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100000029

第29章 颠覆式重构:动画中的女性角色(4)

(三)爱情情节的渲染烘托

与原文学作品“牺牲女性生命丰富性,把女性抽象为空洞的符码”相比,动画作品《花木兰》更加注重女性日常人生的描绘。动画片增加了爱情的噱头,虽然好莱坞常将爱情作为卖点,但是仍然是一种女性主义精神的体现,最终,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女孩不但成为国家英雄,同样赢得了爱情和整个家族的尊重。这应该是一个女性,甚至是所有的人最完美的结局,这个女孩做到了,她赢得了爱情和整个世界。迪士尼以适度的女性主义和中国传奇糅合在一起,迎合全球口味,创造了好莱坞东方题材的成功范本,一方面取得了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另一方面使迪士尼动画的女性形象丰满起来,女性主义诠释成熟起来。

对于动画电影《花木兰》来说,影片中,画面如中国山水画般柔美,音乐颇有中国风味,是一部标榜女性主义的真正佳作,只可惜这个有着中国外壳的女子却浑身洋溢着美国精神。不得不指出的是,原作在女性主义上是一个文化的断代层,一方面,女性形象与男子主义不得兼容,在木兰佯装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没有体现出一点女性品格和女性特征;另一方面,木兰在“可汗大点兵”之前是一个“织女”的角色,“脱掉战时袍”之后仍将回归原来的家庭角色,仍然无法逃离古代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

三、改编中的多义性与模糊性

动画片《花木兰》最初来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因为原文本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从而为动画片对原著的改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花木兰的故事有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和北朝的乐府诗《木兰辞》等诸多来源。关于她的真正姓氏和家乡所在地都存在着诸种争论,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木兰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类似于女英雄的角色——虽然木兰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在古代中国的现实中,必定出现过类似她那样的女英雄,而木兰则集中反映了她们的特质,象征着对她们的业绩的一种文学或文化上的承认。正是因为文本的不确定性,才使“木兰从军”的故事有更大的创作余地。关于木兰的民间传说很不完整,其故事的情节性也较弱,木兰的姓氏和传说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也不是十分具体,这些空白点某种程度上为动画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故事正是在中国的古代展开,有长城,有烽火,中国的风貌被展示成为一幅悠远的风景画。“在开满深红色杜鹃花的树下,坐着促膝谈心的花家父女。父亲指着空中的一枝花,告诉正为相亲失败而苦恼不已的木兰,那最晚开放的花,或许才是最美的。”《花木兰》角色创作者张振益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这样恬静的场景是原著中不曾提及的,迪士尼动画因为文本的模糊性,更好地利用了文本并融入现代的元素,提供了新的阐释,塑造了一个追寻自我价值的现代女孩。

正如美国影评家兼诗人米切尔·埃利卡·格林所说的,《花木兰》“是一部可以和孩子们,尤其是需要榜样的女孩子们一起看的伟大的电影”。她称《花木兰》是“迪士尼影片中最好的一部”,木兰的力量“不在于她女扮男装所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她作为女性在一个认为妇女应当美丽、沉默、安静的世界所做出的业绩”。她说,“《小美人鱼》中的爱丽儿想通过改变她的身体赢得王子,《美女与野兽》则认为暴虐的男人所真正需要的无非是一个好女人的爱来驯服他,在看过这些影片之后,只有《花木兰》的力量真正感动了我。”学者尹鸿表示,女人都是两面性的,比如我们说“女强人”,那她可能缺乏必要的宽容、柔弱、善良;另外一方面,过分柔弱、善良的女人,在动画《花木兰》中,有女性柔美的一面,有足够的叛逆和独立,还有智慧和自我价值的追寻,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实属难得。

用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去重新审视动画,对男权中心意识下的电视进行分析和解剖,建设性地批判那些电视当中的男权意识,从一种更有穿透力的视角提出一些我们以前视而不见的问题,指出人们习焉不察的传统男权观念,提出比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更深层次的问题,会使我们对许多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新的观察和思考。这样,更有助于人们去注意和理解动画中那些与妇女现实生活和地位有关的问题及其根源和复杂性,也有助于动画暗示和影响女性受众在自我认知、自我解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些。

第四节 女性品格缺失的文化思索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动画中的女性形象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仍是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的角色,或是处在被忽略的位置,性别特征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女性主义认识到要想在动画作品中彰显女性的独立和自强,并不能寄托于社会“女士第一”的绅士精神,而应来自民族女性主义深层意识的彻底觉醒和成熟,来自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熟。目前,女性品格的缺失归结起来症结有三:

一、沿袭封建意识,动画改编无法走出原著意识形态的桎梏

中国的大型动画多改自经典名著。改编自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的就有许多: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52集电视动画片《西游记》、《哪吒传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金猴降妖》;香港动画电影《红孩儿大话火焰山》等。还有改编自著名神话《封神演义》的电视动画片《封神榜》,改编自明代小说《平妖传》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等。这些名著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等种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的阶级意识。

例如,电视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没有“母亲”的孩子,这与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如出一辙。葫芦兄弟是从七个葫芦中跳出来的,如果说葫芦兄弟的表象来源的话,那便是精耕细作、爱葫芦如(孙)子的老汉了,一个中国普通的农民形象——男性角色。对于“母亲”形象,柯云路在对文学名著《西游记》的分析中说道:“她是维护父亲权威的,是贯彻父亲意旨的,同时又是怜惜儿子的。她的目的就是将儿子引上父亲规定的道路。一方面,对于儿子所受的责罚,作为母亲,她知道这是维护父亲权威所必要的,是维护整个秩序所必要的,也是儿子未来人生所必要的;另一方面,在不破坏父亲权威的前提下,在坚定不移地引导儿子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前提下,她又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温情。”[7]诚然,动画并没有跳出原著对于女性形象忽略的藩篱。

在文学著作《西游记》中,但凡美丽的女性形象都是以女妖出现的。原著《西游记》一共出现了十一个女妖,其中以“狐狸”为原型的就有三个:玉面狐狸、九尾狐狸和白面狐狸。一方面,这说明男权社会中已经将“狐狸精”作为恶女人的符号了。猪八戒有一句名言:“粗柳的簸箕细柳的斗,世上那见男儿丑?”这与妖精化作的美女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性的存在是以美丽的外表为依托的。另一方面,在这些女妖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例如,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已经全然走出了她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系统。她们已经抛开了“父母之命”而改为主动追求终生幸福了。可惜的是,这样超前的、积极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行为却全部赋予在女妖精的身上。反面角色的某些宝贵的行为品质却不被观者所认可了。当然,原著的影响是大部分的症结所在,原著的写作背景决定了文学名著《西游记》维护封建统治的阶级立场,但是动画片并没有呈现出独立的女性意识,在某些方面延续了文学作品中的男权主体意识,在作品中,女性人物基本处在边缘和陪衬的地位,作为特殊群体的秀美女妖精主动追求的行为模式,却是为了突出妖精的邪恶来衬托取经人的虔诚的,所以,女妖精往往是“祸水”的代名词,其结局当然是化为原形被天神收走。在动画对原著进行改编时,并没有剔除原著的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动画继承原著,将邪恶的动物画作美丽的女子,这些美艳的外表掩盖了内心的邪恶,无形中强化了女性在审美活动中的被观赏和从属地位,于是人们在潜意识的心底,在男性之镜中照出男人需求的种种女人形象,是巫,是妖,女性虽然无处不在,但并未能够得到真实的映像。

二、动画片题材选择的局限致使女性形象缺席

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诞生于1926年,在对中国自1926至2006年的近千部动画片(包括电视动画和影院动画)以及迪士尼1937至2005年的40几部影院动画长片进行角色研读和主题探讨后,那么完全可以用数字来说明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的缺席。

(一)国产动画存在低幼化现象,以人物为主角的动画本来就为数不多

国产动画的低龄化现象已经不是热点,在我国,动画片一度被认为是“孩子们的专属”,我国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赋予了动画片以说教和政治形态宣传的功能,这种教育主义、工具论的观念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并且造成动画理论一直未被纳入主流电影理论领域进行研究,而成为儿童文学研究的一部分。“低幼化”主要表现在故事情节和结构上,另外就是表现在动画形象上。形象的选择大多数以动物为主,以人物为主角的动画相对来说较少,女性角色就更不用说了。

相比之下,迪士尼以及其他动画制作机构将作品定位突破“少年儿童”的局限,把动画当作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而不是孩子们的专利。例如动画电影《狮子王》就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影片用动物形象替换了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非常复杂和成熟的故事以及性格鲜明的角色。东欧的许多实验动画更是如此,黑色幽默借助动物来诠释早已成为一种手法,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温情的微讽和对人生百味的理解。在类似的动画作品中,女性形象并不缺少,女性品格也更多地被保留了。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生活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受欢迎的开心果。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大导演李翰祥1948至1979两岸三地回忆录 一字未删,完整本内地首次出版!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热门推荐
  • 栖迟录

    栖迟录

    这世界上边有天宫,下边有地府,人间有国名天启,天启国外有山名栖迟。栖迟山里住着个姑娘叫阿离。阿离爱听故事也爱写,笔下的故事是第二番洞天,凡人进去了信以为真,仙人进去了也会彷徨困惑。观者看得分明,也空留遗憾。阿离说,这人间最不缺的就是故事,若有幸遇上个出彩的,连手旁那盏破琉璃灯似也添了几分光彩。她也不知道那盏灯要过多久才能聚全,也许三百年,也许九百年,也许更久。只是雪落栖迟,谁也不会记得那些消散的未消散的爱与恨。
  • 我曾拥有你,真叫人心酸

    我曾拥有你,真叫人心酸

    曾经的我,短暂的拥有过你,可后来呢?我还是失去了你。在回忆中再看看你吧。
  • 时光未老你未离开

    时光未老你未离开

    三场车祸,一个家族分崩离析。一场阴谋,毁了一个家庭……“爷爷怎么会出车祸?白天还好好的呢……”“叶澜,快跟我走!叶董醒了,吵着要见你!老师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你直接跟我走。”“……外公他也不行了,他听到你爸妈出车祸,突发脑溢血,正在抢救。”这场阴谋的背后主谋,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 怪异储物店

    怪异储物店

    “怪异储物店”另一名“万物互助店”,怪异储物如名字一样,免费储藏物品,绝不丢失!随时随地都能取!但只储存奇怪的物品!能从中了解到不少奇怪的物品。万物互助万物包括妖精,与妖怪互相帮助,听取妖怪千百年的故事。王琥珀,店铺第十四代店主,九尾狐的孩子,外表非常黑,与印象中的九尾狐不同。因为是半妖,成长缓慢,暂时无性别。但不知为何,非常羡慕身材好的女性,希望自己能有她们的身材……对自己模样没自信,稍微有些自闭…。王老板,店铺十三代店主,性格温和知性的中年人。忘记名字,只记得姓。闹闹,一只百年鹦鹉,浑身七彩色,店铺钦定苦力。千年之前,奇书山海经出世,其中…,记载了不少妖怪的食用方法……。不少妖怪因此被人大肆捕捉,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妖怪,初代店主用自己的法术将妖怪与人隔离起来。创立怪异储物店,表面是储藏货物,实际是帮助妖怪,保护妖怪。
  • 凡姝

    凡姝

    遭遇生存危机,机缘巧合之下,孟凡姝成了一名乐修,虽非本愿,却也是不错的选择。然而身体中有一种力量不断阻止她修行,直到有一天,她拿起剑,行杀伐,铸侠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剑修的道路。
  • 财富故事

    财富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侠侣传

    侠侣传

    仗剑江湖,一解恩仇!灵风一出,谁与争锋!
  • 跨越光年拥抱你

    跨越光年拥抱你

    她是刚出道的炙手可热的国外女演员,是钢琴界的领军者,是灵魂舞蹈家。他是优秀企业家,是游戏的领军者。他因十年前女友去世,再不碰女人,在世人眼里他是一个重情义的好男人,在亲人眼里他是偏执固执狂。她放弃国外优越的环境回国重新拼搏,遇见他。她对他穷追不舍,他对她避之不及,可是她既然回来就没想过放弃。当事情所有人都以为尘埃落定以后,他们是否会执手相依,超越一切的感情是否会顺风顺水,再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