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0000000036

第36章 单兵闯奥运的感受和思考(5)

采访意识从哪里来

采访是记者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这本来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难道不采访还能当记者?我之所以要反复强调强烈的采访意识,是因为:第一,中国纸质平面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现状要求新生代驻外记者有所突破。我在中国新闻学院学习国际新闻两年,在人民日报国际部迄今已工作十多年。在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国平面媒体驻外记者在采访这个最重要的新闻环节上跟西方主流媒体记者存在巨大的差距。经常阅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你会发现,它们的驻外记者从国外发回的报道没有一篇是记者不经过任何采访写成的。在《华尔街日报》工作的一位校友曾经对我说,很难想象,在《华尔街日报》,记者不采访也能写文章!由此可见,每篇文章都有独家采访内容已经成为西方媒体对驻外记者的最起码要求。实际上,西方媒体的驻外记者不仅做采访,而且做得非常深入扎实,其调查研究的工夫让人惊叹。反观中国,虽然不乏采访能力很强的记者,但总的来讲,我们的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自采率普遍很低,很多文章都是编译转抄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这一情况在中国驻美新闻界表现得更加严重和突出。由于美国主流媒体动作快,信息量大,不少中国驻美记者基本上不出门,整天待在办公室编译美国媒体的报道。这使得中国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媒体牵着鼻子走,成了美国媒体的传声筒,严重影响了中国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难怪有人嘲笑中国驻美记者:“你们不是在报道美国,而是在报道美国媒体报道的美国!”出现上述情况,不能全怪中国的驻外记者,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比如西方主流媒体的驻外记者普遍在驻在国雇用当地人作为他们的新闻助理,这些人给他们的工作帮了大忙,使得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深入的采访活动,而中国的驻外记者在短时期内显然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在很多客观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能否大幅度提高中国媒体对美报道的自采率?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就主要靠驻外记者多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第二,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驻外记者所面临的新闻采写环境,要求纸质平面媒体的驻外记者对自己的工作方式进行大调整。

如果说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驻外记者依靠编译外电外报尚且可以把报道工作对付过去,那么网络时代的来临则把驻外记者们逼到了墙角,驻外记者们面临的命运,要么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要么就是被时代边缘化或者干脆被淘汰出局。为什么?因为没有采访,网络媒体的编辑们在国内编辑部就可以编发外电外报的消息,而且可以比驻外记者做得更快更好。对信息的垄断被网络媒体彻底打破,驻外记者们剩下的唯一优势,就是利用身在驻在国的有利条件进行采访活动,对国际新闻进行解释性调查性的深度报道。如果平面媒体的驻外记者们还是停留在抄抄编编的工作方式上,那么说得不客气点,他们可以回家了,因为这些工作国内编辑依靠网络都可以干。

第三,随着中国国力逐步增强,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力逐步攀升,中国驻外记者在开拓报道领域进行采访实践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以美国为例,以前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记者非常排斥,驻外记者即使想走出记者站与主流人群接触也没有机会。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主流社会精英,无论是来自政界,还是商界,还是学术界等不同领域,都对中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也越来越希望通过中国记者与中国公众对话。记者联系采访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得州仪器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谭普顿以及众多美国著名高校校长的时候就强烈地感觉到,他们很愿意接受中国记者采访,很乐意跟中国发展更加密切的关系。就是一向深不可测的美国政界也正在逐步改变态度。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里克·拉森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就不无感慨地说,要是回到几年前,他根本不可能接受来自共产党中国记者的采访。

在美国采访的几点体会

采访本身是一门学问。如何搞好采访,根据采访内容写出有深度有思想、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新闻作品来,确实很值得研究。我的体会主要有:

树立强烈的采访意识。作为超级大国,美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出新闻的地方,首都华盛顿又被称为“世界新闻之都”。面对每天浩如烟海的信息,一定要作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消息是值得本报报道的重要新闻。一旦判断作出之后,马上要想:依据目前的新闻线索,我还能采访到什么?根据情况,采访的量可大可小,采访最后体现在文章里,可以只是引用专家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专访,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建立庞大的专家学者库。最理想的目标是:在采写任何一个领域的报道时,都能找到该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学者,让他们就新闻事件发表看法,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背景和原因。西方记者很善于利用专家学者之口来表述观点,这样可以让整个报道显得更客观更有权威性。其实,就某个新闻事件或者采访主题跟专家学者聊聊,即使不在文章里引用,对理清文章的思路和选择角度也会有很大帮助。中国记者应该学习这种做法。建立能为自己服务的专家学者队伍并不是很困难。美国有很多有影响力的思想库,还有很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其中工作的学者教授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跟媒体打交道,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宣传他们的学术观点,并借此提高他们的媒体曝光率和所在机构的知名度。所以媒体和学者之间实际上是彼此相互利用的双赢关系。这为记者跟专家学者建立关系提供了良好条件。专家学者的联系方式其实是比较好找的,美国的透明度相当高,所有相关机构都有网站,网站上会有类似信息,可以把这些信息下载下来放到专家学者文件库里,日积月累你就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学者队伍了。迄今为止,我已经建立了一个大约有数百人的专家学者数据库,他们的联系方式和学术专长等信息都记录在我的电脑里,只要需要,我可以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这就是我的大量文章都有对专家学者的独家采访内容的主要秘密。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不管周末和节假日的。但由于美国人很注意休假,所以周末、节假日很难找到专家学者,一般美国人又不愿意把手机和家里电话告诉别人。为了解决这个空当问题,我跟一些专家学者(尤其是华裔学者)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出于信任,他们把手机号码和家里电话提供给我,以方便我随时能找到他们。

要有大局意识。虽然是驻美记者,但一定要胸怀世界,时刻关注发生在中国、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重大新闻,关注中国国内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现在做到这一点也不难,只要经常上国内网站看看就可以了。只有对国内情况和全局性的东西有所了解,才能在采访中加强针对性,提出国内读者真正关心的问题,写出国内读者真正爱看的文章。综观国内最近一两年来的新闻热点可以看出,学术腐败、教育公平性问题、医疗改革、房价高涨、社会公平、贫富分化、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等是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我在确定采访报道选题时就密切联系了这些关键词,在采访中特意加入了这些方面的问题,让美国专家学者对此发表看法,大大提高了报道的贴近性和针对性。

联系采访要打提前量。美国主流社会的精英人群个个都是大忙人,不是想见就立刻能见到的,联系采访时一定要打提前量。按照我的经验,起码要提前半年到一年向被采访人所在的公共事务部门提出书面采访申请,以便对方将你纳入考虑范围,并适时作出采访安排。在这漫长的等候过程中,一定要时不时给对方打个电话或者发个邮件,还可以把相关的新闻作品传给他们,这等于是提醒对方:我对这个采访很重视,不要忘了我!

采访要突出个人风格。采访时间确定后,在采访临近前的一段时间里,一定要借助网络,对被采访人做全面调查了解,原则是越熟悉越好。如果在采访中提到被采访人最近写过什么有意思的书,说过什么有意思的话,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对方一定会倍感亲切,这样做有助于消除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初次见面时的陌生感和疏离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活跃采访现场的气氛,有助于采访话题的深入。采访前最好跟国内编辑部商量,合作搞一份采访提纲,但具体采访时则不能拘泥于提纲。什么时候需要穷追猛打,什么时候需要见好就收,都取决于记者的临场发挥能力。我的感觉是:人物采访一定要突出个人风格,切忌写出千人一面的东西。我给自己的人物采访的风格定位是:有深度、有思想、有格调,同时还要有人情味、有细节、有质疑。比如,在采访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时候,我就问他曾经做出的预言当中哪些是失败的。在采访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里克·拉森时,我问他作为国会对华友好的少数派是否感觉孤单?在采访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时,我问他是否对当年支持阿富汗宗教势力对抗苏联从而让拉登和“基地”组织做大感到后悔?在采访耶鲁大学校长雷文时,我问他是否在招生时遇到过来自权势人物的“关系电话”?这些火药味十足的问题能够刺激被采访对象的情绪,让他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从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精彩答案。要知道,但凡有能力的被采访对象,都讨厌四平八稳的问题,都喜欢接受挑战,从而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就能够激活记者和被采访人双方的情绪,从而让亮点和看点脱颖而出。

把握媒体特性争取一稿多用。作为驻美记者,现在一般都会为多家媒体写稿,其中既有平面媒体,也会有网络媒体,广播和电视媒体还会经常来要求记者做电话连线。就拿我的情况来说,我的供稿单位主要包括:《人民日报》国际版和国内版、《环球时报》、人民网、《生命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一般情况下,平面媒体篇幅有限,《人民日报》更强调政治性,《环球时报》更强调可读性,人民网则可以容纳海量信息。根据这些特点,我会在同一个采访的基础上写出好几篇稿件,分别发到不同的媒体,我把这称为“集束炸弹”。

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既可以让稿件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也可以成为日后争取更多采访机会的资本。试想,如果对方知道你的采访能够在人民日报旗下的多家重要媒体出现,他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你的采访呢?

对未来驻美记者的建议

写到这里,我想对那些未来的驻美记者提几点建议,与你们共勉:

要加强人文素养。驻美记者一般都是学英语出身的,一般来讲人文素养相对欠缺。如果没有足够深厚的人文素养,对国际政治文明常识一无所知,在报道中很可能会陷入这样的局面:分不清美丑,看不出好坏,弄不清正邪,从而会在报道中有意识无意识地表露出不正确的个人偏好,影响中国读者对美国的全面认识,影响中国公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比如,由于一些国内媒体有意识无意识的煽动,目前国内部分公众民族主义情绪过于强烈,这种东西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害,驻外记者要自觉抵制,不要再为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火上浇油。对一些民族主义情绪过于强烈的约稿,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作为职业记者,我希望我们的对美报道更加客观更加平衡一些。

要耐得住寂寞。目前国内腐败现象猖獗,新闻界也难以幸免。

但相对于国内新闻报道而言,中国目前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还是一片净土,相对比较纯洁,驻外记者不可能像某些国内同行那样整天忙于收红包、拉广告、搞关系。我采访过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有时候连一杯水都喝不到。驻外记者的收入跟国内同行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甚至不及后者。相对的寂寞和清贫对人的意志是一个考验,如果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静下心来钻研新闻业务,争取多出精品,这样的驻外记者一定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要知道,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在寂寞和清贫中诞生的。

要有批判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一定不会一天到晚只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相反他一定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凡遇到社会丑恶现象他总想站出来予以报道,以引起社会对这一恶疾进行疗救的注意,从而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无论这个丑恶现象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美国。我为什么要连续报道杜邦“特富龙”不粘锅事件?就是因为看到杜邦这样的跨国企业也有诚信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对制作“特富龙”品牌不粘材料的全氟锌酸氨有毒性隐瞒不报,损害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健康。我为什么要报道伪书问题?就是因为看到伪书正毒害着中国读书人的心灵世界,而许多人却因此大发其财。每当接到国内编辑部这样的约稿,我都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激动,这样的激情推动着我完成后面的调查全过程。

同类推荐
  • 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

    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

    杂书过眼,出入历史,故纸堆里有新问题。作者以一贯的平实,透着温和的笔触,细读晚近中国的第一手辑佚材料,其中思想的疑点一个个浮现出来。关于陈宝箴奉行新政的一段回忆,介绍美籍北大教授的一则胡适佚文,陈师曾自谓短篇小册的《中国绘画史》,储安平较少为人注意的《给弟弟们的信》,殷海光早年的逻辑实证主义译作,“李约瑟难题”的初期解释文献,毛泽东与厦门大学关系的传言,孙越生研究官僚政治的遗作,钱锺书回避周氏兄弟的掌故,陈寅恪诗在中大教授间的传抄本,范文澜的一封辩诬信,影响费孝通后半生的几个批示……
  • 伊凡诺夫·海鸥

    伊凡诺夫·海鸥

    本丛书将契诃夫戏剧作品的优秀中文译本结集,分四卷出版。本卷包含名剧《海鸥》和《伊凡诺夫》。喜剧《海鸥》描写乡村富家少女妮娜的爱情理想和遭遇,于1898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伊凡诺夫》是契诃夫的第一部戏剧力作。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卡夫卡谜题(1—15)

    卡夫卡谜题(1—15)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转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秋天。山间的树叶停止了光合作用,并将自己残余的养分重新退回到自己的母本。一个光彩夺目的色彩盛宴开始了。各种树木争相露出自己最后的灿烂之光,将要脱离树枝的叶片显出了五彩缤纷的一幕,这是最后的一幕,辉煌绝伦的一幕。为什么它们用夏季只有花朵才能说出的语言来留下未来的预言?它们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是一个年度轮回的感叹?还是对自己命运的酬谢?
  • 朗读者系列(愿你慢慢长大+陪伴很长+和你一起变老+人生慢)

    朗读者系列(愿你慢慢长大+陪伴很长+和你一起变老+人生慢)

    央视大型情感节目《朗读者》在大江南北引起轰动,阅读和朗读成为全民追捧的风尚。朗读将人的感情和经典文字融合,给人情感上的共鸣和震撼。由凤凰联动隆重推出的“朗读者系列”强势来袭。“朗读者系列”共分为四本,分别是给孩子、给爱人、给自己和给长辈,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包含《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
热门推荐
  • 破天之姝丽曰

    破天之姝丽曰

    三种思维两个世界一件事当我破天之时,你在哪?没有了你,就算有着天下也一无所有。我本想平凡一生是你们逼我破天
  • 朱利安大帝

    朱利安大帝

    如果一个世界,物质极大丰富会怎么样?强大的敌人,虚假的和平。你会选择安逸,还是奋起努力?领主、贵族、阴谋、战争……血族、精灵、矮人、巨龙……再度睁眼的卫泽,发现自己成为了刚出生的公国继承人……他将如何在这个大时代里,成为最耀眼的人?来与我一同见证吧!
  • 逃离下马村

    逃离下马村

    母亲哭着大声说,二顺,他们要把你烧死,还不快跑!他魂飞魄散衣服来不及穿掀开被子跳起来往外就跑,他发现很多人在追他。那些人都是下马村的人,男人、女人、大人、娃儿都有,连胡翠她爹也瞪着血红的眼睛边骂边追他。他们手里都拿着板锄、扁担和棍棒大吼大叫,吼声撕破长空,震撼大地,卷着一片杀气。他惊慌失措如丧家之犬,没命地奔跑,可他却怎么也拉不开步子,他使出吃奶的力气还是跑不快。他大口喘气,心慌得不行。
  • 欢喜良媒

    欢喜良媒

    杜念卿一朝穿越民国,只为成就良媒,本来欢喜,谁料遇到一个麻烦不断的中二少爷,某人中二不说,还擅长口是心非。“就本少爷这身价,这模样,再怎么着眼光也不至于这么差。”转而有天,某明家三少赖在良缘铺,“该滚的滚,本少爷连聘礼都下了。”嗯,真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破晓缘月

    破晓缘月

    苍芒世界的两大主宰,龙族与凰族对立竞争上万年,却出现了一场惊天追逃,龙族族长四儿子和凰族大女儿私定终身,因两个种族的仇恨,不得不私奔寻求幸福,却不巧被撞破已拥有身孕,纵横整个苍芒世界只为让自己的孩子顺利成长。却不巧自己的孩子如此之强,镇压人族,拯救兽岛,重振深海,最终……
  • 彼间年少之繁梦如花

    彼间年少之繁梦如花

    【楔子+番外,是一整篇完整故事。谁是谁的劫难,且看大灰狼如何吃定小狐狸,重遇里发生的美妙爱情。精彩不停,坑品保证,欢迎围观。】周晓缪,从一个丑女,经历过青春的成长,华丽蜕变为一个优秀的美丽女人。有欢笑,有泪水,有悲伤,也有幸福。这是周晓缪的青春,也是所有90后成长过的青春。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同龄的人,无论你现在身在何方,无论你看到是否欢笑,是否哭泣流泪……
  • 快穿之我不是良人

    快穿之我不是良人

    那一世温柔如月光淡薄,却是寂然长夜中唯一的光源。生来卑贱彷徨,却也不妨他手握乾坤。她是修仙界女主,而他则是反派散修,命运偏移后,再也走不上原轨。软萌总裁步步走来,轻声呢喃:“我,最喜欢你了。”温润首辅手执乾坤,步步为营,推她走向后位,“少年志向是官居一品,名流青史。可现在,我的志向就只是你。”美人巫师眸中水光潋滟,垂眸轻道:“无论怎样都没关系,只要是你就好。”清冷戏子语气轻柔,眼带阴翳,“我想要成为你的全世界。”……灵魂湮灭之际,半空中溢出一声叹息,“我会守护你,永远。”“不,这次该换我来保护你。”【已点击确认】【系统正在启动——】【欢迎您来到任务世界——】
  • 别想带偏我的小宠溺

    别想带偏我的小宠溺

    焦虑的师尊,无可奈何的林凡老师,俏皮伶俐的小狐仙!小狐仙乃是仙界师尊流落尘世的念想,三千年后打开灵智,需要尘世的历练,却是跨越时空,成了一名苦哈哈的小学生;师尊作为家长却是以仙界大业为重,不能亲自跟随,无奈只能派弟子林凡兼任保姆和老师,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家长、保姆、老师、学生之间的爆笑修行!最关键,他们要共同面对的敌人是——手机大妖!哈哈哈!
  • 穹苍帝国之黎葬极

    穹苍帝国之黎葬极

    讲述名为黎葬的女子一世的生活。故事发生在穹苍帝国,历经种种。最后却以凄凉悲剧落幕,付出一生换来的只是……
  • 听秋声馆词话

    听秋声馆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