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100000025

第25章 偏移的实证:动画中的身份认知(4)

同样,动画片《冰河世纪》也以真诚的笔触,刻画了人与动物相互理解的感人情节。虽然故事选定在距今11万余年前的“冰河时期”,然而动物的善良和人类婴儿的天真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无尽的快乐。虽然终究婴儿要回归人群,但是人与动物在冰天雪地里却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影片结尾,孩子的父亲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人类和动物之间仍旧存在着因为生存而必须产生的猎杀关系,然而,在这个冬天,这段感情却依然显得自然、温馨而又真挚。在保护人类婴儿的四只动物中,有已然灭绝的猛犸、剑齿虎,也似乎传达给人们一种启示:人必须用爱心去珍视动物的存在,就如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一样,在关爱中,人与动物一样可以收获真诚的情感和美好的记忆。

这种人与动物之间的惺惺相惜还体现在法国动画《青蛙的预言》中。《青蛙的预言》的故事取自《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一如既往地沿袭了法国动画片温馨暖人、积极乐观的主题,同时也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唱了一曲赞歌。住在山下的青蛙们非常担忧,因为根据直觉,他们预见到一场像《圣经》中所描述的洪水即将来临并淹没一切。

他们是如此地不安,于是他们决定打破沉默,去山上告诉人类这件事。预言实现了。大雨不断,洪水泛滥,老海员的房子变成了“诺亚方舟”,上面有人和动物,大家都知道雨早晚会停,大水也会退去。但是在这之前的漫长等待中,他们能和平共处吗?动物们能遵守老海员(人类)定下的规则吗?怎么能让狮子老虎们不吃其他动物呢?纵使有复仇的乌龟,有弱肉强食,有自然界原有的生物链,方舟上的动物们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这不是一个关于惩罚的故事,而是关于自然与人、动物与人相互关爱的故事。诺亚方舟在浩瀚的大海上起航,人与动物一起登上船,爱得到了延续。

三、注视与渗透:张开发现生命的眼睛

马尔库塞说:“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病态社会’。这种社会‘已经发展到歪曲、破坏人的本质’的地步”。[5]面对这种工具理性和现代科技造成的人和社会的异化,许多人丧失了自我,为了功利目的而破坏生态的社会现实,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灵感。

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动画影像中,我们会发现,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小生灵们,会以一种静默的注视观察着人类的生活,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与大自然的沟通,使画面出现一种别样的温馨和梦幻的张力。在这些生灵的背后,是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感染力。这种对于自然的感悟,如同在茂盛的大森林中射入一缕温暖的阳光,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龙猫》中的煤球精灵,跃动在乡间活泼的景致里;可以看到《千与千寻》中的无面男,徘徊在雨天充满欲望的油屋外;可以看到《天空之城》中巨大的园丁机器人,日复一日行走在枝叶繁密的梦幻花园里;可以看到《幽灵公主》中白色的、半透明的树神,沙沙作响地出现在令人类不注意的某一个瞬间,却表征着森林的繁盛和自然的张力,它们会学着人类的样子背起同伴,它们会将脑袋摇动得吱咯吱咯响,在葳蕤的森林中向着阳光惬意地仰望……这些在人类现实世界中难以见到的景象,却在动画作品中氤氲着浮现,呈现出一种发自心底的真实。或许只有拥有一颗能够体会自然的心,才能拥有一双发现生命的眼睛,进而感受得到大地的心跳,感受得到河流的呼吸。或许是人类对自然无尽地索取和破坏,才使得动画艺术家们只能借助这样一种震撼心灵的方式,来叩问人类的灵魂。

当人们享受科学带来的无限便利时也被其负面效应困扰着,如自然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失调等等。理性思维的主导致使人片面的发展和精神的匮乏。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单向度的社会”中变成了“单面人”。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是解放了人的肢体,人的精神更加异化和更受压迫。在发达的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压迫和奴役人的意识形态的力量,具有统治的职能。虽然动画片中因为某种目的而破坏自然的人们拥有先进的武器和高科技的支持,但是却无法最终赢得胜利,大自然的强大力量和生生不息,守护自然的神灵们对于家园的维护,热爱生活的孩子们对于神灵的向往和对美丽环境的留恋,都成为动画片中感动人的元素。在许多动画影像中可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让许多生灵失去了生存的家园。这些动画的出现,既表达了动画作者对人类自然观深深的忧虑,又蕴含着对于绿色家园的向往,对于森林、海洋、河流的渴望。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艺术是人类得以进步的两个工具之一。人类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思想,可以通过艺术去和所有的人交流情感——无论是和现代人还是和过去的人,甚至还可以和未来的人”。[6]

在《幽灵公主》中,贪婪的人类试图用武力征服整个森林,并杀死守护森林的鹿神。但是当森林被毁灭的时候,维系人类生存的兵工厂也同森林一起毁灭了,当绿色不复存在时,整个人类的家园也随之消失了。人类试图破坏自然,最终却成为自然的殉葬者,不能不说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在《风之谷》中,故事的真正主题是“自然(腐海)与生存于其中的动植物和人类应该怎样共生”。主人公娜乌西卡最关心的不是人类,而是充当着森林之主的被称为“王虫”的怪物一般的巨大爬虫。正因为她知道人类只是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一个因子,才对从追求生命和战争中表现出的人类的傲慢与短视持以戒心,但她没有因绝望而逃入森林,反而中立于森林与人类之间,一边苦恼一边摸索共生的道路。[7]

对于人类的科技文明能否和自然共存的探讨,成为许多动画作品的永恒话题。人们往往在家园被吞噬、绿色被蚕食之后,才会对以往的破坏行为有所反省,而那些消逝的绿色,却成了永久的回忆。树的呼吸,风的歌声……森林总是作为一个特殊符号,渗透在日本动画影像里。如果说海洋的狂暴给了日本民族不屈的精神,那么森林文明的优雅则给了日本民族和谐和宁静的禀性。森林因素促成了日本人最初的万物有灵观念和万物同情观念以及以生命之充盈为美的观念。一位日本学者说过,森林信仰是日本宗教思想的核心信仰,是日本人精神思想的支柱。也就是说,森林给予日本人的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观念。日本人倾向于原封不动地认可外部的客观的自然界。[8]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文化与人类生存状态的相互共存,也给了动画世界一片绿色的天空。正如《幽灵公主》里的树神一样,在草木葳蕤的森林里,人们不经意间会与它们相遇,那种茂盛中的静谧,总会让人动容。

人们对待生态自然的态度,会自觉地流淌在动画作品的艺术张力中。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对生态的忽略以及对生命的不珍视,总会以不同的文本方式呈现在艺术作品里。因而,在林林总总的中国动画作品中,我们总是无法与大自然共同感受世界的曼妙,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无法与大自然交流对话,在干涸的溪流,退化的森林,融化的积雪,恶劣的戈壁滩中,我们没有停止过对于自然的破坏。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的动画作品中鲜有人与动物的平等对话,鲜有气势磅礴的森林海洋,鲜有意境悠远的田园史诗。

探寻动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生态的关系,除了力图说明地理环境、自然生态对于人类性情的养成、生态观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动画文化无法脱离自然地理的干预,更无法脱离整个社会构成的文化生态体系之外,更力图表明一种文化自觉的内在涵养,即,缤纷绚烂的大自然给了我们生活的乐土,给了我们进行文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和思维土壤,孕育着无数艺术形态的生根发芽,并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养料。动画艺术也不例外,脱胎于自然、力图表现自然、描摹自然风景的动画作品,时时刻刻都展现着大自然的魅力。因此,对于现实世界更重要的事情便是,用我们的心灵去呵护我们的文化生态,去维护令我们繁衍生息的自然系统,从而让我们的心灵赢得一片宁静、清新而开放的港湾。

[1] 吴毅强:《中国实验动画初探》,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27页。

[2] 谭志君:《无限欲望与有限满足》,《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85页。

[3] 高畑勋:《暴力、动画片及其渊源》,支菲娜编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59页。

[4] 杨晓林:《论宫崎骏的生态观和人文困惑》,《电影评介》2006年第9期,第34页。

[5]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134页。

[6]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2页。

[7] 杨月枝、刘烨:《从宫崎骏的动画片看日本人的自然观》,《电影评价》2007年第19期,第9页。

[8] 杨月枝、刘烨:《从宫崎骏的动画片看日本人的自然观》,《电影评价》2007年第19期,第9页。

同类推荐
  •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近年金元清戏曲研究成果的汇总,共选取作者在该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图书绪论等三十余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研究对象历史时间为顺序,收录了作者对金院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附录部分,汇总了作者从宏观角度入手表达戏曲发展反思的文章,谈古论今,见解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作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选编,是一部体例严谨、见解精到的学术专著。从金院本、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精彩剧本的大段佐证,更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我国古玺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后经商周时的甲骨文、铭文、石鼓文等雕刻影响,至战国时形成整体形象。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来自文字体系的演变和完善,同时体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审美风尚。随着玺印的使用相对普及,其文字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先秦古玺留存于世的大多是战国玺。古玺形状各异,内容有官职、姓名和铭文等,玺文精练,章法生动,传达着远古文明发端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漫漶,显得越发神秘、朦胧和迷幻,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奇、古朴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本书就如何把自己炼就一位出色的主持人,就各类主持节目和其他主持活动的特点、主持的要求以及主持的技巧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且就主持人的各种技巧训练单独设置了一些训练课程,为年轻人成为主持人,迈上成功铺就台阶,为已是主持的人成为出色的主持提供方法和技巧。
  •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连纯慧这本《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以音乐人的视角解读西方音乐,尤其是欧洲古典和浪漫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众多的爱乐者近距离感受西方音乐人聚集于一本书所产生的共鸣。作者连纯慧让读者随音乐家的人生故事而翻腾起伏,共享音乐里你我也会经历的无常人生,并进一步阐述音乐名作的意境及其创作背后的艰难心路历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所揭示的人性与音符交织的艺术热情。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成长,是首特别的歌,从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从青涩少年到学有所成,一路走来,成长,带给我们多少感动与回忆,激情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当岁月流沙般泻过,当昨天已成为过去,多少如歌的感动在我们的心底徘徊,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以成长感悟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回味,有所感动…… 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带给你对成长的最美好的回忆!
  • 云烟畔见烟云色

    云烟畔见烟云色

    她重生而来,看着身侧终会夺她性命的男子,她认输了。即使重生,她依旧义无反顾地走入他为她布置的陷阱。只是临死前看到的那个眼神,让她觉得,或许这一切并不是她的一厢情愿。
  • 都市之至尊战王

    都市之至尊战王

    “我会让敌人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这世界的生存法则,不称帝则死无葬身之地!”
  • 倪文僖集

    倪文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五十多年前,女主人公为追求科学与理想,从中国到比利时留学。不料战争爆发,比利时被德国纳粹占领。主人公从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斗争。以她的人格力量,感化了德国将军,使其未泯的良知得以复苏,从盖世太保的枪口下挽救了上百名反战人士的生命。战争结束后,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人民誉她为“比利时母亲”。
  • 五分比丘尼戒本

    五分比丘尼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学只考三道题作文

    小学只考三道题作文

    上篇通过大量作文考题,对小学生作文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从大量考题中分析出小学生只考三道作文题: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下篇分三大章。作者通过对大量小学作文的研究,系统总结了小学生作文考试的三种类型,即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并通过大量材料的分析,对这种总结的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进行了论证。本书实践性较强、总结系统,非常适合用于应试作文考试。作者武丽平为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作文考试的审读把握。
  • 老子是国宝

    老子是国宝

    写得垃圾,删不了书,不要看!!!!!!!
  • 长生大仙界

    长生大仙界

    拜入玄美女师傅门下,梦想从此逍遥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