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100000016

第16章 开放的系统:动画文化本体探索(4)

二、动画的文化拓扑性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正显现出由技术创新向商业模式创新转变的端倪。一直以来,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最高境界”,中国乃至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技术创新使经济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变革的推动下,由于技术创新的深入,世界逐渐被拉平,在数字化语境中,动画产业链的不断细分、拆解、重构、融合,甚至与其他行业交织、渗透,对原有商业模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因此,主动调整商业模式的企业,才可能在新经济条件下成功。

动画产业创新的内涵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组成,而任何一种创新,无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的是思维的创新,它来自于新的创意理念,即观念上的突破。对规则的大胆突破是商业模式创新道路上最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游戏规则的产生往往在于寻找观念上的蓝海。资本市场追捧的亦是不同于其他对手的商业模式。观念在更新的过程中,见证着“世界是平的”,对动画概念的理解亦然。

动画文化概念的提出已经并不新鲜,但是对动画文化的系统研究还并不完善。首先,是关于“文化”的理解。把动画文化作为一种拓扑文化,用人文主义和科技理性的观点进行双重观照,在数字时代尤其是动画的兴盛时代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

中外学者对于文化的定义已经多达200多种,但归纳起来,大致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层面上,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8]广义的文化也是作为与自然相对应的范畴来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等等都可以认为属于文化的领域。狭义的层面上,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观念形态,如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在关于文化定义的甄别过程中,这一仪式性景观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拓扑性指向。当英国著明文化理论家安东尼·艾佛雷特提出三种文化划分理论,对文化的定义在一定范畴内进行提炼时,可以说,文化的发展,已然跳出了其本身的意义能指,而更加瞄准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迈向充满前景的文化景观时代。这三种文化包括:

文化A:“从广义上讲,文化现在可以说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物质、智力、情感特征的总和,并为一个社会或社会团体打上深深的印记。它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字,而且包括生活方式、人类的基本权利、价值系统、传统和习惯。”[9]

文化B:所有的创意性产品,尤其是在20世纪左右得到发展,并以机械、电子形式得以复制的、得以传播给大众和市场的创意性产品。“艺术这个术语包括(但不仅仅限于)音乐(器乐和声乐)、舞蹈、戏剧、民间艺术、创意性著作、建筑及相关领域、绘画、雕塑、摄影、形象艺术和工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和时尚、动画、电视、无线电广播、磁带和录音、与表达有关的艺术、表演、制作和主要艺术形式的展览和研究,以及对人类环境的应用。”[10]

文化C:大体相当于在西方社会中被称为高雅艺术的东西,通常是指过去的艺术活在欧洲框架之内的社会遗产,包括歌舞、芭蕾、音乐、戏剧和美术。

艾佛雷特认为这三种文化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其中文化B和文化C是文化A的附属品,或者说是更为广泛价值观念的特殊表达,三者均为创造性、道德评价和社会批评的源泉。根据艾佛雷特的看法,不管西方社会承认与否,他们实际上都在执行这三种文化战略,并越来越认同以下原则:第一,为所有居民提供参与社会的、政治的创意活动;第二,促进文化认同,在目前,更精确地讲,由于民族文化差异,或者由于旅游者的流动,特别需要促进多元文化认同;第三,承认和鼓励当代社会中的差异性;第四,不仅鼓励艺术领域的个人创造性,也鼓励其他领域的个人创造性。[11]

不管是在高雅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产业文化、商业文化等概念的分野中,还是在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行政文化、管理文化、法律文化等不同的文化概念中,文化的定语在不停变换中显示出不同的意义所指,但对于动画文化则还未形成系统的文化概念。

“动画文化拓扑论”的提出,是由于动画艺术不同于以往的艺术,这是对科技理性和技术文明依赖较强的艺术,是科学与艺术并驾齐驱的艺术,是感性与理性交相辉映、人文主义与技术文明相濡以沫的艺术。“动画文化拓扑论”的提出也是基于动画处于传统向现代、旧的媒体与新的载体并存并处于转型时期的特殊时刻。“拓扑性”原本就来自于现代空间数学,拓扑结构可以充分体现动画文化的特色,为动画艺术形态注入新鲜血液并汲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和现代艺术、现代科技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而有机的整体。

所谓“新”,有着相对于历史的、传统的、当下的不同涵义。创新,具体而言是对动画所要传递的主题内容、表达形式所进行的创造性构思,它并非哗众取宠和故弄玄虚,而是将美好与真实高度凝练,达到利于视觉传播的目的。因此,创新将显示出动画艺术对不同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不同技术表现手段、不同思维形态的美学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重构。在这个意义上说:动画文化多样化的体现,除了其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打上现代工业文明、信息网络文化的烙印之外,不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不同艺术种类的表现形态的借鉴性和可开发性,不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艺术形式自身在当代的丰富性,是四位一体的。

科技的不断进步,艺术形态的不断丰富,人类审美情趣的不断多样化,孕育着各种新的表现形式,因此动画表现方式也将更加生动和更具有参与性。怎样创造出完美而又不同于以往的动画样式呢?怎样重构新鲜、实在的动画观赏方式?怎样解析衍生、拓扑的动画体验方式?怎样应用新手段和新技术条件创造新的符合人们新审美精神的动画形态?怎样制造“知觉的尖锐化”,来最终引导人们对动画的消费行为?这都需要对动画文化本身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引入动画文化的拓扑描述,通过这种创新的诠释,更为直观地体现出动画文化的辐射作用。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抛开网络物理连接来讨论网络系统的连接形式,网络中各站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称为网络拓扑。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总线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分布式结构等。网络拓扑图直观、简要地展现出网络结构的几种主要关系。这些节点的组合方式同样适用于动画研究,主体结构的类似性,发生过程的可比性,传输方式的雷同性,使得基于网络拓扑图示叙述的动画生产展现更容易被理解。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动画文化拓扑构想。

(一)星型结构:动画文化的辐射与聚合

星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

星型结构一:基于跨学科的动画拓扑

动画与其他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生活其实是一种精神性的展现,是个体的展现,它充满魅力。直到今天,任何科学、哲学或宗教都未能完全阐明这种精神性的展现。但是,动画王国又是一个充满了曼妙风景、奇异憧憬与瑰丽梦幻的世界,依靠想象力驰骋而到达一个新的彼岸是动画存在的理由,也是动画文化精神的一双翅膀。这种生活能够吸收传统的精华,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汲取人类漫长历史上积淀下来的精髓,又虚心接纳现代技术制造幻影的本领,悉心用各种手段充实自己,从而创造出一种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以求的合力文化。

动画文化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影视学、文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艺术批评、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动画的技术基础则与传统美术、计算机技术、各种专业软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动画文化研究的理论构架亦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整合、蜕变中逐渐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对动画理论以及动画本体的探索中,进一步总结出适合于动画文化研究的方式方法,对于整个动画产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各种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理论温床的滋养,动画文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竞合必将带来崭新的理论视野,使整个动画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动画学科本身的发展,一方面基于其他学科的文化艺术基础,结合适合动画艺术发展的路径,进行学科的整合,从而在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中凸显出自身的特色。这一回归式的文化吸纳过程,确立了星型结构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的建构一样,动画学科需要经过一个成长的周期。首先是探索期:通过动画自身的性质、定位、产业需求等将学科进行分类,并依据考察结果提出初步的学科教学方案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碰撞期:这是学科文化融合开始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变革举措。新技术的涌入极大地拓展了动画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动画专业的学科设置也在跟随技术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许多以技术变化轨迹为线索的新型专业也应运而生了。新世纪开始涌现出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三个阶段为磨合期:多种动画专业的相关学科逐步走向融合的一个较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新的制度或管理层的调整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在于维护新制度,使之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运转。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动画教育开始了一次理性的大洗牌,许多专业进行了重新整合,目前在教育部立项的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第四个阶段则是拓展期:在动画及相关专业的整体学科趋向融合的基础上,剖析相关学科的“耦合点”,对优秀的学科文化进行交融,对平庸和低下的学科文化进行摒弃,从而整合出合理的学科体系。学科的成长为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于动画文化本身来说,这些外力因素的变化诚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文化内核仍旧需要发挥强大的凝聚力与指向力,在诸多文化学派和学科门类的演变、吸纳和融合的过程中,确立自身的鲜明特色与突出主题,成为动画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星型结构二:基于媒介的动画拓扑

在基于动画文化传播的拓扑结构中,动画作为媒介和动画选择以媒介作为传输载体是拓扑结构的两个方面。在这一拓扑结构的构建中,技术的延展和前进无疑是促成其形成的主要力量。以文化为核心进行媒介的拓展,是包括动画在内的许多艺术门类普遍意义上的演变方式,这一变革以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为根本,通过内容在不同媒介的传播,将艺术作品中的普世价值观进行渗透性传达,以此影响阅读欣赏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方面,动画文化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拓扑性传播。

在动画文化的跨媒介传播中,多媒体技术、三网合一、媒介融合已经发生并且愈演愈烈,新媒体的融合问题首先是技术的融合,宽带通信技术发展带来技术平台的融合,这包括了卫星通信、电话、无线传输、混合光纤、统筹网络等等的融合。视频、声音、数据、文本的融合,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发展,通用的标准形成了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平台,数字技术改造传媒,为我们带来了众多需要研究的技术问题,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升级又为我们的技术研究提出了效率的要求。不同类型媒体背后巨大的产业力量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也走上了产业融合的道路,动画的传播将触角伸到了通信产业、广播电视电影产业、电子信息消费品产业、娱乐与内容产业,使不同类别的动画形成了互相渗透、互相竞争的局面。

另一方面,动画文化选择不同的介质进行拓扑性表达。

动画作为人们感情的寄托,就存在于媒介传递之中。可以说,没有媒介也就没有动画。纵览人类各个时期的动画媒介形态,最初的动画传递是通过光学影像设备实现的。后来,不同的材质介入到动画的生产与制作中,《猫头鹰与鹅的婚礼》以沙粒作为原料,在点滴方寸之间诠释一个深刻的人生寓言,同样以“沙土”为原料进行动画创作的还有加拿大动画大师理查德·康迪,他的动画艺术短片《沙之舞》利用“沙土”的疏密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明暗效果,以沙子构成人物形体的运动来表现爵士乐的节奏,利用沙土的连绵性与难以雕塑性,在表述动画轻快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的艺术个性。选择以“纸屑”作为媒介传达的动画短片《游移的光》以纸的碎片组成了光线,仿佛使人看到了光的碎片,表现出作者对生命领悟的特殊视角……

动画内容在不同媒介之间的流通与互动,它至少包涵两层涵义: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目前动画文化在跨媒介传播的探索中步履维艰,而在多媒体融合中已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

可以说,动画媒介选择的丰富性,为动画的表达创造出广袤的天空。“仅就绘画形式来说,油画、水彩、蜡笔、素描等已属传统样式,当代美术界所采用的各种新颖的、实验的手法在动画片中都有体现;材料方面,金属、纸、塑料、橡胶、泥、布、玻璃、植物的茎叶、动物的毛皮等等形质各异的材料都曾被用于动画创作。”[12]材料的丰富性和媒介的多样性,赋予了动画开放的表达空间。

同类推荐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本书通过对当代戏剧种种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外部文化环境的视角,梳理了当代戏剧危机的根源在于交流语境的危机,并进而探讨了交流重建的可能性,试图为戏剧的未来打开思路。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讲,本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是部对华语电影明星进行个案研究的明显分析著作。书中梳理精选了当代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明星,并对其电影、表演方式、人物性格,尤其是在艺术或学术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影片,进行了全面、深入、专业的评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共包含关于当代著名华语电影人物的专论21篇,它们先后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和书籍之中,时间2001至2009年。
  • 阳光下的葡萄干

    阳光下的葡萄干

    “一个未能实现的梦想会有什么下场?/它会不会干瘪枯萎,/像阳光下的一颗葡萄干?”《阳光下的葡萄干》表现了一个非裔美国家庭对美国梦的追逐。亲情、理想、现实在逐梦的旅途中相互冲突……梦想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对每一个人都触手可及?此剧在百老汇上演时一举成名,连演530场,被多次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等。
热门推荐
  • 烛影摇红向夜阑

    烛影摇红向夜阑

    傲竹:“影儿乖,你欠我的,下辈子再还吧。”方雨玲:“龙珩,如果有下辈子,我再也不要遇见你了!”方云中:“姐姐,别哭,爹娘和我都不怪你。”龙珩:“江山和美人我都有了,但是身旁美人不是你,突然觉得江山也没我想的那么好。”
  •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玉玦

    半玉玦

    神秘宫女入宫查案,身份成谜。在险象环生的深宫之中,她步步为营。相爱的人亦敌亦友难辨真假。一件谜案,牵涉众多。当真相一步步被揭开之时,究竟是保持沉默,还是让真相浮出水面?一干人等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教程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教程

    本书根据新修改的宪法,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人大代表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和近几年来作者对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新的体会,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编写。本书是从代表履职的实际需要出发,规范了体例结构、明确了相关内容,力图为人大代表依法执行好代表职务和人大工作者开展好相关代表工作,提供一本较新的系统、规范、简明、实用的参考读物。
  • Resurrection  复活(I)(英文版)

    Resurrection 复活(I)(英文版)

    Resurrection tells the story of a Russian nobleman who comes face to face with the sins of his past. When Prince Nekhlyudov serves on a jury at the trial of a prostitute arrested for murder, he is horrified to discover that the accused is a woman he had once seduced and abandoned. His guilt at the central role he played in her ruin soon leads him on a quest for forgiveness as he follows her into the prisons of Siberia. Conceived on an epic scale, this novel is both a trenchant denunciation of government, aristocracy,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the Church as well as a highly personal statement of Tolstoy's belief in human redemption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 快穿之第99次抹杀

    快穿之第99次抹杀

    玉倾欢失忆了,并抽风绑定了一个垃圾攻略系统。系统说做任务可以找回她失去的记忆,于是玉倾欢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为啥主线任务越来越难?为啥副线任务从来没有成功过?现代位面,玉倾欢有钱有颜有才华。古代位面,玉倾欢有权有势武力值爆表。系统:怎么有点不对?宿主她不是失忆了吗?为什么以前会的东西她都会?玉倾欢在每个位面都玩得很愉快,如果不需要去攻略那个男人就更愉快了!
  • 重生之男神超傲娇

    重生之男神超傲娇

    “霁暮尧,你想吃棉花糖吗?”苏苜桥笑弯了眉眼,小口小口的吃着棉花糖,含糊不清的开口。“叫我什么?”霁暮尧轻轻伸手,就把女孩搂进自己怀里。“袄!老公!”
  • 中国经济大讲堂1

    中国经济大讲堂1

    《中国经济大讲堂》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我国高端人士,以通俗、生动的演讲形式,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紧扣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纵论中国经济方略,向广大读者传递丰富的经济知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的权威之作。对书对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了及时、深刻、有针对性的诠释,使各领域、各阶层人士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清晰、系统地认识和判断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进而精确地把握中国经济脉搏。
  • 万界神话回归

    万界神话回归

    原来一切的神话历史都是真的,只是这些神仙鬼怪都不是地球的原住民,地球只是大洪荒宇宙的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