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1700000008

第8章 宇宙的七个谜(3)

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常用符号“v”表示。它不带电,自旋为1/2,质量非常之轻,是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

在谈论中微子之前,我们不得不先提及它的“老大哥”中子。中子是原子的基本组成之一,在衰变成质子和电子时,出现了能量亏损。中子衰变成质子和电子的过程被称为B衰变。

B衰变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物质释放出的由电子组成的B射线的能谱是连续的,电子只带走了它本该带走的能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能量消失了。之所以奇怪,是因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量子世界中能量的吸收和发射是不连续的,原子的光谱、原子核中放出的Q射线和Y射线都是不连续的,这符合量子世界中原子核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能量守恒的规律。也就是说,B衰变过程中出现了能量失衡。物理学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鼻祖尼尔斯·玻尔指出,能量守恒定律失效了!

1931年春,国际核物理会议在罗马召开,世界最顶尖的核物理学家汇聚于此。在会上,美籍奥地利科学家泡利指出,B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正确,之所以出现能量亏损,是因为中子这种大质量的中性粒子在衰变过程中变成了质子、电子和一种质量小的中性粒子,而小质量的中性粒子将能量带走了。泡利预言带走能量的就是中微子。

193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揭开了B射线能谱连续之谜。他提出了B衰变的定量理论,指出自然界中除已知的引力和电磁力外,还有第三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中子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微子的过程就是p衰变过程。他的理论定量地描述了B射线能谱连续和B衰变半衰期的规律。

泡利和费米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但没有任何人见到过中微子,即使是泡利本人也曾说过,中微子是永远无法探测到的。

1941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论文。次年,在美国发表,同年6月,美国物理学家艾伦根据王淦昌在论文中提出的方案,以实验的方式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但当时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直到1952年,艾伦与罗德巴克合作才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证实中微子存在以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测量中微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反应。但因为这种作用极弱,所以实验是非常困难的。直到1956年,这个实验才由美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完成。

这个实验首先需要一个强中微子源,也就是一个核反应堆。因为核燃料吸收中子后会发生裂变,裂变碎片释放出中子,从而使其再次裂变。裂变碎片多是B放射性的,而反应堆中有大量的裂变碎片,所以它既是强大的中子源,也是强大的中微子源。中微子反应率很小,需要大量的靶核,莱因斯选用了氢核作靶核,使用了两个装有氯化镉溶液的容器,并将两个容器夹在三个液体闪烁计数器中。

每当有射线发出,计数器中的液体就会发出一次荧光。中微子与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发生碰撞后产生的频闪比较明显和奇特,从而证实中微子的存在。这个实验打破了泡利认为中微子永远观测不到的悲观观点。因为测量中微子实验的成功,莱因斯在1995年与美国物理学家马丁·珀尔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利用好中微子,它能帮助我们方便地完成一些复杂的事情。中微子能应用到地球上的通讯上,它能直接穿透地球,而且穿过地球时的损耗很小,曾有实验显示,用高能加速器产生十亿电子伏的中微子穿过地球的衰减率只有千分之一。如果将中微子束加以调制,让它包含有用的信息,在地球上任意零点通讯联系,那么我们就能省去昂贵而又复杂的卫星或微波站。

中微子还能应用到地球断层扫描(地层CT)上。随着中微子能量的提高,中微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截面会逐渐增加,如果用高能加速器产生能量为一万亿电子伏以上的中微子束定向照射地层,中微子就会与地层物质作用,在局部产生小“地震”,这与地震法勘探非常相似。利用中微子可以对深层地层一层一层地扫描和勘探。

中微子天文学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恒星上可能发生的中微子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恒星的结构和演化的作用。

通过一些天文方面的研究,人类已经认识到中微子的一些性质、运动及变化规律。但有关中微子,还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如存不存在重中微子?中微子的质量如何?

太阳中微子有没有失踪?太阳中微子的强度有没有周期性变化……这样的一些问题是把微观世界与宇观世界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研究和探测中微子不仅对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有重要意义,对日常生活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宇宙之谜6:类星体“类星体”是什么物质?仅从它的字面意思理解就对了。所谓类星体,就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有称为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它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以下图片是拍摄到的可见宇宙边缘的类星体。个类似于烟火的景象,让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了宇宙初期的混乱,也一直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不解。

类星体离地球至少100亿光年,是至今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它是一种高光度和强射电的天体,比星系要小很多,却能释放出星系千倍以上的能量,它发出的光比太阳还要明亮万亿倍。两者相比,太阳就好似是子夜天空中一颗三等星,而类星体就是正午的太阳。正是因为光的超大强度,才让人类在100亿光年以外的距离观测到了它。

之所以称为“类星体”,是因为天文学家在发现它时,觉得它很奇怪。从照片上看,像是恒星,但不能肯定是恒星;从光谱上看,类似于行星状星云,却又不是星云;从发出的射电(即无线电波)上看,像是星系但又不是星系。如此一来,在不明它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取名“类星体”。

类星体的发现要追溯至1960年,当时美国天文学家桑德奇利用光学望远镜发现了剑桥射电源第三星表上第48号天体(3C48)光学对应体。他发现3C48光谱的一个奇怪位置上存在着一些又宽又亮的发射线。

1963年,美国天文学家马丁·施密特在3C273的光谱中发现了与3C48相似的现象。他研究发现那些发射线是人们早已熟知的氢的发射线,只是它们向着红光的方向移动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这说明它们有很大的红移。1964年,天文学家邱宏业将这样的天体简称为“类星体”,从此,类星体载入人类天文观测史。

类星体的命名统一在前面冠以类星体的英文缩写QSO,后面再加上类星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坐标。如类星体3C48位于赤经13度35分,赤纬+33度,所以就将其命名为QS001335+33。

类星体的红移值用z表示,类星体3 c 2 7 3(QSol227+02)的Z=O.158,这已经远远超过一般恒星的红移值。而有不少类星体的红移值超过了1,有的甚至高达4以上。

在对类星体的研究和观测中,科学家发现了另外一种类天体,它们的形态与恒星相似,也有很大的红移,但却没有射电辐射,被称作“射电宁静类星体”。

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类星体是一类活动星系核(AGN)。我们普遍认可的活动星系核模型认为,在星系的核心位置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它周围的尘埃、气体以及一部分恒星物质,形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巨大吸积盘。在这个吸积盘内侧靠近黑洞的地方,物质被吸入黑洞,随着巨大的能量辐射,物质喷流形成。但物质喷流又受强大磁场的约束,所以只能沿着磁轴的方向(通常是与吸积盘平面相垂直的方向)高速喷出。如果这些喷流正好对着观测的科学家,科学家们观测到的就是类星体。

类星体中充满了疑问和奇特的现象,如红移之谜,超光速的移动,巨大的能量来源等,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这些疑问如果得到解决,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就可能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宇宙之谜7:引力波“脚踏实地”的前提就是地球要有引力。如果没有引力,我们就像是生活在月球上,一直飘浮在空中。引力我们都知道,那引力波是什么呢?

物体做加速运动的时候,会对原有的引力场产生干扰,辐射出引力波,这就像是把一块石头扔到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会出现水纹一样。引力波是爱因斯坦从广义相对论中提出来的。

引力波是如何形成的?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的质量能让时空弯曲,时空弯曲的量度就是引力。如果将宇宙时空看成是一块橡胶板,质量不同的天体因引力的不同,会在橡胶板上压出深浅不一的坑,形成引力阱。天体在自己的引力阱中滚动,形成天体运动。天体的运动,也可以说是滚动,能引起橡胶板的轻微波动。当超新星爆发和黑洞碰撞时,质量在瞬间发生变化,这就相当于是质量在橡胶板上大力弹跳,引起橡胶板剧烈地上下波动,这种波动就是引力辐射,即引力波。

引力波是自然界中最微弱、最不易察觉的波,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任何物体无时无刻都在辐射引力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就一定会发出引力波,这样就会让地球丧失能量,所以地球会渐渐地沿着螺旋线向太阳靠拢。但因为丧失的能量微乎其微,所以地球向太阳靠近的速度很慢,我们也没有察觉到。

人们察觉不到引力波,就试图用实验去证明它的存在。在理论上,弹簧振子能产生引力波。所谓弹簧振子,是指一根弹簧两端各连接一个一定质量的物体的装置。弹簧振子如果振动起来就是产生引力,绕在装置中心的垂直轴旋转的重棒会产生引力波。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引力波的能量极微。另外,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即使实验中产生了引力波,也没有足够精密的仪器检测到那样微弱的引力波。

引力波的频率约为10hz~32hz,极其微弱,所以从1916年爱因斯坦预见引力波存在至今,人类仍没有成功地直接测试到引力波。在测试方法和原理上有突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韦伯也不例外,他只是误将自外界的“噪音”定义为引力波。所以,我们只能靠探测宇宙中巨大的天然引力波来证明引力波理论。

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肯定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所以引力波必定存在。长期以来,科学家构思各种探测引力波的实验,虽然已经通过对射电脉冲双星PSRl913+16公转周期变化的研究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接测量引力波的实验仍没有获得成功。

了解和认识引力波,既能揭示有关致密星和超密物质的未知性质,也能告诉我们宇宙诞生的某些情况。此外,像光波、声波、电磁波一样,引力波也具有波的一般属性。也就是说,如果人类能成功地测量和利用引力波,利用它传输信息的能力,将彻底改变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时代。

事实上,让我们最感兴趣的引力波源是宇宙开端的大爆炸。宇宙诞生的最初瞬间,充满稠密的物质;这导致因粒子间的碰撞而产生的引力波在瞬间被另一些粒子吸收了。而在宇宙迅速扩张的膨胀阶段,宇宙的密度迅速下降,释放出的引力波不再被吸收。从那时开始,最原始的引力波就在空间中蔓延开了。

目前,微波背景辐射是人类能捕捉的有关宇宙大爆炸的最古老痕迹。但如果我们能捕捉到引力波,并对它们加以分析,那我们就极可能获得大爆炸后极短时间的原初宇宙的宝贵信息,比微波背景辐射给我们带来的更为久远,因为大爆炸后的50万年中没有电磁波射出来,但引力辐射却能不受阻碍地穿过原始宇宙的最高密度区域。这么说来,或许只有引力波能给我们提供存在黑洞和宇宙诞生的确凿证据。

同类推荐
  • 海啸防范与自救

    海啸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最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 宁波盐业史研究

    宁波盐业史研究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这应该算是一本迟到的小书。记得20世纪80年代跨入高校大门不久,我就在瞢瞢懂懂中对盐业历史产生了某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兴趣,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搜集与其相关的文字资料,截至毕业离校,不经意间手抄笔录外加剪贴的成果累加起来竟然已盈尺余。但说实在的,当初压根儿没想过会就其写出一本小书来。高校毕业后,厕身一所乡村中学数年,教学之余,虽不时将其翻出来看看,梳理一番相关的史实,但那时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以其来消磨时光。
  • 天文:从望星空到登天

    天文:从望星空到登天

    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科学魅力大探索天文:从望星空到登天》详细介绍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思想成就,以及测量日影仪器表、候风地动仪等天文学科知识。
  • 宇宙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宇宙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和小猴搭乘着宇宙光神2号先来到离地球最近的月球上,与嫦娥1号比赛谁探寻的信息多,之后他们又来到金星、木星和土星等等,每个星球都有它不一样的神秘……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一次工作革命,中西方专家学者普遍预计未来十到二十年全球将因人工智能面临空前严重的失业危机——今天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将会消失。这轮工作革命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劳动力,则要从人工智能的优缺点推导出来。本书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开发多元智能,提升AIQ(人工智能商数),培养创造力、沟通力与学习力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本书参考古今中外教育思想,提出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十大教育纲领,让今天的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有竞争力,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爱在流年里

    爱在流年里

    女频男主文,全文聚焦于高中三年的生活。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只有少年,才敢轻易许下永不分离的承诺,不论未来世事如何变迁,这一刻的心意,都是真的!那一年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斜着洒下,落在木制书桌上,同学们四人一组,探索求知。图书教室里,沙沙之声,笔耕不缀,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一切美好的期许,都在这里盛开,宛如外面,灿烂夏花。
  • 慕川之微

    慕川之微

    世人都道厉慕川冷漠无情,不近女色,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从多年前初遇慕曦微的那一天起,她便成了他心上抹不去的影子。他厉慕川想要的,无论如何都会得到。哪怕,她不爱他。
  • 第一狗仔养成记

    第一狗仔养成记

    终于拿到入职通知的苏珞珞高兴得差点睡不着觉,兴冲冲跑去报到,却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QY娱乐的各路牛鬼蛇神。原本怀着一腔热血想做个扎根深度报道、传播正能量的良心娱记,没想到却被一把拉进了靠偷拍为生的狗仔队伍。认命之后的苏珞珞决心做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狗仔,一不捕风捉影,二不瞎编乱造。可不曾想倒霉的事情不找自来,专拍别人绯闻的她竟然自己被传起了绯闻:有人说她枉顾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倒追当红小生;有人说她为求上位不择手段,哄骗得公司大BOSS对她青眼相待;还有人说她道德败坏,到处惹是生非拈花惹草……想她苏珞珞明明就是个单纯无害的傻白甜,怎么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心机女?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忍无可忍的苏珞珞终于爆发了体内的洪荒之力,笔中走龙蛇般在纸上刷刷写下几行大字:抬头仰天一片锅,低首四顾全是坑。可怜小苏无嘴辩,唯有两眼泪潸然。一旁还有个分外醒目的标题,渴骥奔泉,力透纸背,曰:“老娘好惨”。
  • Large Catechism

    Large Catechis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客居诸天

    客居诸天

    祝允明穿越了,就在大婚之日前天,时空本源至宝裹挟下,祝允明被迫离开了功成名就,可以颐养天年的蓝星。于是,为了回家,祝允明开启了莽穿诸天的旅途“我也不想派发系统剥削人啊,可是我要赚回家的路费啊!”“我也不想当诸天最大奸商啊,可是我要赚回家的路费啊!”每当夜深人静,祝允明都会在心底呐喊,然后。。。“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 死者的眼睛

    死者的眼睛

    时隐时现的黑衣女人,病床下的诡异信息,停尸间里的凶险秘密……癌症病房纪医生的妻子董雪突然毫无征兆地失踪了,其后病房里也开始出现怪事:时隐时现的白脸女人,半夜传出的哭声,23床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神秘失踪的笔记本,枕头上的死飞蛾……恐怖的气氛笼罩着病房,医生、护士、病人、守太平间的老人、警察等都被卷入其中!在这错综复杂的迷局里,生死未卜的境遇中,一连串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了。董雪究竟是否还活着?纪医生家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谜底,竟是那样惨烈……
  • 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

    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

    本书汇集了二十多位在中国文化、语文教育、儿童教育等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如钱理群、于永正、魏书生、李镇西等的真知灼见。全书共分三大部分,专业发展:理念与方法、课程实施:为师与教学、素养提升:视野与想象。本书均以对话的方式加以呈现,围绕“鲁迅作品如何教”、“作文教学的症结”等语文教师感到迷惘的话题展开论述,值得语文教师研读。
  • 梅花岭遗事

    梅花岭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繁繁木木即成安

    繁繁木木即成安

    顾成安为国受伤对外谎称中毒,宁苡心急如焚,尧国太子易枳却带着“解药”引诱宁苡离开顾成安。远赴异国,被逼喂下无痕草。彼时宸尧两国大战,宸安大捷,抱得妻归,从头再来。遇见宁苡之前,顾成安也想,做个皇帝也没什么不好,只是累一点,孤独一点。遇见宁苡之后,他不愿她被困在深宫里,更不想让她受了委屈。“宁负这江山,也绝不负木木。”——顾成安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