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6500000026

第26章 生物类数字博物馆建设模式探讨

张展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青岛市,266100)

摘要:数字博物馆是博物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将以数字海洋生物博物馆的建设为例,分析生物类或类似的专业特色博物馆的建设模式,以期有所启示。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海洋生物建设模式可持续发展

数字博物馆的大量建设和开通运行在互联网上实现了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社会教育职能的延伸,使不同身份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主题博物馆进行学习和探讨。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在建设模式和表现形式上必然是各具特色和多元化的。

由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承建的科技部“中国数字科技馆”子项目“数字海洋生物博物馆”在提高公众海洋文化素质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该项目建设立足海洋生物学这门独立学科,以科普面向大众为导向,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建设模式。本文简要透视其发展的经验,以期对其他生物类或类似的学科博物馆建设有所启示。

一、数字海洋生物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海洋是地球物质资源最丰富的宝库,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因此,了解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需。海洋科普工作也成为很多国家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海洋科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海洋生物知识的普及无论从普及范围还是内容程度上都有待于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仅仅依靠传统的组织参观涉海学校及科研院所,以及商业性经营的海底世界或极地海洋馆等实体博物馆;或者是依靠报刊书籍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已不能满足公众日益迫切的知识需求。

现代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实现知识的远程传播和及时交流互动。建设海洋生物的科普网站成为海洋生物科普工作新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的海洋生物网络科普资源普遍存在受众目标单一、信息量不足、分类体系混乱、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难以吸引大众主体。因此,建立一个内容科学权威、管理规范完善、涵盖种类全面、知识体系系统并且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数字化海洋生物博物馆无疑是必要的。

二、数字海洋生物博物馆的主要设计思路

数字博物馆就建设方式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另一类是纯粹虚拟的数字博物馆。基于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将博物馆现有的藏品和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等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呈现给公众访问浏览。而纯粹虚拟的数字博物馆是建立在数字空间之上的博物馆,没有以特定的实体博物馆为依托。

在海洋生物博物馆建设初期,我们就建设方式进行了论证,决定采用不依托实体博物馆的建设方式。生物类型的数字博物馆和一般的文物类博物馆有较大的区别。对于文物类博物馆,尊重历史文物的本来面貌,科学准确不差毫厘地表现文物本身的特点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就实体博物馆所陈列文物本身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以达到尽可能不失真的要求。而生物类数字博物馆则不同,因为生物本身的特有性质,读者最感兴趣的是其有生命特征的生活状态,如果完全采用和文物类博物馆那种基于文物本身数字化的建设方式将使博物馆的趣味性大幅度下降。所以在建设中要考虑脱离实体博物馆,多采用自然状态下拍摄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

三、数字海洋生物博物馆建设核心内容处理技巧

1.物种多样性的处理办法

生物类博物馆建设在知识组织上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表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生物学学科分类,如何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物种中遴选有科普价值的种类并做到妙趣横生的展示,直接决定了数字博物馆的科普层次和吸引力。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有文字记录的就有50多万种,隶属于5个界44个门。如此庞大数量的物种不可能在海洋生物数字博物馆中一一介绍。复杂的专业分类体系显然也很难符合科普的要求。因此,在建设中我们首先对涉海生物物种进行梳理,优先选取有代表性的、公众喜闻乐见的以及部分珍稀物种进行重点介绍,以这些知识点为骨架构建整体内容,兼顾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我们有意剔除了一些较深奥难懂的知识点,尽量选择那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点来表现。在物种分类上我们以学术分类为基础,按照受众的理解程度、阅读习惯等将海洋生物分为了鱼类馆、贝类馆、虾蟹馆等九大通俗易懂的门类,在每个大门类下,又有机结合了本类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设置了小分类。这样整个虚拟展馆部分既摆脱了传统生物学分类法的繁杂深奥,又做到了分类明确、层次清晰,使得科学性和科普性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

2.生物物种共性的展示方式

一些专题知识内容能够激发读者更大的兴趣。每个生物物种除了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物习性外,不同物种之间在某些功能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还体现出很多共性的特征。比如,生物的共生、生物的再生能力、生物的变色,等等。这样一些共性使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展示知识内容成为必需。专题专栏的设置有助于读者在比较中获得知识,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海洋生物博物馆的内容规划中专门设置了“高超的生存技巧”、“复杂的生存关系”等专题栏目,以满足读者不同层面的知识取向。

3.知识点内容展现风格探索

生物类博物馆的建设不能脱离生物的生存环境介绍物种。生物的活动离不开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一些重要的生命活动如迁徙、栖息、求偶、生育、抚育等更是与物种彼时彼刻所处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介绍不同物种的各级知识点时,将生物放在表现此项生物学功能时所处的环境中来体现知识点内容更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此外,大多数生物与环境、资源和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抓住这些有机的结合点来介绍生物物种也会有助于读者更深入了解这种生物,更加激发读者热爱和保护生物的兴趣。

四、项目的组织和协调

1.项目的团队组织

项目完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与组织。承接本项目建设任务后,我单位成立了专门业务部门,组织了拥有海洋生物专业、网络技术研发、艺术设计制作等多方面工作人员的专业队伍进行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基本按照前期规划的项目定位、受众人群、技术手段和内容框架逐级实施。对于知识点的组织方式、表现形式及其制作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升是随着项目的不断进行与深入,由学科专家、设计人员、编撰人员、制作人员经过反复推敲和商榷,不断进行优化的。

2.项目建设的工作流程

五、可持续建设的设计构思与前景展望

为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知识更新速度快的要求,在海洋生物博物馆的设计中,我们设置了每期一星栏目,用于放置近期热点关注生物物种,或者放置一些普遍关心的生物问题、生物学现象等。每期一星定期更新,可以保证博物馆内容动态变化,常富吸引力。在虚拟展馆栏目的设置上也充分考虑到物种的多样性和不断更新的问题,不但在分类设置上兼顾了物种的全面性,还采用了框架式结构保证可以灵活添加新物种以使博物馆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建设数字博物馆的核心任务是展示并普及专业知识。对于生物类数字博物馆,尽可能展示更多的生物物种并对其知识点内容做全面、系统展示是体现“博”的重要途径。但除少数大众喜闻乐见的生物物种外,大多数不为公众了解却又值得推介的生物物种都存在知识信息少、知识点深奥难懂等现实问题。如何在把握好科普精神的前提下,对专业知识做深入浅出的阐释是知识内容可持续建设中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承担博物馆建设的科普工作者,包括策划、编稿、网页制作和美工等都应当勇于承担对知识内容做科普加工的责任义务,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国家日益注重海洋的深度研发、利用与保护的今天,以建设海洋生物数字博物馆为契机,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对未来进行其他海洋类学科的科学普及必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同类推荐
  • 终极智能: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终极智能: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在这本书中,作者讨论了狭义人工智能如何获得感知能力,进而发展为广义人工智能,预见了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知名人物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说不是一种威胁,而是我们追求知识过程中的又一个阶梯。他引导读者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有价值?我们能创造出什么?如何在到处都是感知机器的世界里生存?人类将创造出智能的造物,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战栗,但如果作为人类,我们的隐藏角色就是那个造物主呢?自出现的那一天起,宇宙就一直在等待被更多的智能生命感知到。今天,我们即将进入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一等待终于要结束了。
  •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本书是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的经典之作,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到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具体案例表现。作者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全面阐述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精神,逐一点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观点。本书从最初级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端的粉丝经济,平台建设,自媒体营销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能学会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已经生活中。
  • 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并能使各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统技术。
  • 黑客

    黑客

    本书描述了近代历史上的一个萌芽时期,追述了计算机革命中初期黑客的丰功伟绩,描述了黑客用默默无闻的行动为当今的数字世界照亮了一条道路,描述了那些打破陈规的MIT的学生,也描述了缔造出Altair和Apple Ⅱ电脑这些伟大产品的DIY文化。这些黑客勇于承担风险,勇于挑战规则,发现了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巧妙解决方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至今仍然长盛不衰的“黑客道德”。
热门推荐
  • 舍学

    舍学

    舍学,舍的学问,一个简单治愈焦虑的方法。
  • 天知人怨之隙国长存

    天知人怨之隙国长存

    她是隙国大将军第三代单传,平日均以男装示人,一双素手舞得了剑,射得了弓,挥得起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却独独对发饰下不了手,仅以红绳束发。五岁那年捡了个奴仆竟然是武国出逃皇子,不知是福是祸。但这个奴仆是她的人,是为她束发之人,是将军府的人,是这隙国之人。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她即为将军后代,愿保家卫国,在所不辞。赌上性命,护隙国荣耀,护隙国疆土,此乃我隙国之人人应做之事。国在人在,国毁,人亡。愿这疆域,皆为隙国之土,愿这世间,独我隙国长存。
  •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方不败与魔尊重楼

    东方不败与魔尊重楼

    魔堕凡尘难谴流年老,当无欲无求的魔爱上情误一生的东方不败,会产生怎样的情愫。又会有怎样的波澜,谨请关注。
  • 立国自传

    立国自传

    自传,属于文言文中带点现代语,全文已繁体字为主,本文将展示自身的一些所见所闻和所感,所以本文重点在于一个悟,看自身如何理解,如何去读懂,本文有个别词语的出处于山海经和中国古神话中,一些难懂的字体会特别注明。(也可当做疯人疯语录来对待,哈哈)
  •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陈昌禄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在教学之余,游历山川,且行且思,写下的日记式的旅行笔记。全书共十辑,七十二篇文章。每一辑为作者去过的地方的行旅实录。作者在每个去处都深度感受了当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并将自己的当时行为状态和思想情感付诸文字。
  • 我的五味之旅

    我的五味之旅

    作为一名情绪调剂师,他曾经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然而,世事难料谁曾想,会发生这些事呢……
  • 凤欲归兮

    凤欲归兮

    一世穿越,二世重生。凤妙雪再次归来,定不会让自己重蹈覆辙。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 良木传

    良木传

    “这次失败了怎么办?”“失败?我从来没想过!”“那么说你有办法了?”良木摇头,脸上的神情并无半丝忧虑,反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龙愕然,认真的看着良木的脸,良久,叹了一口气,“也许我真的老了?”良木突然伸手摸向龙的额头。龙不知良木何意,本来想躲开,但不知为什么却没躲开,任由他的手搭在了自己的额头。“龙爷!没有一根皱纹,哪里老了?”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探险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探险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