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4400000023

第23章 文学理论载体向度(7)

对于柏拉图来说,一个他希望加以实现而现实中没有的国家,不就是“理想国”吗?将“国家篇”与“理想国”两种不同的译法进行对比,可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柏拉图在阐述未来的国家是何等“理想”时,运用的是理论思维,并与所阐述的对象——理想国之间形成了一种认知关系,目的是通过一个理论体系来反映未来国家的面貌。可是,所谓的“面貌”不是客观存在或具有现实摹本的,而是柏拉图个人愿望的体现,即卢卡契所谓的“情愿看到的事物”,并非“真正看到的事物”。如果柏拉图的国家学说到此为止,即作为国家建设的理论体系而存在,不仅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有些方面还不失示范意义,可柏拉图却将工作的重点放到了“理念”的实在性上,并以此批评诗歌的虚妄不实,这其间就包含了一种明显的价值取向。

具体说来,柏拉图先设定一个“理念”作为真理,以该“理念”为标准对诗歌进行考察,从而得出诗歌“虚妄不实”的结论,再以诗歌的虚妄不实反证“理念”的实在,这其中的自相矛盾是十分明显的。原因在于,柏拉图讨论诗歌,不是立足于诗歌的本体意义,而是不自觉地开始了一个计划、一份构想,这个计划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实现到何种程度,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在“理想国”的筹建过程中,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成了一种辅助性的治理手段,所要承担的是人才培养、人格教育等多种功能。比如,柏拉图谈到国家的护卫者时,不但在“理念”的指导下拟定了如何对国家的护卫者进行生养、教育等诸种方案,而且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规划了一遍,并以此为准则对诗歌、喜剧和悲剧等文学形式进行了重新裁定:最优秀的人是明智的、沉默寡言的,他们不应该轻易被扰乱,悲剧里夸张做作的形象却使人远离理性,甚至向激情投降;诗歌只是对理念的二级模仿,不仅无助于人们接近理念,而且可能拉大两者之间的距离;而诗剧(poetic drama)则动摇人的阳刚之气,使人表现得像小孩子,这对实际生活是无益的。

柏拉图进一步指出,“我们不能像小孩子们,跌了一个跤,就用手捂着伤口哭哭啼啼地;我们应该赶快爬起来,考虑怎样去治疗伤口,让医药把啼哭赶走。”他还认为,诗剧动摇人的阳刚之气,不但使人表现得像小孩子,而且像个女人;欣赏悲剧就意味着同情跌跤的人物,并认同于他,可是这种认同要付出代价——我们如果拿别人的灾祸来滋养自己的哀怜癖,等到亲临灾祸时,这种哀怜感就不易控制了,真正高贵的人物绝不会像悲剧主人公那样痛苦不堪,因为任何人都伤害不了一个灵魂完美和谐的人。在柏拉图看来,正因为文学使人变得像小孩子,不利于国家的思想统一,因而是应该加以摒弃的。按照他的设想,“逻各斯本身凭着辩证的力量而达到的那种知识”,能够“上升到一个高于假设的世界,上升到绝对原理”,既然理论体系所揭示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必定可以而且应该在生活中加以实现,因而显得更加实在。这是造成柏拉图将“情愿看到的事物”与“真正看到的事物”相互混淆的主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柏拉图为其“理想国”设计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总之,柏拉图的文论话语既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也不是为了诗歌自身的目的,而是以“理想国”的建设为着眼点,并为这一“理念”服务的;其思维重点不在于诗歌“本来怎样”,而在于“应该怎样”;其判断标准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有的理论家认为,正如柏拉图“开创了西方文论的先河”一样,“孔子删诗说”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开端。这一说法妥当与否暂且不论,孔子“删诗”与柏拉图“驱逐诗人”之间倒是真的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据史料记载,孔子曾“整理六经”,《诗》为其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孔子,去其重……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3000多篇到305篇,即使包括原来重复的篇目,孔子删诗的力度仍是比较大的,他一方面主张“不学诗,无以言”,另一方面又大刀阔斧地将其删去十分之九,这与柏拉图一方面强调文艺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将诗人从“理想国”驱逐出去可谓殊途同归。

孔子为了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为了实现以君臣父子、纲常伦理为代表的儒家秩序,在《论语》第一篇就借其弟子有子的话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固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在此,所谓的“本”就是孔子宣扬的“仁”,它既是个人人格完善的最高标准,又是建立理想社会的必要前提,因此成为孔子删诗的思想动机之一。按照孔子本人的说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也是他据以删诗的直接标准。“思无邪”原是《鲁颂》中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成为《诗经》的总评语呢?后人做出的解释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思无邪”即“诗无邪”,“无邪”即“归于正”,“诗之为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这样,经过孔子修订的《诗经》,或者直接有助于“圣人”的培养,或者有助于对统治者进行“怨刺”以引起警惕,目的大都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及建立理想的政治制度。

不仅如此,孔子还在《论语.阳货》中明确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无论人们对兴、观、群、怨四个字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但孔子此番诗论与培养“圣人”、与劝弟子学诗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点是为后世的研究者们认可的。因此,以下解释或许更为符合孔子的本意:所谓“兴”,即“荡涤浊心”,正如王夫之在《俟解》所阐释的那样,“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也就是说,诗歌要对人的心灵起一种净化作用,即对人的精神起一种激励和升华作用,使人摆脱昏庸猥琐的境界,变为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人,这是“兴”的重要社会功能;所谓“观”,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理解为“考见得失”,即诗歌不仅可以帮助人了解社会生活,而且可以帮助人体会诗人的情志,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反观自身,在通过读诗进行自我反思时,看自己是否达到了“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之美;所谓“群”,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引用孔安国的话解释为“群居相切磋”,指诗歌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团结,比如,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通过研究《硕人》、《淇奥》,统一了对“仁”和“礼”关系的理解,并在加强道德修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便是“群”的最好例子;“怨”原指文学作品干预现实并对其进行批判时能够引起人们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等产生否定性的情感,但孔子提出要做到“怨而不怒”,否则就不符合“温良恭俭让”及“中和之美”,因为过分的怨恨不利于安定团结,所以人应当“克己”。

特别是,孔子提出了“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的主张,所谓“淫”,是指“过分”,因为“郑声”所代表的新乐不同于《雅》、《颂》,不仅无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无助于养成仁义的品质,而且因其节奏明快,毫不克制,背离中正平和之规,容易使人激动,并可能引起人的私欲,所以要禁绝之。孔子的这一思想,与柏拉图认为的文学使人变得像小孩子,不利于国家统一,因而要加以摒弃等观点十分相似。

比较起来,柏拉图提倡理智,并因诗歌容易让人产生激情而将诗人逐出“理想国”;而孔子主张“克己”,将“郑声”比作谗佞小人,并要求将其禁止,两个人的理论动机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对各个文学要素及其间的关系、文学在理论话语中所处的位置、文学所起的作用等问题的理解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柏拉图和孔子那里,文学艺术“本来怎样”固然值得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怎样”,一旦不符合其主观愿望,宁愿驱逐或疏远之。此后,类似的文学观念以各种不同的面目在中西方的思想舞台上轮番登场,文学理论话语成了主体愿望的直接表达。在探讨文学理论问题时,不同的理论主体对文学“应该怎样”有着不同的求解方式和选择向度,文学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及其性质、特点等更是五花八门,文学理论界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就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有的文学理论话语来自于文学,有的文学理论话语来自于某种愿望;有的研究者致力于在认知的基础上对“真正看到的事物”、“本来怎样”进行探讨,有的研究者则热衷于对“情愿看到的事物”、“应该怎样”进行设计,这是两种载体向度的最主要表现。如果说社会客体载体的文学理论具有认识论色彩,那么,作家主体载体的文学理论则具有价值论特征,它们都是包含在文学这一复杂的研究对象之中的。换言之,社会客体载体的文学理论与作家主体载体的文学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而且两者之间并非截然二分的关系。英国文论家安.杰弗森认为,“文本和作者以及文本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一种文学观的关键因素。”正因为社会客体载体向度与作家主体载体向度的文学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但在西方“竟雄霸了两千多年”,而且一直在中外文学理论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就是说,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阐释一直受到各种力量的控制,一直强调文学的含义必须要从作品之外去寻找,特别是从作者和作品反映的社会历史中去寻找,因此,韦勒克和沃伦在他们合著的《文学理论》中把这种文学研究定义为“外部研究”,这种外部研究历经古今,通行中外,直到当下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冯霞是谁?

    冯霞是谁?

    一辆小车出太原驶向阳曲县中社北国书画院。我对赵学文说:“赵总,我们这次有点像是一次打捞行动。”近些年,蓦然间时兴起一个词:打捞。打捞思想界的失踪者,打捞文学界的失踪者,打捞科技界的失踪者等等。有遮蔽就有打捞,有遗失就有打捞,有边缘就有打捞。赵学文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公司的老总,麾下分管着十三个期刊两份报纸。多年来致力于发现人才推出人才,其中作为《名作欣赏》别册推出的书画界人物,已经出到第72号。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 读书随感(黑塞作品08)

    读书随感(黑塞作品08)

    世界文学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宝库,因为太丰富了,以致常使我们有不知从何处下手阅读之感,黑塞这本书正是作为阅读世界名著初阶而写的。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由他来写这样一本书,可说再恰当不过了。他写书,他爱书,所以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足可信赖的知识,娓娓道出他对世界名著的看法,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品味世界文学的全般风貌,同时锻炼出一把开启世界文学的钥匙。
  • 享受人生

    享受人生

    例如“女学人”这个概念的确定。人们会凭思维惯性质问:某某某能算女学人吗?那么,什么样的人算“女学人”?书斋出身有学位者?高等学府或科研单位从事研究者?自我潜心于某一研究领域却无职称者?不以任何学术为业的学养浸润者?答案非常不确定。
  • 欧美文学评论选(20世纪)

    欧美文学评论选(20世纪)

    《欧美文学评论选:古代至18世纪》是为高等院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提供的辅助教材。选文以对于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的评论为主,按照时代、国别和作家生年的顺序排列,分为三卷,第1卷为古代至18世纪,第2卷为19世纪,第3卷为20世纪。全书的着眼点在于为广大学生提高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水平提供具体切实的参照。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蛇蝎弃妃狠毒色

    重生:蛇蝎弃妃狠毒色

    错嫁睿王,她受尽凌辱,更是落得父母惨死,兄弟魂断,幼儿死于腹中!一朝重生,钟洛晗发誓血债血还!欺她辱她者,百倍还之!她步步为营,处处筹谋,斗宫妃权臣,斗侧妃毒妾,斗姐妹妯娌……欺她,伤她之人,她誓死诛之!
  • 清风不渡彼岸花

    清风不渡彼岸花

    后来,慕贞明白了,那人不爱自己啊,所以才舍得一次次伤她入骨。
  • 阴阳师Ⅱ借命

    阴阳师Ⅱ借命

    我爷是个老花鬼,在奶奶去世没多久就带回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可是自打女人来了,我家却接连发生怪事。我爷当晚就死了,我娘没多久后也没了命。最诡异的就是我爹,他居然大半夜的在柴房门口磨刀。女人看我的眼神一直怪怪的,直到有次我无意撞见她洗澡,才发现她竟然想要……
  • 过妻不候

    过妻不候

    他说,“漫漫,别离开我”。他说,“漫漫,对我笑”。他说,“漫漫,我爱你”,所以他看着她摔掉了他们好不容易才怀上的孩子。他好像喜欢上了装深情的那套把戏,看着她在痛苦中浮沉,要她坦诚对他的爱意。“先生,我的心好痛。”“嘘,叫我的名字。”
  • 盗墓之王(九)大结局

    盗墓之王(九)大结局

    “轰”的一声,水晶体突然炸裂,碎片飞溅向四面八方。在我的愕然注目里,大哥果真大踏步地走出来,迈向茶几旁边,端起已经放了整夜的龙舌兰酒,一饮而尽。在他身后,二号火星人颓然倒地,身体碎裂成十七八块。“风——”他在叫我,满脸凌乱的胡须在激动地颤抖着,向我伸出双手。我一步跨过去,不顾满地水晶碎屑,第一次真真实实地叫出声来:“哥哥——”火星人的头颅骨碌碌地滚到我脚边来,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我们两人同时起脚,将它踢飞出去,一直落到大厅外的喷水池中,发出“扑通”一声,打碎了十三号别墅的黎明晨曦。
  • 配角定制

    配角定制

    想要体验神一样的美妙吗?想要体会称王做祖的感觉吗?想要享受美女环绕的快感吗?这一切,配角定制公司帮您搞定。大宗宗主?生死一言定?所有配角,我们都会帮你搞定。无论是憨厚老实的兄弟,还是智商爆棚的反派,我们都有。还在犹豫什么?赶快拨打电话八个八,这一切体验带回家!“艹!都是些狗大户!”看着这巨大的广告牌,吴迁愤愤不平带我骂了一句,毕竟他刚刚被一个狗大户投诉,职位不保……
  • 非卿不可,偏执相公放肆宠

    非卿不可,偏执相公放肆宠

    原本上官锦只想奔小康过一个平庸人的生活。结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花轿里正准备成亲。老天,这是要搞什么???还有这个便宜相公,说好的京城名门,温润如玉呢?这简直就是一个被潜藏的偏执狂好吗。“娘子,我陪你去逛街。”“不用,我自己去就好了。”某人一脸不快,“乖,别拒绝我,我陪你去。”呵呵呵呵,你高兴就好!
  • 梦蝶飞舞

    梦蝶飞舞

    多年的痴,终究化为无尽的怨。三十年的生活如黄粱一梦,似庄周梦蝶,无处寻觅爱过恨过的痕迹!苏秋眠,一个来自姑苏古城温婉灵秀的女子,在大学遇到了江枫这个北方的男人。十年,爱,似乎无迹可寻,恨,也绵绵无力……真是应了一句古诗“江枫渔火对愁眠”。从校服到婚纱,从乌托邦到柴米油盐,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三观,折磨的秋眠累到精疲力尽,似乎一切,该结束了,爱情终究抵不过现实……
  • 阳离玄刀

    阳离玄刀

    人有三灯,一灵台,二双肩,分别对应天地人三魂,凝三火为离火,离火化刀,是为王者!一个继承了新道路的天才,一个虚幻的梦想,一个哥哥的职责……“梦想这种东西,太昂贵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拥有的!”“……我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