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3300000001

第1章 别有洞天:认识心理现象(1)

神奇的心理暗示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心理暗示的故事:

片断一:

某人喜欢新鲜空气的程度,无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一家高级旅馆住宿。那年的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以防寒流袭击。尽管房间里舒服无比,但他一想到新鲜的空气一丝都透不进来时,他非常苦恼,辗转难眠。到了最后,他实在无法忍受,便捡起一只皮鞋朝一块玻璃样的东西砸去,听到了玻璃碎裂的声音后,才安然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墙上破碎的镜框。

片断二: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募来的。这些工人由于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总觉得车间里的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后来,厂方在车间窗户上系上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由此,工人们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片断三:

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经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有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则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

例如,星期天,你本来约好要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来往窗外一看,下雨了。这时候,你怎么想?你也许想:糟糕!下雨天,哪儿也去不成了,闷在家里真没劲……其实你也可以这样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听听音乐……

我们多数人的生活境遇,既不是一无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事事如意。这种一般的境遇相当于“半杯咖啡”。你面对这半杯咖啡,心里产生什么念头呢?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为少了半杯咖啡而不高兴,情绪消沉;而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庆幸自己已经获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绪振作,行动积极。

【心理启示】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积极地作自我暗示,要情绪振作,行动积极。

独木桥的走法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条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嗞嗞”地吐着信子。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道:“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黯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们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有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心理启示】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镜子效应

下面来看一位心理学家亲身经历的故事:

“形体室的大门是玻璃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的一切。大门外,是一排橘红色的沙发。

那真是一排好沙发,在用罢中餐,不停地打哈欠的时候,这橘红色的沙发不停地诱惑着我。

于是,我坐下来,想打一个瞌睡。

当我向沙发背后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体形室里的一面大镜子,我看到了哈欠连天的自己,精神萎靡不振。

我突然觉得不妥,把后仰的身体硬生生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我吸了一口气,端端正正地坐好。

我仍然有睡意,但我却无法就此睡去。

半刻钟后,我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我眼力所及之处,就是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皱眉、挠头……

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件令自己很不愉快的事情。我站起来,走到楼下。

半个小时后,我回到楼上。许多人站在体形室旁边,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人像我一样,当看到那排沙发时,会马上去坐,但几分钟后,他们会站起,走到一边,宁肯站着。

在这座大厦的二楼,每天进进出出的人难以计数,但那排橘红色的沙发颜色仍然鲜艳。

这真是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

曾看到过一个故事,也是关于镜子的。一幢大楼的电梯里经常发生性骚扰事件。后来,有人想了一个办法,在电梯三面铁壁上,安上了三块大镜子,从此以后,此类事件大为减少。

大概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一个人之所以丧失信念,之所以无所事事过着没有激情的日子,无非是他自己看不到自己有多么的糟糕。”

同理心效应

片断一:住院记

三岁的申栋生病去看医生,从医生开始给他打针、吊上点滴,至医生离去,他一直啼哭不止。

妈妈:“申栋,妈妈拜托你不要哭好不好,医院的人都被你吵得受不了了。”“妈妈抱你,乖,申栋最乖,最听话。等一下我买玩具给你玩喔!”“申栋,你再哭,病就好不了喔!”……

爸爸:“你不哭,我就去买好吃的麦当劳给你,好不好?”“你一直在哭,那么大声,被隔壁的警察叔叔听到了,就麻烦喔!”……

任凭他爸爸妈妈怎么劝说,威迫利诱,这三岁的孩子就是哭个不停,声嘶力竭地哭叫,即使喉咙已经沙哑,仍断断续续的哭着。这时,有一位医生走过去轻声地问孩子,“打针很痛喔!”

孩子竟安静地听起话来,且点点头,一句话竟使得气氛改变。

“你很想不要打针是吗?”“很想把这点滴拿掉是吗?”

孩子开始与医生对起话来。

这是他住院以来,第一次不再哭闹而是用言语表达意见。

医生继续问:“你害怕打针打很久是吗?”“我去看看,护士小姐可不可以不要打针?”

医生离开了病房,孩子安静地小睡起来。医生隔了十分钟再进入病房,孩子立刻睁眼问:“护士说什么?”医生告诉申栋,护士在忙别的病人,等一会儿来看你。之后,孩子安心地睡着了。

片断二:穿衣记

五个家庭带着各自的孩子抽空喝茶聚餐。大人正聊得兴高采烈时,忽然看见一个幼儿脱掉外衣裤,只剩下无袖内衣及小内裤。

母亲们立刻说:“快穿上,会感冒喔!”“不穿衣服,不好看!”“羞羞羞,怎么脱成这样。”“我帮你穿上,好吗?”“再不穿,我叫你爸爸来打喔!”孩子仍坐在地板上,不穿衣服。

这时,其中一位母亲走过去,坐下并抱住这个小小的四岁孩子,轻声地问他:

“衣服怎么了?”

“湿了。”孩子有点委屈。

“湿在哪里,我们来找找看。”孩子找不到湿掉的地方。“穿上比较好找,先穿上再找好吗?”

“好。”

上衣穿上,孩子终于在左边袖子中间找到一小块湿湿的地方。

这位母亲说:“湿衣服不想穿,我把它变干好吗?”

“好!”孩子乖巧地说。

她请孩子闭上眼,边用卫生纸吸去水分,口中边念着“变变变,衣服快变干”,而后请孩子张开眼睛,孩子再摸摸袖子,觉得不湿了,便满意地站起来。

她又继续追问:“这长裤是谁的?”孩子说:“我的。”

“摆在这里是要送人还是要穿上?”“要穿上。”孩子说。

孩子自动拿起长裤让她为他穿上,满意地跑去玩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意见,他们对大人的意见也是会选择的,不一定会照单全收。与幼儿对话不能一味的来用威迫利诱的要求改变他的行为,而是要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而成人之间往往亦是如此。

神奇的蔡加尼克效应

很多电视剧的忠实粉丝对节目中插播的广告甚为反感,但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看完。因为广告插进来时剧情正发展到紧要处,实在不舍得换台,生怕错过了关键部分,于是只能忍着,一条,两条……直到看完第N条后长叹一口气:“还没完呀?”

不得不承认,这广告的插播时间选得着实精妙。其实说穿了,都是广告商摸透了观众的心理,让你欲罢不能。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让你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呢?

这要归结于一种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的心态。

1927年,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做了一系列有关记忆的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每个人布置了15—22种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比如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将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按一定模式用线串起来,完成拼板,演算数学题等等。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是大致相等的。其中一半的任务是顺利地完成,而另一半任务在进行的中途会被打断,要求被试者停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在实验结束的时候,要求他们每个人回忆所做过的事情。结果十分有趣,在被回忆出来的任务中,有68%是被中止而未完成的任务,而已完成的任务只占32%。这种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的现象,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在心里产生一个张力系统,这个系统往往使我们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当工作没有完成就被中断的时候,这种紧张状态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使得这个未完成的任务一直重重地压在心头。而一旦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那么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得以松弛,原来做了的事情就容易被忘记了。

在现实生活中,蔡加尼克效应经常会出现。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备忘录上记下重要的会议,但是到最后还是忘记了。因为我们以为记下来了就万事大吉,张力系统松弛下来,最后连备忘录都忘了看。还有,在打电话之前,我们能清楚地记得想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然而打完之后却总也想不起来刚才拨过的号码了,这也是蔡加尼克效应在起作用。

巧妙地利用蔡加尼克效应,恰当地控制好你的张力系统,将有助于你顺利地完成任务。

视网膜效应

也许你会发现:当你决定买一部绿色的中型轿车时,不论是在高速公路上,还是在小巷子里,甚至是你住的大楼的停车场中,都有许多与你的车子同型同色的轿车。

你开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突然之间都开始买墨绿色的车?你把自己这种突然发现和周围同事分享。有一位正好怀孕的女同事,听你讲完后就抢着说:“我倒是没有看到很多墨绿色的轿车,不过我发现,现在孕妇很多。上星期,我去逛百货大楼,短短两个小时就看到6个孕妇。”而她说的这种现象,你和其他同事却都没有发现,心想,她这一发现大概是凑巧吧!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网膜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了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更加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很久前,卡耐基先生就提出一个论点,即每个人的特质中有80%是长处,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道发觉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会快乐。

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有欣赏自己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为在“视网膜效应”的运作下,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往往是人际关系良好的必备条件。

旁观者效应

当你想通过电子邮件征询某种答案时,你最好逐件分发,这样会更加有效,而以邮件组的形式同时发给许多人,则效果不大。因为当他们收到信时,发现你将这封信同时发给了许多人,他们就会想其他人会给你答复的,从而忽视了这封信。这是以色列心理学家格雷格·巴荣发现的“旁观者效应”。

巴荣曾向特克尼恩技术学院的240个人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该学院有没有生物系。向其中的一半人是单独发的,向另一半人则是以邮件组的形式发送的。结果发现,前一半人中有64%的人回信了,其中有1/3的人给出了详尽的回答;而后一半人中只有50%的人回信,其中只有16%的人给出了详尽的回答。

巴荣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扩散现象。他将这种效应与许多犯罪现场的旁观者联系了起来,当有其他旁观者在场时,人们进行干预的责任感会减弱。

同类推荐
  • 微心理:让你在第一时间获得成功的N个心理学定律

    微心理:让你在第一时间获得成功的N个心理学定律

    许多人以为,成功是由偶然和运气造成的,其实不然,它是由真理和定律决定的。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运用那些普遍存在的真理和定律而取得的。这些定律被称为“成功背后的经典”。它们旨在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走向成功的人生。在这些定律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心理学定律。文德编著的《微心理(让你在第一时间获得成功的N个心理学定律)(精)》从心理学角度着手,精选了数十个神奇而经典的定律,包括墨菲定律、木桶定律、奥卡姆剃刀定律、蘑菇定律、破窗效应等。每个定律都是千百年来世界优秀心理学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反复验证了的绝妙真理,也是我们必备的生存利器和成功法则。它们能帮助我们看清复杂世界背后的真相,更深刻地认识人性和社会的本质,洞悉成功人生的方略。你会为拿到这本书而庆幸不已,它将让你告别昨日乏味的生活,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 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每个人都爱看故事,因为它能启发我们继续思考,给我们以警示。《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所选择的心理学故事,完全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休戚相关,它会清晰而科学地告诉你:这些奇特的心理问题或生活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如何更好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以及哪些原理或效应可以有效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能够在边阅读各种心理学故事的同时,边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本身找到期困惑自己内心的答案甚至自己也早已忘却却仍旧在潜意识中不断发生作用的陈年往事,它们会在你阅读的同时,如雨后的竹笋一样,悄悄钻出我们湿漉漉的心房,在惊讶之余,得以敲开那些不经意间引发诸多思考的记忆之门。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 心理孙权

    心理孙权

    碧眼紫髯、生性谨慎,在豪迈奔放的孙氏儿郎中他是异类;临危即位、枭雄环伺,父兄留下的大业在他肩上分外沉重;知人善任,示弱克强,终于赢来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胜利——孙权是三国时代是最好命的君主,但有谁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热门推荐
  • 王朝攻略

    王朝攻略

    相府嫡女碰上废柴王爷应该是什么样的?针锋相对?互讽互嘲?这里的画风好像不太对……废柴傲娇小王爷x病弱博识美少女先甜后虐,雷者勿入【俏皮】
  • 古代仕女守则

    古代仕女守则

    周馨宁穿越了,父母疼爱,吃喝不愁,颜值也够高,妥妥的白富美,未来夫婿也不赖,本来想一辈子当个米虫,谁知道自己老爹居然犯了事,完了,谁来拯救一下她的完美人生啊!
  • 盛世妖后:暴君,别来无恙

    盛世妖后:暴君,别来无恙

    【穿越+重生】上一世,她放弃皇后之位笑饮毒酒,一代战神就此陨落,千乘将军之名变成大陆上的传说。醒来时,却成了妖颜倾城软弱可欺的侯府小姐,自此废物变天才,于乱世中翻云覆雨,誓要夺回一切。他是世上唯一与她平分秋色的男子,对她百般纵容,“若你此生注定是朕的皇后,你逃到何处?”【本文双洁双强,结局1v1,放心入坑】
  • 山神水神

    山神水神

    从前有个女孩,女孩家前面有一条河后有一座山,山有山神,河有河神
  • 清冷王妃

    清冷王妃

    她,本是华夏杀手夜妖,因一场意外穿越到异时空,成为南离国将军府二小姐慕容素萝,是世人眼中的煞星。他,高冷腹黑,无情无爱,是天启国三王爷白苍,世人眼中的闲散王爷。但,世人不知,“煞星”的她是江湖上有名的修罗阁阁主夜妖,“闲散王爷”的他是幽冥殿殿主幽冥。一个清冷淡漠,一个高冷腹黑。她,一袭红衣游走红尘,只为治好弟弟的腿。而他,无心朝堂,逍遥江湖,只为自在。当两人相遇,两颗冰冷的心融化在一起。他的无情换作柔情,缠着她不放。而清冷淡漠的她,一颗冰冷的心也渐渐变得柔软,温柔只给他一人。她本想与他安稳厮守一生,然而,天下风云涌动,江湖纷争再起,二人卷入其中,无法置身是事外。且看二人如何携手袖手天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曹文贞公诗集

    曹文贞公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级英雄哈利波特

    超级英雄哈利波特

    一个不一样的哈利.波特,一份不同于黄油啤酒的独特风味,试想下一个只是普通孩子的哈利,他将在HP、漫威和DC的世界里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任何普通人(尤其是孩童时期)在面对那么多伤害后,所产生的代偿作用都会在他心灵留下刻印,这无可避免,同样无须刻意回避,这些孩子变得不太一样!【注1:本文主人公金手指为(想像)异能,达成两个标准即可使用,标准非常苛刻,暂不透露哪两个标准,因为第一卷主人公尚未发现。想像异能造就主人公特性魔法,游乐场事件中主人公处于生死一线间时使用异能,从而让自己获得了特性魔法【恶龙】,并于此魔法天赋得到加强。】【注2:本文主人公不是穿越者,或者说穿越者穿越来的时候,出了点差错,残破灵魂和哈利原生灵魂结合,诞生了新的灵魂,就是本文主人公,因此本文主人公性格与原著哈利不同。】
  • 晚年

    晚年

    老顾每日的生活都是按照一张表在运行:六点起床,洗漱完毕,坐公交去槐园,沿景湖香径快走四圈;迎阳光吐纳300次;做第八套广播体操;撞背500下;打一套陈氏太极拳;吃过早点,去御园买菜;写字;午憩一小时;写字;读书;七点晚饭,七点半散步四十分钟至一小时;八点看看电视;十点烫脚半小时;十点半上床。表就贴在老顾书房书案上方的墙上,抬头即见。表是打印出来的,一边写有“持之以恒”,一边写有“锲而不舍”。很像学生的课程表,一度让老顾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表的制作者是老米。老米是老顾的老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