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100000042

第42章 愉悦与变革:动画的文化生态(1)

第一节 动画思维:梦想的蓝本

电影梦想开始的地方是动画。那些奇妙的风景,轻松活泼的旋律,出人意料的情节,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发人深思的主题……总之,瑰丽的想象最终描绘出一幅为童真深深浸润、现实生活难以达到、萦绕着我们挥之不去的梦境。童心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最隐秘的地方,只不过被现实生活漂洗得苍白。而动画给了我们重温童心的机会,让我们的生活多了另一重空间。更准确地说,动画再造了一种生活,一种迥异于现实的艺术生活。

一、以童话文本为母体

童话和寓言是儿童心智成熟的第一站,童话是人类了解世界的窗口,寓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桥梁。寓言和童话具有一些独立的特点,从而使许多经典动画的文本都来自寓言和童话。

(一)童话的直观性赋予动画表现的视觉冲击

许多童话作品对角色的描述都是直观的,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十分具体,使文字具备了视听性。视觉叙事是影视艺术的主要特点,但是在文学艺术中,同样存在视觉叙事。童话给出了视觉性的描述,使画面有如在眼前展开,增加了可读性和改编后的观赏性。譬如,后来被迪士尼改编成动画电影《小美人鱼》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就给出了视觉性的描写: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焚烧着的火,花枝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沙子,但是蓝得像硫黄发出的光焰。在那儿,处处都闪着一种奇异的、蓝色的光彩。文学叙事的语言是描述性的,它的图像隐藏在描述语言中。文学和电影有相似的转换方式,关键在于它们都是空间叙事的表现。我们通常称文学是时间艺术,但是在时间的框架中,文学的具体描述是要通过空间画面的展示来实现的。讲述任何一个故事,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空间,某个地方,某个场景,某个场面运动的过程,这就是最简单的空间叙事,它构成了文字的视觉画面。同样,童话和寓言的文本中还会出现关于声音的描写。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更大程度上调动阅读时感官的活跃性。关于拟声词和象声词等的运用是童话生动性的要素之一。

(二)童话的幻想性赋予动画梦想的激情

动画与童话的渊源关系由来已久,如果仅仅从文字意义上去考究,动画中的所有对白、故事情节等,均以许多童话原型为基础,进行影视化的改编和图释化的加工。所以,动画的诞生,是一个童话(文学)文本图释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典童话给动画片提供了令许多阅读者都恋恋不舍的迷人风景,制作者常常将经典童话文本作为故事原型,获得潜在的受众群,也降低了影片的风险。

当艺术文本与其文化背景有了直接的关联时,我们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解艺术文本的特点,还应把握审美对象自身的丰富性,而且同时也应把艺术话语本身放到更广泛的艺术环境中去看待,把它与此前产生的所有艺术话语的性质和可能性联系起来。因此,艺术环境、语境、艺术传统的因素就在艺术理解中显示了重要的介质作用。

从口耳相传的民间童话到经过作家整理成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作家童话,传统经典童话文本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经典童话文本的电子媒介传播成为可能,经典童话又被搬上荧屏,制作成电影、电视剧、歌剧、话剧等影视音像制品。经典童话文本就如同一位“百变女郎”,在不断被复制和改写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改编,改编后的文本总是与原文本以及社会文本之间产生关联。而产生关联的方法则包括戏仿、仿作、引用、暗示和剽窃等。[1]经典童话从文本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互文过程。毋庸置疑,20世纪以来的儿童影视史上,迪士尼动画制作公司在经典童话从书本转向银幕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童话无论来自民间,还是来自文学家的创作,只要它广泛流传,就是人类共同的梦。即使来自于民间的童话,也一定源于某一个人的始创,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变化。安徒生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这样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如此说来,《安徒生童话》既是儿童的故事,也是成年人的故事。

所有的童话都是如此。那些在民间流传的童话也总是由成年人一代代讲给小孩们听。当它们从成年人的嘴里讲述出来时,无疑携带着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因此,流传广泛的童话故事,其实是整个人类的故事。[2]那些精致的故事,那些动人的角色,那些别致的幻境,它们的诞生,许多都源自于社会的现实,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更是一种对社会理解的深厚积淀。当我们翻阅那些童话故事、回忆儿童时代的天真时,我们似乎更应该看到这些童话文本的母体,它们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让创作者们充满了灵感,为所有的人——成人和孩子,留下了如许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许多优秀的动画片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故事。

的确,作为艺术文本之一的动画是伴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科技和艺术的双重属性。由于其强大的整合特性和处于人类文化大系统的特殊位置,动画文化是人类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日益彰显自身的魅力。随着动画被越来越广泛的受众群所接受,动画已经俨然成为一部童话,这部童话不仅孩子们喜欢,成年人也喜欢,而且为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所接受,“童话”不再只是孩子们的专属。

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曾把日本现代漫画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孩子的“玩具时代”,漫画只是逗孩子取乐玩笑的;其后是“清除时代”,漫画被视为低俗、浅薄的坏书;第三是“点心时代”,父母和教师勉强允许孩子在不妨碍学习的条件下看一点;然后漫画受到社会肯定,进入“主食时代”;随后而来的是“空气时代”,漫画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离的部分;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记号时代”,漫画成为青少年之间相互沟通的记号。

我们的时代似乎总有些滞后,勉强从“点心时代”中走出,进入“主食时代”,我们的童话似乎还是那么的遥远。中国动画某种程度上还徘徊在手冢治虫所形容的“点心时代”里,它的定位似乎总是学龄前儿童。法国心理学家玛丽-诺斯·博丹内在《视觉心理学》中肯定了儿童所感知到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多和儿童潜在的巨大的创造力;她说“儿童产品首先就是各种创造力的表现”,并提出“儿童产品不是一个客观的一般或特殊的概念,也不是对感知到的事物之模仿”,所以,“儿童时代”是渴望“创造”和“创造张力”的时代。

卡通思维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率真和一种童趣,是儿童心智成熟的第一站。童趣化、情感表现的幻觉化、幽默的轻松化、愉悦的拟人化和简单的单纯化是人类所希望的又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于是人们想到了虚拟的世界,想到了动画的时间和空间,想到了动画体验和动画思维。迄今为止,优秀的动画已不再只是孩子们的专属,也应该是成人的文本。

其实,许多动画甚至只是成人的文本。例如电视剧《似水年华》,中间夹入一段不长的动画,表现的是一段心灵的对话和一段超现实主义的梦境;动画以彩色铅笔的表现方式为载体,手绘的形式感强烈;人物角色设定基本具象,呈现了主人公的面貌;与电视剧的整体风格相吻合,其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相契合,是有一种情感的经历在里面的。再譬如电影《迷墙》中的动画,这段动画是“符号的天堂”,超越了动画本身,是从“精神分析学”出发的幻觉之旅,全然没有童话的甜美,却充满了神话的惊叹和心灵的震撼,回忆、联想、意识流似的心理时空是儿童所不能领悟的。

成人热衷于动画的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其实,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在“幼稚地带”获得心理默契,乃至学会以幽默感来化解面对挫折和自身弱点时的沮丧和沉重。情节可以千奇百怪,故事总能折射出某种生活现实。踏入电影院欣赏动画片的成人不光是为了重温童年的纯真,更多的也许是想通过轻松诙谐的动画形式感叹灰色的人生,因为动画片常常会用现实生活无法想象的手段隐喻社会,折射人生。此外,永远没有悲剧结局的动画世界也能使人暂时逃避开真正残酷的现实社会。例如《马达加斯加》,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并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故事情节很简单:梦工厂让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里的4位好朋友:狮子亚历克斯、河马格洛丽娅、长颈鹿梅尔曼、斑马马蒂流落荒岛,他们面对饥饿,不得不屈服于残酷的自然法则,于是,在饿昏了头的狮子亚历克斯的眼里,斑马马蒂成了一块鲜嫩的牛排,但它最终还是意识到了这是它的朋友而非食物,于是它拿出了饿死也不动朋友一根汗毛的决心强忍饥饿;而斑马马蒂笃于友情,奋不顾身地向它的狮子朋友奔了过去……情节行云流水,充满人文关怀,且暗含着让人深思的寓意。尽管这是动画,但这却可以使成人在动画世界里让思想肆意延展,在美轮美奂的精致画面、轻松舒缓的剧情、温馨优美的音乐中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反思人与自然、社会与爱的辩证关系。

二、以假想世界为基调

英国北部的爱丁堡古城,一位尚在为生计担忧的单身母亲正在用想象力书写着。数年以后,这个国家的女王拉着这位母亲的手说:“你的童话故事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我代表全世界的孩子们感谢你。”这个母亲叫做J·K·罗琳,她通过魔幻小说的力量在读者脑海中建构出一个想象世界,从而引发了人们的迷恋和追捧。

影片要在观众的视网膜上展现出有如真实的存在,两者虽然不同,可是归根结底,谁能创造出几可乱真的美丽动人世界,谁就能抢占读者观众的眼球和背后的市场。创意产业其实是以科技商业等“硬工业”突出人文中的感性,以“软性”攻占市场的。在这之中,科技的转移看来是比较容易实现,市场的攻坚也能够靠大公司的加入而取得。相对地,人文创意是成长过程中许多经历、思考与自由的总和,必须一步一步经营及累积。唯有明了及掌握文化产业的本质,才可能在这已经硝烟四起的战场上立于不败的地位。通过解读《哈利·波特》的创意想象,可以对动画创作有所启迪。因为以假想世界为基调的动画片,来自于对幻想世界的构思和写作。当这些充满想象的文字从纸面脱颖而出变成动画的时候,它们的吸引力就不止于纸上了。

从《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到《小王子》,都是不想长大、留恋童年的永恒象征。这些“儿童向”写作以儿童为本位,充满了幻想、梦境和温馨的谎言。儿童文学通常有四大母题:爱的母题、自然的母题、顽童的母题、成长的母题,而其丰富的幻想正是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实现的,这些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假定等。

《哈利·波特》的“儿童向”主要体现在对于“魔法世界”的创造——霍格华兹魔法学校。魔法世界满足了儿童的梦幻,在这个世界中,有被豢养的精灵,有出售各种魔法用具的对角巷,有驻留魔幻世界列车的唯一站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中,儿童的天性得到了自由释放,儿童的精神生命被塑造成为一个完全开放、完全自由、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却又可以获得完全尊重的空间。

儿童本位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大胆展开想象,进行自由奇特的幻想;而想象必须是在深化真实的基础之上又超越生活真实达到符合艺术真实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同时,幻想必须要通过新奇有趣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来体现,而最能体现幻想特征的,是运用夸张、拟人、假定等多种艺术手法。

《哈利·波特》创建了一个完美的心灵乌托邦:想象的王国和成长的童话。在这个世界中,儿童向与成人向相互交融。当机器时代的科技理性逐渐泯灭了童心,世纪末成为童话的终结时代的时候,怀旧与童真不啻是慰藉人们疲惫心灵的良剂,罗琳力求能让孩子摆脱成人世界,同时又能舒解成人的压力与束缚,满足了成年人体验童话情境的心理消费需求。[3]

同类推荐
  •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连纯慧这本《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以音乐人的视角解读西方音乐,尤其是欧洲古典和浪漫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众多的爱乐者近距离感受西方音乐人聚集于一本书所产生的共鸣。作者连纯慧让读者随音乐家的人生故事而翻腾起伏,共享音乐里你我也会经历的无常人生,并进一步阐述音乐名作的意境及其创作背后的艰难心路历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所揭示的人性与音符交织的艺术热情。
  •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行政、编辑工作之余所写评论文稿《形象化的能手》、《当代美术片论》与《当代美术家解述》等书的重点篇目的合集,并有作者的水彩画、彩墨画与速写多幅。该书是作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成果体现,既有对近现代著名美术家,和中青年很好作者创作与理论成就的论述,也有对各时期创作热点问题的短论,以及对亲友的怀念文章。
  •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本书中,李长之先生利用西方美学理论观照中国传统绘画,从主观、对象和用具三个方面对中国画理论作出具有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建构及评述,为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绘画艺术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让读者更明晰地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独特美学价值。
  • 行走与歌唱

    行走与歌唱

    我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磨床工人。父亲很希望我有一技之长,所以,我岁数还小的时候,就想让我学乐器。快上小学的时候,我随他们去了贵州遵义,那里有一个工业基地,许多上海人到那里支援建设。环境极为艰苦,粮食不够,副食匮缺,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两次豆制品。文化生活就更贫乏了,学习音乐几乎是奢望。孩子们的玩具多是报废的螺丝钉、轴承和打磨的鹅卵石。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父亲也不放过任何可以让我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楼下住着民兵连长小王,他的京胡拉得不错。
  • 论摄影(2018年版)

    论摄影(2018年版)

    《论摄影》初版于1977年,是苏珊·桑塔格最重要、最著名的论文集之一,主要包括《在柏拉图的洞穴里》、《透过照片看美国,昏暗地》、《忧伤的物件》、《视域的英雄主义》、《摄影信条》、《影像世界》等论文和随笔,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热门推荐
  • 神魂游戏界之无名系统

    神魂游戏界之无名系统

    爱情还是力量,神族还是魔族,成神还是入魔,成功还是堕落,天地浩劫,爱谁,,,,,
  • 心冷空寂遍步舟

    心冷空寂遍步舟

    一个女孩的故事!一个逆天的决定!一路坎坷与磨难,不曾再痛……一生事迹真实故事改编请勿乱喷
  • 末世丧尸小姐姐

    末世丧尸小姐姐

    末世重生,轮回一世。前世过于的单蠢,死于非命。重生一世,不在单蠢不在无限付出。是否有爱人不再重要,保护爱自己的人,保护自己爱的人。期待重新建立的国家,期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在乎是否名扬天下,不在乎是否天地有人记住自己。报完自己的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哪怕身为丧尸,也要护自己所要重要的人……
  • 独佳闪婚

    独佳闪婚

    格霏霏趴在住处阳台上观察,楼下新来的保安小哥哥腿长颜值佳还很上进。“小哥哥。我们交个朋友,谈谈人生。可好?”“不好。”“小哥哥。我洗衣做饭,你洗碗拖地。可好?”“好吧。”2月14日那天,《钻石杂志》爆料,本国第一总裁脱单!闺蜜哭天喊地向格霏霏诉苦说她被国民老公抛弃。格霏霏开导闺蜜:“这男人手上的戒指,不贵。他肯定是开皮包公司赚得没你多,还到处欺骗无知少女。更可恨的是,他的名字居然和我老公名字一模一样。”......
  • 鲲天志

    鲲天志

    懵懵懂懂活二世,奇奇怪怪得金指。慌慌张张入江湖,坎坎坷坷踏仙途。心心念念逝红颜,冷冷淡淡斩诸天。红妆笑魇深情意,誓为侠义守人间!受命于天!君当如何?谓侠!求仙!问情!
  • 九族妖语

    九族妖语

    当记忆的碎片一点点拼接,故事也就开始了。希望我讲的这个故事大家能够喜欢。
  • 哑舍·零:秦失其鹿

    哑舍·零:秦失其鹿

    《哑舍·零》是畅销百万册的古风动漫幻想大作《哑舍》系列的前传,全文共12个故事,以12件古董为线索,穿插讲述了老板——即秦朝的上卿,十二岁称相的神童甘罗,在秦朝做太子侍读时与太子扶苏在险恶的深宫中相扶相持的少年往事与深厚情谊。为读者解答了老板为何会在漫长的岁月里,穿越时间的荒芜与寂寥,不知疲倦地寻找着扶苏的转世。即使时间淹没一切,曾在身边鲜活的事物都变作了历史,即使宇宙洪荒,万物毁灭,人与人的情谊始终永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

    赵薇、潘粤明、陈宝国、潘虹、 王刚主演电视剧《京华烟云》原著小说。本书是林语堂久负盛名的作品,文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细节的真挚热爱,以及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老庄哲学境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皇皇巨著。全书借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浮沉,刻画出从清末义和团运动到民国抗战初期长达四十年的社会面貌,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北伐战争、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人物繁多,场面宏阔,全景式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 黑色星宇

    黑色星宇

    一睁眼,冬吟卷入了宇宙势力的血腥试炼中,掠夺者,异星美女,异兽,厮杀接踵而至,更是被幕后黑手女王看中,强制为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