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200000035

第35章 荒唐的想象和愚蠢的问题:电影理论中的“认同”概念(1)

这一部分旨在分析电影理论中的“认同”(Identification)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理论区别于经典理论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不再把“看电影”简单地视为一个知觉过程,或者机械地接受银幕上所展现的图像的过程。当代电影理论开创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方式,即借助对电影观看行为的研究,对主体性、文化、意识形态、阶级、性别、种族等等宏大的乃至无所不包的问题进行阐释。这种兴趣的变化以及对电影研究的作用的认识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在前面提到的当代电影研究关注的主要话题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研究所共同采用的方法——精神分析学。“认同”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术语,被用来解释观众理解电影的过程。后来这一词语超出了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范畴,在各种当代理论中被普遍运用。本文将分析这个概念的使用情况:它被用来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它实际产生了什么效果。

让我们耐着性子,从下面一些问题开始。一方面,观影经验有着异常复杂的结构。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既“相信”电影告诉我们的东西,同时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对着一个虚构的对象——这些看似矛盾的经验是在我们的观影过程中同时发生作用的。可以简单地以如下方式表述这个现象:当我看一幅关于某个对象O的图画P的时候,我同时看见两个东西:图画P以及图画P所关于的O。在哲学美学领域,这个现象以“seeing-as”和“seeing-in”而著称。

要说明这种观影经验,也被称之为“图画经验”产生的方式和特点,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它有助于我们真正了解我们如何认识影像,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对之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对观影经验的考察与电影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有重要联系,例如对电影的反应中知觉和想象力如何发生作用。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宣称观众对摄影影像的理解是一种认知性的“幻觉”?这是一个长久以来被电影理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结论,但如果它成立,我们根本无法解释观众在看恐怖片时并不尖叫着夺门而出这类简单现象。显然,他们可以“感知”与片中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恐怖”的心理经验,但是他们并不拥有与角色一样的、“相信”恐惧的对象真实存在的信念(belief)。在这个问题上,笼统地谈论“认同”(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和后现代电影理论正是以此为基础),是没有意义的。这个例子同时也可以说明,与“认同”的观点相对的、断言电影影像的“透明性”的说法,即相信电影是我们感觉的延伸,我们通过影像看到了被摄物的传统说法也是经不起检验的。从日常经验出发来讨论电影,恰恰是属于电影哲学层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对常识的分析,而不是对某些替代物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电影、理解自身。

电影理论家们对“认同”概念的运用和解释并不相同。我们可以比较宽泛地将他们划分为两类,一类坚持“整体认同”,例如博德里(Jean-Louis Baudry)和麦茨;另一类则认为,“认同”在观影过程中是局部的,或者只在某些层面发生作用,但他们的根据各不相同。

一、“整体认同”

1.观众对摄影机的“认同”

最朴素的“认同”理论,是说观众“认同”摄影机:观众的眼睛“等同于”摄影机镜头。观众相信自己正从摄影机所占据的那个位置看见那些事情,摄影机位置被当做观众自己的观看位置。这正是潘诺夫斯基的观点:“在审美上说,观众始终在运动,他的眼睛与摄影机镜头等同,随着摄影机镜头不断地改变距离和方向。”他试图这样来解释电影带来的逼真效果:我们在摄影机的位置上观看,摄影机镜头就是我们的眼睛。并且,我们通过“认同”镜头,不仅相信自己看见了拍摄现场,而且相信自己看见了虚构世界中的情境。

无须否认,在某些情况下,电影可能使一些观众产生类似的幻觉。但“认同摄影机”的幻觉论所断定的并不是这种可能性,而是断定在标准的、正常的观影条件下,产生这种关于现实的幻觉,是观众的一般特征。对于这种幻觉论,一些理论家已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第一个批评是,电影观众的反应并不像是一个对银幕事件信以为真的人做出的反应。在看《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如果我们相信玛丽安即将被杀死,就算我们不去帮助她,至少也会跑出电影院报警。在看《群鸟》的时候,当我们相信自己正目睹人们被群鸟攻击,我们还能安稳地坐在那里任由这一切发生吗?

对“观众认同摄影机”的第二个反驳,是运用内省的证据。沃尔顿曾根据“想象—看见”(imagine-seeing)的概念来解释我们的观影经验:我们看见电影影像,同时想象自己看见的是该影像再现的对象。居里反驳这一论点,他的反驳借助了内省的策略,即如果观众在看电影时想象自己看见表征对象,那么他必须想象自己占据了摄影机的位置而观看,而这需要观众进行荒唐的想象:想象自己挂在天花板上,想象自己在水底,想象自己瞬间移动到不可能的位置。沃尔顿回击了居里的反驳:观众想象自己在那个位置看,不需要想象这样看的后果和条件,因为想象某事并不需要想象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笔者认为沃尔顿的反击是正确的,内省的策略不能破坏“想象—看见”这一论点。但是,在这个地方,笔者把这一策略用于反驳“相信—看见”的论点,则是有效的。因为信念不同于想象,如果观众相信自己看见了那些东西,就必然要相信这样看的条件或后果。如相信我在天花板上,相信我在那些场面之中,而又没有被那些角色看见。如果一个电影观众相信自己的视角就是摄影机的视角,他就必须相信自己处在电影空间内部,并且在那个空间内部运动,就像摄影机被定位在电影空间内部,并且在那个空间内运动一样。这就是潘诺夫斯基所说的,我们的眼睛必须随着摄影机进入“永恒的运动”。这在当代电影理论家中也是最流行的模式,比如卡温(Kawin),又如让—皮埃尔·奥达塔的电影叙事的缝合理论。摄影机是故事的视觉呈现者,每一个镜头都由它来叙述。就像是在文学故事里,我们通过阅读叙事者的话语来了解虚构世界,因此在电影故事中,我们通过摄影机视点了解虚构世界。

如果更加细致地论证这种“认同”,就会发现这种理解导致我们的观影经验矛盾重重。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不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看电影,而是通过摄影机的视点观看被拍摄的场景。如果“摄影机作为不可见的观察者”模式成立,我们对它的“认同”,就是在一种虚拟的方式之下观看一个虚构世界,即我们就必须相信自己处在那个虚构世界之中,站在摄影机的视点上。但是这必然导致一种荒唐的信念。假定一个镜头是从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拍摄,那么我就必须相信自己和摄影机一起被粘在天花板上。但我怎么可能跑上去,而且还要持续地待在那里呢?如果一个镜头从外太空拍摄,我对摄影机视点的认同也要求我必须相信自己待在那个地方。我是否要相信自己穿着一件保证我存活的太空服飘浮在外太空?当一个镜头从一个场景跳到完全不同的场景时,我是否相信我有力量瞬间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此外,如何说明不同镜头的使用效果?例如16mm广角镜形成的图像产生鱼眼的观看效果,由此我们是否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以任意变成鱼眼呢?再有,如何说明不同的剪辑效果?当渐显、渐隐、翻卷等剪辑效果出现时,我们是否能够相信自己拥有能够制造这种效果的眼睛?更有,我们如何解释银幕上的画面分割:我们能否相信自己瞬间变成了俯瞰人间的上帝,可以同时看到两个或者更多毫不相干的空间?

2.观众对角色的“认同”

“文化研究学者”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认同”的概念,并且主要是在“观众对角色的认同”这一向度上使用这个概念。电影之所以能完成对观众的阶级、性别、民族等亚文化特征的塑造,是因为观众与银幕上的“文化偶像”发生了认同。这种认同被进一步表述为具有文化实践的意义。比如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曾经指出女性观众对银幕上女明星的认同完成了角色的文化意义:“观众不太像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他更像是控制着认同的过程,因而也是在控制着他或她自己的意义。”

让我们撇开以上说法中令人费解的文化含义,而仅仅从经验角度设想观众对角色的“认同”——这究竟意味着观众和角色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文化研究理论毫不关心对这个问题的说明,但这个问题显然不是自明的,而恰恰是需要得到说明的。

假设有观众A,他“认同”银幕上的某个人物B。那么A和B之间可能具有如下关系:

(1)A从B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2)A分享B的心理状态或情感体验;

(3)A分享B的价值观念或者判断或者文化立场;

(4)……

以上诸项中的任何一项成立,我们都可以泛泛地说“A认同B”。但是以上各项中,观影经验的作用方式是不相同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观众看到一个角色处于危险当中而不自知的时候,例如《大白鲨》的观众看到鲨鱼正悄悄接近毫不知情的游泳者时,他们对角色命运的担忧可以通过(1)来解释,即观众是从角色(游泳者)的角度来“设身处地”地看待逼近的危险,意识到鲨鱼会对角色造成威胁。但这样的“认同”决不能解释为(2),因为观众此刻的体验与角色并不相同——游泳者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来临,她处于平静、惬意的身心状态之中,而观众也不认为是自己处于危险之中——观众的身心状态和角色的身心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在观影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获得与角色一致的体验,分享角色的喜怒哀乐(“与之同感”)。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借助角色而获得某种体验,而这种体验并不与角色自身的体验等同(“因之而感”)。例如,当我们看到恶人遭到惩罚的时候,我们感到十分痛快,但这显然不同于恶人自身的感受。

对这些体验应该细加分别,分析得越是细致,我们越可能对艺术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可能性有更深切的了解。而这样的理解,恰恰不是“认同”这类想当然的、大一统的概念能够提供的。

同类推荐
  • 名曲:十大古典名曲

    名曲:十大古典名曲

    《阳春白雪》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后来流传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极品奶娘

    穿越之极品奶娘

    未婚女子如何做奶娘?!且看一位高级育婴师的生存手札~~
  • 豪门恋人

    豪门恋人

    送份合同,居然惨遭欺辱,作恶之人,竟还是顶头上司。为求生计,她忍气吞声选择逃离,岂料一场精心策划的婚礼,她作为替身新娘重新回到了他怀里……
  • Catch! A Fishmonger's Guide to Greatness

    Catch! A Fishmonger's Guide to Greatness

    The Pike Place fishmongers are almost as famous as the market they work at, lovingly profiled in the media and treasured by those who watch them go about their work each day with style and smiles.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香江星光1980

    香江星光1980

    1980深圳还是一个小鱼村,李云轩看着对岸灯火阑珊的香江,远处传来了一声船鸣声,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小渔村说道:“我一定会回来的”。一朝梦回,搅动几多春水,当踏上脚下这片土地——香港我来了。
  • 穿越之皇后彩霞

    穿越之皇后彩霞

    十六岁的小女孩许云霞生活在大别山区,在一个小镇上初中,有一天她回家的时候,过河时山洪暴发,她被河水冲走了。当她醒来时,她已经身处一个不知名的朝代,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重生之逆天嫡女

    异世重生之逆天嫡女

    洛汐羽,传闻中洛府大小姐,是人尽皆知的‘鬼才’打小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深的太后的喜爱。但,她小小年纪开始就被人设计弃于某座不知名的山中,入了阵,灵脉混乱,魂魄也在此失去一魂两魄,虽得高人相助,但灵力早废,传闻已死........从此没人在听过关于洛府一代‘鬼才’的传闻,世人渐渐的便忘却此人。21世纪-洛蔚瞳,组织当下最出色的人员,能出色的完成每一项的任务,但最令人害怕的是她有着别人没有的‘异能’,有人说她手段狠辣.铁石心肠....某个雨夜,组织遭到暗杀,整个组织在一夜之间血流成河,而身在另外一处的她,也没能幸免......某女一天醒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穿到一个年仅9岁孩童的身体里!望天长叹,看着某个似谪仙般的人走来,她又是一声长叹......片段一:在某人第N+1次装可怜失败后,以视死如归的姿势缓缓接过眼前的药..片段二:她愤怒的看着眼前这个不请自来的人,“再不走,别怪我对你不客气”某男轻嗤“不过没有半点灵力的野蛮人,怎么对我不客气”这下,真的是踩到她的雷区了!!片段三:某个不知耻的女人,在把人诱骗进玄灵森林后,还恬不知耻的把人身上所有的宝物扒下来转头就卖队友的跑了,跑了......
  • 总裁的天价娇妻

    总裁的天价娇妻

    她是一个即将出国的小太妹,他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总裁,原本,两个不可能有交集的一男一女,却阴差阳错的一夜缠绵。野性的他贯穿了她甜美的身体,给了她满身的暧昧红痕。火辣的她给了他一记狠拳将他揍晕,一顿暴打后,只留给了他一件遮羞的小内裤。她穿走了他的衣服,掰碎了他的银行卡,拿走了他的现金,藏起了他的手机,挥挥手,潇洒出国。他昏迷间,只记得一双诱人的黑眸,他一直不忘寻找这个令他出尽了丑态的女人。八年后,他被一个国际长途打断了婚礼,那边的人告诉他,他的妻子和儿子出了事,希望他马上赶过去。婚礼取消,他带回来一个只有五岁智商的女人,还有一个七岁的天才儿子。从此,他的生活乱了套:他正在开会,物业打来电话:淳于先生,你家的衣物间起火,你太太哭个不停……他帮儿子洗澡,她撅嘴:爸爸,你偏心,我要你也给我洗澡……他去参加酒会,她偷偷跟随:爸爸,你怎么跟坏女人跳舞……有一天,她恢复了记忆,他松了一口气,以为可以摆脱了……她带着孩子离家出走,找不到她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变了味……再次相见,她已经变得冷漠而又高贵:淳于先生,我们认识吗?追妻的路,坎坷而又艰辛……孔令翊:萤萤,相信我,我会给你想要的幸福……“孔先生,你能像我爸爸一样爱我妈妈吗?”尹成非:萤萤,我才是你最爱的人……“尹家哥哥,你确定我妈妈最爱的是你?”
  • 萌妻难获,总裁誓宠不休

    萌妻难获,总裁誓宠不休

    我可以从父亲那里继承财富和权利,我有一个睿智内敛的父亲,一个聪明可爱的弟弟,除了没有母亲,我也算是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我本身聪明又勇敢,是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儿,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天之骄子,其实我错了,我只是一个努力想要寻找温暖和依靠的可怜虫……
  • 重生之至尊君主

    重生之至尊君主

    重回少年,这一世,我绝不再畏惧,不再退缩,我要弥补所有的遗憾,斩尽所有的恩怨,把脚下坎坷路给铺平,把心中心魔驱逐一干二净。我意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