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300000021

第21章 青少年网络自恋及其被控制(1)

当沉溺于网络的时候,你可知道,网络空间的你是别人设计好的程序。

一、青少年网上的自我表现

青少年进入网络感到了无限的自由,所以总是尽情地把自己的才智在网络中发挥,总想在虚拟空间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在网络文本环境中,他们不会像在现实状态下那样营建自己的形象和地位,无论是他们磁性的声音、迷人的笑容还是传情的眼神都无法让别人感受和体会到。除了他们自己设计的网站可以让别人亲临体验,他们能驾驭的留给他人印象的主要工具就是传递思想的键盘和鼠标。“印象驾驭理论”之父高夫曼深信,每个人都会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采取他们所认为的与环境相符的策略。他们在设法给他人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驾驭和完善自己的形象。但是毫无疑问,他们不会让别人知道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所以,高夫曼将此形容为“一场潜在的信息竞赛,是隐藏、发现、错误呈现和重新发现的无限循环”。

网络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任意地改变自己的名字,但是人们很少这样做。其实,虚拟空间的遨游并非是变化不定的,相反,网民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身份和个性表现形式。

与现实一样,网名表达着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的希望或者个人的经历等,同时,网名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心情。研究青少年自我中心性格的心理学家戴维·艾金德认为,青少年沉浸于自我想象中,还错误地以为别人也会加入这种沉溺。艾金德还发现,这种自我中心的特点是充满了假想的观众。在生命的这个时期,许多青少年都高估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关注,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形象有过度的自我意识。

当青少年创建个人主页时,尽管软件工具给人们提供了一些信息,比如点击次数、浏览访问者的网址等,实际上人们并不晓得会有多少人看,也不晓得人们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所以,网络给了青少年一个与观众相脱离的舞台,这里没有观看现场演出的观众、鲜花与掌声,不知道观众在哪里,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有多少人,态度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不过这并不会打消他们演出的兴致,因为互联网不确定的观众和巨大的空间的存在,让他们有理由想象观众的身份、状态、情绪和反应。在如此情况下,青少年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而,总是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

互联网的这个特点,使得青少年愿意投入时间为假想的观众修饰他们的在线印象,无论欣赏自己言语的观众是成千上万还是一个没有,他们都可以想象互联网已经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所以他们会在同学录上精心修饰自己的措词,把自己的近况、心情表达出来,但是,他们不知道有多少同学会看他们的帖子。如果哪天见面,某个同学说到了他们在校友录上的事,他们就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没有人提及他们的言论,他们只能自我安慰了——别人也许看到了,认为不错呢!事实上,他们的发言已经被更多的帖子淹没了。

很多青少年不惜花上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做一个Flash,把其所有的幽默细胞都贡献出来,把所掌握的技术都用上,精益求精,把最满意的作品挂在网上,想象着一个个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仿佛听到人们赞许的声音,仿佛看到伯乐识出千里马的激动表情。网络掩盖了观众的反应。有益之处在于青少年有了自己的空间发表自己的作品,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假想的成就,从而平等地从正面肯定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但是,其不利之处在于青少年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而使自己停留在虚拟的世界里,甚至走向以我为主的极端,过分地欣赏自己,从而发生心理上的扭曲。

二、青少年网络自恋

2005年“芙蓉姐姐”成为网上最火暴的网络明星。人们可在网上随处看到她那超级自恋的文字,如“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暴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材,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等。“芙蓉姐姐”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走红,不仅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门人物,就连平面媒体也屡屡报道。

自恋是变态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是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自恋”就是变态地爱恋自己。网络使青少年的自恋心态得以扩大化地发挥,呈现出各种新的特征:

1.自恋角色:我的网名我做主

网名和名字都有代号的作用,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网名的随意性。现实中,我们的名字具有固定性,多数是有寓意的,青少年网名则更加具有理想化、个性化、自我化的色彩。根据透射原理,网名是反映网虫倾向的重要指示器。“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他们对自己网名的态度,非一“名”惊人不可。在网络里彰显自己欲望、表达自己意愿的网名简直铺天盖地。“帅”是对人的一种夸奖,用“帅”字为网名的有:“帅得惊动联合国”、“毛主席夸我帅”、“帅得不敢上街”、“帅得拖网速的男人”。还有借用知名人物的名字的,例如“韦小宝”、“不是空中小姐,是蓉儿”等。从这些网名中我们可以觉察到网虫想象自我的一种透射。

2.自恋台词:我的语言你永远不懂

网络的发展可以说是网络语言出现的必要条件。青少年网虫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改造了汉语和英语的一些词汇,并把文字和图片、数字、符号等进行连接和镶嵌,于是就出现了符号型、数字型、谐音型等带有明显的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网络语言。这样能够解释网络语言具备简捷的特点,但却无法解读网络语言个性化、幽默、风趣、寓意的特征。其实,对青少年来讲,网络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自恋性语言。

任何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群体都会创造并坚守着他们自己的语言,并借此作为标称他们身份的文化符号,网络语言就是带着这样的文化符号特征而得以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的。青少年网络语言的产生不需要所有人都明白,只要他们自己会意、理解就可以了。他们中间流行这样一道考题来鉴别等级:“泥表酱紫PMP,小心偶给泥彩色笔。8147,偶只是粉想让你开心。偶有事,=。”这段文字的准确意思是:“你不要这样拍马屁,小心我给你颜色看。不要生气,我只是很想让你开心。我有事,等等。”您是不是觉得满头雾水!青少年在自得地给你扫盲之余会奚落不懂这些语言的人为“菜鸟”之类,他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

3.自恋内心:张扬自我

网络活动主要有聊天、网恋、网游、博客、播客等,这些活动都彰显着青少年的内心,张扬着自我。(网络聊天、网恋、网游,前面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博客:自恋展台。博客英文为Blog,就是个人在网上的一个日记或私人空间,用以抒发自己的感受、看法。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有1600万,2006年已达到6000万。

随着个人网络技能的逐步提高,许多青少年不但使网络成为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希望网络为自己提供个性张扬的空间,除了聊天、交友、游戏外,他们还以申请个人博客或制作个人主页等多种形式在网络上修饰自我,展现自我的风采。制作个人主页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并未普及,但博客不同。博客是一种依靠网络的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由于具有丰富的娱乐形式和自由的个人表达方式,使用博客成为青少年人群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

“博客中国”的发起人方兴东说:“博客的首要功能在于自我展示。在博客出现之前,人只意味着一个IP地址。就好像一句话说的,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博客起码改变了这一切,人们可以利用博客让大家更了解自己。”同那些写手博客、作家博客不同,很多青少年博主因为没有出色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只能发布一些个人生活的描述和感想或者贴贴照片,虽然点击数寥寥,但他们自得其乐,玩得兴趣盎然。

在知名网络社区“天涯社区”的“天涯相册”专区,“疯狂自拍”栏目被放在最显著的位置,照片的数量远远高于“亲亲宝贝”和“美女写真”等其他栏目。喜欢自拍并在网上贴照片的动力,是源自青少年网虫内心的孤独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自恋是他们在压抑沉闷的关系中建立自尊、自信的一种方式。

播客:前后台展示。播客一般人可能不熟悉,但是可以把它看做是博客的“升级版”。如果说博客是个人的网络报纸,那么播客就是个人网络电台和电视台。由于提供的信息量大,播客很有代替博客的潜力。2006年我国播客数量达到近50万。

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想象、平面等特点,为人们所压制的潜意识提供了表达与释放的机会。一方面,网络是人的“自我”得以“真正”和“真实”体现的工具。从后现代主义和批判主义理论来看,人们疯狂地拥抱着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从网名、签名档到语言,再到他们网络上的种种行为,无不体现着与现实社会的对抗,也无不体现着他们“本我”的表达、显露与个体的张扬。在“群龙无首”的网络中,每一个网虫都摆着桀骜不驯的姿态,高举着“我是网虫我怕谁”的自恋招牌,来来往往,进进出出。但是另一方面,人毕竟是现实的人,再美好的虚拟自我也要回归到现实自我中来。这就带来了一个矛盾——在网上,人们可以用符号替代现实中的面具,达到一个本真的状态;在现实中,人们又不得不重新戴上面具,应对各种矛盾。如果说,网上与网下只是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的话,那么,一旦网上的虚拟人格固定下来,就可能排斥现实人格,形成病态的自恋型人格。

正因为这样,许多网虫迷不自知,痴迷于网络聊天、缠绵于网恋、忙碌于博客、沉溺于网络游戏,患上网瘾,形成自恋型人格。网络自恋虽说可以增添人对自己的信心及对生活的信心,但过分地自恋让人不能适应现实生活,导致自卑、自弃。

三、网络霸权、网络控制、“数字鸿沟”

1.网络霸权

网络社会建筑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知识共享之上,它具有向世界每一个角落辐射的强大力量,现在已几乎没有多少地方能置身于这种辐射之外了。互联网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距离,消除了人际交流的地理障碍。互联网将我们带入全球传播时代,全球网络传播中主要的意识形态是全球主义。网民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各种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统一性和共通性正不断增强。

但是互联网也造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和文化的侵略。即便在网络环境下,国家和民族的概念仍然存在,国际文化传播中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和本体化的意识形态。如果各地区、各民族都希望以自己的习惯和价值观来引领网络信息的走向,必然会产生一些价值冲突。这些冲突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存在,而网络在促进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这种意识碰撞发生的几率。在全球化的接触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民族偏见、民族歧视、民族仇恨等偏执的民族情绪,在网络传播的推动下,会使本已存在的民族冲突更容易激化,新的民族对抗心理更容易产生。

各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不同,一些国家或地区间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甚至对立,当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相遇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信仰、风俗、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可能会发生碰撞,不同国家的网民们可能会对同一网络信息根据不同的评判标准作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评判。

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在发达国家开始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平台上争取文化主动权的活动往往处于被动应对的局面。在网络世界中,掌握信息技术优势的大国具有更大的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力,对各种文化特性具有更强的侵蚀作用。

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新干涉主义”大行其道,提出要“建立以国际干预对付独裁国家的国际关系新框架”,按照西方国家的价值和法制观重构国际关系体系。此举直接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造成冲击,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产生腐蚀。而在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宣传、报道、游戏等无一例外地混杂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倾向、价值观以及道德认知。西方文化推崇的个人自由主义和全球观念严重地冲淡了发展中国家公民的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具有潜在性。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潜在性影响主要表现在网上的“语言霸权”。这种语言的霸权,青少年是很难自觉地意识到的,也是很难觉察的。而这种影响时刻都在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对青少年造成一种控制,网瘾就是一种控制。

由于互联网最早诞生于美国,所使用的语言、技术最早也都源于美国,这有利于一些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在全球推广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以至于网络文化逐渐形成一种英语文化势力。目前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占90%,法语内容约占5%,包括中文在内的其他语种的内容只占5%,不懂英语几乎很难在网上交流。人们在学习、使用电脑时,必须学习英语,英语甚至成了一些非英语国家推广普及计算机技术的“瓶颈”。

同类推荐
  • 适度的艺术

    适度的艺术

    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得过火就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还有个成语叫适可而止,意思是说做事做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可以了。其实,这两个成语都说明了一个意思,做事要有度。
  • 人生那点事儿: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

    人生那点事儿: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

    由清扬主编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这本书从九个方面逐步阐述了人生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解读了人生的内容和经历。《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的九个方面分别是:生存与死亡,家庭与婚姻,魅力与缺陷,欲望,心情,心态,交际,成功与失败,过去、现在与未来。
  • 自控力

    自控力

    《自控力》是融智编著的人生励志读物。自控力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自控力强的人,能够理智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本书深入分析了自控力的内涵,阐明了如何提高自控力,探讨如何运用、发挥自控力,控制情绪和欲望、改变就习惯等。全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新颖、深刻,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读者深切地感悟自控力的独特魅力和强大作用,在自己今后的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培养、训练、提高和调动自控力,引爆蕴藏在体内的潜能,开创崭新的成功人生!
  • 舍得做人,宽心做事

    舍得做人,宽心做事

    宽心做人,舍得做事是一种境界,以一颗宽容之心来面对人事的纷纷扰扰,不计付出,舍己为人,更能体现出一个人胸怀的宽广;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无争无求,低调淡泊,体现出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但舍得做事的前提是宽心做人,如果不能宽心做人,心胸就无法放开,当然也就无法坦然的面对人生的得和失,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做到懂得取舍,首先是要做到宽心,在宽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舍”,在适当的“舍”的基础上才会有所“得”。宽心做人,舍得做事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 选择的智慧

    选择的智慧

    过去在工业社会,消极被动的人总是等着机会的来临、命运的安排,遇上不如意的事情会说是命运造成的,但是在一个互联网社会里,这个借口不再成立,人们能够接触所有的信息,可以用自己的双手选择、掌握自己的命运,使更多人对自己感觉到了责任感。
热门推荐
  • 末法神探

    末法神探

    末法时代降临,顶级强者凋零。但在这种关头,世界的发展转了个弯,走上了科技与法师融合进步的道路。新兴的法师流派层出不穷,科技法师、改造法师、数据法师……而随着法师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元素的力量。当一个人拥有与内心所不匹配的力量时,罪恶便开始滋生。这个世界,不用等到元素枯竭,就开始崩坏了吗?
  •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例,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 报复

    报复

    五月二十六日,晚八点左右。乐民百货公司一层的咖啡厅里,一对对时尚男女正伴着轻扬的音乐、柔和的灯光以及面前高脚杯中点着的红色蜡烛愉快地交谈。靠近落地玻璃的一桌此刻的气氛却有些不和谐。女人面沉似水,正喋喋不休地讲着什么,她对面的男人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听众,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手中把玩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不时地将头扭向窗外欣赏外面的街景。在不远处坐着的男人一直在窥测这里的动静。他的双手放在桌子底下,握着一架高性能的进口相机。靠窗的男人忽然变得不耐烦起来,粗暴地打断了女人的发言。
  • 独身望尽天涯路

    独身望尽天涯路

    古风小说。韩独,一国之君,终究还是得不到想要的女人。苏沐,丞相之女,终究还是追随着别的男人而去。独身望尽天涯路,此生注定只为君。
  • 许我糖的欧先生

    许我糖的欧先生

    欧来有一张鬼斧神工的脸,迷的颠倒众生。他在没有迷上许翻之前,感情专一、低调。爱上许翻之后,腹黑、高调,霸道又狂躁。欧来是众人眼中的完美偶像,许翻是他的小粉丝。许翻刚认识欧来的时候,还只是一名扑街小作者。欧来:“你干嘛把我拉进女厕所?”两人在狭小的储物间里,背贴着背。许翻:“我刚看见有很多女粉丝在男厕所门口堵你。”这是他们生命中第一次遇见。她就像一只可爱的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不知不觉占满了他整颗心。欧来为她定制了专属的水蜜桃香水、水蜜桃蛋糕、水蜜桃饮料、水蜜桃耳环、水蜜桃糖果……许翻喜欢水蜜桃,他恨不得收购十里桃林。欧来成了许翻剧本里的第一男主角,没想到,这部剧竟然助低潮的他王者归来。而她不再是小蜗牛,一夜之间闪闪发光,成为圈中炙手可热的创作型女演员。以为就此修成正果?NO、NO、NO!许翻突然投入别的男人怀抱,这男人正是占据娱乐圈半边天的神秘英俊掌门人杨复。从此,欧来和女星恋爱绯闻成了微博热搜常客。许翻急了眼,朝他跟前撒泼,“欧来,你这是要干嘛!?”欧来蹭在她身上,撒着娇说道:“回来我身边也能实现梦想,我舍不得你和别的男人朝夕相处。”他在她耳边温柔细语,“许翻,回来,我好稀饭你!”
  • 游戏快穿之攻略男神不容易

    游戏快穿之攻略男神不容易

    叶茨在高考结束后立即买了全息游戏营养舱,玩了几天却突然进入新的游戏模式——攻略模式!?叶茨懵了,必须攻略成功目标人物?失败将会失去所有游戏资格?叶茨作为新晋网瘾少女,无可奈何地开始攻略。嗯?怎么感觉不太对?“小茨,喜欢我吗?”某男神压低声音,诱惑道。“不,不喜...”某男神打断“嗯?”叶茨一惊,立即讨好道:“不喜欢,是爱~”叶茨觉得自己委屈极了,自己无缘无故进入了攻略模式,还是试用阶段!ok!行,算她倒霉!画风一转。叶茨挑起某男神的下巴,邪魅地说:“哟,这不是高高在上的谁嘛。”某男神眯了眯眼,更加邪魅地说道:“小茨,没发现这样的你更加迷人呢~”本文1v1,不喜勿喷。
  • 全元曲戏文

    全元曲戏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故土乡情

    故土乡情

    我从小在山村长大,五岁就跟着姐姐放牛,六岁开始跟着村子里的大孩子放羊,七岁开始读书。我大学毕业之后,又回到了那个村子,因为故土难离,我决心让自己的家乡变成一个乐土! 
  • 萌妃嫁到:王爷,榻上欢

    萌妃嫁到:王爷,榻上欢

    自打和王爷成亲以来,慕水清就独得王爷恩宠,一直告诉他要雨露钧沾,可是王爷就宠她就宠她……一干下人:王妃,整个王府除了你还是别人吗?让王爷沾哪去呀?……“王爷,你不是说会好好疼我的吗?为什么我只感受到了你的欺压?”慕水清一边揉着酸痛的纤纤细腰,一边泪汪汪的控诉着。祁冰微抚摸女人的脸,沙哑着嗓音说道,“乖,不欺不压着你怎么好好疼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巡洋舰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巡洋舰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舰艇俗称军舰,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是海军主要装备。舰艇主要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反封锁,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以及担负海上补给、运输、修理、救生、医疗、侦察、调查、测量、工程和试验等保障勤务。