的原始生活。而有一群人适应的比别人快多了,因为世界boss是他们的室友。
  • 变身起源

    变身起源

    这是一个构建了三年的故事它伴随了我三年。
  • 妃不如妾

    妃不如妾

    成亲两年,他就要纳王侧妃。而与以往纳妾不同的是,这次他是真的上心了。她不知道这一生还要看着他纳多少侧室进门…她不想像娘亲一样,拥有的只有王妃这个头衔。可是她却无力阻止。侧王妃一进门,王府从此平生波澜。面对他一次次的责难,她默默忍受下来。最后,王妃的头衔终于从她身上卸去。而她没想到,今生她真的能离开王府,离开他。这次,她要活出全新的自己。当他提出要她回去时。她只想告诉他:“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 仙神何在

    仙神何在

    一个现代世界的孤儿,从小就在孤儿院沉默寡言,长大以后莫名其妙的就对中国古神话起了兴趣,大学每天都在研究各种神话故事,易经,八卦,道德经等等这些在中国古神话中有着浓郁色彩的书籍都是他研究的中心。时光荏苒,马上就要奔三的人了还是光棍一个,恰逢地球周边的金木水火土五星形成五行大证,某个倒霉蛋被一束宇宙流光打中,尸骨无存,在同一时间的异界,也有一个倒霉蛋孤儿正好被闪电劈中魂飞魄散,故事由此开始了,且看这个倒霉蛋如何在异界验证仙神何在吧。。。。。。
  • 开局一只哥斯拉

    开局一只哥斯拉

    哥斯拉大战比蒙巨兽?金刚大战利维坦?高达炮轰穷奇?人类手撕西方大蜥蜴?疯了,疯了,不是这个世界疯了,就肯定是我疯了。吴奇抚着额头如此想到。可其实这却是个正常且真实的世界。史前生物,虚构怪物,传说中的神兽都混聚一堂。而同时这也是一场生存进化的游戏。被选中来到这个世界的人,被称为“探索者”,有着魔法,科技,武道,三条进化道路,可以兼修。吴奇在现世昏迷后,再次醒来时,便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名探索者,身处在了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海上。而在其一旁陪伴着他的则是一只庞大无比,凶名在外的虚构巨兽——哥斯拉!在这个步步危机的世界,吴奇要和哥斯拉一起活下去。--------Ps:非真正的哥斯拉同人文,文中哥斯拉一开始不强,没有g细胞、组织者g1等特性,也没有各种变态技能,只会原子吐息(放射热线)。各种怪兽和神兽都与它们原作的设定有关,但也有作者自身加的一些设定和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